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比特大陸臺灣高薪挖人:股票佔七成;今年已有300名臺灣工程師轉投大陸晶圓廠;路透社:高薪水高福利是主要吸引力

2021-01-19 集微網

1.從比特大陸千萬年薪赴臺獵才看,中國集成電路人才靠挖可行嗎?;


芯科技消息,中美貿易大戰進一步催化臺灣半導體人才西進力度。近日一篇《路透社》的報導,再將兩岸半導體產業人才流動的現實端上檯面:「中國大陸工作3年,就可以賺到臺灣10年的薪資。」聽起來真的很誘人,但真的會這麼順遂嗎?


從兩岸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脈絡以及臺灣《芯科技》獨家掌握消息,比特大陸(Bitmain)在臺設點獵才開出一般工程師就可拿到最高年薪超過千萬臺幣(人民幣222萬以上)的條件,但來自各領域一方之霸,能否齊心創造成果或許將成未來隱憂。如同生產汽車,就算所有零件(人才)都是一流,不能協同運作,終究還是屬於拼裝車。


比特大陸獵才掀波瀾


大陸高薪挖角臺灣半導體人才不算什麼新消息,過去3年不乏行業知名戰將投身大陸半導體行業的案例,然而,最近較受到兩岸關注的就屬比特大陸在聯發科等IC指標廠商「門口搶人」這件事。


去年受惠虛擬貨幣風潮一炮而紅的比特大陸,不但躍居全球晶圓製造龍頭臺積電前五大客戶,臺積電還為此在法人說明會上多次公開說明這個客戶的竄起緣由以及對營運的影響,甚至在今年第二季法說會上示警虛擬貨幣恐退燒,因而調降營收預期。


集微網此前曾報導,比特大陸在臺設立的據點為2017年7月設立的芯道互聯,儘管未獲得直接證實。但根據相關資料,這家公司登記在新竹市,也就是中國臺灣半導體發展重鎮區域,公司代表人是黃志輝。據透露,黃曾在封測大廠日月光蘇州廠管過廠務,也擔任過業務人員,不過在出任芯道互聯負責人之前,已離開日月光2、3年以上時間,似乎不是行業中耳熟能詳的關鍵人物。


反倒是這家IC公司的研發主管更受到行業關注。據悉,芯道互聯去年12月開始大舉招募研發工程師,就在聯發科「門口」搶到一位「有趣」的人才。根據業者透露,這位曾經在3年前以聯發科併購晨星案例,撰寫IC設計公司併購中反壟斷問題與產業影響的EMBA論文作者就是比特大陸在臺子公司的吳姓研發主管。


一代研發戰將


但有趣在哪?據業界描述,這位70後的研發主管,是臺大電機博士,早在2001年、2002年任職聯發科時,以解決一顆7合1晶片幹擾問題成為公司重點研發工程師。2005年4月離開聯發科後,於當年8月投靠晨星協助成立電視晶片部門,並為晨星打下電視晶片市佔第一的功績,而後更被委以重任,希望複製電視晶片成功經驗再打造手機晶片部門。


無奈2012年聯發科收購晨星後即傳出晨星手機部門遭裁撤,據傳,當時這位研發大將甚至已被聯發科競爭對手展訊鎖定挖角,且還邀集50多人團隊投靠,不過,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親自留人,並安排到晨星機頂盒晶片團隊,做出亮麗成績單。


只不過工程師性格少了許多處事圓融,吳升任副總後,與高層互動並不順暢,傳不少業務仍得向「處長」級同仁匯報,加上「明升暗降」成為壓倒駱駝的稻草,2017年2月最終離開聯發科,並傳回到母校進修人工智慧(AI)領域。但也有一說,同年10月下旬,比特大陸就提供機票、住宿讓他到上海應試,12月正式走馬上任,更在往後2個月內,陸續找了大批聯發科、晨星為主的30名到50名研發工程師,目前芯道互聯工程師人數已到150至200人水平。今年芯道互聯3月底第一顆晶片正式下線,還計劃跨入WiFi晶片,延攬上海瀾起科技臺灣公司程姓研發大將。


