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什麼傳位於兄弟,而不是兒子?

2021-03-05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1085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請從正史角度解釋一下:趙匡胤為什麼傳位於兄弟,而不是兒子?

答:宋太祖為什麼選擇傳弟而不傳子?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千古謎題。不說野史中的「燭影斧聲」,而從正史的角度來看,宋太祖傳位給弟弟趙光義,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終結五代以來的亂政傳統,讓老趙家的江山長治久安。

五代以來,皇族之間為了爭奪皇位而殺得血流滿地的例子到處都是。唐太宗固然是一代明君,但是他殺死兄長李建成,逼著老爹李淵讓位的行徑也不可抹去。之前我們認為李建成就是個膿包角色,但是隨著眾多歷史資料的普及,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可觀的太子建成形象。李建成也並非不是合格繼承人。

而宋朝的江山就是從後周的孤兒寡母手裡得到的,如果後周世宗柴榮在世,以柴榮之勇武英明,相信趙匡胤終其一生都會是個好臣子,大忠臣。

但是,周世宗的英年早逝讓一切陷入不穩定狀態中。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時只有七歲,而五代期間有太多主少國疑,幼主登基讓國家陷入動蕩的歷史,為了保證大宋朝的延續,宋太祖不得不選擇更有政治手腕的人來繼承皇位。

而他的兒子們歲數並不大,在趙匡胤登基時,他的長子已經死了,次子趙德昭10歲。趙匡胤死的那一年趙德昭26歲,但是趙德昭卻並無多少歷練,趙德芳17歲,在政治經驗上就更顯不足。

除此之外,在宋太祖建隆二年,宋太祖之母杜太后臨死之前召集了皇族大臣開了個會,並且叫了宋太祖的重臣趙普。杜太后是個有理想的老太太,她的理想是要讓大宋王朝千秋萬代。她給的藥方是,國賴長君,社稷之福。並且當著皇族和大臣要求宋太祖死後,帝位當先傳光義,光義傳光美,光美傳德昭。宋太祖滿口答應,並由趙普記錄,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

再來看另一方面,宋太祖對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培養。可以說,宋太祖是有意培養弟弟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的,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壓制了自己的兒子。在太祖一朝,趙德昭已經出閣視事,但是卻沒被封王。

對弟弟則是沒的說,趙匡胤不警惕晉王抓權,甚至親自任命趙光義為開封府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列宰相之前,實際上成為皇位繼承人。而趙匡胤在平定南方之後想遷都洛陽,誰勸都不聽,卻被趙光義一句屁話:在德不在險。噎了回去,並最終打消了主意。

甚至晉王生病時,趙匡胤親自為他艾灸。

在宋太祖的有意扶持之下,晉王成為「天下第一能吏」,是個治理地方,同校政治的優秀政治家。並且宋太宗本人非常要求進步,在朝中也刻意結交提拔了一大堆文臣武將成為自己的私人勢力。

