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大師莫裡康內走進「天堂電影院」:20部電影回顧傳奇一生

2020-11-17 手機鳳凰網

7月6日消息,義大利作曲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在羅馬去世,享年91歲。他的律師喬治·阿蘇瑪說莫裡康內上周摔倒並折斷了股骨入院。這位傳奇音樂家的代表作包括《海上鋼琴師》、《黃金三鏢客》、《天堂電影院》、《美國往事》、《洛麗塔》、《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等。

當說到「電影配樂作曲家」,人們在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大概便是埃尼奧·莫裡康內,他已經為五百多部電影進行了配樂。

這位出生於羅馬的義大利作曲家,曾因在意式「通心麵條西部片」中的配樂作品而聲名鶴起,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與義大利電影製作人瑟吉歐·萊昂的合作,萊昂一度重新塑造了西方電影風格。選擇沙啞、系統及稀疏的聲音,而不是大多數西方傳統電影配樂中投入的誇張管弦樂,莫裡康內創造了自己的風格,其增加的鞭子、槍炮、口哨以及電吉他,又開拓了音樂中的敘事元素。

萊昂導演的影片,將莫裡康內的音樂置於公眾注意的焦點,作為敘事中重要的主人公,充當了強調情感和感覺的修辭手法,而這些情感和感覺在美國電影製片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敏感簡潔的英雄為主角的影片中並不十分清晰。以音樂為特色的長鏡頭以及對人物的近景拍攝,在視頻剪輯的預格式中改變了電影的一些節選,將聲音和視覺結合在另一個層面上,給圖像增添了意義。

莫裡康內對現代流行文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中國香港電影製作人王家衛以及美國電影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的作品中,都將莫裡康內的配樂作為影片中的重要元素。即使從電影中分離出來,音樂對聽眾來說依然具有意義。

當人們聽到萊昂1966年電影《黃金三鏢客》中的音樂旋律時,一部西部電影隨即無意識地進入我們的腦海。還不僅僅是電影中的一個元素,莫裡康內的音樂也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萊昂這套《鏢客三部曲》系列片中扮演的男主角一樣,成了影片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畢業於義大利一所音樂學院之後,莫裡康內為RAI(義大利國家廣播頻道)工作,在通俗和淵博的雙重世界裡創作作品。莫裡康內為義大利流行藝術家(比如民謠搖滾歌手麗塔·帕沃內、歌手吉安尼·莫蘭迪、吉諾·波利等)作曲,也與Gruppodi Improvvisazione di Nuova Consonanza一起演奏小號。這是第一個自由形式的即興創作集體,運用了約翰·凱奇的前衛技術、邁爾斯·戴維斯的電子爵士樂實驗以及與德國前衛搖滾樂團Kraut Rock band Can相類似的機器音樂節奏,而莫裡康內是這一創作集體中的主要成員。

在音樂領域中,莫裡康內的樂譜涵蓋了古典、流行以及先鋒派門類。諸如古典音樂管弦樂隊、悅耳動聽的旋律、衝浪吉他、作為樂器使用的人聲、排蕭、猶太豎琴、固定音型以及奇怪的打擊樂器等諸多要素,成為了莫裡康內筆下作品的標誌。

「莫裡康內之音」誕生於萊昂執導的義大利系列電影《鏢客三部曲》,但卻超越了任何音樂或電影類型的限制,展示了一種折衷主義,影響了如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德國電影配樂作曲家漢斯·季默、美國作曲家約翰·佐恩、美國音樂人/創作型歌手麥克·帕頓這樣的一代音樂家,以及像英國搖滾樂隊Muse、美國另類搖滾樂隊Pixies、美國重金屬樂隊Metallica以及美國Primus這樣的搖滾樂隊。

以下為我們推薦的莫裡康內二十部電影配樂佳作:

01

《荒野大鏢客》

A Fistful of Dollars

瑟吉歐·萊昂

1964

《鏢客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部影片開創了「麵條西部片」的先河。萊昂的暴力與憤世嫉俗攝影機催生了兩個傳奇人物:美國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義大利作曲家埃尼奧·莫裡康內。伊斯特伍德的職業生涯根植於他在這部影片中扮演的「無名氏」角色,而莫裡康內則繼這部電影以後正式成為「麵條西部片」的配樂作曲家。

