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圖上,有這樣一個小島,面積不到海南島的1/3。
它東面是地中海,其他三面都被西亞國家環繞。
所以從地理位置上講,它完完全全是屬於亞洲的!
可就是這個地處亞洲的小島國,竟奇蹟般地加入了歐盟!
它有什麼優勢呢?
1.「尷尬的位置」
地中海地區,是歐洲、亞洲、非洲三大洲的交界位置。
海域嘛,必定會有很多小島,賽普勒斯就是其中之一。
賽普勒斯島的面積只有9,251平方公裡,大約1/3個海南島。
從圖中的地理位置看,它是一個孤立的小島,而且接近亞洲。
但在文化歷史上,它的情況卻非常複雜。
2.「歷史的淵源」
如果往細、往遠了講,讀者朋友可能會覺得頭腦渾脹。
簡要的說,在古代,有兩個勢力在賽普勒斯這裡,進行了長期的地盤爭奪。
一邊是歐洲的基督教勢力,諸如什麼古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等。
另一邊則是伊斯蘭的穆斯林勢力,說穿了,就是奧斯曼土耳其。
雙方在賽普勒斯這個小島上都下了大功夫,畢竟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誰要是在上面建個要塞,再造上幾艘大軍艦,對周圍的人來說,都是個威脅。
在爭奪的過程中,歐洲人似乎佔了一點上風。
所以現在的賽普勒斯島上,希臘民族的人居多,佔了77%,而土耳其民族只佔18%。
這兩個民族的人,由於文化不同,互相都看不慣,經常爆發摩擦。
一戰結束後,英法獲得大勝利,
當時的賽普勒斯處於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之下,而奧斯曼土耳其又是跟德國的。
打敗了,自然沒啥話語權。
強勢的英國在賽普勒斯島上,橫插一槓,劃了兩個軍事基地,並保留至今。
英國人不喜歡參與賽普勒斯本地人的一些糾紛。
於是島上的希臘民族和土耳其名族,還是各自鬥得歡。
但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希臘民族剛取得點優勢,土耳其就強勢出手。
他們直接出兵賽普勒斯,幾天就控制了全島,雖然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撤走了。
但土耳其卻扶植當地的土耳其民族,建立了「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並且強制把希臘人和土耳其人分開居住,南邊歸希臘人,北邊歸土耳其人。
這個「劃江而治」的問題,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解決……
3.「土耳其的打算」
歐盟是歐洲幾個富裕國家,提倡成立的。
自然,一些經濟欠發達的成員國,肯定能得到很多好處。
於是在成立之初,地中海周邊的國家都非常眼紅。
賽普勒斯南邊的希臘民族,自然是想往歐洲靠攏的。
所以在希臘申請加入歐盟時,南邊的賽普勒斯人,居然申請併入希臘。
而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土耳其這個歷史上經常和歐洲人打架的國家,居然也極力想要加入歐盟!
土耳其人嘗試了很多次,材料都不知道遞了多少,可就是不成功。
那為啥小小的南賽普勒斯就行呢?
4.「為何能加入歐盟?」
歐洲人也不是傻的,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想要加入歐盟的目的,他們也清楚。
比如希臘,經濟發展不行,但因為是歐盟成員國,得到了非常巨大的資金支援。
所以在審核申請表的時候,經濟方面肯定是要考慮的。
很遺憾的,南賽普勒斯人居然比土耳其人有錢!
第一個人少,第二個,旅遊業發達。
賽普勒斯的人均GDP,高達25,495美元,這一數據甚至超過了很多歐洲國家。
土耳其呢?人均GDP僅有10,541美元。
一個不需要接濟 ,一個可能還要找你要錢。
在這方面,歐洲大佬們的頭腦還是很清醒的。
其次,就是文化上的考慮了。
希臘文化可以說是歐洲文化的源頭之一,既然同宗同源,彼此間的矛盾必定會少很多。
所以,出於種種優勢因素,賽普勒斯這個地處亞洲的島國,最終成了歐盟成員國!
當然僅限南部賽普勒斯,北賽普勒斯和土耳其,還要繼續準備材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