等到宋太祖突然駕崩,太監王繼恩自作主張去召晉王入宮也就非常好解釋了。王太監很清楚晉王的大腿比宋皇后的腰都粗,還是晉王即位自己得到的好處更多。

宋朝開國時的皇位非正常更換,帶著一層層迷案,史料多方,數不勝計。還有遼史中關於太宗「自立」的表述,這」燭影斧聲「的千古謎團等著後人來揭曉。

想要了解更多大宋王朝的歷史故事,請後臺回復關鍵詞:兩宋風雲


 好物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我們愛歷史》商城

相關焦點

  • 趙匡胤分明有兒子,為什麼他五十歲駕崩時,要傳位於其弟呢?
    父死之繼是中國最為普遍的皇位繼承方式,但除了父死子繼外,兄終弟及也是歷史上比較常見的皇位繼承方式,有名的如宋太祖趙匡胤傳位於宋太宗趙光義,明武宗朱厚照傳位於明世宗朱厚熜。但明武宗身後無子,傳位給堂弟朱厚照實出無奈,可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還有兩個兒子,他為何要傳位於其弟趙光義呢?
  • 趙匡胤是怎麼死的?死後為什麼沒把皇位傳給兒子?
    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後周世宗病死,子柴宗訓即位,年方7歲,主少國疑。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撤與石守信、王審價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隊實權。
  • 趙匡胤何以傳位於弟弟而非兒子?又是為何而身死?揭秘宋朝秘史
    然而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宋朝卻出現了反例,趙匡胤好不容易黃袍加身得到的帝位,卻在他百年之後傳給了弟弟趙光義,他為何不將皇位留給兒子,而拱手交給弟弟?而趙匡胤的死因也是一個謎,千百年來沒有確切的證據能證明他究竟是如何死去的,既有弟弟篡位弒君的說法,也有自然死亡的記載。在《宋史·太祖本紀》中更是只有一句「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此外再無詳細記載。
  • 宋朝謎案:趙匡胤死後傳位弟弟趙匡義,為何不傳給兒子?實屬無奈
    除非真的沒有後代,否則哪怕兒子是個不成才的,也絕不會將皇位傳給別人。而我們今天要談及的這個皇帝,就很特立獨行,儘管他有兩個兒子,但他卻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人傑趙匡胤不得不說宋太祖也是一代豪傑,一代明君。
  • 趙匡胤的親兒子,八賢王趙德芳為何沒有繼承皇位?
    可以說是趙匡胤最優秀的一個兒子。趙匡胤很有可能想把皇位傳給皇弟趙光義。因為趙光義是唯一早早就被趙匡胤封為王的,而且是東都留守、開封府尹,按照五代時期的傳統,這樣的官職,只有皇位繼承人才有資格擔任。而且,就算趙匡胤打算把皇位傳給兒子,而不是自己的兄弟,他肯定也只能傳給趙德昭。因為趙德昭是孝惠皇后的兒子,是嫡次子(嫡長子早夭)。
  • 兄弟皇帝趙匡胤趙光義:相愛相殺幾輪迴!
    然後就是範質當面質問趙匡胤:先帝對你那麼好,你為什麼要這麼做?趙匡胤一臉慚愧加萬分為難:我也沒辦法啊,這不是大傢伙逼我的嗎?範質對後周皇室的情分也有限,識時務者為俊傑,也只能認了。可是趙匡胤偏偏在立儲這個問題上出了岔子,遲遲不肯立儲,以至於給了趙光義以可乘之機。後人猜測當時趙匡胤不是不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儲,而是因為他偏心,不想立嫡長子趙德昭為太子,想立小兒子趙德芳。好不容易等到年方弱冠的趙德芳終於出閣參政了,可以一展才華啟動立儲議程了,趙匡胤自己撐不住了。
  • 趙匡胤明明有兒子,為何至死不立太子?專家:他想,但是卻不敢
    在帝舜三十三年的時候,把天子的位置傳給了大禹,大禹繼位之後,國號改為了夏,在位第十年逝世就傳給了大禹的兒子啟,這也就標誌著中國禪讓制的結束,世襲制的開始。 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明明有兒子卻至死都不立太子,最後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一母同胞的親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這哥兩一個是太祖一個是太宗,倒也傳為了一時的佳話,但事情真的那麼簡單嗎?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湘山野錄》中記載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一個雪夜裡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酒後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趙光義讓所有的人都離開,自己來照料哥哥。太監們在門外遠處站著,只看見趙匡胤和趙匡義說了些什麼?接著燭影搖晃,似乎趙光義離席而避,隨後聽到鐵斧戳地之聲,趙匡胤高聲說:好為之,好為之。
  • 趙德芳在後世傳說中被贊為「八賢王」,為何宋太祖不傳位於他
    可以說是趙匡胤最優秀的一個兒子。可是,趙匡胤為什麼沒有培養他當皇位繼承人,把皇位傳給他呢?其實,趙德芳應該是趙匡胤最不可能傳位的一個人。為什麼這麼說呢?(趙德芳劇照)首先,趙德芳的母親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記載。沒有記載,說明她很可能只是一位小宮女之類生的。而且這位小宮女,很可能很早就去世了。不管怎麼說,趙德芳都是庶出。
  • 趙光義登基後,趙匡胤的倆兒子為何先後早逝?弟弟趙廷美也沒逃脫
