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狀元出爐,三張圖揭露真相:讀書很苦,但沒有更容易的路

2020-12-23 作家李月亮

如果此刻孤單

不妨抬頭看看月亮

文丨李月亮

7月23日開始,高考陸續出分,各省的高考狀元也紛紛出爐。

比如,2020年湖北省理科第一名,是一位來自武漢的女孩唐楚玥,她以總分725分的成績奪冠,令人驚嘆!

接受採訪時才知道,這位文靜的女孩不僅成績優異,而且深具家國情懷,平時喜歡閱讀課外書籍,每天堅持寫日記。疫情在家,遵守學校作息,雷打不動,考前最緊張時,她仍在積極幫助多位同學備考。

如果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0 1

昨天去買菜,聽到幾個賣菜大媽閒聊。

一個講,她親戚的孩子今年高考,成績特別好,親戚特別開心:

「一聽說考了六百多分,樂得呀,四十多歲的人了,一傢伙蹦三尺高……」她邊笑邊撇嘴,「我說至於的嗎,不就是考個大學嗎?上了好大學也不一定就有好工作。」

旁邊的大媽深表贊同:「是啊,北大畢業還有賣豬肉的呢,我兒子初中畢業賣豬肉,比大學生掙的都多……」

我聽著,有點吃驚,很想坐下來和她們理論理論:

上大學也不一定有好工作,那麼不上大學,就一定有好工作嗎?北大賣豬肉的畢業生,已經賣成了企業家,您兒子呢?他比大學生賺得多,是比華為還是比騰訊的大學生賺得多?

0 2

這幾天高考成績出爐,新一波「讀書無用論」也在沉渣泛起。

不只菜市場大媽,網上也不斷有人放出這個陳年老梗:

這兩份名單,哪份名單你認識的人多?第一份: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第二份:李漁、金聖歎、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前者全是科舉狀元;後者全是落第秀才。結論:一場考試決定不了什麼,人生充滿無限可能!

好像很有道理。但這是真正的毒雞湯。安撫一下失利考生沒問題,但其他人如果信,就傻了。

因為這種名單,完全沒有代表性。

在浩瀚的中華歷史裡,找出幾個不知名的狀元,或者知名的落榜秀才,輕而易舉。

但這不意味著狀元都不行,落敗的都厲害。

真實情況,正好相反。

古人的例子太久遠,就不舉了。來看三張現代的圖。

圖一:2019青年富人榜。

21位年輕富人,基本都來自海內外名校,其中清華大學產量最高。

有評論說:「名校」標籤儼然成為創富殺手鐧。在當代社會,讀書或許仍然是普通人成本最低、風險最小地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

然後,再來看圖2:哪些大學富豪最多?

幾乎沒有懸念,越牛的大學,培養的富豪越多。

雖然有錢不代表成功,但起碼說明一定問題。

因為其他方面,比如社會貢獻度、個人幸福感,我們沒有明確的指標衡量。

如果有,估計也和這個榜單差不多。

繼續再看圖三,這張著名的大佬聚會圖:

這些,是中國最頂尖的企業家,也是最有錢的一伙人。

個個都是名校學霸,好幾個都是高考狀元。

而這裡面任意一個人,如果沒有用功讀書,都不會有機會出席這個飯局,更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所以,別拿落第秀才更優秀這樣極端故事騙人了,也別拿隔壁孩子沒上大學卻賺了大錢的故事當路標了,那都是偶然,是特例,跟中彩票差不多。

你必須承認,最好的路徑還是讀書。讀書有用。真有用。很有用。

隨便拿劉強東舉例吧。

他生在江蘇宿遷一個貧苦農村,10歲前連電燈都沒見過,一年也吃不上幾次肉。

但是他讀書用功,高考考了688分,是1992年的宿遷市高考狀元,可以上清華,但他選了人大。

而後,他成功逆襲,完全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甚至改變了宿遷的命運。

如果不是高考,這個又窮又土又沒見識的草根孩子,怎麼可能有今天?

網上曾經流行一句話:我奮鬥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聽起來很扎心。

但轉念想想,如果沒有高考,可能你奮鬥一輩子,都沒機會和富二代一起喝咖啡。

就像白巖松說的: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高考很苦,毫無疑問。

但你想想,除此之外,一個普通孩子,還有更容易的進階之路嗎?

