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門前是非多」前面一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到?

2021-02-08 關山聽風

「寡婦門前是非多」本是一句完整的俗語,這是下半句,上半句是「鰥夫房頂炊煙少」。這句俗語可以說,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

現在的網絡流行「熱詞」的提法,也就一段時間內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的熱門話題。「寡婦門前是非多」中的「寡婦」和「是非」具備了「熱詞」特點,而兩詞相加熱度更高,一直在發燒,歷經千百年,經久不衰。任何地方的「桃色事件」和「緋聞」都符合一部分人的獵奇心理。大到世界各國的影視娛樂圈,如前幾年某影星的離婚新聞鋪天蓋地,一段時間都佔據媒體的主要位置,佔據熱搜榜首很長一段時間,力壓當時女排奧運奪冠的新聞;小到一個城市,一個街道或村莊,一個單位,一旦出現「緋聞」,很快就能成為當地人們的熱門話題。一些好管閒事的人,或在空閒時的街談巷語、田間地頭,或在茶餘飯後的閒聊中,都會津津樂道。

舊時代的婦女受封建禮教的束縛,遵從「從一而終」,一女不事二夫的規定,成寡婦之後,要用「守寡」一詞來約束,也就是說婦女死了丈夫以後不能再嫁人,也不能與其它男人發生曖昧之情。這是一種極其殘忍失去人性的禮教制度,然而,人的生理天性和需求不僅只是寡婦有,其他人也同樣也與生俱來。因此,在舊時代,女人一旦成為寡婦,就成了一個地方的聚焦點,她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千萬雙眼睛關注,而更多的是各種居心叵測的猜疑和添油加醋,甚至虛構出讓人興奮的故事。

舊時代以社會耕社會為主,而有錢有勢,不事稼穡靠僱工或收租的財主百戶之中難有一戶,大多數的人家都是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一旦死了丈夫,就如同一座房子的頂梁柱斷裂坍塌。然而,一家人的生活還得繼續維持下去,田地裡的農活還得有男人來幹,重活也得請男人來做,而出於一片好心來幫忙的男人亦不乏其人。不管是有婦之夫,還是光棍漢,只要進出寡婦的門,也不管是正人君子,還是心懷不軌之人,總能讓人充分發揮想像的空間。而一些寡婦因耐不住寂寞的守寡生活,確實做出一些風流韻事,授人以柄。

這就是舊時代禮教制度下的婦女悲慘命運的縮影。如今的社會,出現丈夫死亡的不幸事情,寡婦不必守寡,有選擇很再嫁的自由,與未婚的男子來往是一種正常的婚戀行為,合理合法,不會有風言風語,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但是,由於中國民間受到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太深,寡婦之門在一定範圍內依然是好事者喜歡關注的方位和易出「是非」之地,寡婦之事也容易成為某些地方的小道消息和熱門話題。

「鰥寡孤獨」這個成語說的是社會中的四種人。「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俗語中點出了舊時代兩種人的生活境況,可以說在人們的閒聊的話題中是一冷一熱。鰥夫門庭冷落自不用說了,生活也變得悽涼,標誌性的就是房頂煙囪裡的炊煙,因家裡沒有婦人的打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煮飲的時間不多,飲煙飄出的機會就少。再說有能力續弦的鰥夫,在舊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中是理所當然的,哪怕來往女人踏破了門檻,也不會有人當風流韻事的是非來講,在那個時代是合理合法的,關鍵是舊時代這情況不可能發生,女人不可能主動上門,只有媒婆上門。把女人娶進門後,房頂煙囪裡的炊煙按時升起,鰥夫就變成了有妻室的人了,塵埃落定後就更沒有人關注了;沒有能力續弦的鰥夫,人們就更加不放在心上。假如這樣的人願意上寡婦的門去尋找機會,那是非之地也是發生在寡婦的門前,寡婦上鰥夫的門,鰥夫的門前是無是非可言,舊時代男人討妾都是名正言順,何況是討老婆。

由此可見,「鰥夫房頂炊煙少」這半句話,不管是在舊時代,還是放在現在社會,都不容易成為「熱詞」,也上不了「熱搜」版,更不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閒聊時津津樂道的話題。熱門話題人們自然也就持續關注,不是熱門話題,人們就不會關注,自然也就很少有人提及。何況「鰥夫房頂炊煙少」只是一種生活場景的真實描述,沒有任何教育意義;而「寡婦門前是非多」明顯帶有警示的作用,也就是告誡那些有妻室的人,少到寡婦家去串門,否則會招惹不必要的非議,具有一定的勸誡意義。

