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美食紀錄片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2020-11-17 人民網

原標題:追美食紀錄片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近期,《風味人間》第二季、《尋味東莞》的播出,再次挑逗了食客的味蕾,喚起人們對美食的想像。《風味人間》第二季從全球視野出發,在美食故事的娓娓道來中,探究世界各地美食千絲萬縷的聯繫,呈現各地美食的新鮮滋味。《尋味東莞》則立足東莞地道的美食風味,從順應天時、依山傍水和遷徙交融三個角度展現當地美食風貌,以美食勾勒出當地鮮活的人和事,進而管窺廣東美食文化的原貌,展現風味流轉背後的歷史更迭與時空碰撞。

在「網際網路+紀錄片」的創作和播出模式下,美食成為一個重要題材。《風味人間》《萬物滋養》等紀錄片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成了「流量」「網紅」和「爆款」,實現了品牌化的營銷和類型化的創作。這些紀錄片還通過陌生化、日常美學和戲劇性的手段,在影像層面完成了對於生活方式與文化遺產的再次賦義,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轉變為當下中國社會的重要文化現象,以當代網際網路平臺和視聽媒介為手段、推動了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

「高概念」的製作模式與「電影質感」的視聽呈現,國產美食紀錄片正在實現超越

近年來,幾個主要的網際網路視頻平臺都先後推出美食題材的紀錄片。大眾化的選題、獨特的視角、不斷升級的視聽手段,點燃大眾的觀看熱情,幾乎每一部美食紀錄片的推出都會成為熱點話題。這一成功的紀錄片類型,為我們思考和探索如何開展視聽作品的精品化建設提供了啟發和經驗。

從這些成功經驗來看,精品化包括了視聽技術和觀念的不斷創新,文化產品品牌的塑造和提升,以及價值系統的主流和共享。以《風味人間》為例,僅前後兩季《風味人間》在騰訊視頻的總播放量就接近20億元。此外,騰訊緊接著《風味人間》第二季結束就上線了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用鏡頭帶觀眾看到了東莞人的遷徙,還有他們餐桌上的變與不變。其他網際網路視頻平臺如B站也在《人生一串》首季成功播出後馬不停蹄地開展了系列化的工作。

除了在美食內容方面不斷開拓之外,這些紀錄片都借鑑了「高概念」的製作模式,追求「電影質感」的視聽水準。淺景深的特寫鏡頭與提供特殊視角的航拍等拍攝手段體現出網際網路紀錄片對奇觀化效果的追求,這些堪比電影的畫質和精心選擇的拍攝題材共同構成了奇觀化的觀賞效果,成為近年來紀錄片提升品質和市場表現的重要推動力。

例如,《風味人間》第一季的第一個段落展示的是新疆庫爾特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和飲食,影片用特殊拍攝的方式細緻入微地呈現了冬季入夜氣溫驟降之後馬肉馬腸極速凍結、長出冰晶的過程。在《尋味東莞》中,漁民在夜裡出海捕魚、人們晾曬耙齒蘿蔔等畫面鏡頭,都隨著當時拍攝的環境由近及遠,轉為更加宏大視角的航拍方式,瞬間將生活化的細節提升到了更高的視角,為日常平凡的美食生活帶來了一種強力的震撼效果。

這種根據食材和製作過程而專門設計的特殊拍攝手法廣泛地存在於這部系列紀錄片的絕大多數故事段落中,成為美食紀錄片新的視覺技術標杆和宣傳推廣時用來代表視聽品質和觀看體驗的典型元素。可以說,當前中國的美食紀錄片的系列化和奇觀化的水準正在接近甚至超越海外電視臺,已經較為成熟的其他題材紀錄片,成為影視精品創作的標杆。

既具有跨文化的穿透力,也是中華文明在當代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依託

美食不僅是當下網際網路紀錄片的一個大IP,而且一直以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早在美食紀錄片流行之前,中餐館就已經開遍全球,成為很多外國人了解中國的第一窗口。隨著視聽媒介成為當下全球最為流行的大眾傳播形態,通過視聽化和飲食實踐來了解中國文化成了一個全球性的現象,《風味原產地》是第一部登陸奈飛(Netflix)的中國團隊紀錄片作品,網紅李子柒發布在海外平臺上的一系列飲食題材的短視頻同樣帶動了中國文化的跨文化傳播。

