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秀娣:導師掌握研究生畢業「生殺」大權?需先解決3大問題

2020-12-23 同濟大學新聞網


作者|樊秀娣(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教育部官網公開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546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

《答覆》中提到:「您提出的『改革我國對博士生、碩士生畢業考核體制,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碩士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釋放研發能量』的建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評價標準具有很大啟發。下一步,教育部將充分採納您的建議。」

教育部將充分採納「給予導師決定研究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的建議?如果消息屬實,是否意味著導師個人就擁有其所帶研究生能否畢業的「生殺」大權?如此決議是為了增強導師的責任心,還是為了保證碩博研究生的教育質量?

雖然不明白決策的依據是什麼,但此項政策如要實施,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關注和解決。

首先,誰來保證每位導師都已達標和盡責?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日前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當前我國共有研究生導師46萬人,廣大研究生導師立德修身、嚴謹治學、潛心育人,為國家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但也確有部分導師指導精力投入不足、指導方式方法不科學、質量把關不嚴,甚至有個別導師出現師德失範問題。

教育部將要出臺的《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將強化導師崗位管理,明確指導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崗位素質,健全崗位選聘制度,完善評價考核辦法,將政治表現、師德師風、學術水平、指導精力投入、育人時效等納入導師考核評價體系,將依法依規建立師德失範責任認定和追究機制。

總之,在研究生導師培養、選聘和考核等各項制度還需要不斷完善的情形下,如果把決定研究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一下子完全交給導師,可能條件還不成熟。

其次,誰來決定學生是否達到了畢業標準?

即便每位導師對承擔、履行導師職責已達標並盡責,但由導師個人來評判研究生能否畢業也未必合理、合法。

一來導師並不能保證對每個學生的學業評價一定準確無誤。

在中外研究生教育史上,研究生和導師在學術上發生分歧甚至決裂的情況不在少數,而最終證明研究生正確的事例也不在少數。

一旦導師判斷失誤,不僅可能會影響一個學生及其家庭的未來,更有可能讓全體研究生在學術研究上不敢產生批判性思維、求異思維,而這恰是科學發現最寶貴的品質。

二來也增加導師不必要的壓力和負擔。

學生能否畢業,應該根據學位評定標準來執行。

今年9月22日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培養單位要完善質量控制和保證制度,抓住課程學習、實習實踐、學位論文開題、中期考核、論文評閱和答辯、學位評定等關鍵環節,落實全過程管理責任,細化強化導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權責。

由此可以看出,學生能否畢業,不該由導師個人來決定,否則大多數導師可能會心存顧慮,反而不敢嚴格要求學生。

最後,誰來保護師生雙方各自的合法權益?

當今高校研究生師生關係並不樂觀是不爭的事實。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而言,現代社會師生雙方的主體意識和權益意識都大有覺醒,同時師生雙方的事業壓力、學業壓力都相對繁重,加之雙方利益「捆綁」更加緊密,所以師生之間顯性或隱性矛盾衝突較過去增加和尖銳符合情理。

從某種意義上說,師生之間出現「不一致」也是社會和教育進步的一種動力,關鍵是如何來認識和對待它們。

良好師生關係的建設離不開師生雙方的正向用力,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師生雙方都要堅定、勇敢地維護自身的正當、合法權益。

遺憾的是,目前大部分學生在面臨師生矛盾衝突時會選擇「鴕鳥」策略,最大的原因就是顧忌導師會在其畢業問題上「使絆子」。而這樣的退縮會助長個別無師德底線教師的為所欲為,也可能導致極個別學生對未來失去信心而走上絕路。

所以,如果讓導師來決定研究生能否畢業而沒有相關保障制度的配合,這可能會加劇師生地位的不平等,從而使本已敏感的師生關係問題更加複雜和難解。

綜上所述,「給予導師決定研究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嚴重涉及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以及師生各自的權益保障,需要充分論證,謹慎行使。

