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中國:《時間的玫瑰:新詩選集》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第十周 第五天中國 北島 《時間的玫瑰:新詩選集》

就像莫言筆下的主人公西門鬧的真人版一樣,北島在他的一生中經歷了多次重生。1949年,趙振開出生於北京,度過了一個中產階級式的童年,然後他當了紅衛兵,隨後對「文革」的幻滅讓他踏上了輝煌的詩歌旅程,他開始以北島(「北方的島嶼」,意味著一種獨立或隔絕)的筆名寫作,成為一位詩人。後來他遊歷許多國家,五十多歲時返回中國,在香港任教。即使這樣他的轉型還沒有結束,由於中風,他四年不能說話。在此期間,他把自己重塑成了視覺藝術家,完全恢復後,他再次成為一位詩人。西門鬧也許真感到了生死疲勞,但北島還沒有。

在他成為作家的第一個階段,北島加入了一個致力於復興白話詩的年輕詩人群體,他們以新的方式承繼魯迅及其新文化運動的同伴們在1910和1920年代發起的白話文運動。像胡適那樣,北島也從西方詩人那裡得到靈感,不是模仿他們(有時他會被這樣指責),而是像他們那樣,從中國詩歌內部「更新」,創作高度自由的無序的詩句,運用令人驚異的並置和語域轉換。北京的文化權威們對這些時常晦澀難懂的實驗心存疑慮,把這個群體稱為「朦朧詩人」,不過總體來說他們並不被看作政治詩人,除了他們不寫政治詩歌的堅決立場。

1970年代中期有關民主的討論升溫,北島開始在詩中隱晦地表達對「文革」的幻滅以及民主熱情被扼殺的感受。他的詩歌《回答》創作於1976年,這首詩成為當年抗議者的戰鬥號角。《回答》充滿「朦朧的」多意性,似乎無法構成連貫的邏輯: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裡千帆相競?

一個正統文化官員——或者一個正統的民粹主義革命者——會怎麼理解這些詩句呢?像迦利布那樣,北島顯然也覺得寫不複雜的詩十分困難。這樣的詩句不太像歐洲自由體詩歌,而更像哈菲茲或迦利布的一些更具諷刺性對句的雙倍疊加。不過大家都可以看出詩人對急切信奉的教條的挑戰,儘管他用模稜兩可的語言表達自己的不相信: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詩句沒有特指誰的死亡,但北島的讀者或許會有不同聯想。這些詩句對北島自己來說有著更多的私人情結:他的姨媽在1968年成為政府調查的資產階級反革命分子之後選擇了自殺。

《回答》出現在1978-1979年的冬天。

不過北島並不那麼相信詩歌可以改變世界。他的詩歌《詩藝》的開頭是這樣的:

我所從屬的那所巨大的房舍

只剩下桌子,周圍

是無邊的沼澤地

明月從不同角度照亮我

骨骼鬆脆的夢依然立在

遠方,如尚未拆除的腳手架

還有白紙上泥濘的足印

也許我們已經不再被囚禁在魯迅的鐵屋子裡,但這個房舍卻被一片沼澤包圍,我們擁有的唯一的白紙被泥濘的足印踩踏——除非這些足印是我們讀過的文字?

1980年代早期,北島開始蜚聲海外,他第一次出國旅行,但他並不認為世界詩歌可以提供任何巨大的庇護,那仍然在國內缺乏重大影響。就像他在題為《語言》的詩裡寫道:

許多種語言

在這世界飛行

語言的產生

並不能增加或減輕

人類沉默的痛苦

然而,不久之後,他就被迫開始在這世界飛行。1980年代末,他和一些「朦朧詩人」遠赴海外,接下來的十七年間他生活在歐洲和美國,他的許多詩作都表達了相關經驗。就像他在《路歌》中所寫:「在無端旅途的終點/夜轉動所有的金鑰匙/沒有門開向你。」在這些詩句中的「你」或許就是詩人自己,不過接下來這個所指就變為了中國:「我徑直走向你/你展開的歷史摺扇/合上是孤獨的歌。」

這種經歷意味著多重喪失,包括他婚姻的解體,但這也讓他與世界各地的詩人們有更深廣的聯繫。2002年,在馬哈茂德·達爾維什的邀請下,他作為國際作家議會代表團的一員前往巴勒斯坦,代表團裡還有諾獎獲得者沃裡·索因卡和若澤·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在他的散文集《藍房子》(2000)裡,北島深情地刻畫了他的一些詩人朋友,包括艾倫·金斯堡(Alan Ginsberg)、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 Paz)和蓋瑞·施耐德(Gary Snyder)(「蓋瑞有一張令人難忘的臉。深深的皺紋基本上是縱向的」)。在獻給瑞典詩人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Tomas Transtrmer)的一首詩裡,北島稱讚朋友的話,同樣也可以用在他自己身上:「和無頭的天使跳舞時/你保持住了平衡。」

2001年北島短暫地返回中國,去探望他重病的父親。他在這次旅程中寫下了一首題為《黑色地圖》的詩:

