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心動的皇位,宋太祖去世後,卻傳給了弟弟,為何不傳給兒子

2021-01-18 旅遊大動靜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一般情況下在自己年老時,就會著手準備將皇位傳下去,歷代都是如此。而且,正常情況下都是將皇位傳給兒子,也就是立下的太子,但是宋太祖趙匡胤卻沒有。

而且當他去世的時候,自己在世的兩個兒子均已成年,能夠執政,但是他卻將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到底是何原因,趙匡胤願意將皇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

一、趙匡胤之死

1、北宋開國皇帝,卻離奇死亡

趙匡胤出身於河南,他的前輩都是唐朝的官員。在他青年時期,正好時天下混亂,狼煙四起。

作為武將的後代,趙氏兄弟兩人憑藉著高超的武藝和獨到的眼光,很快在這種亂世當中有了一席之地。

趙匡胤很清楚,必須找到能夠投靠的人,再進行下一步,所以,在公元950年時投奔了郭威,在周世宗的時候,重用趙匡胤,作為心腹。

周世宗死後,趙匡胤發動了兵變,逼迫周恭帝退位,於是,趙匡胤登上帝位,建立了北宋,至此,混亂的時代被整理好,統一了天下。

北宋建立剛開始,南方的一些地方還是有其他的勢力存在的,直到公園975年才徹底統一中國。

但是,當時的燕雲十六州依然沒能夠掌握。趙匡胤依然為了全國統一在努力,但是好景不長,在公元976年時,趙匡胤與弟弟在宮內把酒言歡之際,卻在第二天離奇死亡,於是,弟弟趙光義就成了北宋第二任皇帝。

2、弒兄奪權,趙光義成最後得益人

趙匡胤的死在任何人哪裡都解釋不通。趙匡胤逝世時年僅五十歲,可以說離自然死亡還很遙遠,但是一夜之間就駕崩,任何人都會產生懷疑。

坊間傳言,是趙光義趁著趙匡胤喝醉酒,趁其不備用牆上的斧子將他砍死的,又是一出為了皇位和權力的「弒兄奪權」的戲碼。

趙光義當上皇帝一直是名不正言不順,外界的傳言和朝臣的不滿讓他也倍感心累,直到公元981年,趙光義公布「金匱之盟」才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堵住了世人的嘴。

遲來的名正言順也算是讓趙光義這個皇帝沒有白幹。「金匱之盟」這件事表明趙匡胤的皇位是傳給趙光義的,而不是他弒兄奪來的,也證明了趙光義在治國方面還是不遜色的。

二、傳給弟弟背後的原因

1、趙匡胤的兒子實力太弱

趙匡胤去世的時候,自己的孩子也已經成年了,除了早早夭折的兩個兒子。還有兒子,小兒子滿十八歲,也都已經成年。

按找中華歷來的朝代傳位習俗,以及根據世襲制的尿性,也應當是傳給自己的兒子,趙光義作為輔佐大臣才對,但是趙匡胤卻傳給了弟弟,是為何,難道他就不怕自己的弟弟為了鞏固皇位而對自己的孩子下手嗎?

趙匡胤直到去世,也都沒有設立太子,自己的兒子也沒有什麼權力傍身,宋朝承襲了歷史以來的宗旨「槍桿子下出政權」。

也就是說,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誰就能佔領地盤,稱王稱霸。在五代十國時期,所有的皇位也都是如此的,後唐李嗣源、唐太宗李世民等人,其實也算得上是弒兄之後奪得皇位。

在歷史上這樣的場景並不是很稀奇,打著一個「清君側」的名號,自立門戶,也都是正常情況。

反觀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常年都是被當成花一樣養在宮中,從來沒有進入部隊歷練過。

對於帶兵打仗更是一竅不通,手底下也沒有什麼軍權,更別說有自己的勢力,屬於「光杆司令」,全憑著自己老爸打下的名號過日子,所以,在勢力方面就不如趙光義。

2、趙光義勢力如日中天

趙光義和趙匡胤可以說經歷的苦難不相上下,他也養了很多的死士,有自己的勢力,也有心腹,而且在開封養了一大批自己的心腹,可以說是勢力如日中天,對付兩個什麼都沒有的光杆司令完全不在話下。

因此,趙匡胤明白,就算將皇位傳給兒子,兒子也守不住,就算趙光義不想奪權,底下的人也會攛掇,就像當年北齊帝高演一樣。

在《陸貞傳奇》當中就這樣,高演自己兒子年幼,沒有執政的能力,弟弟高湛又手握重兵,野心勃勃,能力也非同小。

如果自己的兒子跟他鬥,完全沒有勝算,所以,高演死前就將皇位傳給了弟弟,也懇請他照顧好自己的孩子。

雖然他與趙光義是親兄弟,但是他也不能保證趙光義真的會老老實實輔佐自己的兒子,一旦趙光義動了奪權的念頭,那麼,不光是自己的兒子會性命不保,北宋也會遭遇滅頂之災,所以,趙匡胤思來想去還是沒有將皇位傳給兒子。