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EvpBeiEFmWeOvRT0YKynkQ

相關焦點

  • 研究生導師:3小時內讀不完一篇英文文獻的你,還沒邁入科研門檻
    在這其中,這名導師特意強調了研讀英文文獻的重要性,並提到:閱讀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獻,在字典幫助下,能否在3小時內完全讀懂和理解?閱讀一篇本領域的文獻時,能否自然地聯想起3篇以上相關的文獻?如果還做不到,那就還沒有跨入科研的門檻,還需加油。
  • 論文作廢研究生重寫猝死家中:好學生幹不過賴導師
    要解決一個問題,或者說要發現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我們需要全面地看待問題。題主這個問題絕對不是個例,相反我們能從許許多多的新聞報導中看到相同的悲劇。就我自己了解到的這類新聞,我有如下兩點拙見:1.導師與學生之間的粘合度是不是太高了?換句話說,是不是導師權力過大,高校有沒有其他機制監督導師權力的正確使用。
  • 單身男導師逼他叫爸爸、下跪認錯…聊天記錄震驚眾人
    在3月26日凌晨7點,從宿舍樓跳下,因搶救無效在醫院死亡……在2014年,陶崇園打算去姐姐就讀的華中科技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可他的導師王攀卻不想陶崇園離開……畢竟,自己的前途在導師的手裡!導師曾答應他去美國深造,而且畢業論文也還沒有解決。如果,兩人鬧翻了,最慘的就是自己了……陶崇園也清楚地知道,這樣下去,他離楊寶德也就越來越近了。
  • 導師自述:我最害怕碰到有心理問題的研究生
    媒體報導下面能看到很多研究生們自述經歷報團取暖,痛罵無良導師,卻很少能見到導師們的「身影」。 面對同樣的悲劇,站在導師們的角度,他們是怎麼看的呢?青塔人才隨機採訪了幾位青椒,聊了聊他們帶研究生的經歷,尤其是當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他們的感受及處理方式。
  • 南郵研究生自殺,導師被「免職」,研究生導師有何霸權?
    因讀研,我們付出了3年甚至更多的時間。看著沒讀研的同學,有的找到好的工作,月入過萬,有的已經娶妻生子,而讀研的自己卻一無所有。因讀研,有人付出了青春,有人付出了和家人和朋友愛人相處的時間,獨自一人,在房間亦或在圖書館的一角和書本為伴。付出時間和金錢來讀研如果不值得一提,那麼他為讀研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沒有想到。
  • 導師問這個問題有何用意?研究生:提問的都是好老師
    近日,有網友提問:研究生導師為什麼喜歡問學生家境?是想了解什麼呢?這樣一個很少人注意的問題卻在某乎引發了熱議,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一些網友就好奇: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已經算是離開原生家庭,有不少人甚至都成家立業了,為什麼還要問家庭情況?
  • 教育部:研究生導師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
    11日,教育部網站公布《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明確導師不得要求研究生從事與學業、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務,不得違規隨意拖延研究生畢業時間
  • 研究生與導師的合作衝突及其治理思路
    站在研究生的角度,導師掌握著高深知識並擁有一定的學術資源和社會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資助、學業、畢業和就業。對於那些在相關領域工作尤其是從事學術研究的研究生而言,導師可謂是他們人生發展中最為重要的資源。
  • 一路搶掠為所欲為,並追捕和砍殺他人的生殺大權為樂,
    他憑藉撿到的上尉制服而假冒軍官,將潰散的其他士兵聚集起來組成特別任務小組,一路搶掠地在行將陷落的納粹帝國大地上為所欲為,並以元首為榜樣掌握起逮捕和生殺大權。  該片獲得了去年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的最佳攝影獎。真實歷史事件改編。
  • 教育部發來「好消息」,事關研究生畢業,學生直言幸福來的太突然
    所以,導致很多論文即便是發表了,也並不代表是優秀的論文,只能便宜了以此獲利的商家,加大了研究生畢業的成本。還有些研究生,為了能爭取發表論文,給導師提供免費的勞動力。只為導師能提前帶學員進組做項目,早點寫出論文,也讓導師可以多指導一些。
  • 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大多數都不會選擇讀博,導師說出其中緣由