寒鴉終於拼湊成

夜:黑色地圖

我回來了——歸程

總是比迷途長

長於一生

……

父親生命之火如豆

我是他的回聲

為赴約轉過街角

舊日情人隱身風中

和信一起旋轉

北京,讓我

跟你所有燈光乾杯

讓我的白髪領路

穿過黑色地圖

如風暴領你起飛

網上有一段北島在紐約92街動情地朗誦《時間的玫瑰》中的詩歌的視頻,他的譯者艾略特·溫伯格(Eliot Weinberger)朗誦了譯文。他們從《黑色地圖》開始,到詩集題目那首《時間的玫瑰》結束。

2006年北島返回中國。他定居香港,在香港大學擔任教授,再次結婚並有了一個兒子。他的人生似乎終於落定,但2012年他遭遇了一次中風,四年的時間裡他組織語言都非常困難。那段時間他轉向繪畫,卻發現很難畫平滑的直線,所以他發展出一種自己的風格,用成千上萬的墨點在紙上創造出富有餘味的書法般的風景:

就像他的藝術作品一樣,北島的詩歌呈現出詩人邁克·帕默(Michael Palmer)所說的「一首詩具有複雜的環繞和交叉,驟然的並置和斷裂,隨機自由的舞步」。包含了他諸多舊作和新作的詩集《時間的玫瑰》,以題目中這首詩結束,我把它整首抄錄於此。如果它每段四行變成兩行的對句,我們會立刻把它看作一首加扎勒(ghazal),在沙希德·阿里(Shahid Ali)重寫哈菲茲與迦利布的傳統中,我們看著北島的一生,像他的詩作和書法式畫作一樣,在消失中呈現:

