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文丨犀牛娛樂,作者丨遠木,編輯丨樸芳
對於現代人來說,上世紀末與千禧年的港臺影視劇一直是無法撼動的情懷。
最近,各大音樂平臺開始了一波懷舊潮,從港樂到偶像劇,分別推出專題、歌單推薦等,在後疫情時代,對於大眾而言,也不失為一次特別的心靈慰藉。
都在懷舊,流媒體平臺各自做了什麼?
最近,QQ音樂推出「如果你也有港樂情懷」話題,上線經典音樂專區,在專區裡,用戶推薦自己懷念的香港、臺劇經典歌曲。
QQ音樂針對經典音樂,又分別分成「假日經典」、「年代之聲、「重溫舊夢」等幾大板塊,將過往經典歌曲分成相關歌單,並上線多個珍貴演唱會視頻,如王菲98-99香港演唱會、鄧麗君1976年演唱會、香港四大天王演唱會等珍貴時代影像,都在平臺上有明顯專區劃分。
這些演唱會視頻時長動輒在數個小時,不同於一般碎片化的演唱會片段,滿足對港樂有極深情懷的年長樂迷需求,此外,對於Z世代用戶來說,平臺的演唱會視頻等資源,也為其提供了解與增長見識的機會。
無獨有偶,另一邊,網易雲音樂也在最近推出」青春重置計劃「part3,其中,《倒帶》、《踮起腳尖愛》、《只對你有感覺》等不少經典影視劇配樂,也是大眾較為熟悉的音樂回憶。
網易雲音樂在此前就已上線懷舊專區、歌單,以歌曲形式回憶相關劇集,以某首老歌為話題,在雲村的互動氛圍加持下,滿足樂迷對經典的追憶需求。經典歌曲在平臺的熱度一直較高,粵語懷舊歌單最高播放量近6000萬,臺劇懷舊歌單最高播放量超過3000萬。
針對懷舊主題,短視頻平臺最近也分別推出過相關活動,比如西瓜視頻則推出紀念張國榮逝世17周年線上影展、自製藝術海報;快手則在4月中旬邀請「銅鑼灣兄弟」陳小春、謝天華、林曉峰、錢嘉樂、曾志偉等人在直播間進行雲聚會,最後一首老歌《友情歲月》的合唱,引發港片愛好者的強烈共鳴。
可以看到,在當下,無論音樂還是短視頻平臺,打情懷牌依然是吸引流量的利器。
從港臺到海外,平臺上演懷舊歌曲版權之爭
眾所周知,譚詠麟、陳慧嫻、四大天王、張國榮、王菲等天王天后,共同組成上世紀香港樂壇的輝煌時期。此外,得益於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電影的繁榮,也讓諸多港片裡的原聲樂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經典。
隨著香港電影的落寞,港樂開始逐漸衰退,跨世紀以後這種頹勢更加明顯。香港音樂年產量每況愈下,跌幅超過一半,與此同時則是內地音樂的崛起,臺灣音樂也在千禧年間席捲大陸市場。
如果說上世紀末的港片是70後、80後的童年情懷,對於90後、Z世代來說,童年回憶則是風靡整個00年代的臺灣言情偶像劇。
粗略來看,臺劇的影響力延續近10年,從2004年至2013年10年間,大陸平均每年引進臺灣電視劇16.3部,佔所有引進劇的19.7%。比如《流星花園》的《流星雨》、《惡魔在身邊》的《曖昧》,到《我可能不會愛你》的《踮起腳尖愛》。
音樂主題多與愛情、青春相關,對當時整個音樂行業的影響較深,某種程度也是現代流行歌曲的雛形,甚至成為部分年輕受眾的音樂啟蒙。
但到了10年後,臺劇的影響力逐漸衰落,直到今年,臺劇《想見你》的火爆,重新帶火劇中伍佰的老歌《Last Dance》,以及《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相關歌曲主創與演員還被TME Live邀請作為直播演唱會嘉賓,熱度之大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雖然香港樂壇被公認已過巔峰時期,但港樂作為經典,一直是如今音樂流媒體平臺發力的重點,其中,演唱會、經典影視劇OST作為大多數人的童年青春回憶,更是成為各大音樂平臺購買版權的源頭。
不久前,網易雲音樂宣布與香港的滾石唱片達成版權合作,QQ音樂也有滾石唱片旗下的歌曲儲備。此外,海外經典作品OST、以及本土歌手經典作品等,作為重要的音樂類型,也在音樂平臺的爭奪範圍之內。
QQ音樂與日本的Being音樂廠牌在前不久達成版權合作,後者是日本上世紀90年代銷量最高的唱片公司,擁有搖滾樂隊B』z、倉木麻衣、ZARD和大黑摩季等一眾日本知名歌手的音樂作品,以及包括《名偵探柯南》、《灌籃高手》、《中華小當家》等多部經典動漫原聲曲。
網易雲音樂則與日本吉卜力工作室達成合作,後者擁有包括《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大眾耳熟能詳的作品OST版權,以上歌曲承載了部分用戶的青春回憶,情懷與情感價值也較為深刻。
後疫情時代,懷舊之風為何襲來?
在今年疫情期間,香港第一代歌神許冠傑舉辦了一場沒有現場觀眾的線上演唱會「2020同舟共濟」,自彈自唱《獅子山下》等多首經典粵語老歌,各平臺直播總觀看人數超過250萬,歌神動情的演唱,引起不少人的共鳴。
此外,在Lady Gaga發起的「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全球免費慈善音樂會上,香港樂壇天王張學友和陳奕迅等作為表演嘉賓出演,在最近國內「看見未來」的義演活動中,也不乏李克勤等香港歌手的身影。
後疫情時代,懷舊之風的興起也不難理解。港臺音樂作為經過歲月淬鍊下的經典,一方面是在精神上具有代表性意義,典型如《滄海一聲笑》、《獅子山下》等經典粵語歌曲作為精神力量,在當下鼓舞受疫情影響的香港人民。
另一方面則是港樂具有跨時代的號召力。港臺音樂的受眾,從70後到00後都有涉及,與如今流媒體平臺覆蓋的受眾群體吻合,港樂所表達出的家國情懷、江湖情義、人情冷暖、文化歸屬等情感,更容易讓樂迷沉浸與回味。
這種現象在網際網路平臺體現更為明顯。
除了在網易雲音樂的懷舊歌單,有用戶評論上世紀末的香港歌曲,「編曲,歌詞,演唱都是神一樣的存在」,與港臺音樂、影視相關的話題,每隔不久就會在微博、知乎等媒體平臺出現並引起熱議,虎撲上也有「香港樂壇八九十年代哪一代歌手更強」等諸多討論,足以可見港臺音樂在市場上的長尾價值。
在如今音樂市場高度依賴流媒體的時代下,相比過往的實體唱片、KTV等消費方式,流媒體平臺獨特的社區氛圍、用戶對經典歌曲的集體認同等,也讓港臺、日韓等音樂作品回流,在流媒體平臺上得到更多受眾。
反過來,流媒體平臺成為經典歌曲的主流聚集之地,也在吸引更多經典唱片廠牌公司合作,繼續補充平臺的經典歌曲內容儲備。
懷舊之風,未來預計還會越來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