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丈夫的愛決定妻子的性格!

2021-01-07 網易

  母親大學

  都在「母親大學」找到了力量

  

  母親在孩子面前必須收斂起自己的鋒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母親。母親在孩子面前,不是在談判桌前,不需要用批評、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學院的諾獎文學獎領獎臺上,他不惜筆墨用四分之一的篇幅,深深緬懷自己的母親,回憶了自己兒童時期與母親在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

  莫言坦露心聲:母親是此刻我最想念的人。可見,母親的形象在他心中是多麼高大,母親對他的影響是多麼巨大!他曾經用三個詞語評價母親:善良、堅強和寬容。

  因為在一個家庭,母親的角色和作用無可替代,莫言的母親不僅讓莫言成為文學巨星,莫言的大哥、二哥也都頗有建樹,有所作為。

  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母親咄咄逼人的態度、尖酸刻薄的語言、駕馭一切的行為和自以為是的判斷,對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傷害遠大於應試教育。

  而對於孩子來說,從他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對母親這個角色的要求,幾乎是永恆不變的。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情感的話。」

  但胡母的和善並不代表無原則地縱容寵溺孩子,恰恰相反,胡母管束胡適最嚴。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她會私下讓孩子罰跪,和孩子說理,但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他一句,打他一下,因為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最後,胡適寫道: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有一則關於男性與女性腦部研究的報告,從科學的角度表示了: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則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則全家焦慮。

  母親是一個家庭的調節閥、供氧機。所以,當你教育一個女童,你教育的其實是整個家庭。

  

  如何做個合格好媽媽

  進門前,忘記自己的不愉快

  媽媽在進家門之前,務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單位裡不愉快的事情,現在開始承擔的是母親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親很快樂,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一個喜怒無常的媽媽,也養不出情緒穩定的孩子。當媽媽一會對孩子讚賞有加,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愛,一會對孩子大聲呵斥,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討厭,孩子長大後戒備心重,變得極難親近。

  孩子的小小榮譽很重要

  當孩子興致衝衝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兒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最恰當的辦法是說能不能讓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無知"的媽媽

  當孩子來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念」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媽媽最好不要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麼連這個字都不認識」。

  媽媽最好看了一眼後,說,哎呀,我也不認識,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嗎?幾次之後媽媽就教會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時,孩子查完字典認識該字後會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後就養成查閱資料不依賴媽媽的習慣了。

  

  淡定、淡定、一定要淡定

  當孩子告訴媽媽今天考試沒考好時,媽媽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絕對不能發火或臉色陰沉,孩子這時正緊張地觀察著媽媽的臉色呢。所以,媽媽最好表現得沒什麼情緒變化,讓孩子把卷子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在哪兒。

  要是孩子已經明白了錯在哪兒,媽媽也不必再糾纏。但最後要鼓勵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試就不會錯了。

  母親的情緒平和,即便物質不那麼富裕,孩子也是快樂的。

  老舍在《我的母親》這篇文章裡充滿情感地敘述了母親的一生,他說母親給他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他說:「母親這點軟而硬的性格,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採取和平的態度。」

  我也曾經是膽小鬼

  當孩子在考試前或做什麼比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現出膽怯時,媽媽千萬不能不以為然或訓斥他膽小或表現得比他還緊張,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的發揮。

  這時,媽媽最好很輕鬆地對孩子說,不管你做得怎麼樣,爸爸媽媽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擔心。這時,孩子心裡會很有底氣和自信,他會發揮得比平時更好。

  面對失敗,我們再堅強一點

  當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時,媽媽要表現得堅強和絕不放棄,冷靜地告訴孩子失敗只代表一時,不代表孩子終生失敗。

  不要孩子還沒認為要放棄時,媽媽首先就表現得沒有什麼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語言挖苦他,把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甚至新帳舊帳一起算。這樣的母親教育下的孩子會極度自卑,甚至放棄自己本應美好的前途。

  

  "你必須要...."、"你應該..."

