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冒牌上尉
導演: 羅伯特·斯文克
編劇: 羅伯特·斯文克
主演: 麥克斯·胡巴赫 / 米蘭·佩舍爾 / 弗雷德裡克·勞 / 貝恩德·霍爾謝爾 / 瓦爾德馬·科布斯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 波蘭 / 葡萄牙 / 法國
語言: 德語
片長: 118分鐘
又名: 以希魔的名義
IMDb連結: tt6763252
***********************
-德國二戰題材影片。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名十九歲的普通國防兵威利赫羅德在二戰最後兩周內成為所謂的「埃姆斯蘭德劊子手」的故事。他憑藉撿到的上尉制服而假冒軍官,將潰散的其他士兵聚集起來組成特別任務小組,一路搶掠地在行將陷落的納粹帝國大地上為所欲為,並以元首為榜樣掌握起逮捕和生殺大權。
該片獲得了去年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的最佳攝影獎。
真實歷史事件改編。這個不滿20歲的逃兵在二戰結束前兩周,穿著撿到的上尉軍官服就此「上位」,一路招搖撞騙收編一眾逃兵,從死裡逃生的驚弓之鳥修煉成被權力掌控不能自拔的惡魔。人性最禁不起考驗,最終被日益膨脹的欲望吞噬。結局字幕的彩蛋絕對讓人有汗毛直立的恐懼感,戲謔也罷,但確實警醒。堪比《浪潮》帶來的震撼,德國人對戰爭的反思態度,真是令人欽佩。
《冒牌上尉》講述了德國歷史上被稱為「埃姆斯蘭德劊子手」的列兵威利赫羅德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兩周,逃兵威利赫羅德無意間撿到了一套上尉的軍官服,搖身一變成為了威利赫羅德上尉,他自稱身上有來自最高元首希特勒的秘密指令,並且收攏了一群逃兵作為自己的部下,在不斷的招搖撞騙之下,威利赫羅德漸漸迷失了自己,最終成為了一個肆意殺戮的魔鬼.
這部電影的整個觀影過程引起了我的極大不適,倒不是說影片中有什麼血腥暴力的場面,而是其在心裡層面對人的摧殘,在這漫長的118分鐘內,我們看到了威利赫羅德這個人是如何一步步的從一個人變成一個魔鬼。起初,他是一個死裡逃生的可憐蟲;接著,他是一個為了活命不得不撒謊的冒牌上尉;但後來,末日般的混亂和權力的甜美讓他漸漸的迷失了自我,最終,他成了一個肆意奪走他人生命的魔鬼。整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年輕人靈魂的墮落,而這個殺人如麻的年輕人,也才僅僅20歲而已。
我們常說:不要考驗人性,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如果沒有道德和法律的拘束的話,人性只要稍微一受誘惑,便會跌入萬丈深淵。德國戰敗的前夕,整個德國都陷入了一種混亂無治的末日恐慌,而這種恐慌無疑成了赫羅德內心中那個魔鬼的美餐,那些跟著他一起作惡的士兵也是一樣,因為沒有了約束而又獲得了權力,他們便放出了自己內心中的魔鬼,讓他們去肆意的殺戮。而且,與以往二戰電影不同的是,赫羅德殺害的那些人中沒有一個是外國戰俘或平民,而全部是跟他同種同族的德國人民。
其實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從古到今發生過無數這樣的事情,而我們聽到的最多的親歷者言論就是:「那不是我的錯,那是時代的錯,那個時代大家都這樣,所以我也只能這樣」,而且他們在這麼做時通常也會給自己找一個看似高尚的理由,比如為了國家,為了某個黨派。但這些所謂的「偉大理想」和「時代環境」並不是他們肆意妄為的藉口,躲在「愛國主義」這面遮羞布下並不能掩護他們屠殺同胞的惡魔行徑,為了生存也並不能讓他們心安理得的逃脫制裁,因為,人是有靈魂的,人是可以自己做出選擇的。
關於這一點,在電影中有一個很好的例證。當赫羅德陷入瘋狂的時候,他讓兩個逃兵去射殺另外四個逃兵,並且承諾說只要殺了那幾個人,他們兩個就還是好同志,就還能光榮的成為希特勒的好戰士。怎麼樣?這話是不是很耳熟?經歷了歷史上的諸多事件,這些話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而那兩個被選中的逃兵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他們中的一個,在經歷了一陣短暫的顫抖之後,便堅定的向自己的同胞射出了罪惡的子彈;而另一個,卻在短暫的瞄準之後將子彈射向了旁邊的空地,然後舉槍自盡。這段戲雖然只有不到一分鐘,卻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因為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人之所以為人而不是畜生,就是因為我們可以選擇不作惡,哪怕這種選擇的代價是自己的性命。那些用偉大理由來給自己作惡找藉口的人,全是披著人皮的畜生。