團隊是拼裝車還是精品車


然而,短短時間「湊齊」一兩百人團隊,還讓聯發科在6月發函提醒注意業界倫理,尊重智慧財產權與營業秘密,以免違法,究竟芯道互聯祭出了什麼樣的誘人條件?一位行業資深工程師透露,一般不帶團隊的工程師,依資歷條件,待遇高達700、900到1100萬元臺幣,若帶團隊則另專案洽談,不過這份待遇條件中包含7成股票,恰巧搭上比特大陸正規劃9月釋股,年底或2019年初在香港IPO,這樣條件算是有夢。


但一位業界資深工程師不免提醒,過去到大陸半導體公司淘金,開出高額配股條件,最後卻都沒領到的案例大有人在。


「開太高,對市場有衝擊」,這位資深工程師分析,就臺灣廠商,欠缺分紅配股誘因後,薪資福利比不上重金挖角的大陸晶片公司,未來延攬人才恐更困難。也如同驅動IC公司聯詠所言,員工待遇很難與大陸廠商競爭。


臺塑集團旗下內存廠商南亞科去年更針對500位精英祭出留才方案,且每年都要設法留才,集團總裁王文淵更表示,包括南亞科與被美光併購的華亞科,2年來合計出走近500人,「臺灣半導體產業已陷入留才的龐大壓力」。


而更重要的,對大陸廠商而言,工信部日前才公布《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當中指出到2020年,半導體人才缺口將高達32萬人。行業內人士也說,待遇福利超過行業行情,相互排擠其他項目會讓缺人情況雪上加霜。


更何況,從剛落幕的第二屆集微半導體峰會上看出的風向標,產業聲音更務實,也更看得清大陸不缺資本、缺人才等現實狀況,大陸與臺灣地區半導體發展基礎全然不同,臺灣多年發展下企業分進卻合擊,形成產業鉅細靡遺的供應鏈體系,有不少公司規模小,卻是關鍵螺絲釘。反觀大陸投下重金,各地雨後春筍端出發展半導體計劃,遍地開花結果,小螺絲釘不一定看得上眼,凝聚方向得花更大力氣。又如比特大陸就算砸重金攬才,找到吳、程等研發人才,團隊個個都是武林高手,但產業、市場千變萬化,各路英雄好漢,單打獨鬥,雙拳究竟難敵四手。



2.今年已有300名臺灣工程師轉投大陸晶圓廠;


德國之聲中文網)從2014年起,中國就開始引進半導體人才,而今年美中貿易戰加劇,更加快了這一進程。


2017年,中國進口半導體價值2600億美元。 本土生產的晶片僅滿足不到二成的國內需求。


臺北一家招聘公司H&L智理管理估計,今年以來,300餘名臺灣高級工程師轉投中國大陸晶片製造商。 在此之前,自2014年北京設立220億美元基金髮展晶片工業以來,已有近千人才投奔陸企麾下。


分析人士稱,儘管在低端晶片生產方面,大陸向前邁進,但在晶片設計與生產方面,大陸仍落後臺灣多年。


大陸人才有缺口

今年美中貿易戰的中興事件加速了人才轉移的進程。


華盛頓對160億美元中國產品的25%關稅,對中國半導體業造成打擊。 路透社分析,與臺灣和韓國產品相比,這將削弱中國晶片的競爭力。 北京原本的目標是在2025年以前實現至少四成半導體本土生產。


中國有研究機構估計,截至2017年底,集成電路產業專業人才約40萬人,而到2020年,所需要的人才是72萬人,存在巨大缺口。


招聘人士稱,與韓國、日本人才相比,中國大陸更青睞臺灣人才,因語言文化相通。


「三年賺十年的錢」

H&L智理管理顧問公司的林語宣(音)向路透社表示,臺灣工程師被吸引到如中芯國際這樣的大陸製造商那裡。 "他們中很多人說,我在中國三年賺的錢等於我在臺灣十年賺的。 我可以提前退休。 "


臺灣聯詠科技總經理王守仁表示,有很小比例的員工在過去兩年前往中國。 他同時承認,難以與中國競爭對手開出的待遇匹敵。


一位前往大陸的臺灣晶片代工工程師透露,中國僱主為他提供了三臥公寓的四成價格補貼,條件是他為其工作至少五年。 此外,他的薪酬上漲一半。 他說:"中國敢燒錢,臺灣公司資源有限。 "


中國青島新成立的晶片製造商芯恩集成公司一名高管表示,新近招聘的120名工程師三分之一來自臺灣。 他匿名表示:"不缺錢,我們缺的是人才。 "


他說,該企業為新員工提供打折的房產、青島雙語學校的豐厚補貼。 "臺灣工程師最有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培養本地人才。 "


臺灣留住人才措施力度夠不夠?