做生意?沒知識沒文化,從底層做起有多難?當明星?且不說天分多重要,現在明星也多是中戲、北影畢業的了。王寶強百年不遇。嫁豪門?豪門也喜歡大明星或者郭晶晶啊,豪門更要娶有文化的媳婦啊。

真的,想來想去,沒有比高考更容易、更可行的路了。

0 3

我在報社工作的時候,有次去主編辦公室,她正在電腦上看照片。

見我進來,她就指給我看。

照片上,一對黝黑的農村夫婦站在一座土房門前,一頭豬從身邊走過。特別鄉村範兒。

我以為是哪個記者下鄉拍回來的新聞片。結果不是,主編說,照片裡的女人是她小學同學,最好的玩伴。

「她特別聰明,從小一直是班裡她第一我第二,」主編說,「可惜她不好好學習,初中就談戀愛,談傻了,高中也沒考就回家種地了。現在每次看到我都說,後悔當初沒好好學習。」

我看看我們的「時尚一姐」主編,再看看照片上那個頭髮乾枯一臉滄桑的女人,心想,她一定是真後悔。

當然,做一個農民,養豬種地,勤勞謀生,一點也不丟人。

但如果你明明可以有更廣闊的天地,更精彩的人生,卻因為少不經事,因為不夠努力,而錯失,而落魄,而生活艱辛,那真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因為你不是命該如此啊。

這些年,聽過太多這樣的話:

我要是好好學習,現在也不至於這樣。高中三年光玩了,要不我怎麼也能考個本科。如果當年我更努力一點,現在一定會更好……

世界上最遺憾的事,就是我本可以。

而我那個擁有上百支口紅、整天出入高端會所的主編,她本來也是個農村小女孩呀。

如果不是因為考上了好大學,她八成也一輩子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吧。

高考對她影響有多大?

她和老公是在大學認識的。她的職業是大學專業決定的。她一輩子留在了大學所在的城市……

很多人,真的就是很大程度地被高考決定了一生的職業、收入、伴侶、紮根的城市。

這還是看得見的部分。

其他看不見的部分:知識、技能、三觀、見識、人脈……不知道還有多少。

所以,你說高考重不重要?

0 4

網上有個關於「高考對你人生影響大不大」的問題。

一個網友回覆:

當然大咯,我在一個500強央企,身邊同事幾乎都出自名校。二本大專也有,但這種人都是特別出色的或者機遇特別好的。所以應該說如果高考不好,也不是沒機會了,但你付出會比別人多很多。

很對。

高考很苦,也不能決定一切,但如果你想成功,想有出息,想更優秀,「考一個好大學」真的是最便捷的路了。

某期安徽衛視的節目裡,一位人事部經理講了大企業招聘的「潛規則」:

篩選簡歷的時候,會把985高校畢業的大學生簡歷和非985的簡歷分開放。

離開招聘會時,只帶走985的簡歷。

其他的,就丟到桌子上,被清走了。

所以,你為什麼要拼盡全力考大學、考好大學?

就是為了將來,在人潮洶湧的招聘會上,你把簡歷遞到心儀的單位,不會直接被扔掉。

網紅考研老師張雪峰也講過:

「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在九十月份,去齊齊哈爾大學或者北京科技大學看看,什麼樣的企業去那些大學招聘。然後你再去清華大學看看,那裡都是些什麼樣的企業,給多少薪酬。」

「中國的500強企業,甚至是世界幾乎所有的500強企業,他們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招聘,他們說的都是假話。」

所以,高考有沒有用,讀一個好大學有沒有用,這不是幾個賣菜大媽說了算的,現實赤裸而殘酷地擺在那。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985。

但你起碼要努力。不能985就211。不能碩士就本科。實在不行,讀個專科也有用。

總之,讓自己達到力所能及的高度,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去敲開更心儀的門。

你上了985,你的簡歷就有機會被500強企業抱走。上了普通本科,就有很多正規好單位願意和你聊一聊。讀個專科,你也能得到一些小型私企的青睞。

你總得有個敲門磚,你總得掌握點知識技能,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這裡祭出一張最直白的圖:

0 5

這個世界上,總有人要做相對舒服、高端、高薪的工作,也總有人要幹又髒又累收入又低的活。

所以,總要有個選拔機制,來決定誰做工程師,誰做保潔員。

那你希望是通過什麼來決定?