這部電影一直被認為是日本電影製片人黑澤明1961年《大鏢客》的非正式改編版。原片中那令人驚異的音樂來自日本電影配樂作曲家佐藤勝,西方音樂和美國作曲家亨利·曼西尼作品相結合的產物。融合同樣也是莫裡康內電影配樂的一個準則,他將自己改編的由彼得·塔維斯演唱的美國創作型歌手伍迪·格思裡的「豐饒牧場」(Pastures of plenty),轉換成了影片的主題曲。

「他(萊昂)似乎能夠確切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他聽過的我的一些音樂中,已經包括了怪誕、輕微的喜劇諷刺等元素,它們都很適合克林特扮演的角色。」——埃尼奧·莫裡康內。

萊昂聘請了之前已經是一些西部片中配樂作曲家的莫裡康內。打童年時代起,萊昂就了解莫裡康內(兩人曾就讀於同一所學校),這樣的合作一直延續到他的最後一部影片。《荒野大鏢客》的大眾票房很成功,開啟了「麵條西部片」流派和莫裡康內電影配樂的時代。

自《荒野大鏢客》之後,西部片配樂上存在兩種觀點:聘請莫裡康內或者僱人製作像莫裡康內那樣的配樂。出生於阿根廷的義大利作曲家路易斯·巴卡羅夫,其著名的《姜戈》主題曲(義大利電影製作人塞吉奧·考布西1966年拍攝)就可以說是一個例證。在2012年昆汀·塔倫蒂諾執導的美國修正主義西部片《被解救的姜戈》中,巴卡羅夫的歌曲,在電影配樂上可以說是和莫裡康內不分仲伯。

「在六、七十年代末期,如果沒有埃尼奧·莫裡康內的音樂,你就不可能看到一部義大利電影,它有時候值得紀念,有時只是你以前看過電影的重複,那是一個大工廠。」——義大利電影導演貝納爾多·貝爾託魯奇。

以低開支預算來創作電影配樂,將不尋常的聲音置於一體,將不尋常的聲音並列在一起,在分鏡頭劇本中喚起令人困惑的東西,在這一點上,義大利作曲家取代了一個樂隊。電影的主題似乎以鼓舞人心的形式,承載著在那樣一個世界裡生存所必須的勇敢和狡猾。

02

《阿爾及爾之戰》

The Battle of Algiers

吉洛·彭特克沃

1966

作曲家與吉洛·彭特克沃合作的第一部作品,配樂主要基於鼓演奏的軍隊進行曲,作為鋼琴和銅管樂器的背景音樂,交替出現在愈發緊張的氛圍中,旨在刻畫法國軍隊與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矛盾衝突。

電影配樂是由不同的音樂段落所組成,包括受阿拉伯音樂影響的片段,比如「Ali的主題」。這裡的奇特之處在於,這是一項合同條款,事實上是莫裡康內和彭特克沃共同創作了這一配樂。這部作品擴展了莫裡康內的音樂界限,表明他不僅局限於意式「麵條西部片」的俗套,還創作了一部充滿不同元素和情緒的電影配樂作品:在鋼琴與小號對話的不斷重複音符中,是嚴肅且帶有風土氣息的張力。

主旋律並不像他「麵條西部片」的配樂那樣稀疏,而是時時刻刻都很稠密且富有強度。行軍鼓是歌曲開頭和結尾的主人公,使人聯想到電影中的軍事基調和高度緊張的氣氛。

影片中的主題曲後來還用在了昆汀·塔倫蒂諾所拍攝電影《無恥混蛋》裡,那是布拉德·皮特扮演的阿爾多從納粹監獄裡營救雨果·史提格利茲中士的場景。吉洛·彭特克沃與莫裡康內後來又合作完成了另一部政治經典大片《奎馬達政變》,由馬龍·白蘭度等電影明星擔綱主演。