  媽媽不要在孩子還沒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時,就自以為是地搶先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以「你必須……」、「你應該……」的語氣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觀點來代表孩子的觀點,而且要求孩子去執行。

  媽媽千萬不能成為「專制」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缺乏主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媽媽和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係(平等不是無原則), 懂得互相尊重對方。

  傷害來自於最親近的人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

  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挾,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 簡短語言+沉默 ">嘮叨不停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語言的數量。千萬不要嘮叨,事實上,最讓孩子害怕的是母親的沉默,所以,與其嘮嘮叨叨地對孩子說個沒完,不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他所犯的錯誤所在或應該注意些什麼。

  接下來,母親的沉默肯定比繼續說話更有用,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他雖然裝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實際上在觀察母親是否把所說的事當真。

  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一個賢良的母親背後,往往站著一個深愛她的丈夫。丈夫愛得越堅定,妻子內心越安定,性格也就越溫和。

  

  丈夫的愛決定母親性格

  鳳凰衛視主持人吳小莉說,她嫁給丈夫的理由是「在他身邊永遠是一隻快樂的小鳥,自由自在」,「對朋友,他永遠彬彬有禮;對家人,他給人父親般的感覺,總想保護大家;對我嘛,三個字,心疼我。」婚後,吳小莉的事業、婚姻、家庭堪稱滿堂彩,是個掉進蜜罐裡的幸福女人。

  女人的美,都是男人「誇」出來的。女人的溫柔、自信,更需要男人「誇」出來。女性擁有了甜蜜的愛情,她就會更加奮力地追求事業的成功,更加賣力地為家庭付出。

  因為生活在丈夫的愛中的女人,她的心是柔軟的、溫柔的、安定的,會寬容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會創造出一個愉悅溫馨的家庭氛圍。一個家庭擁有這樣一位女人,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孩子。

  相反,一個長期忍受著丈夫的冷漠、埋怨、暴躁的母親,會把這些負面情緒都轉嫁到孩子身上,家庭生活對她來說是一種負擔。一個怨氣重重的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同樣是孩子。

  

  《三字經》為什麼說「養不教,父之過」,而不是「養不教,母之過」呢?

  假如一個父親傾盡全力管教孩子,孩子卻依然處處不盡人意,那麼這個父親依然是有過錯的,因為他很可能沒有好好疼愛他的妻子。

  奧地利心理學家曾對398名罪犯的父親進行調查,其中183名罪犯的父親酗酒,120名罪犯的父親賭博、性放縱、不誠實,而多數的家庭都有一個相似點:家庭關係不融洽。研究者發現,來自這些家庭的罪犯在青少年時期就表現為易衝動,有較多的過失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缺少自我控制。

  知乎上,許多人用親身經歷回答「父親脾氣大」、「父親對母親家暴」帶來的影響:

  

  ……

  有一種爸爸比「缺席的爸爸」更可怕,那就是不愛媽媽的爸爸。

  

一般從女人的身上,大致就能看到她身後的男人是怎樣的: 一個衣著光鮮,神情憂鬱的女人,她的男人一般是事業成功、外帶小秘者。 一個潑婦型的女人,她背後的男人,也許就那種不善言語的老實人。 一個女強人的老公可能是個普通人。 而一個溫和端莊、容光滿面的女人,她的丈夫一定是個疼愛妻兒的人。

  男人如果想要抱怨妻子帶不好孩子、照顧不好家庭,首先得問問自己:我有真心真意地在愛我的妻子嗎?

  

  男人對妻子的愛要從微笑與讚美開始,而微笑與讚美與其心態有關。

  自信的男人喜歡用微笑和讚美對待妻子。他相信自己在妻子心中的地位,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他覺得,讚美妻子顯示出自己更有力量。

  自卑的男人喜歡用粗魯的責罵對待妻子。這種人常常是在外面受了氣,回家來拿妻子撒氣。他們在妻子面前擺出說一不二的架勢,或者隨意貶低妻子,以顯示自己的「地位」。其實,女人最看不起這樣的丈夫,有修養的女人就會對他敬而遠之。