而在臺灣,據路透社計算,集成電路設計和晶片製造的領先企業在人工成本上兩年增加35%,這包括工資及福利待遇。 相形之下,營收增加21%。


臺灣對於大陸的吸引人才日益擔憂,早已禁止臺機電等晶片製造商將最先進技術帶到中國。 為留住人才,臺灣行政院7月承諾降低員工獎酬股票課稅。 臺灣政界人士也紛紛發聲。 儘管如此,一些臺灣工程師仍很難拒絕中國公司的條件。


37歲的臺灣晶片工程師Tommy Huang於2016年加入了位於中國南方的聯芯集成公司。 這是一家臺灣聯華電子與中國合作夥伴的合資公司。 他說:"留在臺灣沒有任何機會。 "中國僱主為他提供了5歲的兒子上學每年6萬元的補貼,以及超過臺灣兩倍以上的薪水。


苗子/凝鍊(路透社)德國之聲中文網



3.路透社:臺灣晶片人才流向大陸,高薪水高福利是主要吸引力



2002年,臺籍醫師謝茂源赴大陸求學行醫。目前,他是北京天承金象中醫診所負責人,並在北京第六醫院、廣安門中醫院等機構出診。圖為謝茂源(中)在問診。(圖片來源:中新社資料圖)


【僑報綜合報導】「若留在臺灣就沒有任何機會,來中國大陸為的是希望」,一名赴陸工作的臺工程師如是說。路透社文章近日關注了臺灣晶片人才大舉赴陸一事,實際上,不止是晶片人才,臺灣多方面的人才都在流向大陸。


今年已有300多名臺灣晶片人才赴陸


路透社4日文章稱,工資的大幅提升,一年8次免費回家,還有一套高補貼公寓,這對一個臺灣晶片工程師來說,是一個無法拒絕的理想工作機會。


據報導,儘管臺當局為留住人才作出了相應舉措,但成效甚微。更有不少臺工程師直言,「在大陸掙三年的錢,相當於在臺灣掙十年的錢」。


從臺灣吸引半導體人才,已成為大陸積極發展晶片行業,以減少對海外公司依賴的一個關鍵部分。相比起招聘韓日甚至歐美國家的人才,因有相同的文化和語言,臺灣的工程師能更好的適應大陸的環境和更快更好地投入工作。


業內人士稱,大陸的這一舉措始於2014年,如今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而加劇。2017年,大陸進口了價值2600億美元的半導體,超過了原油進口。而根據大陸半導體工業協會的數據,同一年國產晶片佔國內需求的比例還不到20%。


據臺北招聘公司H&L Management Consultants估計,今年迄今已有300多名來自臺灣地區的高級工程師已經前往大陸晶片製造廠商。而在此之前,自2014年大陸成立220億美元晶片產業發展基金以來,已經有近1000名這樣的人員前往大陸。


業內人士指出,臺灣的工程師受到中芯國際等大陸晶片製造商提出的高薪、福利和高職位誘惑,他們中許多人都說,「在大陸掙三年的錢,相當於在臺灣掙十年的錢,可以早一點退休」。


37歲的晶片工程師湯米·黃,在2016年加入位於大陸南方、由臺聯華電子(UMC)與大陸合作夥伴的合資企業United Semiconductor。他表示,臺灣地區為留住人才所做的努力對他未起作用。


「如果你留在臺灣,你就沒有任何機會」,湯米·黃表示,他的大陸僱主每年為他5歲的孩子提供6萬元人民幣的學校補貼,且他的薪水是他此前掙的兩倍多,「我們來大陸,為的是希望。」


精英人才赴陸爭取高於臺灣3倍以上的薪水


臺灣「中時電子報」此前報導稱,受到臺灣經濟不景氣及過度低薪壓迫,不但一般民眾紛紛出走大陸找工作機會,傳統上被視為精英的建築師、律師、會計師、機師、醫師、大學教師等「六師」人才也積極西進,爭取高於臺灣3倍以上的薪水,以及快速晉升高階職位的機會。


島內著名財經雜誌《遠見》報導,建築、會計、法律頗有資歷的專業人才,都選擇在十年前西進打拼,「三師」西進都是預言看見臺灣市場「正在萎縮」。臺灣建築改革社社長徐巖奇表示,以建築產業來看,臺灣建築業早已面臨長年低薪困境,職場新鮮人若進入臺灣建築師事務所,起薪大多不超過3萬元(新臺幣,下同),2.4萬至2.8萬都是正常的,想超過就得天天加班,很多人做到40歲才領4萬。


