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訊 已經拍到了第五部的《諜影重重5》將這個系列在前三部裡所確立的風格和影片主題更完整地結合在了一起,並繼續發揚光大,最終使得人們對於影片本身的期待,變成了對於「諜影」風格的期待。這樣的形式和特色,可以用一句文學理論的論斷來闡述:風格即是主題。
故事?並沒有什麼故事
《諜影重重5》的故事與該系列的前三部一脈相承,可以被認為是粗暴,甚至潦草的。傑森·伯恩尋找身份、回溯過去,順便再揭露一下中情局老底,踩掉幾個反派的「套路」,讓罪魁禍首繩之於法,讓司法腐敗公之於眾,讓美國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繼續發揚光大。
這一部與前三部的故事一脈相承
與其說這是美國的主旋律電影,不如說這只是在弘揚一種美式普世價值觀。一手遮天的老大最終死於非命;深夢公司在影片結束之後將罪惡公之於眾;艾麗西亞·維坎德扮演的海瑟·李坐到了權力的最高峰,她視尚未歸順的伯恩為潛在威脅——自然,這也為續集做好了伏筆和鋪墊。
坎妹才是「大boss」
雖然說影片的故事發生在所謂的「後斯諾登時代」,而且影片裡也對黑客技術做了極盡誇張之能事的展示。但是,黑客技術、竊聽和監視,並沒有成為影片在更大層面的敘事訴求,伯恩的尋仇是導演一心想要展示的內容。所以,在公民權的層面上,影片丟失掉了一個絕佳的「升華主題」的機會,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這個遺憾並不是導演和編劇的「過失」,而是一個權衡利弊之後的結果。如果說,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把《諜影重重5》拍攝成了動作版的《對話》,那這對於伯恩系列來說,才是一個真正的災難。畢竟,去電影院的人,就是為了伯恩的動作、伯恩的過往以及影片的風格的。沒有了這些,整個《諜影重重》系列就不復存在,更談不上「可持續性發展」了。
所以,《諜影重重5》並沒有什麼故事,如果一定要說影片講述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和前面三部想必只有唯一一個不同之處,在本片中,伯恩進一步觸及到了關於自己身世的核心秘密,這個秘密和他的家庭相關,也和他本身的「殺人機器」的屬性相關。除此以外,伯恩還是那個伯恩,身邊的幫手依舊是女性,對手依舊是「爺爺級別」的CIA總負責人。
伯恩註定是一個悲劇,他是一個被詛咒的人,凡是和他有所牽連的人,必然會死。這些人的死,反過來又會刺激著伯恩做出進一步的行動。而他的行動,又會牽連出更大、更黑暗的秘密——按照這種循環和反覆,《諜影重重》系列,可以「無窮匱也」地拍攝下去。
而在某一個時間點上,《諜影重重4》裡的男主角傑瑞米·雷納所扮演的艾倫·克羅斯則可以和馬特·達蒙所扮演的伯恩做一個「匯合」——是兄弟相認還是仇家見面,這就要仰仗好萊塢編劇的「腦洞」了。
拍攝風格才是影片的主旨
對於影迷的期許,影片的主創心知肚明,伯恩系列行走江湖的秘籍,就是影片全程高能的手持攝影和快速剪輯。而為了做到這種風格,格林格拉斯使用了不少「非常規手段」。其中最明顯的一條就是他鍾愛使用「越軸鏡頭」來營造一種「混亂」的感覺。
如上圖,在電影攝影中,軸線是觀眾判斷角色位置關係和運動方向的依據。而在眾多的動作鏡頭中,角色始終處在運動之中,而那條看不見的「軸線」也在變化中。「越軸鏡頭」打破了這條軸線,營造了一種鏡頭語言的豐富性,涵蓋了更多的信息量。雖然這種技巧會模糊角色的位置關係,但是觀賞性上,卻帶來「眼花繚亂」的眩暈感。這是一種很獨特的,幾乎只能在《諜影重重》中找到的觀影體驗。
而除了打戲,影片的文戲在拍攝方面也可圈可點。
不斷晃動的鏡頭,刻意製造了一種現場感。不常見的甩鏡頭,更讓這種現場感呼之欲出。影片的攝影師巴裡·埃克勞德早年參與過自由英國電影運動,在著名紀錄片導演克裡斯·門格斯和尼克·布魯姆菲爾德的手下磨練了自己的臨場技巧。在本片中,能很明顯地看到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和痕跡,尤其是埃及廣場暴亂的戲份裡,手持攝影、大變焦的對比以及亂終尋找秩序的手法,活脫脫地來自紀錄片。當然,請到《拆彈部隊》、《菲利普斯船長》、《大空頭》等片的攝影師,《諜影5》裡也或多或少具有一些「政治色彩」。
片中埃及的民主運動,斯諾登的隱喻,對美國政府的批判,都是巴裡·埃克勞德所感興趣的整治內容,他曾經說過,「那些經久不衰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都會有政治性的主題。」
快速剪輯是形成「伯恩風格」的另一個關鍵。格林格拉斯所執導的第三部中,伯恩和摩洛哥殺手的一分半鐘遭遇,就用掉了124個鏡頭,平均每個鏡頭的時長只有0.77秒。伯恩打鬥的速度感,完全來自於鏡頭的剪輯。剪輯師的「跳剪」技巧,讓伯恩在兩三個鏡頭的時間裡,就能完成準備武器,埋伏、出擊、擊倒對手這一連串的動作。在「快」的同時,剪輯師並沒有「亂」。在「動作的連續性」上,依舊保持著水準。這樣,在觀影的效果上,並不會出現「丟掉一塊拼圖」的突兀感。而整個打鬥的節奏、速度感和力量感,則被渲染得無以復加。
這樣的一種電影風格,營造出了一種「雄辯」的效果和結果。換而言之,在觀賞影片的時候,故事上的審美已經全然被視聽語言的轟炸所取代。所以說, 在觀影的體驗上,《諜影重重5》將視聽語言做到了風格化的極致。
雖然說風格並不能代表故事本身,但是在電影語彙和觀賞性的角度上來說:風格已經成為了這部電影最關鍵的主題。
撰文/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