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總說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所以走在這座城市中,也總是遇到各地的「老鄉」。比如湖南老鄉、湖北夥計、江西老表、潮汕膠己人......
但是大家似乎遺忘了,深圳這座城市,其實也有原住民的。
歷史上,深圳前身寶安縣原有四個民系雜處,客家、廣府、福佬與疍家人,其中以客家人居多。
而且深圳之所以創造了近代以來世界城市發展的奇蹟,客家人的貢獻可謂是居功至偉。
「客家是少數民族嗎?」已經不是一個人問起這些話了。
客家不是少數民族,而是漢族分支,也是漢族分布較廣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或許你對客家還很陌生,但你一定吃過鹽焗雞,看過大圍屋,讀過文天祥,聽過張國榮,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曾和客家人擦肩而過。
深圳客家人
反客為主,立足深圳
客家人,第一批深圳人
大家都知道深圳是一座年輕的移民城市,但是深圳的移民史可不是始於1980年創建經濟特區之初。
要知道300多年前,就已經有一支族群從遙遠的地方徙來拓荒,這便是客家人。
早在宋元時期,客家人就在福田、寶安等地建了村莊,福田的梅林、寶安的石巖、龍華的觀瀾等地,都是客家人聚集的地方。
△觀瀾古墟紅樓
而客家人大量遷入深圳地區,則是在清康熙乾隆年間。
清朝初年,清政府兩次下令遷海,今天的深圳全境都處在遷海範圍內,那時的深圳因此變成了荒涼之地,直至後來清政府下令復界,但由於原住民在遷徙過程中死亡殆盡,回遷人口寥寥,清政府為此出臺了鼓勵墾荒政策。
於是未受遷海影響的客家人從粵東北長途跋涉,來到了深圳靠東的龍崗地區,他們在這裡開荒墾殖,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新居民。
甚至,深圳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和客家有關。
深圳的「圳」字,就是客家地區中的常用字。
在客家方言裡,田間水溝叫「圳「,而「深圳」則是因村莊周圍水澤密布,田間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濱海客家人,深圳的建設者
當年來到深圳的客家人,大都是來自今梅州市的梅縣、興寧、五華等縣。
他們從山地環境,進入到南海之濱,以罕見的勤勞與堅韌,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建起了數以百計規模宏偉的客家大圍屋。
或許深圳速度,就是命中注定的吧。
其中,「大萬世居」與「鶴湖新居」這兩座雙雄並立的客家大屋,堪稱200年前深圳的「京基大廈」。
圖:攝圖網@喵星俠
龍崗的「鶴湖新居」,由來自梅州興寧的開基祖羅瑞鳳興建,從乾隆年至嘉慶二十二年數十年始建成,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
坪山的「大萬世居」,由來自梅州五華縣的曾氏族人興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建成,佔地2.5萬平方米。
圖:攝圖網@喵星俠
不僅如此,連深圳的「大學教育」,也是從客家這裡起源。
1864年,李朗村建立了存真書院,這是第一所用客家方言授課的神學院,也是深圳歷史上第一所大學。
深圳最早也是最好的女子學校——虔貞女校,也建在客家的村落裡。
深圳的改革開放,也離不開客家人。
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實際運作第一人」的袁庚先生,就是大鵬鎮水壩村人(客家人)。
他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探索者,「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些經典語錄都由他率先提出。
客家人,一直在奮鬥
40年前,袁庚(客家人)推動了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的建立。
這是招商局全資開發的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甚至在1979年到1984年間,創造了24項全國第一。
△蛇口開山炮——改革開放第一炮
此後,總面積不足11平方公裡的蛇口工業區,還孕育了包括招商銀行、平安保險、招商地產、中集、金蝶等一批知名企業。
而在袁庚等人奠定特區經濟基礎後,深圳許多本土客家人和來自各個客屬地區的精英,與潮汕、廣府、兩湖等其它地區的商人一起,繼續創造了深圳商業經濟的奇蹟。
「香江集團董事長/劉志強」
深圳客家人
1990年,從深圳第一家家具商場「寶安海馬」起步,經過多年的發展,產業覆蓋商貿物流、城市運營、金融投資、科創服務、健康文旅、資源能源等幾大領域,還曾入選中國民企50強。
「大百匯集團董事長/溫純青」
梅州五華縣客家
1989年9月,在深圳創業;1994年,創立深圳市大百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以開設商場為主營業務,代表性項目為上萬平米的大百匯商業城,直接拉動了深圳華強北商圈的形成。
「博士眼鏡連鎖董事長/劉曉」
梅州大埔客家人
1993年,劉曉夫婦創立博士眼鏡行,這家老博士店至今依然位於深圳紅荔路通心嶺23棟.
