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1085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請從正史角度解釋一下:趙匡胤為什麼傳位於兄弟,而不是兒子?
答:宋太祖為什麼選擇傳弟而不傳子?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千古謎題。不說野史中的「燭影斧聲」,而從正史的角度來看,宋太祖傳位給弟弟趙光義,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終結五代以來的亂政傳統,讓老趙家的江山長治久安。
五代以來,皇族之間為了爭奪皇位而殺得血流滿地的例子到處都是。唐太宗固然是一代明君,但是他殺死兄長李建成,逼著老爹李淵讓位的行徑也不可抹去。之前我們認為李建成就是個膿包角色,但是隨著眾多歷史資料的普及,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可觀的太子建成形象。李建成也並非不是合格繼承人。
而宋朝的江山就是從後周的孤兒寡母手裡得到的,如果後周世宗柴榮在世,以柴榮之勇武英明,相信趙匡胤終其一生都會是個好臣子,大忠臣。
但是,周世宗的英年早逝讓一切陷入不穩定狀態中。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時只有七歲,而五代期間有太多主少國疑,幼主登基讓國家陷入動蕩的歷史,為了保證大宋朝的延續,宋太祖不得不選擇更有政治手腕的人來繼承皇位。
而他的兒子們歲數並不大,在趙匡胤登基時,他的長子已經死了,次子趙德昭10歲。趙匡胤死的那一年趙德昭26歲,但是趙德昭卻並無多少歷練,趙德芳17歲,在政治經驗上就更顯不足。
除此之外,在宋太祖建隆二年,宋太祖之母杜太后臨死之前召集了皇族大臣開了個會,並且叫了宋太祖的重臣趙普。杜太后是個有理想的老太太,她的理想是要讓大宋王朝千秋萬代。她給的藥方是,國賴長君,社稷之福。並且當著皇族和大臣要求宋太祖死後,帝位當先傳光義,光義傳光美,光美傳德昭。宋太祖滿口答應,並由趙普記錄,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
再來看另一方面,宋太祖對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培養。可以說,宋太祖是有意培養弟弟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的,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壓制了自己的兒子。在太祖一朝,趙德昭已經出閣視事,但是卻沒被封王。
對弟弟則是沒的說,趙匡胤不警惕晉王抓權,甚至親自任命趙光義為開封府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列宰相之前,實際上成為皇位繼承人。而趙匡胤在平定南方之後想遷都洛陽,誰勸都不聽,卻被趙光義一句屁話:在德不在險。噎了回去,並最終打消了主意。
甚至晉王生病時,趙匡胤親自為他艾灸。
在宋太祖的有意扶持之下,晉王成為「天下第一能吏」,是個治理地方,同校政治的優秀政治家。並且宋太宗本人非常要求進步,在朝中也刻意結交提拔了一大堆文臣武將成為自己的私人勢力。
等到宋太祖突然駕崩,太監王繼恩自作主張去召晉王入宮也就非常好解釋了。王太監很清楚晉王的大腿比宋皇后的腰都粗,還是晉王即位自己得到的好處更多。
宋朝開國時的皇位非正常更換,帶著一層層迷案,史料多方,數不勝計。還有遼史中關於太宗「自立」的表述,這」燭影斧聲「的千古謎團等著後人來揭曉。
想要了解更多大宋王朝的歷史故事,請後臺回復關鍵詞:兩宋風雲
好物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我們愛歷史》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