相關焦點

  •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俗語,如今一般是單獨使用。是不是還有上半句呢?從古人總結俗語喜歡就詩歌對仗格式,或者使用上下聯來看,確實還有半句。為什麼我們說是上半句呢?因為從平仄關係來看,不論是詩,還是對聯,都是下聯平收,上聯仄收。「多」字無論從舊韻還是新韻來說,都屬於平聲字,所以「寡婦門前是非多」這一句必然是下聯。因此我們可以斷定就算缺失,也是上半句。
  • 農村常說的「寡婦門前是非多」還有下一句,卻很少有人知道!
    從大人的言談中我聽到一句話叫做"寡婦門前是非多"這也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句話,當時還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只知道一定不是什麼好話。後來時不時地聽到別人說這句話才明白,原來這句話是說,寡婦家裡的麻煩事兒比較多,儘量和她少接觸。但是,能有什麼麻煩事兒呢?
  •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語道破人間疾苦,真是寡婦門前是非多嗎
    導語: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語道破人間疾苦,真是寡婦門前是非多嗎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國的文化裡,出現了成語,歇後語,俗語這些文化,從小的時候我們大家就開始學習這些文化,其中有成語故事和歇後語是課本上就有的文化,只有俗語是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學習到的
  • 「寡婦門前事非多」的上一句是什麼?
    昨天看到一個段子:「寡婦門前是非多」的上一句是什麼?如果您知道,可以在文後留言,如果不知道,我就一會再告訴你,如果實在好奇就先在網上查一下。今天還遇有一個誤會。晚上媽打電話,問去不去吃飯。媽就給他換下了毛衣,媽給小姨打電話:為什麼不給他姥爺換上夏天的衣服,天都這麼熱了。小姨說,我哪敢動他的衣服啊,萬一有個錢什麼的沒了,他又著急了。媽想想也不怪小姨,這樣的避嫌是小姨應該有的顧慮。在姥姥走後的這五年裡,這個有兒有女的老頭一直在兒女們家輪流住。也有一段時間在自己的家裡,70歲的舅媽會一手端稀飯,一手端玉米粥問他想吃什麼?他說想吃什麼就給他放下什麼。
  • 古語常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原來還有上半句,很多人都不知道
    這裡面從古流傳下來的一句「寡婦門前是非多」,幾乎人人都聽過這句話,但很多人不知道還有上半句,幾乎很少有人知道,那麼上半句是什麼呢?古代一直崇尚男尊女卑,男女地位已經失衡,如果男人的妻子不幸死了,會有大把的機會去接觸其他女人,像一些風花雪月的場所,總而言之男人不會寂寞,他們能夠很快找到人來填補這個位置。
  • 寡婦門前是非多的說法,有什麼來歷
    文/成長新視點寡婦門前是非多的這個說法,源於西漢初年民間發生的一件事。當年,河南雒陽(今河南洛陽)有一個姓張的大戶人家,是當地巨賈,富甲一方,號稱張百萬。他有個獨生兒子,叫張匡,人長得還算周正,就是天生殘疾,是個瘸子。老頭子雖娶了幾房姨太太卻只生女兒,為此,他成了張家的心肝寶貝。
  • 寡婦門前(小故事)
    有道是寡婦門前是非多,這話一點不假。就算她足不出戶,每天單位家裡兩點一線,還是有一些無聊的 「熟人」 在網上找機會拋些令人不齒的誘惑和調戲。       多舛的命運並沒有擊垮朝天椒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她堅信,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些年,她像一隻護崽的老母雞,動不動就聳起羽毛跟對手搶食,艱難地撫養著一家老幼。
  • 寡婦門前情歌多
    我覺得福全爺爺的話是對我父親和祖宗的侮辱,又憤怒地踅了回來,站在牆外,對著他怒吼道:「爺爺你胡說什麼呢,講菜就講菜吧,我們是錯了,你怎麼數落我家祖宗和我阿爸呢?我阿爸是個規矩人,不準你誣衊他!」那時桂奶奶命運多舛,中年時丈夫乘船沿巫水河而下到洪江做生意,在會同境內下一個陡灘時觸了暗礁,船毀人亡,桂奶奶就成了一名寡婦。守寡的桂奶奶那時雖已是徐娘半老,但風韻猶存,再加上丈夫給她留下了十七八畝水田,兩頭水牛,家庭還算殷實,在那個時候的寨子裡,也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富裕人家了。那時是民國時代,村寨中封建倫理思想佔據統治地位,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話:寡婦門前是非多。
  • 上聯:寡婦門前多是非,不去為好!才女的下聯太經典了
    而在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上聯,大家請看,上聯:「寡婦門前多是非,不去為好」。此上聯不但非常有意思,而且有一定的難度,想要一下子就對出合適的下聯,並不是那麼容易,需要認真動腦思考一番。大家都知道,從古至今,寡婦門前的是非都是比較多的,所以建議不要前去接近,而上聯表達正是這個意思,就此來說,這個上聯還是比較不錯的,但是想要給出經典的下聯,還是很有難度的,因為你首先得考量到句式問題,接著還得考慮意境是否結合。
  • 專屬於寡婦和光棍的對聯,1句話雅俗共賞,道出古代女人的艱辛
    專屬於寡婦和光棍的對聯,1句話雅俗共賞,道出古代女人的艱辛我國中國5000年的傳統文化發展孕育出了許多精彩紛呈的文化,他們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後代子孫,甚至還傳播到了海外,對聯兒就是其中之一。從古至今也有著許多對聯兒廣為流傳。這其中不僅僅只有高雅,非常人所能理解的句子,還有一些較為通俗,甚至可以被大家拿來取樂的對聯。