如今已經成為國內銷售規模、門店數量領先的眼鏡連鎖零售企業之一,更是國內眼鏡業首家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還有廣田創始人、廣田控股集團董事長葉遠西(汕尾陸河客家人)、青青世界觀光農場董事長林梅光(梅州梅縣客家人)......
厓喺客家人,厓講客家話
在深圳待久了,可以聽到各種方言和口音,從湖南話到東北話,從四川話到河南話......可是深圳本地的方言,你聽過嗎?
深圳方言大分可為三類:白話(粵語)、圍頭話、客家話。
而在深圳本地的客家話又分為:龍華客家話、龍崗-坪山客家話、羅湖-鹽田客家話,大鵬客家話、西部客家話和中部客家話。
要知道,深圳不同的區域,客家話也會有語音、語調的不同。
對於深圳的移民來說,聽懂第一句客家話是「做嘛蓋」(做什麼),再多的就聽不懂了。
這當然也能理解,因為在廣東,客家話被譽為最難聽懂的方言之一,甚至有人會覺得客家話跟日語有點像。
其實這是因為,客家話中保留了許多中國古語發音。
比如
姐姐=阿姊
祖父=阿公
祖母=阿婆
從食朝(吃早飯)到食晝(吃午飯)
從行路(走路)到飆(猛跑)
從雞頸到雞翼再到雞髀(bǐ,腿)
這些稱呼都能在古文中找到對應
只是代表著客家人的客家話,卻在逐漸的消失。
根據《寶安縣誌記載》,改革開放前的深圳,說客家話的人口佔56%,說粵語的佔35%。
可現在客家語卻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近20年,全球會說客家話的人由6000多萬減少到不足3000萬,流失速度驚人。
甚至現在的年輕一代客家人已經很少使用客語,或者是都不會講客語,客家話似乎已退縮為家庭使用的語言。
客家美食,可不只有釀
說到客家,不能錯過的還有客家美食,客家菜又稱東江菜,屬於粵菜系。
可謂是最原始的廣東「土」菜,原汁原味,講求酥軟香濃,注重火功,以燉、烤、煲、釀見長,尤以煎釀菜聞名。
如果你以為客家菜只有「釀」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來深圳必吃的豬肚雞,是客家菜
享譽國內外的鹽焗雞,是客家菜
你一定吃過的梅菜扣肉,也是客家菜
更別說是最為出名、敢稱頭牌菜的「客家三釀」了
豬肚包雞
▽
鹽焗雞
▽
客家釀豆腐
▽
釀苦瓜
▽
客家釀三寶
▽
梅菜扣肉
▽
粄
▽
煎春角
▽
客家炸油果
▽
娘酒雞
▽
茶果
▽
客家大盆菜
▽
......
客家美食
真的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呀
這就是客家人,這就是深圳客家人!
從客人,到客居,到客商,甚至反客為主,他們在深圳這片熱土默默耕耘,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他們都秉持著他們一族特有的「客家精神」,硬頸精神、吃苦耐勞、勇於開拓、溯本思源、精誠團結。
在深圳,我是真的很服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