    原因二:求職門檻升高因為現在大學生已經普遍了,所以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就開始提升門檻,重要的崗位從原來的本科畢業提升到研究生畢業,這樣一來,要想進入大企業工作,就不得不選擇考研。現在報考研究生開始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人不禁會擔心,幾年之後,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會不會像本科生一樣「爛大街」。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問題,考研之後的學生,要不要有先見之明的直接讀博呢?之前看到一份高校研究生學院的調查數據,顯示研究生畢業之後,真正選擇讀博的人其實連10%都不到。
  • 北師大再招寫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學家擔當導師
    莫言等文學家擔當導師   駐校作家定期講座   在北師大研究生院的網站上,北青報記者瀏覽發現,今年招收的「寫作班」實為「文學創作」專業,學制三年,畢業將獲文學碩士學位,隸屬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
  • 「別和我提找工作,畢業延期了」,多數研究生很苦惱,後悔考研
    文/阿蒙聊教育2019年考研報名人數超過了290萬人,比2018年增長了大概22%,而人數依舊在增長,2020年預計碩士研究生擴招18萬人以上,但各大高校開始收緊「出口」,很多研究生面臨延期畢業的情況,苦不堪言。
  • 按期畢業!1567名哈工程碩士研究生完成「雲」答辯
    日前,哈工程14個學院1567名2020年春季學期初畢業的研究生,圓滿完成在線畢業論文答辯,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不降低」「畢業不延期」。3月5日至15日組織209名碩士研究生進行在線答辯。
  • 26歲研究生凌晨猝死:導師學術不端被罰,他重寫論文、延期畢業
    導師學術不端受處分,殃及學生論文 2016年,李源從荊州一所大學的石油工程專業畢業,報考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沒有成功。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李倩建議他到北京發展。經人推薦,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季新輝(化名)接收了李源,讓他先做了一年科研助理。2017年,李源正式考上地質大學研究生。
  • 導師指導行為準則出爐,研究生終於有了「保護傘」
    《準則》明確規定導師不得要求研究生從事與學業、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務;導師不得違規隨意拖延研究生畢業時間;關注研究生學業、就業壓力和心理健康,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與研究生發生不正當關係。看到這個《準則》,研究生寶寶們是不是拍手稱快了呢?
  •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何理解古代帝王的生殺大權?
    雖然更累,但皇帝做得也更安心了,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自然不怕有人遮掩自己耳目。在這樣的制度下,皇帝對於臣子的要求,已經不再只有能力和忠誠了。在這兩項硬指標之下,還需要有一個隱性的指標:服從。而在這樣的朝堂風氣下,只有足夠服從的臣子才可以真正在皇帝的手底下過上還不錯的生活。
  • 26歲研究生凌晨猝死,家屬查手機發現問題:導師一直在壓榨他!
    26歲的年輕人,往往會覺得很無力:三十而立的思想影響了中國人上千年,這個年齡離30不算遙遠,但李源的工作沒有著落,論文沒有改好,看到其他的同學都順利畢業、找到好工作時,更會壓力倍增,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有沒有意義,身體和心靈都會承受過重的負擔。
  • 天津大學再引爭議:研究生指責導師無德,自己的素質又在哪裡?
    二、456事件這位舉報導師的研究生二年級同學,反映了導師的六大問題:第一,假期安排給自己任務;第二,讓自己輔導導師孩子的功課;第三,功課輔導了,報酬卻給得不利索;第四,指導自己不到位,還變更課題;第五,挪用助學金;第六,搶文章作者。
  • 研究生畢業如果找不到好工作,可能你缺乏這3點,別醒悟太晚!
    大部分的回答就是為了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管是資薪待遇高,還是工作穩定或者體面,只要是比本科生層次更高一層的工作就算是好的工作,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本科生選擇考研。但是研究生畢業就真的等同於好工作嗎?答案很顯然,但是這個答案很多人只有經歷過後才能總結出來,除非你有看過小編的這篇文章,可能結局會得到扭轉,你也會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