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作者曾坦言,在太平間長大,被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

2020-12-23 花落花又落

他走了一條反精英之路,又坐穩了精英文學的江山

這句話是一位文學作家來形容莫言的,這也足以看出莫言的文學才華。

而在一次的採訪中,有一位被採訪者笑嘻嘻的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跟莫言在一個宿舍住了兩年,他說自己如何創作的那些話,比他創作本身還要虛構,《生死疲勞》他只用了四十多天就寫完了。所以不要當真。」

調侃了莫言也就罷了,而接下來的一句話更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捏一把汗:

「魯迅走上文學這條道路,完全是一個偶然因素。」

這個人是有多大的勇氣能夠說出這句話呢?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活著》的作者餘華

他幼時在太平間睡午覺,在高考失利後從醫

餘華,上世紀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深受大家的歡迎。

他也在一次訪談中正面對於調侃魯迅的話做出了正面回應:

「魯迅寫了《狂人日記》,沒想到這篇小說出來以後那麼的有名,後來他就走上了文學這條道路,完全是一個偶然因素。而且根據我讀了魯迅那麼多作品以後,我相信魯迅還沒那麼幼稚,認為他能夠拯救國民性,他能拯救民族的靈魂。誰都拯救不了,民族的靈魂根本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改變的。」

餘華的父親一直以來有一個做外科醫生的夢想,因此,他的父親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在餘華年僅一歲的時候搬到了急缺醫生的杭州海鹽縣生活,餘華也因此很少能夠見到自己的父親。

隨之十年後,餘華的父親得到了職工房,餘華便跟隨著父親一起搬家,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房間對面就是太平間。

這也讓習慣了太平間哭天喊地的餘華對於醫生這個職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經常會去父親的醫院,跟隨著父親進手術室,親眼目睹手術血淋淋的全過程。

但是,沒多久,餘華的父親為他辦理了圖書館借閱證 ,處於好奇心濃烈時期的餘華不再去父親的手術室,更是學校也很少去,他從此便進入到了小說的世界。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餘華用了短短的時間讀完了70年代出版的所有小說

1978年餘華高考失利,父親便把他帶到了醫院做牙醫,一做便是五年的光陰。

棄醫從文,慘遭5年的退稿

餘華棄醫從文的舉動來源於他想過那種悠閒自得的生活

他從一開始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漢字也不認識幾個的他拼命地寫,從白天寫到晚上,又從晚上寫到白天,終於寫成了。

然而,更給他沉重一擊的是,沒有一個出版社接受他的稿件,那時候處於叛逆期的他感覺自己受到了教育的欺騙。

所有的嫉妒、憤怒、怨氣都在餘華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從此之後,他筆下的小說充滿了死亡、冷血、殘暴。

他的8篇小說,寫死了29人。

後來的餘華小說裡沒有了死亡的情節,談到這個他表示:

「那四年的寫作中,我的精神都要崩潰了,我白天一寫作就是殺人,到了晚上睡著後,全是自己被別人追殺的噩夢,常常從睡夢中嚇醒,一身冷汗。」

餘華深情發問: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餘華在1990年到了一個迷茫期,他不知道自己該寫什麼樣的小說了。

在這個瓶頸期,他突然聽到了一首歌《老黑奴》,這首歌的寫作背景深深的打動了餘華,他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方向。

在三年之後,《活著》正式出版了。

這本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遭受生活打擊的人能夠接納現狀,重新開始生活

這本書在出版之後,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憑藉這本書餘華成功的獲得了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等多種獎項。

易烊千璽對於《活著》表示:

「讀《活著》就是隨福貴走在灑滿鹽的路上,習慣於接受失望,等時間淡了悲傷,蒼涼難耐麼?儘是人生。」

我們日復一日的忙碌著,工作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每天見慣了車水馬龍、紅燈酒綠,有真正的去思考過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餘華在《活著》中給了我們最好的解答: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既然要活著,那就好好的去活著,去真正的讀懂活著的意義。

