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親兒子,八賢王趙德芳為何沒有繼承皇位?

2021-03-05 歷史綜合體

趙德芳在後世變得名氣非常大,大家把它稱為「八賢王」。在演義小說中,他上打昏君,下打貪官汙吏,完全是正義的化身。可以說是趙匡胤最優秀的一個兒子。

趙匡胤很有可能想把皇位傳給皇弟趙光義。因為趙光義是唯一早早就被趙匡胤封為王的,而且是東都留守、開封府尹,按照五代時期的傳統,這樣的官職,只有皇位繼承人才有資格擔任。而且,就算趙匡胤打算把皇位傳給兒子,而不是自己的兄弟,他肯定也只能傳給趙德昭。因為趙德昭是孝惠皇后的兒子,是嫡次子(嫡長子早夭)。

趙德芳的「八賢王」是戲曲中虛構的,實際上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活著的時候從來沒被封過王,最大的職位也就是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太平興國六年23歲的趙德芳病逝,他的叔叔宋太宗趙光義追封他為楚王。至於趙德芳為什麼沒有繼承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因為趙匡胤就沒想過讓兒子繼位。

另外趙匡胤自己就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上位的,他篡位的本錢就是手中的軍隊和崇高的威望。雖然趙匡胤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於公元963年「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手下大將的兵權,但是短短10年時間是不夠徹底消除這些宋朝開國大將在軍中的影響的,憑趙匡胤自己兒子完全壓不住這幫驕兵悍將。因此從小和趙匡胤一起南徵北戰打天下,在軍中、朝中都很有威望的趙光義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趙光義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沒有辜負趙匡胤的期望,雖然在收復燕雲十六州時失敗,但是確實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穩定了新生的大宋江山,讓北宋享國167年。