    就是說當初趙光義和趙匡胤的老媽杜太后病重的時候,曾經逼著趙匡胤發下重誓,百年之後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理由很簡單,因為周世宗駕崩以後,他那個小兒子柴宗訓壓根鎮不住場子,還得年長的來才行。不過杜太后還有後話,就是等到趙光義百年之後,還要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廷美,隨後趙廷美再傳回給趙匡胤的兒子。這麼一來就都是成年皇帝掌權了。
  • 趙匡胤兄弟趙光義成為君主後,是如何對待24歲的皇后嫂子的?
    趙匡胤死亡之謎唐宗宋祖中所說的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可以說趙匡胤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其實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帝王,而且更加傳奇的是,趙匡胤得到皇位也實在太簡單了,當時天下混亂,跟隨趙匡胤的兄弟們一致希望趙匡胤能夠成為皇帝統治天下,可是趙匡胤始終不願意
  • 明明有兒子,趙匡胤為何至死不立太子?趙匡胤:想過,但還是拒絕
    趙匡胤哥倆都是歷史名人,他們一起給後人留下了「燭影斧聲」的疑案,至今讓許多史學家爭論不休。趙匡胤是否死於弟弟之手,不太好說,但他確實至死沒立太子。 趙匡胤本人的身體素質是非常棒的,軍旅出身,見慣刀槍,騎著烈馬撞城門,居然還一點事沒有。
  • 宋太祖駕崩後,為什麼他的心腹不擁護他的兒子登基?
    如果不把宋朝當做後來偏安的宋朝,而是志在統一中原的宋朝,那麼仍在亂世之中,兄終弟及也不是不可能,那個時代傳義子,傳女婿,傳侄子的都有,傳兄弟的就更多了。趙匡義被封晉王領開封尹,信號很明顯,趙匡胤有意傳位於他,因為在五代那樣的亂世,如果傳給平庸的兒子,宋朝可能就二世而亡了。趙光義把德昭封為開封府尹,只不過是印證自己是合法繼承人罷了,太祖就是心慈了,沒把光義辦了,最後落得自己不明不白的死去,德昭被逼死,德芳也不明不白的死了,趙光義軍事能力不行,政治能力中等,但耍陰謀詭計確是上等。
  • 趙匡胤為何未將皇位傳給兒子?他去世後兒子們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趙匡胤有兩個兒子長子趙德昭,次子趙德芳。那麼趙匡胤為何未將皇位傳給兒子,其原因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吸取後周的教訓,因兒子年紀太小不宜過早封王,日後經過歷練,才漸漸封為王。這樣才能保得住江山,否則,就像後周恭王柴宗訓,給了皇位也保不住。
  • 趙匡胤的幾個結義兄弟,幫趙匡胤做了皇帝之後,都是什麼結局?
    時年27歲的趙匡胤,這時還是後周的一個中層軍官。這一天,趙匡胤和其他九個意氣相投的後周軍官,血為盟,結為異姓兄弟。這就是後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義社十兄弟』了。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幾人義結金蘭的這一天,不管是趙匡胤還是其他幾人,大概都不會想到,他們這幾個人的結義,將會對歷史產生多大的影響。
  • 趙匡胤是怎麼死的?
    公元976年10月,那天天氣極為寒冷,宋太祖趙匡胤心情不好,於是急喚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進入寢宮,並屏退宦官、宮女,只留兄弟二人自酌自飲。  從殿外向宮內望去,只見燭光燈影下,趙光義時而避席,似乎不勝酒力。飲罷酒,已是深夜,太祖看到殿前積雪極厚,於是便用玉斧刺雪,還不時對趙光義說:「好做好做。」
  • 宋太祖趙匡胤傳位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他的遺願應是讓兒子繼位,宋皇后開始召他的四子趙德芳進宮,但未能如願,宋太宗趙光義捷足先登,這裡面的疑團很多。宦官王繼恩成為關鍵人物宋太祖趙匡胤與他弟弟晉王趙光義雪夜共飲,在「燭影斧聲」中突然去世。
  • 讓人心動的皇位,宋太祖去世後,卻傳給了弟弟,為何不傳給兒子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一般情況下在自己年老時,就會著手準備將皇位傳下去,歷代都是如此。而且,正常情況下都是將皇位傳給兒子,也就是立下的太子,但是宋太祖趙匡胤卻沒有。而且當他去世的時候,自己在世的兩個兒子均已成年,能夠執政,但是他卻將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到底是何原因,趙匡胤願意將皇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
  • 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
    「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是中國古代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皇位繼承制度,宋太祖死後,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且身體康健,但宋太祖駕崩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就接受遺詔,於宋太祖靈前即位。巧合的是,宋太祖駕崩當夜,只有趙光義人在場。趙匡胤之死和趙光義即位,二者之間有太多巧合,正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
  • 北宋第一謎案,為何宋太祖將帝位傳給弟弟而非兒子?有兩種說法
    公元976年十月,已經當了十六年皇帝的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這一突發變故,讓滿朝文武非常震驚。軍人出身的趙匡胤,身體一向健碩,為何突然死去?很多人心生疑慮。接下來的事情,讓很多人更加疑心。趙匡胤去世後,繼承皇位的卻不是他已經成年的兒子,卻是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