僅需28塊錢,讓我們不再深陷泥潭,去體會活著的真實的含義,去擴寬自己的眼界。

相關焦點

  • 《活著》作者: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被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了29人
    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這個人,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而他也對那句魯迅的批評做出了解釋:「魯迅寫了《狂人日記》,沒想到這篇小說出來以後那麼的有名,後來他就走上了文學這條道路,完全是一個偶然因素。
  • 餘華:太平間長大,高考落榜,從牙醫到作家,他8部小說寫死29人
    有人說餘華的小說都是半自傳的小說,書中很多故事都是餘華自己的親身經歷,然而餘華在8部小說中寫死了29個書中的人物之後,餘華最終「涅槃重生」,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寫出了《活著》。在太平間長大1960年,餘華出生在浙江杭州。
  • 《活著》的作者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他經歷了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優秀代表作之一,也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本著作,餘華因這部小說在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2018年10月19日,獲得了"中國版權金獎"——"作品獎"。
  • 童年在太平間長大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期間8部小說寫死29人
    張藝謀曾拍過兩部電影,一個是《紅高粱》,另一個是《活著》。前者讓他首次亮出導演身份就驚豔眾人,後者則用近乎"華語第一電影"的實力直接把張藝謀推上了神壇,這也是公認他拍的最好的作品。童年在太平間長大餘華的父親一輩子只念過六年書,三年是小學,另外三年是大學,中間的課程都是他在部隊當衛生員時自學的。父親在餘華1歲的時候,離開杭州到一個叫海鹽的縣城,從而實現了他最大的願望,成為一名外科醫生。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曾多次被退稿,影響千萬中國人
    人為何而活?一個在太平間長大的孩子,一個做過牙醫卻能寫出著作的年輕人,一個飽經風霜後的男子,他就是餘華,他的著作正是《活著》。1960年,餘華出生了,父親帶著一家人漂泊。小時候的餘華不知道對面的房間是停屍房,長大後才明白的。作為醫生的後代,餘華一點都不害怕屍體,還常常跟著父親去手術間,自己還會偷偷的看太平間。
  • 太平間裡獲得靈感,寫死29人後成名,餘華:我經常夢見被追殺
    後來我又找到原版小說餘華的《活著》看了一遍,哭得更厲害了,原來張藝謀怕觀眾受不了已經把原先的劇情改得比較溫和,而小說的悲慘程度比電影還深刻了好幾倍。餘華的童年趣事除了閱讀小說之外,我通常也會去搜索一下作者事跡,看看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有時候小說寫得很好
  • 餘華:童年住太平間旁邊,每天聽著撕心的哭聲,8部作品寫死29人
    值得一說的是,小學的時候餘華家的住所,就在醫院的太平間對面。大家都知道,太平間這個地方光是聽名字就會覺得非常瘮人,才上小學的餘華常常會在晚上,聽到一些撕心裂肺的哭泣聲,這些哭聲來自不同性別的人、不同年紀的人,但是他們哭泣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正面臨著親人離自己遠去的悲傷。
  • 莫言室友餘華:當了5年牙醫拔過1萬顆牙,卻靠12萬字掙了1550萬
    若干年後,其中一個小男孩成為了莫言室友,再後來他寫了本小說,賣了2000萬冊,張藝謀看後拍出了他迄今為止最好的電影——《活著》。這樣寫了一段時間後,餘華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了縣文化館。在縣文化館的頭幾年,餘華主要寫短、中篇小說,小說風格稍顯稚嫩和刻意,直到他看了卡夫卡的《鄉村醫生》,才開悟般意識到:原來小說還能這麼寫!摸索出自己的寫作風格後,餘華終於等來了他的第一部得意之作《十八歲出門遠行》。
  • 作家餘華: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活著》展現生命的堅強
    上世紀80年代有一位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他是中國在國際上最出名的作家,憑藉一本《活著》火遍大江南北,他被稱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一個在太平間長大的少年,早期寫作風格冷酷血腥,他用奇異、怪誕、隱秘和殘忍構建了一個又一個書內的世界,八部作品中寫死了二十九個人,也因此投稿五年都被退。