03

《黃金三鏢客》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瑟吉歐·萊昂

1966

《鏢客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這部影片被公認為電影傑作,五位明星成就了這一經典之作:美國電影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美國演員李·范·克裡夫、美國影視舞臺三棲演員埃利·瓦拉奇、萊昂的攝影相機以及莫裡康內的音樂。

繼《荒野大鏢客》和《黃昏雙鏢客》(《鏢客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之後,瑟吉歐·萊昂更加顛覆了西部片的樣式:這三位主角不是普通的僅有善或邪惡意圖的英雄或惡棍。他們會侍機而變;甚至在交戰狀態(橋梁爆炸場景)中,皆顯示出個人主義的特徵和意向。

電影配樂包括兩部立即被每個影迷認可的傑作:「黃金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以及「黃金之蝕」(The Ecstasy of Gold)。前者是一首經典的「麵條西部片」樂曲,軍鼓交替出現,模仿了叢林狼之聲,而且是一個漸強音。後者是一部史詩般的作品,由重金屬樂隊Metallica用來開啟整部大片,帶有一曲華麗的女高音頌歌,直接與三位主角在尋找黃金時的狂喜進行對話。

04

《大捕殺》

The Big Gundown

塞爾吉奧·索利馬

1966

這部邪教西部經典大片以來自於《黃金三鏢客》中的兩個元素為其特色:壞人(也稱李·范·克裡夫)和莫裡康內的配樂,基於萊昂影片中那些相類似的元素。

一把衝浪音樂吉他反覆演奏的即興樂段,演繹了類似於戰馬飛奔時的節拍語境。

這部電影的片名還曾被美國作曲家約翰·佐恩用來向莫裡康內的《大捕殺》致敬,那是通過佐恩音樂的實驗性鏡頭對莫裡康內作品的重新解讀。

05

《西部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瑟吉歐·萊昂

1968

「每當我在某個調性上著手創作一個主旋律時,比如說D小調,我從未曾偏離這一原始調性。如果是以D小調開始,那也會以D小調結束。每個人都能理解這種和聲的簡單之處。」——埃尼奧·莫裡康內

這部電影中的兩首插曲成為了自身的實際存在物:「主題曲」和「拿口琴的人」。前者是一首神聖的歌曲,由小提琴演奏演變為一首女高音詮釋的史詩。後者是一首由口琴演奏的單音調的歌曲,從沙漠的空曠開始發展為猛烈的爆炸。

這首歌曲是復仇女神哈爾莫尼卡(Harmonica)的主旋律(由美國演員查爾斯·布朗森扮演),而在酒吧場景中,一個影子/燈光效應與歌曲的神性相結合,這是萊昂令人吃驚的探索之舉。英國搖滾樂隊Muse將此旋律用作了歌曲「火星騎士」的開頭,這也是受莫裡康內影響的史詩級的搖滾歌曲。

06

《神機妙算》

The Sicilian Clan

亨利·韋納伊

1969

影片中的配樂表達了莫裡康內筆下特有的歹徒之聲,相應的旋律後來又在《美國往事》和《鐵面無私》中得以運用。這一配樂使莫裡康內遠離了「麵條西部片」中的樂音,並且引入了他對超常噪音傳統旋律的選擇。不同凡響的獨特旋律貫穿影片始終,替代了西部片中噪音和樂器的實驗。

07

《戀愛圈》

Love Circle

朱塞佩·帕特羅尼·格裡菲斯

1969

這部電影的配樂風格和體裁都極其豐富,從歐洲流行音樂、巴西流行音樂巴薩·諾瓦以及西方音樂等諸多音樂實驗中變化而來。影片的主題曲是一首巴薩·諾瓦,衍生自莫裡康內對巴西音樂的熱愛。在紀錄片《Il Malamondo》中,莫裡康內開始創作深受桑巴和巴薩影響的電影配樂,比如「Muscolidi Velluto」。當巴西創作型歌手奇科·布拉克在羅馬期間,莫裡康內與他共同創作了「Per un Pugno di Samba」。