流行的美食紀錄片不僅用奇觀化的影像和戲劇性的故事介紹了中國的飲食,而且也用當代觀眾乃至世界觀眾能夠理解的方式,以飲食為手段、探討屬於中國文化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對於生活方式、人際關係的選擇。從飲食人類學的視角來看,很多文化群體都把屬於這一群體的獨特情感和觀念都附著在飲食這一日常行為中;事物不僅定義了個體的社會身份,也傳遞了文化習慣和生活方式等諸多信息。《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後,「舌尖體」在社交短視頻中的流行,以及圍繞美食紀錄片而形成的大量社會討論,都證明了這類紀錄片已經深刻影響到了公眾關於自身文化的想像方式,甚至是形塑和強化了共有的生活經驗和共享的文化模式。

在這些關於飲食文化的視聽敘述中,兩類文化觀念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喜愛。首先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家人親情的重視,家庭成為個體的避風港和加油站。這不僅是美食紀錄片能夠不斷撩撥中國觀眾心弦的成功之處,而且也讓國外尤其是東南亞觀眾感受到熟識和親近。其次是飲食文化中體現的對於天地萬物的熟知與尊重,傳遞了個體與世界之間的和諧關係,渲染出人與草木山河之間的物類相通。這些文化要素和價值系統既具有跨文化的穿透力,同時也能夠為現代生活所接受,是古老中國文明在當代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依託。

紀實場景與充滿生活質感的鏡頭,讓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走向前臺

美食紀錄片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徵是,它是當下視聽作品類型中為數不多的堅持講述普通人的日常故事的一個類別。雖然影片中不乏國際大廚和精英人士,但普通人在這類紀錄片中是毫無疑問的主體,他們的生活也往往是觀眾最關注最欣賞的部分。它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了當前文藝領域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要求,讓普通人的日常奮鬥在大眾媒介呈現中獲得了應有的位置。

在「雅俗」或「高低」的文化類目中,美食是典型的來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以口傳心授為載體的俗文化。在紀實性的場景中,網際網路紀錄片將美食還原到每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三餐,關注的是季節性的食材、區域性的自然生態,以及食品加工和享用背後所呈現出來的家庭觀念和血脈親情,激活了「在家吃飯」「媽媽的味道」「最常見的也是最美味的」等普通人心中對於日常生活的固有信念。尤其是《人生一串》《早餐中國》《尋味東莞》等影片,在奇觀的影像風格之外開拓出另外一條突出「煙火氣息」的「技術路線」,容納了更多的紀實場景、日常對白甚至是看上去和主題無關的閒談,充滿了生活質感。

普通人走上影片的前臺,不僅生動地展示出當下中國人如何將歷史傳統延展到當下生活中,而且也有助於其他文化群體跨越障礙和壁壘、在當代生活的語境下認識真實的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相比於影視明星和發展成就,普通社會成員的平凡生活同樣具有跨文化分享的價值;一餐一飯、柴米油鹽,往往能夠激發不同生活外表下相通的生活體悟,帶來真正的相互理解和美美與共。

