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的5個恐怖時刻,其中著陸時差點爆炸

2021-01-18 騰訊網

當阿波羅11號登月艙的登陸引擎關閉後,塵埃落在月球的寧靜之海上時,40萬公裡外的飛行控制中心(Mission Control)的指揮官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鋼鐵般的聲音在無線電上噼啪作響:「休斯頓,這裡是寧靜的基地。老鷹已經著陸了。」

1969年7月20日,這一歷史性的交流標誌著人類真正開始探索宇宙。儘管安然無恙地抵達,但絕對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下面是阿波羅11號期間最可怕的5個時刻。

圖為:在降落到月球表面之前,從指揮艙看到的月球艙。

1.在多次警報中降落時偏離著陸點

到達月球軌道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與指令艙分離,開始了他們的登月計劃。

幾個小時前,蜘蛛狀登月艙「鷹」號脫離了「哥倫比亞」號指令艙,連接兩艘宇宙飛船隧道內的殘餘壓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導致「鷹」號在分離時獲得了額外的升力。

這是輕微的,但在著陸前大約9分鐘,阿姆斯特朗意識到他們正在遠離著陸地點,估計他們將會遠離大約3英裡(這是一個很有根據的猜測,他們實際上遠離了4英裡)。

由於月球上布滿了巨石和環形山,所以必須選擇相對平穩的著陸地點。因此,根據修改後的飛行計劃,兩人必須找到另一個合適的地方安全著陸。

好像這還不夠戲劇性似的,在整個降落過程中,「鷹」號的電腦一直在用程序警報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另外,與任務控制中心的無線電通訊也不完善,反覆出現的警報是由機載著陸計算機觸發的,警告過載。

幸運的是,由於警報是斷斷續續的,任務控制中心認為電腦過載的風險很低,於是批准了著陸。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兩人看著月球表面在下一秒越來越近,另一個問題變得清晰起來:他們燃燒的燃料比預計的要多。

由於他們超空著陸,他們幾乎空空如也,所以更迫切的是要找到一個著陸點。

油箱裡只剩下30秒的燃料,阿姆斯特朗引導「鷹」號輕輕地降落在它臨時的著陸點上,片刻之後,這裡將成為「寧靜的基地」——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臨時)前哨基地。

圖為:阿波羅飛船項目經理喬治·m·洛(George M. Low)

2.著陸後差點爆炸

當腎上腺素下降,太空人們開始執行著陸後的任務時,另一個問題正在醞釀之中。儘管飛機已經關閉,但傳感器檢測到著陸發動機燃油管路的壓力正在積聚。

這只能說明一件事:冰在管道中堆積,堵塞了管道,積存的燃料蒸汽被熱機加熱。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負責登月艙開發的格魯曼飛機工程公司(Grumman Aircraf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之間的討論認為,壓力的增加是一種危險,如果不加以補救,可能會引發致命的爆炸。所以他們制定了計劃來發洩這個系統。

「我們都覺得爆炸的後果是不可預測的,是不可接受的,即使是在這一小段線路中剩下的相對較少的燃料,」航空工程師、「登月艙之父」託馬斯·J.凱利(Thomas J. Kelly)在他2001年出版的《月球著陸器》(Moon Lander)一書中寫道。

然而,在指令傳達給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之前,冰塞融化了,氣體釋放了,問題自行得到了解決。

圖為:巴茲·奧爾德林的腳印(一小步)

3.月球塵埃的危險

儘管「寧靜的基地」下面的地面看起來沒有任何可能在登月艙著陸時損壞登月艙的巨石,但在「阿波羅11號」之前,科學家們不能絕對肯定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會在穩定的地面著陸。

如果這些東西像流沙一樣呢?還有一種可能性是,月球上堆積的蓬鬆塵埃覆蓋著鋸齒狀的巖石碎片,可能會對月球漫步者或著陸器本身造成傷害。

雖然之前的機器人任務,比如登陸器,是為了研究月球表面,作為後來計劃阿波羅任務的前奏,但直到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踩進灰色粉末,NASA才確定月球表面是安全的,可以進行艙外活動。