  有些妻子愛給丈夫買衣服,而丈夫總說這不好、那不好,妻子就不再有給丈夫買衣服的願望了。妻子愛逛街,而丈夫時不時說一聲:「你到底買不買?不買我走了。」

  於是妻子大為掃興,連與丈夫一起出去的興趣也沒有了。妻子愛跟丈夫傾訴心聲,但丈夫總沒有耐心,不是隨便打斷,就是妄加評論,慢慢地,妻子關閉了心靈的大門。

  蘇霍姆林斯基曾對父親們說:「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真心喜愛自己的妻子。」

  所以,如果說有什麼事是最能讓孩子一生受益的,那麼一定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全家。

  顯而易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性格都是取決於你平時對他對她的態度,母親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丈夫的愛決定母親的性格!為了孩子,一起努力吧!

  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

  我是一切的根源,愛是最好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小智頭條】母親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丈夫的愛決定妻子的性格!
    所以, 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一個賢良的母親背後,往往站著一個深愛她的丈夫。 丈夫愛得越堅定,妻子內心越安定,性格也就越溫和。3丈夫的愛決定母親性格鳳凰衛視主持人吳小莉說,她嫁給丈夫的理由是「在他身邊永遠是一隻快樂的小鳥,自由自在」,「對朋友,他永遠彬彬有禮;對家人,他給人父親般的感覺,總想保護大家;對我嘛,三個字,心疼我。」婚後,吳小莉的事業、婚姻、家庭堪稱滿堂彩,是個掉進蜜罐裡的幸福女人。女人的美,都是男人「誇」出來的。
  • 母親性格決定孩子命運,丈夫的愛決定母親性格
    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一個賢良的母親背後,往往站著一個深愛她的丈夫。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父母決定孩子性格(深度好文)
    「只要你的孩子性格自信樂觀,未來基本廢不了,畢竟心理學家傑克霍吉說『性格決定命運』;柴契爾夫人又驗證了『性格決定選擇,而選擇決定命運』。」遺憾的是,我們總是成年後才意識到性格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而當我們成為父母后,又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智力和特長上,越來越忽略掉孩子的性格特質。
  • 你的性格決定了你的命運,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性格?
    性格如何決定命運? 個體隨著性格的不同,人生軌道也有所不同。 我們廣泛的將性格分為外向型與內向型、理智型與衝動型。 什麼決定了性格?
  •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李雙林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辦事方法,而辦事方法決定了辦事結果,而辦事結果決定了命運,命運決定了人生。 而每一個人,從一出生就匹配了一種先天性格,而這種先天性格又會影響我們後天的種種行為。之所以這種性格生而如此,才會有我們所謂的「命運」存在。也就是人的命運,生而有之。
  • 性格決定命運,也會決定智商
    要知道:性格決定命運,所以要通過提升自己的修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最關鍵的還是要把自己的性格傾向於好的反向發展。不僅如此,一個人的性格往往也會決定它的後天智商,好比「自以為是」性格的人,就會影響到他的智商傾向於好的發展反向,因為一個「自以為是」的人,他既然什麼都知道了、什麼都是自己的對、什麼都是別人的錯,那麼他又怎麼可能會去虛心學習別人的東西呢?又怎麼會去接受新鮮的事物呢?
  • 性格決定命運?不,是習慣
    是不是窮人的孩子依然只能生活在社會底層?人生的命運到底由什麼決定? 對於這些問題,這一系列紀錄片並未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還是有人看出了其中的某些端倪,有一份文章就分析總結了4個值得深思的現象。 第一個現象是,一個人的體重與他所處的社會階層相關。相比於處於底層的那些人,精英階層和中產階級在身材上明顯保持得更好。
  • 體育明星和母親大人:性格決定命運
    上周五那篇文的結尾說:頂尖運動員(和優秀鋼琴家,以及其他需要從小努力的行當),許多頭頂都有控制欲很強、連帶影響孩子性格的爹媽,以及其他。唉。擺開來說說吧。NBA明星的媽媽們,許多都是出身基層,多少都懷著一顆望子成龍改變命運的心。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讀文科的高中生都學過哲學,哲學裡有句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 性格決定命運,樂觀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文/芨芨草 導語有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性格,他的命運走向也大體能看出來。一個性格怪僻、悲觀內向的人,他的命運多半是平庸的。相反,一個性格開朗、樂觀向外的人,則容易把自己的人生過到輝煌的極致。 凡事多往好處去想的人,他的人生就會多很多的快樂,少去很多的憂愁。自古以來,成大事的人,總有一顆樂觀的心,總有一種把壞事變成好事的能力。