(作者:梁君健,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用紀錄片打開幸福生活的N種方式,美食紀錄片《甜蜜中國》今晚收官
    美食紀錄片《甜蜜中國》今天22:00將在東方衛視迎來收官,該片以甜味食物為載體,用鏡頭記錄中國人在奔向小康路上的生活故事,和他們的甜蜜追求。正如片名一樣,《甜蜜中國》帶給觀眾甜蜜的感受,甜在味蕾、甜在心頭,回味綿長。
  • "舌尖"美食顧問二毛:真正的美食是一種生活方式
    中新網3月3日電(宋宇晟)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二毛新作《民國吃家》出版。日前,二毛接受了中新網的專訪。談及當下中國的美食時,二毛坦言,真正的美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當下中國美食正在逐漸地消失。  右手寫詩,左手掌勺  或許大多數人都很難將「詩人」和「美食家」這兩個身份聯繫到一起。
  • 美食紀錄片的熱度持續不減:透過美食,看到生活
    樂正傳媒聯合創始人、影視產業研究者彭侃告訴記者,2010年10月底,廣電總局出臺《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之後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成立,開始探索以更大的投入生產更加商業化、更有影響力乃至能夠出口海外的紀錄片。
  • 拆解美食紀錄片的套路與缺失-虎嗅網
    被誇大的口感:香豔的通感與失色的生活將某一種口感形容為中國人傳統上便始終迷戀的、不可缺少的感受,是美食紀錄片裡常用的敘述方法之一。如果說詩品是教導人們品味詩的特色、區分詩的境界的,那麼美食紀錄片就在用鏡頭和語言教導人們如何將無形的味道歸類分級,尤其是引導人們進入一種境界——有些美食的講述要追求得意忘言。
  • 如何「烹飪」一部美食紀錄片
    美食不僅是人們每一天的日常,也是窮盡一生去探索的味道。眼下,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開播以來引發熱議。從「風味」看「人間」,品嘗美食的風味是對生活的享受,而品味美食背後這「人間」裡,更多的是辛勤勞作的品質、不畏艱險的勇氣抑或甘於平淡的堅守。 近日,《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李勇和製片人朱樂賢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昨晚你看了嗎?
    相信緊追潮流的東莞人都知道了上面的動圖都出自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策劃聯合稻來傳媒拍攝製作的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而上面,只是《尋味東莞》第一集菜單的一小部分!東莞作為「製造名城」享譽全球,但很多人不知道,東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依舊保留下大量傳統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 走紅的美食紀錄片
    說得更有料,人更有趣,燒烤背後的煙火生活也更生動、更動情。《人生一串》第二季還是「你家樓下的燒烤攤」,可大多數同樣瞄準生活的美食類紀錄片卻偏離了本該聚焦的重點。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在中國,吃更是頭等重要的大事。
  • 講好中國故事 國產美食紀錄片「飄香」海外
    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餐品,各具特色的美食流派,令人流連忘返的獨特風味等等,都成為紀錄片表現的主題。BBC的自然歷史類紀錄片,大多在傳統的紀錄片手法上,增添了更加模式化的結構、更多的娛樂元素,形成了一種被稱為「紀實娛樂」的節目樣態,並被大眾所接受。 同樣,《舌尖上的中國》也是用交叉剪輯的方式,以美食為中心,講述人和食物、人與人之間、人與故鄉乃至家國之間的故事,豐富了美食紀錄片的表達空間和創作空間,深化了美食節目的思想內涵。
  • 【海報】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讀書經歷、推薦書單,他在接受俄羅斯媒體專訪時說道:「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以書為伴,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收穫的,將會是豐盈的精神世界,以及改變人生和世界的力量。
  • 既暖胃又暖心,《中國餐館》找到了美食紀錄片另一種打開方式
    近兩年,美食類紀錄片在紀錄片市場熱度斐然,成為各大平臺著力打造的類型之一。不過,從國內現有的中餐紀錄片來看,大多數紀錄片都集中在挖掘中國本土的美食和故事,鮮少有人放眼世界。不同於以往美食類紀錄片側重中國本土的美食故事,由Zoomin.TV製作,在愛奇藝的上線的首部聚焦海外中餐廳的人文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將探尋海外中國餐廳作為主要目標,並用極具故事性的方式將美食背後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情感一併表達,為美食類紀錄片開拓出一條別具一格的全新路徑。