當守門人沉睡

你和風暴一起轉身

擁抱中老去的是

時間的玫瑰

當鳥路界定天空

你回望那落日

消失中呈現的是

時間的玫瑰

當刀在水中折彎

你踏笛聲過橋

密謀中哭喊的是

時間的玫瑰

當筆畫出地平線

你被東方之鑼驚醒

回聲中開放的是

時間的玫瑰

鏡中永遠是此刻

此刻通向重生之門

那門開向大海

時間的玫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丹穆若什︱八十天,八十本書環遊地球
    從上周開始,他在哈佛大學網頁上開始每天發布一篇文章,每天討論一篇世界文學經典,丹穆若什教授預期在八十天內完成一次世界文學之旅,如同凡爾納《八十天環遊地球》中的福克與路路通那樣,他預定的路線從倫敦出發,途徑巴黎、開羅、耶路撒冷、加爾各達、上海、南北美洲,直到再回到倫敦。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波斯:《荒漠玫瑰》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我是另一個,今年玫瑰卻非玫瑰,觸感之處皆為虛空,感觸是另一個。救不了你,迦利布,甚至長醉,誰讓你能調製那些甜蜜過後的回味。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離別之思》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上世紀八十年代,愛滋病肆虐,正是在愛滋病的陰影下梅裡爾創作了《離別之思》。因染愛滋病,梅裡爾的許多朋友都快不行了;雖未明說,他應該也是病患之一。他的開場小引讓人想到芭蕉把人生喻為一次旅程的主題,但帶有嘲諷。他和情人即將啟程赴日本,這是一場他們籌劃已久的旅行。這時他們接到好友保羅的電話——保羅正在明尼蘇達州的梅奧診所接受癌症治療。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加勒比海:《島嶼書》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本書的前言以「天堂是島,地獄也是」為標題。莎蘭斯基書寫了遙遠島嶼的雙重性,也即人們通常認為的「烏託邦實驗的完美假想地」(這令我們想到了託馬斯·莫爾的烏託邦),以及「人間天堂」。正如她所言:「人類在船上宣告革命爆發,在島嶼上建立烏託邦。總覺得有些什麼不同於當下以及此處——這確實是一種給人帶來安慰的信仰。」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設拉子:《愛的面孔》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梳理語詞的捲髮,也就是永無休止地把玩他們共同的主題和形象——夜鶯、玫瑰、流溢的美酒和眼淚——設拉子的詩人們在一片道德生活的沙漠中開闢了一個詩歌的花園。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開羅:《一千零一夜》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當摩薩德特工暗殺他的時候,祖埃特正在將《一千零一夜》翻譯成義大利語;他被暗殺之後,在他身上發現了一本《一千零一夜》——上面有一個貫穿了整本書的彈孔。這本書被贈予了雅各爾,她的反應則是創作一件藝術作品以及一部關於這個作品的電影。首先她定做了一千本空白的書;然後她使用和摩薩德同一種型號的手槍開槍擊穿了每一本書。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紐約:《時間的皺紋》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在卡馬卓茲星上,生活受到了嚴格的管制:爸爸們都在同一時間從一模一樣的房子裡出門上班,孩子們在同一時間以相同的節奏玩跳繩和拍球。小查爾斯·華萊士的意識被「它」佔據了,他向梅格解釋:「卡馬卓茲星上的個人被消解了。卡馬卓茲星全體心智合一,也就是『它』。這就是為什麼所有人都這麼快樂,這麼有效率。」
  • 秋木叔叔講 | 八十天環遊地球 | 18集連播(全集)
    「環遊地球一周只要八十天就夠了。」英國大富翁斐利亞·福格和朋友打賭,並押上了自己全部的財產。福格先生事事計劃周密,他能夠按時完成旅行嗎?科學啟蒙、激發想像的大師之作,以繪本形式重述暢銷百年的科幻經典,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凡爾納原著。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豐饒之海》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豐饒之海》 [美]丹穆若什/文 宋明煒/譯 2020-08-06 15:27 來源:澎湃新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開羅:《千夜之夜》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Wodehouse)和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恐怕並不是我們的八十位作家中藝術壽命最長紀錄的保持者,儘管馬哈福茲在1994年被一對指控他瀆神的原教旨主義者刺殺未遂之後,創作數量寥寥無幾。當時他已經將自己確立為那一代人中最重要的埃及小說家——甚至是最重要的阿拉伯作家,並且對之後的世代產生了巨大影響。
  • 八十天環遊世界
    1872年法國「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八十天環遊地球》面世。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伊斯坦堡:《我的名字叫紅》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在他開始寫作這部小說之初,帕慕克購買了附近一處破敗的建築,十多年間,他一邊寫作這本書,一邊裝修這個房子。2008年,小說出版。2012年,博物館開業,館內超現實的櫥窗正是小說中各個章節的象徵。位於頂樓的是凱末爾的閣樓臥室,牆上排列著一頁一頁的小說手稿。位於底層的是博物館禮品店,人們在那裡可以買到女主人公的蝴蝶耳環的複製品,以及各種語言的帕慕克小說。
  • 深度解讀《環遊世界八十天》,科幻小說之父的巔峰之作
    許冠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你有沒有看過《環遊世界八十天》?這個問題就跳過去了。這部電影我看了不知多少遍,也好奇《環遊世界八十天》到底怎麼說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本書。它常見的譯名是《八十天環遊地球》,我覺得還是譯為《環遊世界八十天》順口。這本世界名著的作者是法國儒勒·凡爾納,他是科幻小說之父。他的小說,是世界翻譯最多的十大文學家之一。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黎:《情人》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本書具有強烈的自傳性,從此書封面上不斷使用的一張她早期的照片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張照片後來也成為了1992年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拍攝的同名電影版本中無名女主人公的形象模版:L』Amant這並非杜拉斯第一次把早年經歷寫成小說。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布拉格:《變形記及其他故事》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誠然,人變甲蟲反映了格裡高爾精神的崩潰,但是,只要我們留意這個形變過程中做夢般扭曲的時間,它何嘗不會是一個夙願的圓滿呢?格裡高爾言之鑿鑿地說「這不是一個夢」,卡夫卡以他特有的諷刺筆調記下這句話,我們更有理由相信,這是格裡高爾夢想的實現:格裡高爾與其說是無辜的犧牲品,不如說是一位沮喪的暴君。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墨西哥:胡安娜修女《作品選》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墨西哥:胡安娜修女《作品選》 [美]丹穆若什/文 朱生堅/譯 2020-08-19 15:08 來源:澎湃新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威尼斯:《看不見的城市》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個威尼斯人講述了他在中國四周訪問過的城市,他以「城市與符號」「城市與眼睛」「城市與死者」之類的標題描述它們。這些標題乍一看來好像是隨意取的,但是仔細看下來,我們就發現了一個精巧的數學序列。每一個標題出現五次,以漸進式的螺旋形順次覆蓋九個章節,每個章節九個城市,其模式是城市與:記憶1,記憶2,欲望1,記憶3,欲望2,符號1,記憶4,欲望3,符號2和輕盈的城市1。
  • 旺達·幻視證實2020年首播 大提提環遊地球八十天劇照首發
    由大衛·田納特(David Tennant)領銜主演的新版《環遊地球八十天 在一場離譜的賭注之後,探險家Fogg和他的「男僕」Passepartout開始了傳說中的80天環遊世界之旅。愛美劇tv imjtv.com推薦 《旺達·幻視》證實2020年首播,「大提提」《環遊地球八十天》劇照首發
  • 《環遊世界八十天》凡爾納
    《環遊世界八十天》是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品之一。主人公福特與朋友打賭,要在80天內環遊地球一周回到倫敦。
  • 跟著「羈風之人」環遊世界八十天 | 儒勒·凡爾納原著改編舞臺劇
    《環遊世界八十天》是凡爾納於1873年完成的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筆調生動活潑,富有幽默感。小說敘述了英國人Fog先生因和朋友打賭,而在80天內克服重重困難完成環遊地球一周的壯舉。書中不僅詳細描寫了Fog先生一行在途中的種種離奇經歷和他們所遇到的千難萬險,還使人物的性格逐漸立體化,如沉默寡言、機智、勇敢、充滿人道精神的Fog,活潑好動易衝動的僕人「路路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