  • 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錯錯錯……
    這不,我們的小空空突然有一天腦洞大開,說:「文小叔,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可是這幾天我看《黃帝內經》思來想去,覺得這話不對,至少說得不全面。」 文小叔眼睛一亮,問曰:「有嘛不對?說來聽聽。」 小空空歪著腦袋,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我覺得不是性格決定命運,應該是五臟決定命運,因為我們性格是由五臟決定的啊。
  • 「性格決定命運,脾氣決定福氣,」南懷瑾:高人一等,有能力
    「性格決定命運,脾氣決定命運!」每個人都有脾氣,誰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我們要記住:有脾氣不可怕,可怕的是控制脾氣。南懷瑾老人常說「性格決定命運,脾氣決定福氣」。能控制自己脾氣的人比能贏得一座城市的人更有力量。你的好脾氣決定了你的好運,這不是封建迷信,一個人的好脾氣或壞脾氣對他的命運有很大的影響。
  •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父親的愛決定母親的情緒!
    在公眾號下方的自定義菜單裡哦 01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 最好的母親,應該是什麼樣子? 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個詞怎麼都繞不開——情緒穩定。
  • 性格決定命運,你認同嗎?
    關於「性格即命運」這一說法,《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可以很好地詮釋這個觀點,雖然電影步調有點壓抑,但細細品讀,會讓人受到很大啟發。最初,我看完這部電影後的感受是:不理解&不舒服。不理解在於不明白為什麼松子在很多決定上會犯那麼蠢的錯誤。
  •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最近《哪吒》電影中有句臺詞可謂是火遍全網,「我命由我不由天」,讓不少人都鼓起勇氣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可要說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我聽到過很多答案。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
  •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也同樣決定性格
    另一位男主角有句話我印象很深,他說「在差不多三四十歲之前,我都活得像一個孩子,特別簡單。我的生活就是我和安娜(一隻貓)這樣的感覺,直到遇到了馮小剛,遇到了方舟子,我才變成了今天這樣一個人,一個完全成熟的人,可以面對世界的人。」可你知道,90年代30出頭,憑藉風靡全國的《實話實說》和標誌性的「斜眼歪嘴的壞笑」,他早就活成一面旗幟了,老百姓都愛他。
  • 《如父如子》:父母的家庭行為,決定孩子未來的性格
    他希望兒子聰明有魄力、勇敢不服輸,可是兒子慶多卻有些懦弱隱忍,聽話不爭搶;妻子綠是家庭主婦,生活條件優渥,卻因為丈夫的強勢而百般遷就,委屈生活。很多人羨慕的家庭,也有背陰面。「完美家庭」教養出的孩子在父親眼裡卻不完美。
  • 孩子的性格裡藏著母親的情緒,母親的情緒裡藏著丈夫的教養
    孩子的性格裡藏著母親的情緒 義大利幼兒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曾說過: ''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而最關鍵的,就是母親情緒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母親,養不成內心強大自信勇敢的孩子,一個負面情緒滿身的母親,也養不出樂觀積極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孩子。
  • 李玫瑾教授: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別只看重學習成績
    李玫瑾教授曾說: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性格這個東西,現在越來越被忽略,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後天可為的,一個犯罪的人,他之所以會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有一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 三刷「教父」,終於懂得:性格決定命運
    我們可以從兩位教父的層次分明的性格裡去探索他們傳奇的命運。教父的三個兒子,大兒子桑尼,狂怒無能,貪婪短見卻重情重義;二兒子弗雷多,膽小懦弱;三兒子麥克,謹慎隱忍,智勇雙全,魄力十足。性格決定命運的主題貫穿這部電影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