雖然這可能只是阿波羅計劃歷史上的一個小插曲,但月球塵埃可不是鬧著玩的。經過數十億年的隕石撞擊,月球缺少將這些微小顆粒侵蝕成更平滑形狀的過程。

阿波羅號上的太空人發現這種磨蝕性粉塵十分令人討厭,在阿波羅11號之後的任務中,艙外活動時間更長,有報導稱這些微小的巖石碎片滲透到登月艙內部,覆蓋頭盔護罩,卡住拉鏈,甚至穿透了防護航天服材料層。

「所有的太空人都抱怨灰塵的問題,」布賴恩·奧布萊恩(Brian O 'Brien)說。「進入月球本身就會激起塵埃。太空人的行走或漫遊者的移動都會激起灰塵。因為沒有大氣層,灰塵會以氣球的形式傳播,它會粘在任何東西上。」

圖為:尼克森總統訪問被隔離的太空人

4.微生物感染?

儘管科學家們現在已經敏銳地意識到太空輻射和塵埃對太空人健康的影響,但在1969年那些開創性的日子裡,還是有一些嘗試和錯誤。

到1969年,只有少數幾個機器人著陸在月球表面。儘管這些著陸器證實了月球表面布滿巖石、塵土、隕石坑,沒有複雜的生命形式,但必須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以防可能受到外星微生物的感染。

為了人類的進步而冒著生命危險之後,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在返回地球時被困在了行星保護檢疫所,只是為了防止致命的太空瘟疫搭上他們的便車。

7月24日,他們重返大氣層的太空艙一降落到太平洋上,這三人就被轉移到一個移動檢疫設施,在那裡他們被運送到詹森航天中心的NASA月球接收實驗室,在那裡他們可以進入一個更大的檢疫設施,直到他們1969年8月10日發布。

圖為:登月失敗時演講稿截圖

5.替代現實:總統宣布任務失敗

儘管,阿波羅11號著陸中最可怕的時刻並沒有真正發生,但國家還是做了兩手準備。

30年後,一份為當時的總統理察 尼克森(Richard Nixon)準備的演講公之於眾,詳細描述了如果發生了不可想像的事情,白宮將如何應對。

在那次開拓性的任務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出錯,因此,為了做好準備,總統準備向全國發表講話,但很明顯,這個任務沒有執行。

