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姬起舞
戚姬寺遺址
楚漢戰爭,彭城一戰,劉邦大敗,逃至定陶戚家寨,得戚姬。戚姬聰明伶俐,善歌好舞。高祖劉邦死後,戚姬遭呂后殘害而死。漢文帝即位,在戚夫人故裡戚家寨修建寺院,以示懷念,後改名戚姬寺。
戚姬的一生,多被後人以口頭傳說的形式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裡,戚姬所涉地理位置、引典佐證、農家風俗、歷史記載等更帶著濃鬱的菏澤地方特色。
故事緣於一口古井
7月21日,記者穿過重重村居,來到位於菏澤市定陶區杜堂鎮戚姬寺村的戚姬寺保護維修工程建設現場,抬眼望去,青磚、粉牆、黛瓦,仿佛置身於一個莊嚴清幽的世界。2000多年的歲月裡,戚姬寺歷經滄桑。在戚姬寺南側有一口古井,而劉邦與戚姬兩人的故事,就要從這口井說起。
時光上溯到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彭城一戰,劉邦大敗,負傷逃至定陶境內戚家寨(今戚姬寺村),幸得戚氏父女相救。戚姬把劉邦藏在了牡丹園的一口枯井裡,躲過了項羽官兵的搜查。劉邦在戚家寨養傷期間,得到戚姬無微不至的照顧。傷愈之後,劉邦向戚家說明了真實身份,並希望納娶戚姬。據村民們介紹,這口廢棄的枯井就是劉邦當年的藏身地。
「井口是新砌的,上面的水泥還沒有幹透。」戚姬寺村村幹部張繼芳指著眼前一口不起眼的井說,目前,這口井已經不能出水了,原來井水很旺,並且水質很好。「整個村所有的井就屬這口井裡的水好喝。」張繼芳說,後來隨著壓水井的逐漸普及,這口井逐漸廢棄。
張繼芳說,在戚姬寺的東南方向不遠處,有一個路口,這個在今天看來並無特別之處的路口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九龍口。傳說當年曾經有九條路交會在這裡,而劉邦徵戰期間,多次從此經過,後人遂將其稱為九龍口。公元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回師定陶,並在官堌堆登基稱帝,遂封呂雉為皇后、戚姬為貴妃。
「我們準備在井上搭建一座木亭,並配置木質長廊,目前木亭、長廊的材料都已經準備好,近日將運回搭建。」張繼芳說,他們初步將這口古井命名為藏龍井,亭子為藏龍亭。
戚姬寺村再無戚姓人
戚姬寺村以戚姬寺而得名,如今的戚姬寺村下設多個自然村,卻無戚姓的村民,鄰近村莊倒是有齊姓人,而這一切還要從戚姬的坎坷命運說起。
在戚姬寺前殿東北側有一處古式建築,匾上印有「戚娘娘廟」。走進廟內,迎面可見一幅畫像。畫上女子便是戚姬,只見她髮髻高綰,鳳目顧盼,雪膚紅唇,容顏秀美。這是後世人心中的戚姬。
據史料,公元前195年,劉邦死於長樂宮。劉邦死後,劉盈即位,呂后為皇太后,大權獨攬。她下令將戚姬囚禁起來,剪去她的頭髮,給她戴上枷鎖,穿上罪人衣服,罰她舂米,戚姬兒子如意雖封為趙王,但遠在河北不得相見。她常常一邊舂米,一邊悲歌:「子為王兮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裡,當使誰告汝。」呂后為絕後患,遣使召回趙王,準備殺他。惠帝獲悉呂后的用意後,便親自迎接趙王入宮,同起居共飲食,呂后始終找不到加害如意的機會。一日早晨,惠帝晨練,趙王年幼,不能早起,呂后聽說如意獨自一人待著,便以鴆酒害死趙王如意。接著以酷刑加害戚姬,斷其手足,挖其雙眼,又燻聾雙耳,藥啞喉嚨,扔到豬圈裡,稱之為「人彘」。
戚夫人被害後,戚家被抄,戚姓人紛紛改姓,其中就有人改為齊姓。
公元前188年,呂后病逝於未央宮,終年62歲。她死後,漢文帝劉恆即位,呂姓諸王謀反,被周勃、陳平剿滅。公元前179年,漢文帝為戚姬昭雪,並在戚姬成長的戚家寨(今戚姬寺村)修寺紀念。廟宇修建在高大的堌堆之上,建有大殿及配殿數間。戚姬寺古樹參天、寧靜幽僻,傍晚烏鴉回巢、繞寺飛鳴,似哀戚姬,故有「戚姬晚鴉」之說,來此觀景文人墨客眾多,並賦詩言情,被評為定陶八景之一。當時,戚姬寺內滿植「鬱金裙」牡丹,有人說是戚姬的化身。
