前期我們介紹過瘊子家族的成員之一——扁瘊(見我們前期的文章《明明白白扁平疣》),這期我們把「瘊子家族」其他成員徹徹底底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致病的原因:都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
家族成員:瘊子、扁瘊、蹠疣(長在足底的瘊子)、臊瘊。
1.瘊子
醫學稱尋常疣,多由HPV-2所致。典型的皮損為黃豆或更大的丘疹,顏色呈灰褐色或皮膚色,表面粗糙,質地堅硬,可呈乳頭瘤樣增生。發病以5-20歲人群多見。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以手背為多見。
發生於甲周的醫學稱甲周疣,發生於甲下者,醫學稱甲下疣。疣體細長醫學稱絲狀疣(好發於頸部及眼瞼)。不管醫學有多少名字,俗稱都是瘊子。
(圖片來自《皮膚性病學》第8版教材)
2.扁瘊
醫學稱扁平疣。(見我們前期的文章《明明白白扁平疣》)
3.蹠疣
俗稱也是瘊子(看看老百姓所說的「雞眼」,有多少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雞眼而是蹠疣哦!病因及表現都差很多的!關於雞眼及蹠疣的鑑別,後期我們會出一期專門的文章。),多由HPV-1引起。多發生在足底。皮損為細小或黃豆大的扁平丘疹,淡黃色或褐黃色,表面粗糙,界限清楚,去除角質層後,可見小黑點(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引起)。
若含有多個角質軟芯,稱鑲嵌疣。
(圖片來自《皮膚性病學》第8版教材)
4.臊瘊
醫學稱尖銳溼疣,屬於性傳播疾病。多由HPV-6、11、16、18等型引起。好發於外生殖器及肛門。皮損為單個或多個淡紅色或褐色小丘疹,質地柔軟,疣體增多可呈菜花狀、乳頭狀、雞冠狀及蕈樣狀,表面易發生糜爛。
(為了避免引起非醫學專業人員的不適,此處不放圖了……)
治療:以外用藥物及物理治療為主。
1.瘊子的治療(包括瘊子、蹠疣)(扁瘊參照《明明白白扁平疣》)
外用藥物:5%咪喹莫特軟膏,每周外用3次,有一定的療效,不過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堅持使用。
物理療法:冷凍、雷射是目前採用最多的方法。
必要配合使用免疫調節劑,如幹擾素、胸腺肽及轉移因子等。
2.臊瘊的治療
外用藥物:5%的咪喹莫特、5%氟尿嘧啶等,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堅持使用。
物理療法:雷射、冷凍、電灼、微波及光動力治療。
配合口服幹擾素、轉移因子及胸腺肽等提高免疫的藥物。
再介紹一常見病:軟瘊子(有時候被老百姓俗稱為「水瘊子」),屬於瘊子家族的遠房親戚。
遠房親戚:軟瘊子
為什麼叫遠房親戚呢?
軟瘊子與瘊子,同屬病毒感染引起,但軟瘊子並不是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的,而是痘病毒中的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引起的。
好發於成人及兒童。皮損為豌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表面有蠟樣光澤,中央有臍凹,可以擠出乾酪樣物質。
治療:局部刮除、人工擠壓、液氮冷凍等等。總之就是需要類似這種物理性方法,單純外用藥很難有效哦~
(圖片來自《皮膚性病學》第8版教材)
瘊子家族的成員介紹完畢~
你清楚了嗎?
下周再見~~~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內容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掃碼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