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大家有時
對身體「細微的變化」
並不在意
例如
.
長了個「瘊子」
但假如
這個「瘊子」
是活的!還在不斷變大
就問你怕不怕?!
小編的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具體咋回事
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家住瀋陽市和平區78歲的李大爺20多天前發現,胸前突然長出了一個「瘊子」,不痛不癢,李大爺並沒在意。
但是「瘊子」是活的,還會動!很快長至指甲蓋大小,且周圍皮膚腫脹變色,於是他趕緊在家人陪伴下來到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就診。
接下來
小編要放圖片了
請注意
前方高能預警
非戰鬥人員注意避讓!
醫生仔細詢問病史及檢查後發現
這個「瘊子」竟是一隻活的蜱蟲
這時李大爺回想起來
前不久曾回過西豐老家
去過山上
一定是在山上被蜱蟲叮咬了
夏天到了,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出行時多會選擇樹木、草叢較多的陰涼處躲避太陽,這時一定要警惕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蟲。
每年5-10月
都會看到蜱蟲致人傷亡的新聞
人們談「蜱」色變
對城市居民來說
蜱蟲離我們並不遠
被蜱蟲叮咬
有何特徵?
大家趕緊看看
如果發現自己被咬了
有個黃豆大小的血泡
仔細瞧瞧這個血泡長著八條腿
那就要趕緊就醫了
蜱蟲與蜘蛛是近親,所以有著八條腿,屬於蛛型綱動物,俗稱草爬子,是最常見的吸血寄生蟲之一,也是僅次於蚊蟲的重要人獸共患病傳播媒介。
蜱蟲主要棲息於草叢、灌木叢、樹林裡,也寄生於家畜、寵物等動物皮毛中。
蜱蟲大都如米粒大小
非常不起眼
最大的也不過一釐米左右
但其吸血量很大
飽血後像奧特曼變身一樣
可脹大幾倍甚至幾十倍
如指甲蓋大小
蜱蟲的唾液含有一些物質,可以使傷口局部麻木,所以多數情況下並不知道自己「中招」了。
被蜱蟲叮咬後的危害主要包括直接危害和間接危害。直接危害指蜱蟲本身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如出現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引起繼發性感染。
部分蜱蟲唾液腺可分泌麻痺神經的毒素,該毒素能抑制肌神經乙醯膽鹼釋放,造成運動性纖維的傳導障礙,從而引起急性上行性肌縮性麻痺,嚴重時導致宿主呼吸衰竭而死亡,稱為蜱癱瘓。
間接危害主要是以蜱蟲為生物媒介傳播的各種傳染病,包括蜱蟲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也稱新型布尼亞病毒)、人粒細胞無形體病、森林腦炎、出血熱、蜱傳斑疹熱、萊姆病等上百種病毒和細菌,所以及早發現蜱蟲並把蜱蟲從身體上去除,可以大大降低得病的機會。
(圖文無關)
發現蜱蟲叮咬在皮膚上
生拉硬拽地強行拔除
是非常危險的
由於蜱蟲的口器有倒刺,刺入皮膚後很難拔出,處理不當可能讓蜱蟲的口器折斷在皮膚裡引發感染,同時會刺激蜱蟲分泌更多攜帶病原體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所以在取出蜱蟲的時候
要注意兩個問題
1. 不要把蜱蟲的口器殘留在皮膚內
2. 不要擠壓蜱蟲的體腹部,避免血液被擠壓回傷口,因為那些被吸食的血液裡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
萬一被蜱蟲咬了
及時就醫非常關鍵
正確處理方法如下
趕緊收藏
關鍵時刻可救命
用酒精、利多卡因等浸潤蜱蟲頭部,或2%利多卡因在皮咬處局部封閉,麻痺蜱蟲,使其頭部放鬆,常規消毒叮咬處。
用彎頭鑷或彎頭鉗儘可能貼近皮膚並鉗住其頭部,不要擠壓腹部,再緩慢地以持續牽引力垂直拔出,完整地把頭拉出來。
取出口器後創面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複方多粘菌素B軟膏外擦患處。
對於吸食了不少血液的蜱蟲可用菸頭輕輕燙蜱蟲露在體外的部分,燙破前後都要用碘伏或酒精消毒,燙破蜱蟲後,由於壓力的關係,蜱蟲體內的血液不會倒流入人體內。
用碘伏消毒後再用彎頭鑷或彎頭鉗準確地夾住頭部取出口器。如果蜱蟲頭部斷在皮膚內則需要手術切開皮膚取出。
關於蜱蟲叮咬的案例
實在太多了
每年的新聞鋪天蓋地
還有叮咬之後致死的
入夏之後
瀋陽進入
蜱蟲叮咬高發季
大家出門在外
還是多加小心吧
趕緊把這條消息轉給朋友
關鍵時刻可救命
▍內容來源:瀋陽網綜合遼瀋晚報,網絡
▍圖文編輯:瀋陽網(交流聯繫小編微信號:25407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