是拼爹、拼錢、拼關係,還是拼努力、拼智商、拼能力?

所幸,高考是後者。

雖然它還有特別多問題,但總體上,它是指向公平的,是崇尚奮鬥的。

就是說,只要你足夠努力,總會一定程度上改變自己的命運。

高考,讓一個卑微的孩子,可以心懷偉大的夢想,並清楚地知道如何去實現。

這就足以給人希望。

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儲殷說:

「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來自很窮很窮的山村,或者很好很好的城市,他們坐在一個教室,住在一個寢室,甚至將來可能在一個單位工作,成為同事。你會時時刻刻發現,階層是在流動的。高考,分數是硬道理。很多人說高考有問題。是有很多問題,但你知不知道,這裡面有多麼大的公平。」

倒推一下。

如果說高考決定命運,那什麼決定高考呢?

不是你家境怎麼樣,更不是高考那兩天你睡得怎麼樣,發揮得怎麼樣,而是,在那之前的十幾年,你有沒有好好學習。

你的高考分數,不管是300分還是700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那是你之前無數努力和選擇的集合。

是你一年級有沒有好好學拼音,三年級有沒有認真寫作業,六年級有沒有考上好初中,初中有沒有考上了好高中,高中有沒有咬緊牙關全力以赴……決定了你最後是300分還是700分。