這篇演講稿以一段令人心酸的文字結尾:「每一個在未來夜晚仰望月亮的人都會知道,在另一個世界的某個角落,永遠存在著人類。」

這篇題為「萬一發生月球災難」的演講從未被讀過,而是被歸檔存檔,以提醒人們,太空探索是一項危險的努力,自太空時代開始以來,已經奪去了許多勇敢的探險家的生命。

與此同時,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成為了第一批踏上並在外星生存下來的人類。

相關焦點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太空人柯林斯重回39A發射臺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太空人柯林斯重回39A發射臺 2019-07-17 15:40: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年
    『鷹』已著陸。」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羅11號」環月飛行了12圈、並釋出登月艙「鷹」之後,這一句久等的話,讓許許多多在場的工作人員熱淚盈眶。如今,刻畫宇宙探索的科幻大片層出不窮,月球已經不算是冒險家的樂園了,觀眾也不會更感興趣。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年
    『鷹』已著陸。」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羅11號」環月飛行了12圈、並釋出登月艙「鷹」之後,這一句久等的話,讓許許多多在場的工作人員熱淚盈眶。如今,刻畫宇宙探索的科幻大片層出不窮,月球已經不算是冒險家的樂園了,觀眾也不會更感興趣。
  • 「恐怖15分鐘」致印以登月任務最終以失敗告終
    此次登月任務的主飛船「月船-2」號從月軌觀測到遭遇厄運的「維克拉姆」號登月器。這個登陸器墜落月球南極,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表示他們已無法恢復與「維克拉姆」號的通訊。5個月前,以色列非盈利組織SpaceIL的「創世紀」號登月器也墜毀月表。兩次登月任務都在最後的下降階段遭遇不幸。
  • 阿波羅登月過程中出現的離奇事件|月球上有不明飛行物?
    那當然這也獲得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准,真是為我國取得的探月成就啊感到驕傲,那在慶祝的同時我們來聊一下美國第一次登月,也就是阿波羅11號登月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什麼事。(以下內容均為都市傳說)月球四號著陸點—天河基地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爭霸的時候,兩國大搞宇宙競賽,從1959年蘇聯月球探測器月球2號著陸月球以來,美蘇兩國加起來長達數十次登月,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國的「
  • 直播畫面卡頓,嫦娥五號月球著陸,真不如半個世紀前阿波羅登月?
    嫦娥5號已經在月球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附近著陸成功了,消息傳出大家都是一片歡騰,但美中不足的是直播過程中畫面卡頓,關鍵時候甚至把信號給掐了,之後儘管宣布嫦娥五號已經成功登月,但社交媒體上卻出現了多種聲音!
  • 阿波羅13號登月任務,為什麼被稱為「最成功的失敗」?
    阿波羅13號登月任務,為什麼人們稱它是最成功的失敗?阿波羅13號任務是一次登月任務,三名太空人吉姆·洛弗爾、弗萊德·海斯、傑克·施韋格特參與了這次阿波羅13號登月任務。這次任務花費數億美元(當時物價),從任務目的來看,這次任務是失敗了,但是從意義來看,這次任務是非凡的成功。1970年4月11日,休斯頓時間下午13時13分,巨大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搭載阿波羅13號飛船順利升空,並將其送入預定軌道。阿波羅13號飛船踏上了飛往月球的徵程。一路上平安無事,他們還與地面進行了一次電視轉播,結束時三名太空人還向地面的觀眾們互道了晚安。
  • 阿波羅11號升空!人類首次載人登月獲得圓滿成功
    阿波羅11號是第一艘成功登月的載人飛船。由指揮官尼爾·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艙飛行員巴茲·奧爾德林組成的美國機組,於世界標準時間(UTC)1969年7月20日20:17乘坐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在月球表面。阿波羅11號於6月16日13:32被位於佛羅裡達梅裡特島的甘迺迪發射中心的土星五號火箭發射,這是NASA阿波羅計劃的第五次載人飛行項目。阿波羅飛船分為三部分:一個指揮室(CM),配有三個太空人的倉位,這也是唯一會返回地球的部分。一個供給室(SM),為指揮室提供推動力、電力、氧氣和水。
  • 樂高10266阿波羅11號登月艙,紀念人類登上月球的偉大創舉!
    樂高阿波羅11號登月艙Lego Creator Expert 10266 NASA Apollo 11 Lunar Lander現在為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樂高創意專家10266阿波羅11號登月艙將帶我們重新回到月球。該套裝共1087片零件,包含2個太空人人。以最近樂高接連推出大套裝的趨勢,可以說1000件零件的套裝也就屬於中等規模的套裝,因此包裝外盒並不笨重。
  • 當年美國阿波羅號登月直播,嫦娥五號畫面卻卡頓,差距多麼大?