三、皇位之承早有打算

在976年時,趙匡胤想要將都城遷往洛陽,卻遭到反對,很多的跡象表明趙匡胤想要傳位給兒子,遷都是為了個兒子鋪路,但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據史書記載,趙匡胤駕崩之時,就已經想讓弟弟接管天下了。當時趙匡胤遷都是為了削弱趙光義的勢力說法是不靠譜的,就算是遷都,也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趙光義已經有了大批的心腹,要想換個地方,也不是件難事,所以,無論是都城遷與不遷,趙光義都是一家獨大的,而且,在975年時,趙匡義疏遠了最讓趙光義忌憚的大臣,這件事就表明,趙匡胤並沒有想削弱趙光義勢力的想法。

結語:

通過各種史書來看,北宋初期,趙匡胤是想培養自己的弟弟的,到後來杯酒釋兵權也算是想削弱弟弟的勢力。

但是他想培養自己的兒子,時間就是一個大問題,所以,趙匡胤在經歷了很多事情,看透了政治趨勢之後,就將皇位傳給了弟弟。

在歷史上,皇位傳承並不是想傳給誰誰就能在龍椅上坐穩當的,最後誰能夠擔此大任其實都是在自己手中,縱觀歷史,那些能讓朝代發揚光大的皇帝,都是具有雄才偉略的,那些暴君最後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所以,皇位之爭,以史為鑑,才是正確的。