影片主題曲的特色在於埃爾達·德爾·奧索用電原聲吉他演唱的優美旋律,這位義大利女歌手因與莫裡康內的合作而著稱。「Rich Happening」是另一首趣味盎然的配樂,以用錫塔爾琴和打擊樂器進行噪音實驗為其鮮明特色。

08

《烈女鏢客》

Two Mules for Sister Sara

唐·希格爾

1970

這部由美國電影製片人希格爾執導的西部片,其特色在於動用了《鏢客三部曲》中的明星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來扮演男主角。獨特的主題曲非凡的配樂已超越了所有流派,只能被確認為是莫裡康內的音樂。神聖的長笛旋律與邪惡的原聲吉他音之間的張力產生了配樂之美。

還有一種模仿騾子聲音的奇怪噪音,教堂唱詩班使人聯想起禮拜儀式上演唱的歌曲。這部作品後來被昆汀·塔倫蒂諾用於影片《被解救的姜戈》中,德國電影配樂作曲家漢斯·季默在影片《夏洛克·福爾摩斯:詭影遊戲》中也使用了這部作品的翻版。

09

《對一個不容懷疑公民的調查》

Investigation of a Citizen Above Suspicion

艾利歐·培特利

1970

這部政治犯罪驚悚片由義大利政治電影製片人艾利歐·培特利執導,莫裡康內為此部電影的配樂,後來在培特利1971年執導的《工人階級上天堂》中被重複使用。這是一個保守派警察巡視員(由義大利演員吉安·沃倫特扮演)殺死情婦之後又隨即試圖將自己定罪的故事。這是關於義大利貪汙腐敗的研究,也是一個在當今有現實意義的話題。

10

《工人階級上天堂》

The Working Class Goes to Heaven

艾利歐·培特利

1971

培特利與莫裡康內的另一次合作,男主角依然由吉安·沃倫特扮演,影片探索了義大利工廠裡的階級鬥爭。電影中的配樂也是《對一個不容懷疑公民調查》中音樂的續篇,且結合了先鋒派音樂中的元素和更多的古典音樂作品。主題曲以在鍵盤上發出的噪音開始,模仿了工廠裡機器發出的噪音,之後發展成鋼琴與小號的樂段,為由小提琴組演奏的主要部分準備了足夠的張力。

11

《革命往事》

A Fistful of Dynamite

瑟吉歐·萊昂

1971

這部關於前愛爾蘭共和軍炸彈專家和墨西哥土匪之間合作關係的神奇西部片,其光芒從歷史角度來看一直處於《鏢客三部曲》以及《西部往事》的陰影之下。綜合流行術語以及藝術術語來看,這部電影及其配樂水準至少與萊昂和莫裡康內以前的作品相當。

與《黃金三鏢客》一樣,片中人物發現他們已處於一場戰爭(墨西哥革命)的中期。莫裡康內的配樂在每個節骨眼上都很應景:胡安正在行動時音樂以歹徒為題材,當約翰回憶愛爾蘭往事時音樂的氛圍是懷舊的鄉愁,故事進展到盜匪搶劫銀行時音樂則充滿了諷刺意味……

主題曲目是莫裡康內西部片配樂中所有元素的交匯點。有著非常美麗的開頭,如同《西部往事》中的主題曲,隨後慢慢變成淺吟低唱的旋律,由義大利音樂人、多種樂器演奏家亞歷山德羅·阿列桑德羅尼演唱的幾句歌詞,更像是樂器在演奏而不是一段恰當的歌唱性旋律。

之後,音樂進入高潮部分,埃爾達·德爾·奧索以歌劇形式的演唱,有點類似於《紙醉金迷》中的音樂,夢幻般的氣氛代表了土匪胡安和爆破專家約翰之間奇怪而忠誠的友誼。

12

《冷眼恐懼》

Cold Eyes of Fear

恩佐·卡斯提拉裡

1971

如果僅僅知道莫裡康內西部片中的配樂以及像《天堂電影院》裡那樣的古典音樂主題曲,可能會發現作曲家在這部電影中的配樂是令人感到驚訝的噪音攻擊。

作為先鋒派自由即興創作小組Gruppo di Improvvisazione di Nuova Consonaza中的一員,莫裡康內創作了一部像義大利驚悚電影Giallo流派那樣情感強烈又神秘莫測的電影配樂。