現在的孩子很苦。

在人生最好的年紀,本可以盡情揮灑青春——打球爬山,逛街跳舞,看電影談戀愛,成群結隊滿世界跑……

可是不行,你必須在教室裡一坐一整天,埋頭書海、苦思苦練,甚至吃飯都要按分鐘算。

圖片來源:電影《全城高考》

真是很不容易。

但是沒辦法,這就是人生進階的必經之路。

而這也是你人生中一個最公平、最划算、最重大的機會。

你背過的書,刷過的題,熬過的夜,流過的汗,都會得到最公平的回報。

我不贊同泯滅人性的學習。但我堅持認為,高考是現在的孩子們最值得認真對待、最值得為之奮鬥的事。

高考當然不意味著一考定終身,但它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捷徑。

這條路很苦,但沒有比這更容易的路了。

對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是讓人生變更好的最佳選擇。

40年前是,今天依然是。

——END——

作 / 者:李月亮。高人氣作家,新女性主義者,紮實寫字的手藝人。以理性和智慧陪萬千女性成長。新書《你要活成一束光》當當網熱賣中。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各省高考狀元出爐,讀書雖苦,但沒有更容易的路!
    別說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學歷上差一點 人生就差一截 這幾天有個新聞在微博上特別火。 有些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反映,在找工作時遭遇了歧視。
  • 2020高考狀元出爐,總分725分!10張圖揭露學習真相:讀書時吃的苦,是通向世界最好的路!
    2020高考分數線陸續出爐,湖北省高考狀元出來了!唐楚玥的成績和光環背後,有她刷過的題,看過的書,熬過的夜,流過的汗,一次的高考成績並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命運的改變,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好好學習,好好高考,是人生一個重要的選擇,孩子,如果你還覺得學習很苦,讀書很累,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就看看下面的10張照片,你就會發現,還有人比你更辛苦,但是他們比你更努力!
  • 央視最「扎心」紀錄片,揭露人生殘酷真相:讀書苦,路卻最好走
    央視最「扎心」紀錄片——《高考》,揭露人生殘酷的真相曾經央視拍過一部真實的紀錄片,就叫《高考》,這部紀錄片,真實地記錄下考生的掙扎,家長的焦慮,老師的急迫,以及諸多因為高考而改變命運的家庭。這是央視曾耗時一年拍攝完成的高考紀錄片。
  • 福建2020高考理科狀元花落永安一中 羅開榮:我不是「讀書機器」
    2020-07-29 11:32:15 來源:網易 七月末,隨著高考成績的出爐,各地文理科狀元也呼之欲出了。作為一個地地道道h、f/l、r不分的福建人,我尤其關注本省的高考狀元們。可以說,高考狀元是繼高考語文作文之後另一個萬眾矚目的熱點了。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
    原標題:【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揭露4個扎心真相: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7月23日開始,高考成績放榜,各省狀元也紛紛出爐。媒體採訪高考狀元時,發現了兩個很有趣的現象。第一個:本以為高考狀元都是書呆子,後來發現並不是。狀元們並不死讀書,他們平時都挺會玩的。第二個:本以為高考狀元的爸媽都是「控制型父母」,後來發現並不是。「你們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好像也沒怎麼教育啊。」
  • 2019全國各省市高考狀元相繼出爐,學霸們的學習方法曝光
    截止到6月26日,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高考成績已經可以查詢,各地的最高分也相繼出爐!讓我們先一睹各省市狀元們風採吧!浙江浙江省的理科狀元是來自鎮海中學的徐嘉驁,總分考到720分(語文131分,數學147分,外語142分,理綜300分),高考完以後就被北大招生組「扣留」在鎮海市。
  • 他是黑龍江高考狀元,從小就喜歡讀書,英語只被扣了2分
    2020年高考,李昀蔚沒有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最終以總分724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2020年黑龍江省高考理科狀元,其中李昀蔚的語文考了133分、數學考了150分、英語考了148分,僅僅只被扣了2分,應該是英語作文給扣的,理科綜合考了293分。
  • 2020高考各省狀元總榜!哪個省狀元才是王中之王?
    2020年的高考成績查詢已經進入尾聲,各省也相應公布了自己的一分一段表,而媒體也傳出了各省市的高考狀元,大家對各位大神也是非常崇拜。今天中學教師就為大家來盤點2020高考各省狀元總榜,看看哪個省狀元才是王中之王?好了話不多說,直接上數據:
  • 高考狀元失蹤20年,父母苦尋未果: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值得我們反思
    昨天看到「高考狀元失蹤20年」這個新聞,點進去,仔細看了,很是為狀元父母糾心。山東濟南人張來玉,1981年生,高考那年是濟陽區的理科狀元,最終被南京大學材料科學系錄取。可是入學後的第二個學期,即2000年4月21日那天,張來玉父親張立新卻接到輔導員電話,說張來玉失蹤了。
  • 一部紀錄片引發的深思:讀書雖然苦,但卻是很容易走的路
    這是一部反映中國高考現狀的寫實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0。這裡有24000名學生,其中三分之一是大學復讀生。每年有10000名學生報名參加高考。高考上線率連續四年達到80%以上,這是高考率的神話。讀書雖然苦,但它是最容易的路對於一些家庭狀況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高考是他們可以改變命運的唯一一個辦法。父母默默地達成了「讓我們在起跑線上擊敗孩子的口號」的口號,但是這個起跑線是否僅指家庭財富呢?