人的動物性其實是不容忽視的。作為一個需要在相對嚴苛環境中謀求生存與發展的個體,我向來相信人性是利己的;但人類創建了自己的社會,確立了各種制度,孕育了多元的文明,維繫著人類的家庭、種族、社會和國家,這一切都使得原始人性在一個有章可循的制度框架中被充分約束和馴化,所以人類成為了高等智慧生物;壞的制度會使人更壞,而好的制度不是使人更好,只是約束了壞;但是,一旦制度框架被打破,人性之惡多半會如脫韁野馬恣意狂奔。
男主作為一個在戰爭後期潰逃的國防兵,躲過了追捕,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活下去是第一要務,在「生存框架」中,他如大多數個體一樣,敏感謹慎、小心翼翼,遇到同樣落難的戰友也會主動幫助,這時候沒有階層屬性,在一個原始的求生環境下,他展現的是樸素的善良;
但當他穿上嶄新的軍官服裝,看到投奔他的老兵對他畢恭畢敬,於是心思開始活絡了,慢慢地耀武耀威起來。在具備了初步的階層屬性後,他內心中的惡,也在一點點發芽成長,尤其通過一種快捷方式實現了階層的進階後。
原有的制度框架被打破了。再遇到和他一樣的潰兵,他或者按照制度予以「清理」,或者依從內心將其「收編」,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直到在逃兵營大開殺戒。
戰爭中逃跑之人,瓦解部隊鬥志,對於在前線英勇奮戰的將士是極大的不公、是對已經陣亡的將士極大的侮辱,必須予以清除。一個前逃兵如是說。
一個剛脫離生存困境的人,瞬間掌握了生殺大權,他所做善意舉動,也僅是為之前一同逃難時遇到的同伴屍體蓋上衣服,除此,就是把屠刀揮向和他之前一樣的眾人,而且是以制度、法律甚至文明的名義。人性的惡在制度框架錯配的情況下,被充分共振、無窮放大。
古往今來,王侯將相,哪個不是。畸形的行為在錯配的制度框架中,荒誕地被解讀為「光榮且正確」,於是,他踩著遍地白骨,走進黑暗的同時,也被黑暗吞噬。
當時的德軍已經全面潰敗,老百姓對他這身軍裝並不買帳,於是郝羅德發揮了驚人的騙術天賦,聲稱自己是來統計居民們被逃兵搶劫的財產損失,並且會在上報後歸還居民的財產。
郝羅德的騙術果然得到居民的尊敬,為自己和手下贏得了一頓烤肉。作為一名冒充的上尉,郝羅德深知,要想爭取周圍人的合作,就要維護他們的利益。於是當居民們抓到一名偷東西的逃兵,要上尉主持公道時,郝羅德非常配合的槍斃了那名逃兵。
由此開始,郝羅德嘗到了權力的甜頭。雖然他曾經也是一名逃兵,但是穿上這身象徵權力的軍官制服,他就成了執法者,開始決定其他逃兵的生死。既然是狐假虎威,就要借最高權力的威。郝羅德稱自己是受元首親自下令,執行一項特殊任務,一路唬住了不少德國軍官,還接管了位於埃姆斯蘭縣的監獄。
這所監獄關押的都是被抓住的德軍逃兵,監獄的長官們對如何處理這些逃兵分成兩派:一派是隸屬軍隊的軍官,認為這些犯人們消耗了大量食物,應該被處死;另一派是司法部門的官員,認為要等到臨時法庭到來後再決定如何處置犯人。不過他們等了很久,也沒有等來臨時法庭的官員。此時冒充上尉的郝羅德出現了,他利用這兩派的政治傾軋,讓自己成功上位,變成了解決逃兵問題的特派官員。
很久沒有看到這麼牛逼的電影了,以下所有文字均為意識流。任何情況下,在涉及到利益驅使的情況下,人總是會選擇性相信以及去「巧言令色」的面對他人。在一種集體大環境如此的情境下,結果往往是法治、規矩的缺失,直到逐漸麻木,最終導致非常糟糕的結果。
且看這部電影中每個角色,在角色所處的當下,每個人都受制於當時的情景與自身的困窘,被迫、半被迫的去迎合一種「看似不對」的情況。從最開始的偷東西,到逐漸的一步步的作惡,再到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陷入了一種集體瘋狂。
剛開始的時候,主角救了另一位飢餓又疲憊至極的逃兵戰友,在他們休息完後則四處覓食。到了穀倉後,那位戰友則舉著石頭,在主角偷東西的時候時刻準備幹掉睡在穀倉的農戶;將石頭砸在農戶頭上。這一個懸在半空中的石頭很多時候也像是我們心中對於善惡評判的一桿秤,也許我們只是肚子餓了想找東西吃,但如果在偷竊食物的過程中,若是會落得如同穀倉外那位被殺死吊起來的屍體的下場,自己則多半會痛下殺手。片中的那位則沒有下得去狠手,倉皇逃跑中被另外兩位聞訊趕來的農戶用釘耙戳死。而主角則是急忙逃竄中,將睡在穀倉的農戶推倒撞在石柱上,自己溜之大吉。
人在面對利害的時候,往往是趨利避害的,在不同程度的情境下趨利避害,人往往會做出各種瘋狂的舉動。
按指紋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進行關注,提:IWG2
關注公眾號: gqmp4ba 免費訂閱喔!不定期推送精彩視頻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