  • 小清新美食紀錄片
    本姑娘推薦這周末在家觀看的紀錄片也是清新的。第1部:日食記‍‍‍‍2013年6月,出生在馬路上的白貓被它稱之為「怪蜀黍」的主人姜老刀撿回家,並得名酥餅,由此開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當然主人 和同事小胖、肉圓妹、光頭老李成為首輪食客,不過可愛的酥餅還是會有它的特製料理。洋溢著溫暖生活氣息的工作室,香味四溢。
  • 12部超下飯的美食紀錄片​
    最近真的有很多超棒的美食紀錄片,每一部讓人拼命吞口水。風味人間、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人生一串這些就不特意推薦了。下面,我們匯總了網友推薦的美食紀錄片,高能預警。《風味原產地·潮汕》為該紀錄片系列的第一部,將通過短片每集發掘一種「養在深閨人不識」的潮汕獨特食材、食品和味道。評價:《舌尖》和《風味人間》導演陳曉卿的作品,美食紀錄片界高質量的代名詞,每集只有11分鐘左右,只講一種潮汕食物,沒有太多煽情的人物故事,看起來後面還會有其他地區系列,期待。
  • 《早餐中國》用7分鐘調動味蕾,紀錄片揭開「美食江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 天氣轉寒,美食紀錄片成了片單中不可或缺的追劇類目,最近,《早餐中國》第三季以9.2分收官,每一集只用短短7分鐘挑逗觀眾的味蕾,是一部美食短紀錄片。
  • 鄔虹導演:從央視美食紀錄片導演到文創IP品牌主理人
    「哪怕在我們尋常生活中,「吃」也不僅僅滿足口腹之慾,還蘊含了中國人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   ——導演鄔虹   如果聊到中國的美食類紀錄片,那麼《舌尖上的中國》註定是座繞不開的豐碑。一方面是因為它無論從知名度、觀眾口碑,還是從頻道收視率、網絡播放量來講,幾乎都無出其右;另一方面,跟以往紀錄片宏大敘事、莊嚴厚重的選題不同,《舌尖上的中國》從第一季開始就把目光投向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講述那些藏在美食背後的百姓故事和溫暖記憶,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甚至可以說,之後十年間絕大多數美食類紀錄片多少都被烙上了它的風格印記。
  • 這裡有你想看的美食紀錄片,私人推薦美食紀錄片清單
    一條船,一雙手,勞作一天,換來全家人的生活。這種簡單的作業方式被稱作「討小海」,得來的海貨,就是「小海鮮」。他們兩人原本都是金融精英,又同為美食達人,因為香港蘭桂坊的一杯檸檬水結緣。本片採用建構式紀錄片的創作方法,以真人紀行體驗的方式,以美食、旅行為主線,以輕鬆、幽默、充滿活力的手法,講述一對美食達人,放棄忙碌且壓力重重的金融工作,開始以美食、旅行為業的人生。
  • 紀錄片「組團出道」,美食也能有「江湖」
    從早餐到宵夜,從火鍋到海鮮,既是每個人在一天內會經歷的生活場景,也是他們真實的生活選擇。就如同「一日之食」的slogan「吃好一餐,美好一天」一樣,這個IP將種種日常的美食場景成功聚合起來,勾勒出每個人都在經歷的煙火人間。當然,從平臺內容運作的角度來說,這樣一個IP的打造,意義遠不止於一個溫馨的「概念」。
  • 10部美食紀錄片推薦!
    作為一個十足的吃貨,除了吃遍天下之外,當然還要看看這些美食都是怎麼來的。雖然有些吃不到,但解解眼饞還是沒問題的!像之前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國》和《人生一串》,就讓大家飽享眼福!優秀的美食紀錄片總是融通了美食與情感,能跨越不同文化、種族的限制。當然不止是有《舌尖上的中國》那麼優秀,這次就給大家推薦一些不一樣的美食紀錄片吧!俗話說得好,早餐要吃飽。
  • 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表達空間
    從《舌尖》到《風味》陳曉卿團隊在美食紀錄片領域所取得的持續性成功並非偶然,他們建立了一種成熟的模式結構,並以「微創新」的方式給觀眾帶來熟悉的陌生感,從而保持著穩定的市場地位回顧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的誕生,恰逢中國紀錄片產業變革進入實質性階段。
  • 美食紀錄片《川味》——帶你闖蕩美食江湖!
    美食紀錄片《川味》是一部探討中國人與美食的關係的食物紀錄片,記錄美味的發生,展現美味具有誘惑的瞬間,影片從川菜的名菜開始,到民間風味
  • 美食紀錄片螢屏接力 解鎖「世界工廠」美食地圖
    又一部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將於21日與觀眾見面。該片通過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的地道風味折射一方水土,帶領觀眾探索風味流轉背後的歷史變遷與人文情懷。製片人李潔16日在京介紹,《尋味東莞》分為《得天獨厚》《山水相逢》《歡宴流轉》三集,分別從順應天時、依山傍海和遷徙交融三個角度來展現當地美食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