相關焦點

  • 千古之謎:「八賢王」趙德芳之死
    那麼,宋朝初年到底有沒有一個「八賢王」趙德芳呢?而「八賢王」之死,怎麼就成了千古之謎呢?  其實,「八賢王」是一個文學人物,而不是歷史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諸如宋太祖的「燭影斧聲之謎」,加上百姓對宋太祖一脈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並因為趙光義一脈傳到南宋高宗退位,其後禪位於趙德芳一脈的南宋孝宗,便更強化了「八賢王」趙德芳的形象。
  • 趙德芳在後世傳說中被贊為「八賢王」,為何宋太祖不傳位於他
    趙德芳在後世變得名氣非常大,大家贊他為「八賢王」。在演義小說中,他上打昏君,下打貪官汙吏,完全是正義的化身。可以說是趙匡胤最優秀的一個兒子。可是,趙匡胤為什麼沒有培養他當皇位繼承人,把皇位傳給他呢?其實,趙德芳應該是趙匡胤最不可能傳位的一個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 趙德芳為什麼被稱為八王爺?
    單田芳的評書《白眉大俠》裡,說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讓了皇位,受人讚譽和愛戴,被賜八王俸祿,人稱「八王爺」。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中,也有個「八賢王」,也是趙德芳,每當楊家將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八賢王」往往憑手中一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鐧,出來主持正義,對付奸臣潘仁美,救楊家將於危難之間。那麼,歷史上的趙德芳,真的排行老八嗎?
  • 趙匡胤為何未將皇位傳給兒子?他去世後兒子們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趙匡胤有兩個兒子長子趙德昭,次子趙德芳。那麼趙匡胤為何未將皇位傳給兒子,其原因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吸取後周的教訓,因兒子年紀太小不宜過早封王,日後經過歷練,才漸漸封為王。這樣才能保得住江山,否則,就像後周恭王柴宗訓,給了皇位也保不住。
  • 趙匡胤何以傳位於弟弟而非兒子?又是為何而身死?揭秘宋朝秘史
    引言我國歷史上關於皇位繼承問題,一直秉承的原則便是嫡長子繼承制,這種繼位方法早在夏朝就開始流傳。然而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宋朝卻出現了反例,趙匡胤好不容易黃袍加身得到的帝位,卻在他百年之後傳給了弟弟趙光義,他為何不將皇位留給兒子,而拱手交給弟弟?
  • 楊家將評書小說中的八賢王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起宋朝之後,卻沒有侍位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兄弟。宋太宗趙光義本名趙匡義,是趙匡胤弟弟。為什麼皇位傳弟弟不傳兒子,這個有很多種說法。有的是說這是太祖生前的約定,有的則認為宋太宗弒兄篡位。無論哪種說法是真,總之宋太祖的幾個兒子在宋太宗時代,肯定會是比較特殊的存在。
  • 懷抱金鐧的八賢王,究竟是誰?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特徵一,這位八賢王是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之子,並已成年,有一定的議政能力。特徵二,他是一位王爺。但他的爵位是父皇趙匡胤所封,還是叔父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後冊封,莫衷一是。二人皆不符合「八賢王」的長壽特徵。綜合以上四點,無論是趙德昭還是趙德芳,都無法與演義、話本中的「八賢王」形象完全吻合,充其量是人物原型而已。可這兄弟二人,究竟誰才是「八賢王」的原型呢?趙德芳:「父死子繼」還是「兄終弟及」正史對於趙德芳的記載並不多,但在評書和演義故事中,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之前,曾經動過立小兒子趙德芳為太子的念頭,但是阻力很大。
  • 趙匡胤明明有兒子,為何至死不立太子?專家:他想,但是卻不敢
    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明明有兒子卻至死都不立太子,最後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一母同胞的親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這哥兩一個是太祖一個是太宗,倒也傳為了一時的佳話,但事情真的那麼簡單嗎?
  • 宋朝有料|趙匡胤暴死後兩個皇子也相繼猝死 趙光義露了什麼馬腳?
    子承父業,一直是歷朝歷代君主沿襲的傳統繼承體制,繼承皇位的人理應是趙匡胤已成年的兒子趙德昭或者趙德芳,令人意外的是趙光義這個弟弟繼承了皇位,再加上兩年後先是趙德昭身亡,又兩年後趙德芳也身亡,讓人逐漸嗅出了陰謀的味道。宋太祖趙匡胤之死成了歷史疑案,而宋太宗趙光義也被指"殺兄篡位"!
  • 趙光義登基後,趙匡胤的倆兒子為何先後早逝?弟弟趙廷美也沒逃脫