過去號稱「金飯碗」的律師,在臺灣也面臨如同建築師一樣的困境。禍首原因就是近幾年來律師錄取人數太多了,截至2017年臺灣律師領照人數已達1.6萬餘人。海峽兩岸法律交流協會秘書長廖尉均觀察,愈來愈多實習律師還要「倒貼」錢給事務所,實習後的起薪也貶值至5萬元。但直接到上海AECOM公司工作,新鮮人,行情落在8000至1萬元人民幣(約3.6萬至4.5萬新臺幣);兩年經驗薪水可達1.2萬人民幣(約5.4萬新臺幣)。


臺灣會計市場競爭激烈,會計人才自然往成長性高的市場移動,臺灣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大學畢業生起薪約落在3.4萬元左右,碩士畢業生約落在3.8萬。但看大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理等級平均薪資,換算約合新臺幣13萬、18萬元,而臺灣頂多7萬新臺幣;在大陸,具有8、9年資歷更是可以上看200萬至300萬臺幣。


大陸成臺灣人島外工作首選地


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報導,根據臺灣行政院主計處總處最新推算,臺灣人選擇到島外工作的第一名為大陸,然後是東南亞、美國,主要是大陸薪資持續成長、臺灣薪資停滯,兩岸薪資差距逐漸縮小,且臺灣目前的實質薪資更是退回到18年前,根本沒有成長,促使更多臺灣人才願意赴陸發展。


根據臺媒報導,臺灣人力銀行業者推估,若包含出島後再轉往大陸工作者,臺灣民眾在大陸發展的人約有100萬人,且這些人才普遍認為「赴陸發展」最大加分是「增廣見聞、增加人脈」,且大陸企業也十分歡迎無工作經驗的臺灣民眾「西進」,可以方便溝通、培養幹部。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推估,2016年臺灣民眾到海外工作約有72萬8千人,8年增加1萬6千人,以每年增加1.4%速度成長。而島外工作的民眾中,到大陸工作的有40萬7千多人,接著是東南亞的11萬1千多人,美國的9萬9千人。另外,「主計處」統計,去年調薪廠商比例創下17年來新高,勞工薪資也節節上升,但考遇到物價因素,勞工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卻仍不入2000年的水平,臺灣勞動事務主管部門也發現,去年全體新鮮人平均2萬7055元,創下調查以來新高,但大學以上起薪卻長期低於1998年水平,直到去年回升至2萬9922元,才終止倒退20年的低薪。


福建「今日海峽」報導,面對眼下臺灣人才西進的潮流,臺灣著名時事評論員賴嶽謙認為,臺灣當局政策使得現在市場封閉,不但陸資難以進入,臺資也難以回流,導致臺灣產業空洞化且規模縮小,無法提供年輕學子發揮舞臺,也導致了如今"臺材陸用"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賴嶽謙同時表示,除了大陸近來出臺的一系列惠臺措施形成臺灣人才的吸引力之外,臺灣普遍低薪的現況也產生人才選擇赴陸發展的推力,臺灣當局若想要改善現況,修復兩岸關係是關鍵。(完)僑報網