  • 其他省份高考狀元紛紛走紅網絡,來自衡中的高考狀元為何如此低調
    2019年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各省的高考狀元也紛紛出爐。雖然國家教育部門明令各地不準大肆宣揚高考狀元,但這絲毫不影響高考狀元們走紅網絡,揚名立萬。通過深挖高考狀元的家庭背景,志趣愛好,我們發現,大多數高考狀元都有著良好的家教,寬鬆的教育環境。
  • 紀錄片《出路》揭露殘酷真相:「讀書騙局」是怎樣拖垮窮人的?
    最近這幾年來,大家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寒門依然可以出貴子,可是機率卻在不斷下降,那些家庭條件優渥的人,反而更容易考進高校。可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或許,大家看了這部紀錄片,就能找到答案了。圍繞著野雞大學老師王振祥,貧苦家庭高考生王盼,大學畢業生萬超三位主角講述了中國的教育問題,中國貧困年輕人的出路在哪裡?整部紀錄片揭露了中國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口號。看完讓人讓人憤怒、壓抑,可是又讓人很贊同。紀錄片的第一個主角叫王盼,是一個剛剛高考結束的農村女孩。
  • 央視9.1分紀錄片《高考》:每個孩子都應該看懂的3個真相
    作者:張女子 來源 | 爸媽精讀(ID:bmnfrc) 這個周末,閨蜜兮兮有苦難言。 兒子高二了,月考成績並不理想,她花高價找的補習班。可青春期的孩子很牴觸他媽擅自報班。周五晚上,兩個人就大吵一架。
  • 孩子,我知道讀書苦,當你想放棄時,請看看這6部紀錄片
    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高考的餘熱剛剛散去,紀錄片《高考》中的劉洋洋卻被深深地印刻在腦海裡。劉洋洋的生活苦得讓人心疼,出生不久,爸爸患胃癌離世,媽媽遠走他鄉,年邁的爺爺奶奶用麵糊把她拉扯大。10年後,回首來時路,這些學生後悔地說:「等到真正出去了才知道,才發現讀書才是最不苦的那條路,學習上沒吃的苦,生活加倍地還了回來。」那些要熬的夜,必刷的題,要背的單詞,原來都是老天拋下的橄欖枝,抓住它才能跨過鴻溝,走入另一個世界。正如白巖松所說:「不讀書,你拿什麼和別人拼?」
  • 廈漳龍三地新一屆文理科狀元出爐 他們都是誰?
    閩南網6月25日訊 隨著昨晚福建省高考成績揭曉,廈門、漳州、龍巖三地,新一屆文科、理科狀元出爐。漳州文科狀元陳雅芳,總分653分,理科狀元王彥哲,總分694分;龍巖文科狀元鍾喬飛,總分661分,理科狀元鄭祺鑫總分687分;廈門文科狀元朱志博,總分658分,理科狀元即是福建省理科狀元姜麟錕,總分703分。
  • 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才?普遍「高分低能」?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最近,相關部門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從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後,有3000多高考狀元,卻沒有一個人成為行業的「領頭羊」,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先來看看,北大教授關於此情況的說法。    高考成績相差也沒有太大,個人的發揮不同,成為狀元就存在偶然因素,比如2020年高考,江蘇省有兩個文科狀元,兩人成績僅相差一分,430分的狀元,因為選修等級沒達到清華北大的標準,遺憾去了HK大學。
  • 揭開「高考狀元」的秘訣:學霸們都願意用的絕招,思維導圖的奧秘
    揭開「高考狀元」的秘訣:學霸們都願意用的絕招,思維導圖的奧秘,我們所看到的「高考狀元」,往往是各省市學生中的優秀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優秀,高考成績優秀,為家庭、為學校爭得了莫大榮譽。最初,我也認為這些高考狀元們,天生聰明,智慧過人,他們具有普通學生所不能具備的學習能力和記憶思考能力,在我看來這是高考狀元和普通學生之間最主要的差距。但是,後來才明白了一個真相,雖然確實有天才,但不是這些高考成績優秀的人,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高考成績也很好,但最大的原因並不是聰明,而是方法。
  • 李瑾文:安徽文科狀元,高考669分,英語149分,有一點讓人意外
    各省的理科狀元高考成績一般都在700分以上,相比較理科狀元,文科狀元的高考成就就遜色很多,基本上很少有上700分的,大部分都在680分左右徘徊。這和文綜的主觀題較多,較難得滿分有關。2020年高考安徽省的文科狀元是來自合肥一六八中學的李瑾文,高考成績是669分,其各科成績是語文131分,數學143分,外語149分,文綜246分。在這各科的成績中,其中英語的成績比較扎眼,差一分就滿分了,還是相當厲害的。
  • 高考狀元黃亦陳獲得百萬獎金,英語滿分,數學沒拿滿分感到遺憾
    2018年,福建省的高考成績出爐,晉江市養正中學黃亦陳同學高考總分687分,成為當年福建省文科第一名。其各科成績分別是語文 134,數學148,英語150,文綜255。高考之後獲得百萬獎金,成為最貴狀元前段時間,河南周口的項城一位考生被北京大學錄取,學校獎勵了她50萬元,一時引起熱議。而黃亦陳在高考成績出來之後,各種獎勵加起來共有一百萬之多。
  • 農村娃當上高考狀元,錄取時才發現結婚已久,後來怎麼樣了?
    有很多人就是通過高考那兩天來實現自己的蛻變,當然所有的考生都是經過了十年寒霜苦讀才換得自己一生無憂。省狀元王指正的的求學之路56年前,王指正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村子裡面幾乎沒有出過一個像樣的讀書人,世世代代都是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