    公元976年,一場斧聲燭影的鬧劇過後,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宋太宗趙光義接替了皇位。可問題是,趙匡胤還有倆成年的兒子活著,讓弟弟繼位,這是不是有點不合規矩?按照中原王朝的繼承規則,一般都是父辭子繼,只有出現皇帝沒有兒子的情況,才有兄終弟及的事情出現。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兄終弟及就很正常了,這也是容易內亂的重要原因。
  • 趙匡胤的「頭號繼承人」到底是誰?為何被趙光義捷足先登?
    「立嫡立長」,這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皇位傳承的一個不二法則。但規矩總是拿來破壞的,歷史上有很多皇帝就沒有立自己的嫡長子為繼承人,而是立了庶子、弟弟、或者叔叔之類的。結果也沒見得是一邊倒的呈危亡之兆,有的似乎還更加興盛。比如——宋太宗趙光義。
  • 正因趙匡胤留下這道旨意,於是就算柴文意是惡賊,包拯也動不了他
    可以說,包拯憑藉宋仁宗御賜的三口鍘刀(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殺了不少皇親國戚和貪官汙吏,駙馬陳世美,國舅龐昱,八賢王趙德芳之子趙祥,京東王趙怡,還有八賢王趙德芳的弟弟,全都死在了包拯的龍頭鍘下。但是,就算包拯殺了這麼多人,卻面對這位皇親時無能為力。此人是誰?為什麼包拯不敢動他呢?
  • 明明有兒子,趙匡胤為何至死不立太子?趙匡胤:想過,但還是拒絕
    趙匡胤哥倆都是歷史名人,他們一起給後人留下了「燭影斧聲」的疑案,至今讓許多史學家爭論不休。趙匡胤是否死於弟弟之手,不太好說,但他確實至死沒立太子。 趙匡胤本人的身體素質是非常棒的,軍旅出身,見慣刀槍,騎著烈馬撞城門,居然還一點事沒有。
  • 趙匡胤兒子離奇死亡,遺孀被剝奪皇后待遇,趙光義真是幕後兇手嗎
    太祖趙匡胤駕崩時,宋皇后時年24歲,長子趙德昭25歲,次子趙德芳17歲。蹊蹺的是,太祖過世,即位的居然不是趙德昭,也不是趙德芳,而是弟弟趙光義。在太祖去世的當晚,還留下了「燭影斧聲」的神秘傳言,由此太祖被趙光義謀害一說流傳甚廣。
  • 如果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都是趙光義所殺,只有一種可能
    趙光義害死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以及弟弟趙廷美的事情,似乎已經成為歷史公論。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宋朝正史《宋史》,我們會發現,這種說法,似乎有點冤枉趙光義。趙德昭是趙匡胤的次子。由於趙匡胤長子早夭,因此他也就算是趙匡胤的嫡長子。不過,由於趙匡胤生前並沒有確立他為皇位繼承人,而是明裡暗裡做出想立趙光義為繼承人的樣子。再加上趙匡胤死得突然,因此,最終趙德昭沒有繼承皇位,而是趙光義繼承了皇位。趙德昭在趙匡胤活著的時候,並沒有為當繼承人做過什麼努力。趙光義當了皇帝以後,趙德昭也沒有任何不滿的表現。
  • 趙匡胤兄弟趙光義成為君主後,是如何對待24歲的皇后嫂子的?
    雖然沒有輕舉妄動,但是老母親提出要求,叫趙匡胤以後將自己的皇位傳給趙光義繼承,按照正常的程序來說,一般皇位是傳給自己的子孫繼承,除非沒有子孫,才會傳給兄弟等人,當時趙匡胤是有兒子的,比如趙德昭已經成年,比自己的皇后老婆還大一歲,小兒子趙德芳比宋皇后小7歲,不過也不小了。
  • 趙匡胤分明有兒子,為什麼他五十歲駕崩時,要傳位於其弟呢?
    父死之繼是中國最為普遍的皇位繼承方式,但除了父死子繼外,兄終弟及也是歷史上比較常見的皇位繼承方式,有名的如宋太祖趙匡胤傳位於宋太宗趙光義,明武宗朱厚照傳位於明世宗朱厚熜。但明武宗身後無子,傳位給堂弟朱厚照實出無奈,可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還有兩個兒子,他為何要傳位於其弟趙光義呢?
  • 宋太祖趙匡胤死亡之謎
    皇帝死了找個兒子即位,沒有問題,我國幾千年的觀念都是兒子繼承。這件事怪就怪在是弟弟繼承了皇位。歷史說是有金匱之盟,解釋一下,趙匡胤的母親臨死前說你奪取後周江山,是由於後周柴榮讓小孩主宰天下,如果有德望高的人主持後周你是沒有機會的,你死後要把皇位給弟弟,你弟弟死後給三弟,三弟最後把位置給你兒子。趙匡胤的兒子已成年不是幾歲的幼主,趙德昭當時26歲,趙德芳18歲。
  • 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宋太祖趙匡胤的子孫在宋朝的地位如何?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上了皇位,但是,他卻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讓天下百姓重新過上了相對安寧的生活。因此,不管是在朝臣,還是在百姓中,他都擁有極高的威望。趙匡胤雖然杯酒釋兵權,解決了開國將領手握重兵的問題,可是,對於皇位繼承的問題,卻跟歷史上很多的皇帝一樣,沒有解決好。
  • 趙匡胤在位時,為何始終不願意立太子?
    但以他這樣出色的「領導」能力,能夠洞悉全國局勢的情況下,卻做了一件令人感到蹊蹺的事情,那就是趙匡胤在位時,為何始終不願意立太子呢?要知道爭奪皇位是各朝各代引起整個國家血雨腥風的源頭,難道聰明一世的趙匡胤在如此關鍵的事情上犯了糊塗嗎?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回顧下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