相關焦點

  • 爆料臺灣IC工程師跳槽大陸內幕:離職就被挖,薪水兩倍起漲
    中國大陸近來傾洪荒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在藉由併購獲取技術等方式屢遭阻撓後,轉而以高薪等優渥條件大舉挖角臺灣半導體人才。去年12月12日,美光高調宣布併購華亞科,成為臺灣投資金額最高的外商;農曆年後,卻有上百位華亞科工程師集體跳槽大陸紫光集團所屬的長江存儲,和安徽省的合肥長鑫。
  • 臺灣晶片工程師大批跳槽大陸 幹3年等於臺灣10年;小米生態鏈又要調整 劉德或卸任掌門
    對一個臺灣晶片工程師來說,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夢想中的工作機會。  作為一位曾在聯華電子等臺灣頂級晶片製造商工作的資深員工,這位工程師去年接受了中國大陸一家政府支持的晶片製造商的工作,現在華東地區一家晶圓加工廠負責一個小團隊。  這位工程師加入了越來越多的臺灣資深專業人士的行列,他們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工作。
  • 福利待遇好!大批臺灣晶片工程師到大陸就業!
    路透社消息,今年以來,已有300多位臺灣的高級工程師跳槽至大陸的晶片公司一位匿名的工程師表示,他的大陸僱主向他提供了一套新的三居室公寓,有40%的折扣條件是他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此外還提高了50%他表示:「大陸敢於燒錢,而臺灣公司的資源有限,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的理想工作機會。更有不少臺工程師直言:「在中國大陸掙三年的錢,相當於在臺灣掙十年的錢」。
  • 萬億臺積電:比特大陸背後的「巨獸」
    如果說嘉楠耘智和比特大陸做的是旱澇保收的送水生意,那兩大礦機廠商背後的臺機電則把持著最大的水脈。臺積電是臺灣一家晶片代工企業,是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最重要的代工合作夥伴,全稱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英文縮寫TSMC。其晶片佔全球56.1%市場份額,大客戶包括蘋果、高通、海思、AMD、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
  • 大陸的封測廠利潤較之中國臺灣的大廠,仍有很大差距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昨(13)日發布最新報告預估,今年上半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封測代工廠營收年增率不如去年,但大陸封測三雄長電科技、天水華天、通富微電卻都呈現雙位數成長,且佔前十大廠營收比重來到26.9%,創新高。
  • 傳比特大陸付款預定臺積電7nm產能;張忠謀的告別作!臺積電18廠打遍天下無敵手;Intel公開三項全新封裝技術
    今年3月26日,在比特大陸提交上市申請6個月後的最後一天,比特大陸發布內部信表示,「這一輪IPO申請將於近日失效,未來會在合適的時間,重新啟動上市工作。」港交所折戟後,比特大陸的IPO夢仍在繼續。有報導稱,比特大陸即將恢復IPO計劃,最快本(7)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上市文件。比特大陸與臺積電一直有著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
  • 臺媒:大陸大學畢業生起薪超過臺灣基本工資
    來源:環球網臺灣《聯合報》9月19日文章,原題為「大陸大學畢業生平均薪資2.6萬元,高於臺灣基本工資」。近期一項調查報告顯示,今年大陸大學應屆畢業生平均招聘薪資為(每月)5909元人民幣(約合2.6萬元新臺幣),比臺灣基本工資還高。
  • ...SEMI:12英寸晶圓廠投資激增,中國產能在全球佔比將迅速上升
    【芯視野】FPGA「易幟」之後2.SEMI:12英寸晶圓廠投資激增,中國產能在全球佔比將迅速上升3.華為助攻,SK海力士第三季度淨利潤飆升118%4.外媒:中國大陸到2030年將成世界上最大半導體產地5.摩根史坦利:國巨擴產不會使被動組件供過於求6.高通、博通等公司推動 臺積電28nm產能罕見滿載7.晶片製造從歐美轉向亞洲
  • 綠媒炒作臺積電主管跳槽大陸,臺網友:少拿愛臺灣要挾人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尹哲)11月28日,臺灣綠媒傳出臺積電部門主管跳槽至大陸濟南的晶圓代工廠擔任要職,並聲稱「擔憂技術外流」。針對該傳言,臺積電當天回應表示:不予評論。事實上,臺灣半導體企業員工跳槽大陸工作的例子並不罕見。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告訴觀察者網,大陸企業工資待遇很高,臺積電人才流失十分正常。「別人給的薪水高人才自然往那裡走,如果不想人才外流自然要提高薪水,少拿愛臺灣要挾別人,老話一句,只花的起香蕉,只能請到猴子。」一位臺灣網民評論道。
  • 臺積大突破2納米超進度;代工廠積極布局非中國大陸產能
    傳大陸晶圓廠被要求優先供應大陸IC設計客戶產能集微網綜合報導,臺媒消息稱,因中芯國際或面臨美國制裁的傳聞,大陸境內的晶圓代工廠被政府要求優先供應大陸IC設計公司的產能,以便提前儲備晶片庫存。大陸晶圓廠因此產能全開,甚至出現「抱現金加價要產能」的現象,並蔓延至臺灣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