  • 他曾是莫言的舍友,當了5年牙醫轉行寫文章,靠12萬字掙了1550萬
    若干年後,其中一個小男孩成為了莫言室友,再後來他寫了本小說,賣了2000萬冊,張藝謀看後拍出了他迄今為止最好的電影——《活著》,全書共12萬字,餘華透漏他靠《活著》賺了1550萬。他的名字叫做餘華。為了能進文化館工作,一個簡單而又純粹的願望,他買來一本《人民文學》雜誌,看了幾頁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然後把雜誌合上就開始寫了。每寫完一篇小說,餘華就會寄到全國各大雜誌社,餘華說,當年所有退稿經過的城市,比他現在去過的地方還多。
  • 餘華:高考落榜,被退稿無數,從牙醫到作家,開創「先鋒文學」!
    人為什麼活著?關於這個問題,一千個人可能會有一千種答案。在我看來,餘華的《活著》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用一句最樸素的話來回答,那便是:「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太平間長大,高考落榜1960年的浙江杭州,餘華出生了。
  • 一個牙醫寫的小說,成張藝謀最好電影讓葛優拿影帝!卻至今未公映
    而他那兩部更有名的《紅高粱》和《大紅燈籠高高掛》,才只有8.4和8.5分,可見這部電影有多精彩。百無聊賴的他晃蕩夠了之後,索性開始正經寫小說。就這樣,在1986年餘華完成了他的得意之作《十八歲出門遠行》。
  • 盤點那些曾被出版商退稿的名著,《哈利·波特》也會遭拒!
    一部小說在出版之前,作者都會把初稿寄給出版商進行審稿,只有通過後,才有可能刊印。 不過,出版商的審稿眼光有時也有「不在線」的情況,一些我們熟知的名著居然也有過被出版商退稿的遭遇。 都有哪些「大名鼎鼎」的作品遭拒過呢?快隨小斯了解一下吧。
  • 餘華《活著》拍成電影,觀眾指責太慘了,張藝謀:我已經收著拍了
    寫死29人後,終於被張藝謀發掘1983年,餘華剛開始寫作生涯,當時他正巧到北京參與改稿工作,本以為會因此而走上人生巔峰,卻不料和其他作家一樣懷才不遇,寫出的作品沒有人認同,被退稿了無數次。餘華自己都記不清到底有多少次,那幾年他花費了無數的心血,到頭來卻沒有絲毫的收益。
  • 餘華沒做什麼,也就是寫了部《活著》...
    在相對有限的閱讀體驗中,我始終堅持認為,《活著》是中國目前為止最後一部名著。二十多年過去了,所有人都在等著一部作品能超越它,遺憾的是,誰也沒等到。《活著》寫得是福貴,更是從內戰開始始終動蕩不安的中國,包括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
  • 《哈利波特》作者羅琳被質疑寫作水平,是編輯不識貨還是另有隱情
    二、文豪也曾被拒稿《哈利·波特》作者J.K. Rowling曾經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退稿信,退的是她當年以Robert Galbraith為筆名寫的犯罪小說The Cuckoo's Calling。J.K.
  • 1994年,張藝謀拍了部電影被封至今,作者餘華卻賺了1550萬
    《活著》是餘華的經典作品之一,1993年,是中國電影無比輝煌的一年。那一年,中國影壇誕生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一時間陳凱歌名聲大震,響徹國際。自覺不能落後的張藝謀,趕緊尋找優秀小說,準備大展拳腳。 他找到了中國最擅長寫現實主義小說的餘華,看上了他的小說《河邊的錯誤》。
  • 他是諜戰小說之父:曾就職於情報機構,創作11年因洩密被退稿17次!
    說起這個人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成的影視劇你一定看過。電影《風聲》、《聽風者》,電視劇《解密》、《暗算》等,均是諜戰影視的代表作。周迅、李冰冰、梁朝偉、黃曉明、張涵予、蘇有朋等眾多一線大咖鼎力出演,掀起了一大波諜戰狂潮。 其中,麥家憑藉小說《暗算》摘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 女子失蹤8年屍體在醫院太平間被找到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毛家兄弟前不久接到了一個壞消息,他們失蹤快八年的親人被找到了,不過是在醫院的太平間裡找到的,已經死亡。接踵而來的是一個巨大的謎團,他們的親人為什麼會死?為什麼會出現在醫院的太平間裡?這讓兄弟倆非常困惑。
  • 餘華:「殘酷的天才」太平間的童年有點可怕
    在一次採訪的時候餘華曾說:「每次上廁所的時候,一定要經過太平間」董卿問道:你沒有一種恐懼感嗎?餘華說一點害怕都沒有,而且我還在太平間睡午覺的。餘華說,童年的經歷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方向。除了太平間的哭聲,小餘華還見過血淋淋的白大褂,病人最慘不忍睹的模樣,甚至是從手術室拎出來的血肉模糊的人t組織。可以說餘華的童年雖然沒有經歷太多苦難,但他卻是苦難和死亡的見證者。這段特殊的童年經歷,對餘華後來的寫作風格產生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