    當年美國阿波羅號登月直播,嫦娥五號畫面卻卡頓,差距多麼大?上世紀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因為在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美國將整個過程進行了直播。起初他們的目的是希望在月球上可以建立一個人類的軍事基地,用此來應對最大的對手蘇聯。
  • 阿波羅13號——一次真實版的太空營救丨科學史
    47年前,在奔月的路上,阿波羅13號飛船突然遭遇了服務艙氧氣罐爆炸的險情。在地面控制人員和航天員的通力配合下,重重危機終於被化解,太空人們也得以成功返回地面,讓阿波羅13號任務成為NASA歷史上「最成功的失敗任務」。
  • 「 月球無碼 」NASA公布阿波羅登月計劃照片,駁斥「登月造假」
    近日,NASA通過在線相冊網站Flickr一口氣放出了8400多張歷次阿波羅登月計劃高清照片,解析度都是1800dpi。此次NASA公開的8400多張照片涵蓋了從阿波羅7號開始到17號的所有登月任務,而不只是「人類一大步」的阿波羅11號登月照片。這些照片均由幾架隨飛船上天的哈蘇相機拍攝,在2004年前後,美國詹森航天中心開始重新掃描這些原始膠片。
  • 夢想不熄:谷歌協同阿波羅11號功勳麥可·柯林斯共慶登月50周年
    圖解:裝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1969年7月16日)在影片中,柯林斯還談到了一些飛行中優化的細節。「我們在地月之間飛行時一直暴露在陽光直射中。」柯林斯說,「為了降低阿波羅11號的溫度,我們不得不採取一種稱之為『燒烤翻』的方法來降溫。具體是說我們要從一側轉到另一側,就像在烤叉上的烤雞一樣。」圖解:奧爾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鞋印。
  • 電影專家聲稱,要想偽造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是不可能的
    以每秒24幀計算,一卷典型的35毫米膠捲能持續拍攝11分鐘,而且要1000英尺那麼長。如果我們把這個應用到每秒12幀的片段上(我們選用標準的接近10的拍攝幀率)持續拍攝143分鐘(也就是阿波羅11號片段的時長),你需要6.5個膠捲。這些還需要被拼接到一起。膠接、底片轉移以及印刷——還有潛在的顆粒物、灰塵、頭髮或刮痕——這些都會立刻讓這一過程無法進行下去。
  • 電影《登月第一人》,你應知道的5件事,美國是否登月至今存疑?
    《登月第一人》描繪阿姆斯特朗的角度,有另一層時代背景的考量與想法,牽扯到一些政治的批判,畢竟1961年至1969年是冷戰太空競賽發展的高峰時刻,想對《登月第一人》電影有更多了解,我提供以下5個重點,供你在觀影前或是觀影后,閱讀參考。1.《登月第一人》是反愛國主義?
  • 阿波羅登月51周年!程式設計師還原阿波羅登月高清影像,效果震撼
    觀看阿波羅登月的所有歷史性鏡頭令人興奮又激動,但有時觀影質量體驗並不是那麼好。儘管NASA致力於恢復和增強一些最流行的阿波羅影像,但其中一些鏡頭仍然模糊不清。近日,一位YouTube名為DutchSteamMachine的照片和電影恢復專家,使用 AI 技術來增強阿波羅原始影像的效果,從而製作出清晰,生動的視頻剪輯和圖像。
  • 阿波羅20號飛船悄悄登月嗎?傳聞美國從月球帶回三眼女屍是真的嗎
    現在NASA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先在2021年11月實施「阿爾忒彌斯1」任務,即第一次發射獵戶座飛船環繞月球飛行,但不搭載太空人;隨後在2023年實施「阿爾忒彌斯2」任務,獵戶座飛船搭載太空人環繞月球飛行,但是不會著陸到月球表面;在2024年實施「阿爾忒彌斯3」任務,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在月球表面停留一周
  • 幸運的阿波羅13號
    在阿波羅10號任務中,NASA將登月艙命名為史努比,指揮艙命名為查理•布朗,即漫畫中史努比的主人。登月彩排Credit:NASA1969年5月18日,阿波羅10號向月球進發,這是為兩個月後的阿波羅11號人類首次登月進行的彩排。下面這幅漫畫描繪了阿波羅10號進入月球軌道後,史努比登月艙與查理•布朗指揮艙分離,史努比登月艙下降段與上升級分離,上升級與查理•布朗指揮艙交會對接。
  •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世紀騙局,真相終究要被解開
    阿波羅計劃:從死亡走向成功阿波羅計劃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3秒(休斯頓時間)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1969年7月21日凌晨2點56分(UTC),阿姆斯特朗的左腳踏上了月球,並說: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 阿波羅登月被徹底顛覆,航天科技五院亮出設計圖紙!刷新認知水平
    「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半個世紀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後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講,這是人類向多星球物種演變的裡程碑事件。那一刻距離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不過才十二年,阿波羅11號登月飛船發射當年我們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還沒有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