13

《一九零零》

1900

貝納爾多·貝爾託魯奇

1976

「如果我敢於那麼做的話,那就是我自己的莫裡康內,專門為《一九零零》配樂的莫裡康內。事實上,不知不覺,莫裡康內可能已經為義大利創作了兩到三部美麗的國歌。我認為只有莫裡康內才能給予大家史詩般的聲音,是的,只有他。」——貝納爾多·貝爾託魯奇

在《西部往事》中,貝爾託魯奇已經和他的義大利同事達裡奧·阿金圖以及瑟吉歐·萊昂有過合作。他是那部電影的編劇,並且和阿金圖一起對西部電影做了大量的研究,為萊昂致力於這一流派的電影創作奠定了基礎。但是到了1976年時,當貝爾託魯奇想要擁有自己的莫裡康內電影配樂時,他創作了有關義大利歷史的史詩級大片《一九零零》。

莫裡康內在這部電影中的配樂,運用了古典管弦樂隊的旋律來描述史詩般的往事,充滿思念之情、懷舊氛圍濃鬱。

14

《怪形》

The Thing

約翰·卡朋特

1982

約翰·卡朋特創作了有史以來最恐怖離奇的影片及電影配樂之一。雖然第一部電影主要是在工作室裡製作完成,但卡朋特還是邀請了莫裡康內創作了一部險惡、冷酷如機器人般的傑作。莫裡康內將他那沙漠和孤立的景觀音樂改編成了適應冰冷環境的佳作,給這部科幻恐怖經典影片增添了懸疑的氣氛。

15

《美國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瑟吉歐·萊昂

1984

被認為是萊昂最雄心勃勃的影片,這部傑作是一則關於友誼、愛情、背叛、金錢、懷舊,野心及死亡的故事。

這也是萊昂和莫裡康內的最後一次合作,這些配樂包括無法忘懷的旋律(主題曲)、痛心時刻(黛博拉主題)以及排蕭上奏出的思鄉曲(科克之歌)等音樂元素和旋律之間令人吃驚的大融合。王家衛在其拍攝的《一代宗師》影片中,運用了其中的音樂,作為向莫裡康內和萊昂的致敬。

16

《教會》

The Mission

羅蘭·約菲

1986

不管出現什麼情況,莫裡康內總是有能力重新塑造自己,而且能夠創作出如此令人驚嘆的歌曲,以至於人們可以問那是否只是與天體接觸的一個短暫瞬間。繼《美國往事》之後,大師又完成了另一部令人著迷的電影配樂傑作:羅蘭·約菲描寫西班牙耶穌會士與南美土著人互相接觸的《教會》。

電影配樂反映了這兩種力量之間的聯盟,作品兼顧了印第安部落的打擊樂器和排簫,以及格裡高利聖詠和教堂合唱音樂。

和《西部往事》相似,影片中也出現了主要角色(加布裡埃爾神父)演奏樂器(雙簧管)以便與瓜拉尼印第安人打交道的場景。這部影片還體現了莫裡康內的信仰之一「音樂即救贖」,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一名印度女孩從沉沒在河裡殘渣碎片中搶救出了一把小提琴。

17

《鐵面無私》

The Untouchables

布萊恩·德·帕爾瑪

1987

布萊恩·德·帕爾瑪已選擇過一位義大利傳奇作曲家吉奧吉·莫羅德(Giorgio Moroder)來為他的1983年古柯鹼黑幫影片《疤面煞星》進行電影配樂。

當他決定再度拍攝另一部綁匪片,講述艾爾·卡彭(綽號「疤面煞星」)與禁酒令的故事時,自然而然地選擇了埃尼奧·莫裡康內。這是一位能夠為片中與卡彭幫派作鬥爭的英雄及勇者創作主題曲的作曲家,帶有鼓點及爵士小號的義大利旋律是艾爾·卡彭主題,莫裡康內還為電影史上最著名時刻之一的「聯合車站槍戰」創作了背景音樂「機關槍搖籃曲」。