  • 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一)臺灣千年不遇的全民發展契機
    目錄: 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一)臺灣千年不遇的全民發展契機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二)高雄港外遠去的桅杆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三)宏基和HTC兵敗大陸的哀嘆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四)臺灣「晶圓雙雄」能雄幾何?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
  • 臺灣晶片人才跳槽大陸幹3年頂在臺幹10年;電信聯通回應合併傳聞:不了解相關情況,未接獲任何通知;全年電視面板出貨達2.81億片
    10年據路透社北京時間9月4日報導,對於中國臺灣晶片工程師來說,工資大幅上漲,一年8次免費回家福利以及一套高額補貼的公寓,是一個難以拒絕的理想工作機會。相反,臺灣公司的資源有限,」他表示。越來越多的臺灣高級專業人才投身到中國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中。這位工程師只是其中之一。對於大陸來說,吸引這些臺灣人才是他們努力加快半導體行業發展,降低在重要晶片上對外國公司依賴的重要組成部分。臺北獵頭公司智理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預計,今年目前為止,逾300名臺灣高級工程師已經加入大陸晶片製造商。
  • 【回應】"競標風"吹向晶圓代工,傳某代工廠加價幅度最高達300美元...
    1.臺媒:「競標風」吹向晶圓代工,傳某代工廠加價幅度最高達300美元一片2.中芯國際回應美投資者訴狀,將積極抗辯3.SEMI:今年全球OEM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年增16%,創行業記錄4.臺積電劉德音否認蘋果砍單傳聞5.韓媒:臺灣地震不可避免會讓當地晶片生產受挫6.東芝和富士電機計劃在汽車功率半導體領域投資
  • LOL臺灣職業選手曬工資單,和大陸比起來差距確實..
    還是大陸選手福利高,待遇好啊!職業選手和一般的工作相比,首先在薪水構成上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一年的收入佔大頭的是每個月的薪水和年終獎,然後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獎金和補貼,但對於職業選手來說,他們的收入大概可以分為五個部分: 1:月薪 2:籤字費 3:比賽獎金 4:直播平臺收入 5:雜項收入以前打電競職業,選手大都沒什麼收入,工資不高,獎金是大頭,所以拼命練習,打出成績才能過上好日子
  • 「無人機七成大陸造」,臺灣被看光?
    臺「立委」炒作「政府」無人機七成大陸造「恐有資安疑慮」,臺網友:有本事自己做啊!除了臺「立委」發現專案信件發送自「我的華為手機」,昨天(12月1日)臺媒還在炒作大陸無人機。多家臺媒稱,民進黨籍「立委」何欣純1日質詢時聲稱,全臺各「政府」無人機中,有超過七成是中國(大陸)制,「恐有資安疑慮」。對此,島內網友一句話評論扎心:「(有本事)臺灣自己做啊!技術趕得上大疆?差遠了!」
  • 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 國臺辦: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
    16:49 來源: 金臺資訊 舉報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劉潔妍、蘇纓翔)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 臺灣鶯歌陶瓷業風光不再 生意被大陸搶了
    小區工作者黃永全就說,保守估計有半數以上店家或多或少都有賣大陸陶瓷,原因沒有別的,大陸貨太便宜了。黃永全表示,說這些陶瓷是大陸貨,但其實背後都是臺商提供原料和技術,做出來的質量根本和臺灣制的差不了多少,但成本卻便宜一半以上。   大陸人工便宜,大量生產壓低成本,臺灣陶瓷業根本無力競爭。
  • 臺灣的「要塞」,大陸人的「禁區」
    路透社2013年1月23日,臺灣空軍一架F-16戰鬥機降落在花蓮的一座基地。美聯社  近日,因大陸攝影師進入拍攝而引發外界廣泛關注的臺灣高雄市的海軍左營港,實為臺灣第一大海軍基地,是臺灣海軍艦艇主要駐地,也是臺灣唯一的軍事專用港。
  • 臺積電供應商6名高管「帶槍投靠」被抓,大陸「金主」曝光!
    1月7日,臺灣和大陸多家媒體報導,臺灣警方逮捕了德國巴斯夫 (BASF) 在臺子公司的多名工程師,這些工程師涉嫌竊取該公司技術並轉交給中國大陸一家競爭對手
  • 臺灣經濟成長率超過大陸的真相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說,臺灣今年經濟表現出色,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主計總處」將成長率預測值由原來的1.56%調高到2.54%,顯著超越國際貨幣基金預測的1.9%,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更看好,估計將超過2%,可能是數十年來首次超越大陸。表面看來這是個好消息,深層觀察卻可能是一個大警訊,臺灣切勿自滿,更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