相關焦點

  • 完顏阿骨打去世後,皇位為什麼傳給弟弟,而不是傳給兒子?
    同年九月,完顏阿骨打的弟弟完顏吳乞買即皇帝位,是為金太宗。阿骨打去世的時候,他的多個兒子都已成年。其中,長子完顏宗幹、次子完顏宗望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功勳卓著,備受女真人尊崇。那麼問題來了,阿骨打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傳給兒子呢?
  • 宋朝謎案:趙匡胤死後傳位弟弟趙匡義,為何不傳給兒子?實屬無奈
    畢竟有皇位要繼承,偌大的江山絕對不能落入他人之手。除非真的沒有後代,否則哪怕兒子是個不成才的,也絕不會將皇位傳給別人。而我們今天要談及的這個皇帝,就很特立獨行,儘管他有兩個兒子,但他卻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人傑趙匡胤不得不說宋太祖也是一代豪傑,一代明君。
  • 趙匡胤為何未將皇位傳給兒子?他去世後兒子們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趙匡胤有兩個兒子長子趙德昭,次子趙德芳。那麼趙匡胤為何未將皇位傳給兒子,其原因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吸取後周的教訓,因兒子年紀太小不宜過早封王,日後經過歷練,才漸漸封為王。這樣才能保得住江山,否則,就像後周恭王柴宗訓,給了皇位也保不住。
  • 趙匡胤何以傳位於弟弟而非兒子?又是為何而身死?揭秘宋朝秘史
    引言我國歷史上關於皇位繼承問題,一直秉承的原則便是嫡長子繼承制,這種繼位方法早在夏朝就開始流傳。然而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宋朝卻出現了反例,趙匡胤好不容易黃袍加身得到的帝位,卻在他百年之後傳給了弟弟趙光義,他為何不將皇位留給兒子,而拱手交給弟弟?
  • 堅持皇位傳男不傳女 日本皇室立秋筱宮為「皇太弟」
    整個儀式的核心「立皇嗣宣明之儀」(宣布儀式)在日本時間上午11時舉行,日本天皇德仁宣布立秋筱宮為皇嗣,接著秋筱宮將發表成為皇嗣後的談話。11時25分日皇德仁將授予秋筱宮守護皇嗣之刀「壺切御劍」;另一個重要儀式「朝見之儀」預定在日本時間下午4時30分舉行,日皇德仁夫婦、成為皇嗣的秋筱宮夫婦將接受問安。秋筱宮是上皇明仁次子、日皇德仁的弟弟,今年54歲。由於日皇德仁沒有兒子,秋筱宮為皇位第一繼承人。
  • 朱元璋為何不將皇位直接傳給朱棣,而是傳位給了自己的孫子呢?
    朱元璋為何不將皇位直接傳給朱棣,而是傳位給了自己的孫子呢?提起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位皇帝可以說是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了,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也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小的時候朱元璋貧困潦倒,曾為地主家放牛。
  • 北宋第一謎案,為何宋太祖將帝位傳給弟弟而非兒子?有兩種說法
    公元976年十月,已經當了十六年皇帝的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這一突發變故,讓滿朝文武非常震驚。軍人出身的趙匡胤,身體一向健碩,為何突然死去?很多人心生疑慮。接下來的事情,讓很多人更加疑心。趙匡胤去世後,繼承皇位的卻不是他已經成年的兒子,卻是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
  • 趙匡胤為什麼傳位於兄弟,而不是兒子?
    答:宋太祖為什麼選擇傳弟而不傳子?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千古謎題。不說野史中的「燭影斧聲」,而從正史的角度來看,宋太祖傳位給弟弟趙光義,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終結五代以來的亂政傳統,讓老趙家的江山長治久安。五代以來,皇族之間為了爭奪皇位而殺得血流滿地的例子到處都是。
  • 宋太宗還有後人存在,宋高宗為何會將皇位傳給宋太祖的後人呢
    不到一個月,趙旉又被人扒去龍袍,重新送回後宮。原來張浚和韓世忠的勤王兵到了,苗劉逃竄,趙構宣布復位。就在皇宮裡弄哄哄的時候,金國人追到揚州來了,趙構趕緊抱著兒子過江,逃到杭州落腳。也就在這個月,從皇位上退下來的小趙旉,被趙構立為皇太子。趙構覺得杭州也不安全,又帶著趙旉逃往南京。
  • 王育濟,陳曉瑩:宋太祖與他的家人
    平心而論,若沒有昭憲太后的這種培養和影響,兩個兒子後來的「文治武功」,怕是會遜色很多。       說過太祖的父母,再看一下他的妻妾和他的女人。  宋太祖一生共經歷了三次正式婚姻。  元配賀氏(929-958),開封人,系後晉右千牛衛府率賀景思的長女,於後晉開運初年嫁到趙家。
  • 死後為什麼沒把皇位傳給兒子?
    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後周世宗病死,子柴宗訓即位,年方7歲,主少國疑。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撤與石守信、王審價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隊實權。
  • 明熹宗駕崩前,為何要將皇位傳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兒子?
    所以在他駕崩後,大臣們只好請他的堂弟朱厚熜繼位,即嘉靖皇帝。 朱由校不幸的童年 但歷史何其相似,僅在100多年後,明朝的另一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讓弟弟朱由檢繼承了皇位。朱由校死時年僅23歲,正值年富力強之時,為何沒有生下子嗣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
  • 趙匡胤之死疑雲重重,但是真正害死他的,不太可能是他的弟弟
    趙匡胤去世之後,皇位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這件事在歷史上一直爭論不休,好多人認為是他的弟弟趙光義把他給殺掉,然後奪得了皇位的。實際上這種看法主要有三個依據,一個就是太祖去世地太突然了,而且當時還不到五十歲。還有一個依據是趙光義之所以能夠繼位,靠的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
  • 丈夫傳給媳婦,侄子傳給叔叔,混亂的皇位繼承
    首先武則天繼位之前李治是上任皇帝,在李治駕崩後,武則天則利用自己的能力把李氏子孫殺得殺,趕得趕,為自己稱帝掃清了障礙,但是終歸是李家媳婦,聽從大臣意見還位於李氏!消失在刀光燭影中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登上了帝位,建立了宋朝,也結束了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局面,但是局勢穩定後一場刀光燭影讓這個開國皇帝暴斃而死,留下了讓人充滿疑惑的一晚,而自己的弟弟繼承了皇位,值得一提的是,靖康之恥後,南宋建立,巧合的是高宗繼位,皇位又回到了太祖趙匡胤這一支
  • 為什麼宋朝從宋太宗趙光義開始,皇位每隔三代就會斷了傳承?
    公元976年,宋太祖駕崩之後,兄終弟及趙光義繼位成為皇帝。在中國的歷史長河當中,皇位的傳承是是家天下的,也就是說父死子承,老皇帝去世之後,皇位的繼承是有他的兒子來繼位,有長立長,無長立幼,只有在皇帝沒有兒子的情況的下,才會從宗室當中選擇合適的繼承人,什麼侄子啊,弟弟的才會有機會。
  •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在我國古代,皇位講究世襲制,即一代傳一代,極少出現將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旁支的例子。然而在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君主孫策臨終前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殫精竭慮建立的政權盡數託付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孫紹。
  • 趙匡胤明明有兒子,為何至死不立太子?專家:他想,但是卻不敢
    可以說從夏朝開始,便一直流傳「父死子立」的封建傳統,畢竟人都是有私心的,百姓家把家產留給兒子,皇帝把皇位傳給兒子,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歷史上卻也有例外,那就是在宋朝時期。
  • 趙匡胤分明有兒子,為什麼他五十歲駕崩時,要傳位於其弟呢?
    父死之繼是中國最為普遍的皇位繼承方式,但除了父死子繼外,兄終弟及也是歷史上比較常見的皇位繼承方式,有名的如宋太祖趙匡胤傳位於宋太宗趙光義,明武宗朱厚照傳位於明世宗朱厚熜。但明武宗身後無子,傳位給堂弟朱厚照實出無奈,可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還有兩個兒子,他為何要傳位於其弟趙光義呢?
  • 漢景帝為何將皇位傳給劉徹?
    但是又有一種說法是在漢景帝溫和的外表下其實有一顆喋血的內心,他重用賢臣,然後兔死狗烹、過河拆橋,讓人心寒不已。但是在傳位方面,漢景帝也顯得有些出爾反爾和過分冷血,那他又是為什麼把皇位傳給漢武帝劉徹的呢?①一號接班人:梁王漢景帝曾答應竇太后,將皇位傳給弟弟梁王
  • 朱元璋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兒子朱棣,反而將傳給孫子朱允炆呢?
    朱元璋以「以白髮人送黑髮人」,其悲傷不問可知。但是大明帝國繼承人之位畢竟不能久虛。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南京故宮),下遺詔:「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朱元璋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