18

《天堂電影院》

Cinema Paradiso

朱塞佩·託納多雷

1988

朱塞佩·託納多雷這部《天堂電影院》是對電影的超語言崇敬,是一則關於友誼、愛情、童年以及成年的美麗故事。莫裡康內的《愛情主題曲》(Love Theme)將所有這些情感濃縮在了一首歌曲之中。莫裡康內總是說他不是一位鋼琴演奏大師。這一點關係也沒有。

有著優美旋律的《愛情主題曲》,表達並增色了影片中溫柔的心緒以及懷舊情結。

19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Malèna

朱塞佩·託納多雷

2000

莫裡康內和託納多雷的另一次合作,二戰時期這部電影也在西西里島上映,講述了一位小男孩愛上一個老女人(義大利美女縮影莫妮卡·貝魯奇)的故事。影片配樂是電影《天堂電影院》的續集:令人心碎的旋律充滿了對義大利的懷舊情懷。

莫裡康內從未在義大利以外的國家居住過,但他的作品不得不遠涉重洋前往好萊塢,成為聞名世界之作。《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似乎是向義大利的致敬之作,這是一個莫裡康內從未曾拋棄的國度,義大利也從未遺棄莫裡康內。大師是義大利寶貴的文化遺產,與達·文西、義大利麵條、費裡尼以及帕瓦羅蒂並肩而立。如果你認為一個從音樂啟程的傢伙——用他自己的話說——其原因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缺乏好的電影配樂」,也不是什麼壞事。

20

《八惡人》

The Hateful Eight

昆汀·塔倫蒂諾

2015

通常情況下塔倫蒂諾會避免在他的影片中運用原創的電影配樂。他以收集其他影片中的音樂而聞名,並將其全部整理編輯為一個精緻的小「包裝」。事實上,莫裡康內之前所創作的音樂已經包含在塔倫蒂諾已經拍攝的影片中。然而,在《八惡人》之前,莫裡康內只為塔倫蒂諾的電影提供了一首原創歌曲。雖然塔倫蒂諾對現有音樂的使用,從本質上來說無論如何都並非一件壞事,但在影片中聽到一首莫裡康內連貫的原創配樂卻是一個真實的夢想。

莫裡康內用張力構建起來的音樂,相對於塔倫蒂諾的偵探型劇本而言是完美的伴奏曲。如同電影本身一樣,配樂既詭秘玄妙又喜怒無常,這讓人聯想起莫裡康內那舊式的「西部片」中的配樂,但它也提供了某些新穎、原創的東西。這並不像現代大片中的配樂,這正是莫裡康內的電影配樂能引人注目的原因所在。它能立刻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因為聽起來不像是人們在現代電影中聽到的任何東西。它獨特、迷人,是真正特殊的電影配樂。