戚姬,本為一介村姑,出生於鄉野間的她,本可在波瀾不驚中度過平凡的一生,卻因生逢亂世,被裹挾在歷史洪流裡,與漢王劉邦邂逅,從而改變了其一生的命運軌跡。
「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趙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史書中,劉邦對戚姬以及其子如意的寵愛是無人能及的,這既是莫大的恩賜,又是悲劇的開端。
歷史滾滾,大浪淘沙。戚姬寺旁的古井今猶在,一側有兩棵已長了20多年的楊樹,偉岸挺拔,一陣風吹過,楊樹發出沙沙響聲,而歷史已隨風而去。
文化層堆積較厚
現存戚姬寺遺址由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築兩部分組成。1973年首次發現,1979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菏澤地區文物普查工作隊對戚姬寺遺址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採集到粗、細繩紋、藍紋、方格紋、紅灰陶片,夾沙紅、灰陶片,燒土塊等30件。2006年,該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時代為東周至漢,2016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勘探,文化層年代信息為龍山至商。
現在保留的戚姬寺遺存經過歷代興衰、多次修葺,無論從格局構造還是建築構造上都留下了時代的烙印。作為寺廟建築實體,其本身所蘊含的豐富信息為研究歷史及佛教提供了重要資料。
戚姬寺遺址延續時代較長,遺蹟遺物豐富,文化層堆積較厚,各文化層依次疊壓,因其所具有的獨特性在我國文化遺產領域屬於較為珍稀、具有代表性的遺址,對其進行科學保護並加以合理利用,對於促進菏澤的文物保護事業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比較文物部門對戚姬寺遺址研究的理性、科學、嚴謹,戚姬的故事更易於在民間廣為流傳。
戚姬的傳說自漢初劉邦於定陶官堌堆登基稱帝以來,就在魯西南以及周邊地區廣泛流傳。部分流傳於江蘇省的徐州、沛縣、豐縣,河南省的洛陽、開封、商丘、臺前,陝西省的西安、臨潼、鹹陽等地;海外主要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韓國、日本等國的華人聚居區,基本都是戚姬閨閣生活、追隨漢劉邦徵戰及宮帷生活時的傳說故事。《翹袖折腰舞》《棉花歌》《戚姬菜》等眾多傳說故事,已成為戚姬傳說及漢文化研究的重要來源。
戚姬能歌善舞,折腰舞是其專長。「我們聯繫了區文化館準備重排折腰舞。」張繼芳說。
歡迎各位宗親積極投稿,投稿要求:
1,圖片請儘量保證高清。
2,圖片及文字來源不涉及版權問題。
3,投稿內容依據事實而來,不得虛構偽造。
4,投稿內容需積極向上,圍繞戚氏歷史、文化、名人、宗祠等為背景的相關內容。
請將投稿內容發送至郵箱:190013600@qq.com。我們將對內容進行二次編輯、美化、整理。
歡迎各位宗親留言指導,希望我們的內容會越做越好。
往期內容:
戚繼光成名地 | 首屆「戚家軍軍魂與當代軍魂」論壇在臨海召開
戚氏家族珍貴史料被發掘,泰安東平舉辦戚繼光民族精神研討會
巾幗不減愚公志,敢叫荒山換新顏
「最美大學畢業生」戚允升——江蘇最美人物發布會在淮安舉行
中華戚氏輩分大全
戚氏名人精粹
戚氏家族的世界第一,了解一下。
2018戚繼光文化促進會第二次會議暨粵桂瓊戚氏冬至祭祖活動
江西贛州夏俯戚氏宗祠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