  • 《危險關係》影評:碰什麼別碰寡婦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更何況一個美麗而有著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寡婦,杜芬玉,一個教育家的遺孀。基於那樣的時代,一個有名望的寡婦,各種社會頭銜的擠壓,要愛情還是要名聲,是很難的選擇題。編劇嚴歌苓如此給力一個寡婦的愛情衝動有著一定的邪思。
  • 【宅鬥】寡婦門前桃花多
    恍惚間,她問了這麼一句。    男人低低一笑:「傻瓜,我是你相公。」    相公?沈美景愣了愣。這父子同婚,雙喜臨門…雖然聽聞咱們王爺娶的是個寡婦,但是據說,那寡婦長得是傾國傾城,又是許家的乾女兒,娶回來照顧王爺也算是可行。」    說是這麼說,兩個婆子提起寡婦兩個字,臉上還是都露出了鄙夷的神色。
  •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在農村裡是有很多老俗話的,而這些農村俗語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比如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時節的、還有關於生活的等等,無論是那一方面的俗語,都對我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
  • 農村俗語:「寡婦床頭灰,鰥夫門前草」,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比如有句俗語叫做:「寡婦床頭灰,鰥夫門前草」,這句話就比較象形地描述了這兩種人的生活狀態,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寡婦床頭灰寡婦床頭灰還是比較好理解的,意思就是寡婦床頭的灰塵。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說這種灰還是一種靈藥,據說是李時珍偶然間發現了這種灰,在試驗之後發現,這種灰居然對傷口感染有不錯的效果。
  • 俗話說得好:「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其中「生妻」是什麼意思?
    除了這些求娶的儀式流傳下來,還有一句老話也傳了下來。俗話說得好:「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話一直還是很多老一輩的婚嫁固有觀念,那麼其中「生妻」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在舊社會,對於女性有很多戒規禁律,比如說《女德》,比如說七出之條。
  • 俗話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生妻
    這樣的人群變多了,還有一批人把婚戀當兒戲,他們喜歡朝三暮四,花天酒地,這部分人如果生活的古代可能就是有名的浪子了。畢竟古人的觀念非常保守,有句俗語說的就是古人的婚念觀: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意味著犯了七出而被休掉的女性,後來生妻又指前妻,畢竟是離過婚的,如果在娶難免會有隔閡,所以才會有不娶生妻這句話,那為什麼要寧娶寡婦呢。古代還有句話叫:寡婦門前是非多,這是為什麼,有以下幾點,首先既然她是寡婦就說明她是能過門的,能過門意味著作為妻子的職責她是能完好的遵守的,不止是七出,還有三從四德。
  • 19歲小夥與29歲寡婦私奔,隱居深山50年,為愛鑿出6208級愛情天梯
    隨後,不斷有人上山來探望這對夫婦,而那6208級階梯,也被命名為「愛情天梯」。為愛,不懼「寡婦門前是非多」劉國江和徐朝清的緣分,或許就是從徐朝清嫁進高灘村那天就開始了。那時的劉國江並不懂什麼是愛情,更不懂什麼是婚姻,他只是想自己長大了也能娶一個這麼漂亮的女孩。隨著時間的流逝,劉國江慢慢長大,而徐朝清也有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完全都不相干,直到徐朝清的丈夫在他們婚後10年因病去世以後。因為成為寡婦的徐朝清,成為了村裡日子最難過的人。
  • 在農村,為什麼愛說閒話的人那麼多?原因很少有人能想得到
    其實不管生活在哪裡,只要有人際交往的地方,就存在很多是非。但是相對於城裡而言,農村的是非會更多,尤其是在貧苦的那些年,城裡人大多生活節奏都很快,各家過各家的日子,一般沒有太多的交集,除非是關係很好的親戚或朋友,偶爾在周末的時候才會聚一聚,所以平時自然沒有那麼多的矛盾可言。接觸的少,是非也相對少些,即使真正心裡有了什麼隔閡,由於不經常接觸,一切也會慢慢淡化了。
  • 人紅是非多,大衣哥朱之文火了又被道德綁架,老太太坐他門前要錢
    很少有人記得朱之文這個名字,但是提起「大衣哥」大家都不會陌生,這位農村來的老大哥通過《我要上春晚》一舉成名,成功地登上了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在除夕夜的時候為全國的觀眾朋友獻唱了一首歌曲,很多人聽到他的歌聲之後都感到非常詫異,這位並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農村人卻可以唱出如此渾厚的男高音,聲音中充滿了質樸與純正
  • 世人皆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前面一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經典,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前一句更是經典。從字面來看,這句話是讚賞郭嘉,當然沒有貶低諸葛亮的意思,可是前一句更是厲害,不過前一句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其實諸葛亮與郭嘉有一個相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