相關焦點

  • 配樂大師莫裡康內走進天堂電影院 | 20部電影回顧傳奇一生
    ·培特利執導,莫裡康內為此部電影的配樂,後來在培特利1971年執導的《工人階級上天堂》中被重複使用。《天堂電影院》裡那樣的古典音樂主題曲,可能會發現作曲家在這部電影中的配樂是令人感到驚訝的噪音攻擊。影片配樂是電影《天堂電影院》的續集:令人心碎的旋律充滿了對義大利的懷舊情懷。 莫裡康內從未在義大利以外的國家居住過,但他的作品不得不遠涉重洋前往好萊塢,成為聞名世界之作。《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似乎是向義大利的致敬之作,這是一個莫裡康內從未曾拋棄的國度,義大利也從未遺棄莫裡康內。大師是義大利寶貴的文化遺產,與達·文西、義大利麵條、費裡尼以及帕瓦羅蒂並肩而立。
  • 配樂大師莫裡康內辭世 馬友友獨奏《天堂電影院》悼念
    新快報訊 記者聶青報導 91歲的義大利傳奇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日前離世。電影界、音樂界人士紛紛表示悼念。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特意演奏《天堂電影院》片尾的旋律「Love Theme」,悼念莫裡康內。
  • 配樂大師莫裡康內不幸離世,讓我們回顧他傳奇的一生
    7月6日,義大利著名作曲家埃尼奧·莫裡康內在羅馬去世,享年91歲。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在從業五十載光輝歲月中,一共為近四百部電影電視作品配樂。他曾經五次獲得過奧斯卡提名,並於2007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 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魂歸《天堂電影院》
    吉達17歲獲得弗朗茨·李斯特鋼琴大賽冠軍,同年開始其職業鋼琴家生涯,目前她同時活躍於古典、流行和電影音樂等領域。除《海上鋼琴師》外,《天堂電影院》《豪情四海》等影片配樂的鋼琴演奏也出自吉達之手。而盧卡參與錄製的影片配樂有《歌劇魅影》《巴黎春夢》等。
  • 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離世,從此《天堂電影院》裡多了天籟般旋律
    當今最偉大的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因為上周摔斷了股骨,導致併發症在羅馬去世,享年92歲。他一生中曾經給《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美麗的傳說》等500部電影配過樂,留下了經典無數。《美國往事》劇照《美國往事》的成功和莫裡康內的配樂密不可分,不過據說《美國往事》早在開拍7年前,莫裡康內的配樂便已譜好,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1989年,萊昂內因心臟病離世。他與莫裡康內的默契配合,給影史留下了一段傳奇。
  •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 傳奇配樂大師莫裡康內
    莫裡康內是有史以來最長青、最多產的配樂大師之一,其代表作包括《海上鋼琴師》《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黃金三鏢客》《西部往事》等。配樂大師莫裡康內用音樂創造電影的靈魂跟隨5部影片了解他的經典名作享受一次奧斯卡電影原聲暢遊之旅1964年,導演賽爾喬·萊昂內拍攝了著名影片 「賞金三部曲
  • 創作《天堂電影院》等500首作品,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去世
    義大利殿堂級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Ennio Morricone)數天前不小心跌倒,導致股骨碎裂引起併發症,最終於昨日(2020年7月6日)去世,享年91歲!喜歡電影或者喜歡音樂的人,很少沒有聽過莫裡康內的作品,本號更分享過不少。
  • 創作《天堂電影院》等500首作品,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去世!
    義大利殿堂級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Ennio Morricone)數天前不小心跌倒,導致股骨碎裂引起併發症,最終於昨日(2020年7月6日)去世,享年91歲!喜歡電影或者喜歡音樂的人,很少沒有聽過莫裡康內的作品,本號更分享過不少。
  • 致敬永遠的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願天堂還有電影院
    2020年7月6日訊,世界殿堂級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上周因摔斷股骨而引發併發症,在羅馬去世,享年91歲。莫裡康內的一生中,曾為超過400部電影創作配樂,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天堂電影院》、《美國往事》、《海上鋼琴師》等。如果沒有沒有莫裡康內創作的配樂,這些電影也不會名垂青史,成為經典。
  • 配樂大師莫裡康內去世,但傳奇永不落幕
    驟然從午睡中驚醒,得知義大利傳奇配樂大師埃尼奧正如莫裡康內在某次談到萊昂內電影時所說:「給塞爾喬的電影作曲,我有意迴避所有的美國西部片。美國人經常在西部片中用交響樂,而我,我則從未用過。我覺得交響樂的語言對於電影來說太滿太多餘。」
  • 電影配樂神級大師莫裡康內逝世,留下了多少經典配樂
