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具價值汽車製造商的榜單,正在像一副撲克牌一樣被重新清洗著,除了特斯拉之外,中國的「特斯拉門徒」們,也變得讓世界矚目。蔚來汽車2020年增長了7倍,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也都翻了兩倍多。為什麼中國的電動汽車股票,也像特斯拉一樣飆升呢?
最近,來自一家美國的名為EVANNEX的網站,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們進行了分析,本文進行了部分摘錄,並根據價值兄的分析進行了完善。和以往的分析師、投行機構、券商、媒體不同的是,這家公司和網站是製造和銷售特斯拉配件的平臺,顯然,他們身處這個行業,或許更有發言權。
過去一年特斯拉增長了7倍,蔚來翻了10倍以上
儘管是美股上市公司,但你可能在北美任何一條街道上,都沒有看到過一輛中國電動汽車(顯然,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早已上市,但市場主要為中國區域),但它們背後的公司,已經在美國股市火爆如潮。截至2020年12月19日美股收盤,自去年8月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以來,小鵬汽車的股價已經上漲了兩倍多;今年7月份上市的理想汽車,股價已經上漲了170%以上;而蔚來更加誇張,這家2018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新能源第一股」,其股價自今年年初以來已經飆升了約10000%。
特斯拉在2020年上漲了730%,但依然不是最誇張的。看上去,蔚來比它更加讓人瘋狂。
全球最具價值汽車製造商的名單,已經像一副紙牌一樣被重新清洗著。蔚來汽車的市值達到了730億美元,小鵬汽車的市值為366億美元,他們都超過了福特(356億美元),蔚來甚至比兩個福特還高。而理想汽車(285億美元)也已經超過了日產(228億美元)。
麥可·鄧恩(Michael Dunne)是媒體ZoZo Go的編輯,這家媒體關注中國汽車市場,尤其關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最近,投資者和記者們都在詢問他:「這些中國電動車股票到底怎麼了?」
他的回答是:「誰他X的知道呢?」很顯然,誰也沒料到蔚來小鵬們的瘋狂。但有些不爭的事實,或許是部分真實的原因。
「造車新勢力」們順勢而為,中國電氣化趨勢將席捲全球?
這些公司的快速增長,可能看起來像是泡沫,但另一方面,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期待其中一些公司會有偉大的成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而且正在轉向電動汽車領域。此外,中國即將成為汽車出口國。幾十年來,中國汽車製造商一直夢想著在北美和歐洲銷售自己的產品,而電氣化給了他們一個開始這樣做的機會。
近日,一批小鵬電動汽車抵達挪威,隨後特斯拉上海Gigafactory也向歐洲運送了兩批中國製造的Model 3。這是一個重大轉變的開始。
其中一些中國電動汽車公司,有著吸引人的故事。有些人將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視為一個馬斯克般人物——一個你不希望押注(他自己公司股票)的人。鄧恩表示,何小鵬在35歲之前就賺到了人生中第一筆50億美元的財富。在他最近一期的《贏在亞洲》(Winning in Asia)播客中,他對小鵬汽車進行了詳細的觀察分析。
在鄧恩看來,中國正在打造兩個獨立的電動汽車產業,其中一個以比亞迪、五菱和奇瑞為首,專注於生產面向國內市場的低成本實用型汽車。而以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北極星(Polestar)和小鵬汽車等另一批電動汽車製造商,由一些更年輕的公司組成(被稱為「造車新勢力」),這些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更先進(也更昂貴),採用了最新技術,旨在徵服全球市場。儘管他們現在還做不到,但似乎目標遠大。
因此,看上去順勢而為的蔚來們,正在享受著中國電氣化高速的發展,他們也成為了這股勢力走向全球的先鋒。「新四化」成為了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都較為領先的新發展趨勢。
或許因更像特斯拉而暴漲,中國電動汽車企業面臨不完善的
這些公司吸引了媒體和投資者的想像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被認為與加州某家汽車製造商很相似(儘管特斯拉宣布即將從加州搬到德州)。鄧恩指出,蔚來、理想和小鵬在很多方面都在效仿特斯拉的做法——它們「本質上都是為汽車配備了最先進的自動駕駛、聯網和電氣化功能的科技公司。」
ZoZo Go的中國電動汽車專家鄧恩解釋了最近股市狂熱背後的原因
像智慧型手機或電腦一樣,現代汽車越來越被視為硬體/軟體的「智能化聚合」。提供軟體和服務的公司似乎最有樂趣(也最有機會確保未來的現金流)。那些只把自己定義為硬體製造商的公司,有可能最終成為低利潤大宗商品產品的供應商。
當然,中國明星股價飆升的一個原因(懷疑論者可能會說唯一的原因)是特斯拉效應。正如鄧恩所指出的,中國電動汽車庫存是在特斯拉升到最高點後才開始飆升的。許多投資者錯過了這場盛宴,他們將中國電動汽車股票視為下一個大熱門。
一如往常,當情緒和股價高漲時,投資者忽略了一些風險。中國的電動汽車初創企業依然不完善,在應對提高產量、組織供應鏈和配送鏈、滿足歐洲挑剔的監管機構的複雜過程中,它們容易受到各種潛在問題的影響。此外,這背後還潛藏著其他問題。不過,這種發展趨勢似乎並不是通過一些手段就可以抑制整個行業發展的。
今天那些過於樂觀的投資者忘記了(或者根本不知道,也許他們應該讀一本特定的書)特斯拉在通往輝煌的道路上,有過幾次瀕臨死亡的經歷,而那幾次的起死回生,都堪稱是被奇蹟一般的好運拯救了。與特斯拉差不多在同一時期成立的其他幾家潛在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後來都破產了(比如Coda和Better Place),而其他汽車製造商(Fisker和Aptera)雖然生存了下來,但尚未向投資者交付任何一輛汽車,也沒有給投資者帶來任何利潤。
或許,運氣也是蔚來、小鵬和理想等這些活下來的汽車製造商的一種能力。但運氣永遠不是價值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