    他還是一位多產的電影配樂大師,在長達5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參與配音的影視作品多達500以上。許多作品都是教科書級,其中包括《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美國往事》《洛麗塔》《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等。他就是義大利著名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Ennio Morricone)。
  • 電影配樂神級大師莫裡康內逝世,留下了多少經典配樂
    他還是一位多產的電影配樂大師,在長達5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參與配音的影視作品多達500以上。許多作品都是教科書級,其中包括《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美國往事》《洛麗塔》《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等。他就是義大利著名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Ennio Morricone)。
  • 演奏家馬友友悼念配樂大師莫裡康內
    時光網訊 昨日,義大利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離世,電影界、音樂界人士紛紛悼念。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特意演奏《天堂電影院》中的配樂,悼念莫裡康內。      此次馬友友演奏的是《天堂電影院》結尾著名的旋律「Love Theme」。
  • 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去世,難忘《海上鋼琴師》的旋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 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海上鋼琴師》《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西西li的美麗傳說》《黃金三鏢客》《西部往事》)去世,享年91歲。他上周摔傷了股骨,因併發症在羅馬去世。
  • 深切緬懷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
    埃尼奧·莫裡康內(Ennio Morricone,1928~2020),出生於羅馬,義大利著名電影配樂大師。今年的7月6日,莫翁不慎摔傷股骨,引發併發症在羅馬去世,享年91歲。莫裡康內從小接受音樂學習訓練,很長一段時間在從事管弦樂相關工作。在與著名的義大利西部片導演萊昂內合作之前,他籍籍無名。在通心粉西部片席捲歐洲甚至全世界的風潮中,莫裡康內創作了大量的西部片配樂,以及其他電影配樂,終成為享譽世界的電影配樂大師,他最近的創作是昆汀西部片《八惡人》配樂。
  • 一代配樂大師離世,莫裡康內傳奇的一生,就是半部電影史
    《天堂電影院》講述了一個電影院放映員和孩子之間的溫暖情感和回憶,莫裡康內的音樂,給整部影片增加了無窮的魅力。其中莫裡康內和兒子共同創作的著名《愛之主題》,是影史上最纏綿悱惻的動人旋律之一。據說為了讓演員入戲,王家衛直接在拍攝現場播放莫裡康內。這種製造情境的方法,意味著他的音樂不僅可以兼容不同電影類型,更能在電影製作中發揮奇效。百多年電影史上玩配樂的,能做到像他這樣,絕無僅有。莫裡康內坦言,自己一生最大的遺憾,是人們只知道他是電影作曲家,卻不知他真正的夢想,是成為像布列茲、施託克豪森這樣的獨立作曲家。
  • 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逝世,王家衛發文悼念
    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逝世,王家衛發文悼念 2020-07-07 0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配樂大師莫裡康內走了,天堂也許有電影院,但他的音樂已永留人間
    真正的常青樹對於電影音樂迷來說,似乎很少有人能拒絕莫裡康內的音樂,正因為他「選材廣泛」,「體裁多樣」,才使得不同口味的人都能從他那不可思議的五百多部電影配樂裡找到自己喜愛的種類。2016年,年近90高齡的莫裡康內竟然憑藉《八惡人》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如此高壽還能保持頂尖的創作水準,實在令人讚嘆不已。實際上,在其漫長的職業生涯中,這位義大利配樂大師從來沒有刻意融入過好萊塢的風格體系,卻依然獲得了全球性的聲譽和影響力,他的創作生涯根植於義大利本土的電影文化,並最終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的電影配樂家,並受到了業界的普遍尊敬。
  • 電影配樂大師離世,代表作部部高分
    又一顆傳奇巨星隕落。歐洲電影音樂領航者、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曾為《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美國往事》、《八惡人》等眾多經典神作譜曲的義大利著名作曲家、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因股骨摔傷併發症去世,享年91歲。看到這則新聞,又確認了這條已經變成黑白色的百度詞條。
  • 義大利國寶配樂大師莫裡康內逝世,昆汀貝託魯奇都是他的崇拜者
    莫裡康內,這位義大利國寶級電影配樂大師,用音樂創造電影的靈魂詩人,憑藉著他獨有的音樂形式詮釋電影人生。而從神壇走進生活的莫裡康內,在書裡自然對話,分明感受到這是一位謙遜和善的老者。庫布裡克的《發條橙》,因為配樂錄製地點的分歧兩人沒能合作成功;馬利克的《細細的紅線》,他因為到處旅行而錯過;合作過五部電影的貝託魯奇《末代皇帝》卻沒有找他,成為莫裡康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