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鳳凰星報導,「我感覺我的導師好像不喜歡我」。2020年1月20日,寒假回家前,李源(化名)對自己的好友說。此後8個月,因為疫情、畢業延期,他一直待在湖北的家裡,拼命趕論文、改論文。直到2020年9月14日凌晨兩點半,猝死在湖北的家中。
在破解了高等級密碼保護的手機之後,姐姐發現了第三重「世界」:李源長期忍受老師的壓制教育;2019年9月,李源寫好的第一篇論文,因受導師學術不端事件影響而作廢;因導師功利化的學術思想,李源被迫在沒有項目數據的情況下,撰寫油氣勘探的「生產性」論文;2020年上半年,李源多次催促導師修改論文,均被冷落;2020年9月的多天裡,導師突擊式密集修改論文,迫使李源每天高強度工作,最終於凌晨猝死。
此前的2019年9月,他忙碌了一年半寫完的論文,被導師宣布作廢。按照導師要求,他花了三個月時間重寫了一篇,但還是不合要求,被告知準備延期畢業。此後8個月,李源都在老家苦苦熬論文。
寫了很多次論文一直被斃,原因就在於李源的導師學術不端,由於他自己的行為,導致所有的實驗數據被作廢,那麼李源的論文自然也涼了。選導師真的和選對象沒什麼區別,但可怕的是選對象還能有之前的培養感情階段,不合適還可以分手,但選了導師,研究生幾年的時光就全砸在這上面了。
26歲?過勞死! 看見這個新聞第一反應是惋惜,而看完全文後卻感到生氣。 導師與學生本應該是「站在一條繩上的螞蚱」,但是最近很多的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案件都讓本質浮出了表面,能讓導師與學生站在一起的只有利益一致。 雖然很多人說大學就是個「小社會」,但是那些新聞,那些看完讓人不忍唾棄的新聞,讓我們不得不質疑,這比社會「深」多了。 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改變的唯有我們自己。 打開心扉,放鬆心情,鍛鍊身體,不被任何人影響。
先看下這位導師的言辭:
所以(我把)這個事交給他,將來如果在青藏高原打出油來了,那李源是第一作者,那他是要寫到歷史裡去的。」「打出油來」「寫進歷史」,李源死後,導師季新輝還多次這樣說。 按照他的邏輯,那麼,這位導師的領導可以把一個「把土坷垃變成黃金」的課題交給這位導師。 完不成就不審批新課題也不發工資,因為,如果能「把土坷垃變成黃金」,這位導師也是要寫到歷史裡去的。 後來,這位導師殫精極慮,死而後已,他的領導不停地重複著:變成黃金、寫進歷史…… 祥林嫂用來自我排解的技能,如今成了殺人不見血的利器。
現在的形勢下,好學生幹不過賴導師,好導師也幹不過賴學生 當然前者問題更加普遍和緊要 在整個事情中學生沒有什麼自主權 被招進實驗室 被要求造假 被否定 被趕工…… 除了猝死的、自殺的 還有多少在默默忍受著的學生呢? 說到底,導師和研究生是一種特殊的同事關係, 不僅是師生關係, 更不是人身依附關係。 如果進一步倚重於導師對學生的決定權,很多事情只可能變得更糟糕,最後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就整個新聞報導來說,作為局外人,我們沒有權利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更不能在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情況下做出任何判斷。近年來,高校問題頻頻發生,每一次我們在為年輕生命惋惜的時候,也應該思考一下到底是為什麼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要解決一個問題,或者說要發現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我們需要全面地看待問題。題主這個問題絕對不是個例,相反我們能從許許多多的新聞報導中看到相同的悲劇。就我自己了解到的這類新聞,我有如下兩點拙見:
1.導師與學生之間的粘合度是不是太高了?換句話說,是不是導師權力過大,高校有沒有其他機制監督導師權力的正確使用。有監督才能有制衡,一方獨大的局面往往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試想一下,如果導師全權掌握著學生的生殺大權,那麼學生即使想過反抗也會因為害怕而退縮、忍讓。畢竟很多人都會想:三年忍一忍就過去了。如果真的能過去那也算相安無事,但是一旦出現問題,就會成為性命攸關的大問題。所以高校給予導師權力是否過大?是否需要監督制衡?這是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2.學生心理疏導到底應該由誰來負責?家庭?還是學校?或者是學生個人?很多問題的發生是由內而外的,他們表面積極樂觀,心裡可能已經肝腸寸斷了。心理問題,因為它看不到、摸不著,一般人都會忽視它的存在。但,這並不代表不存在問題,相反這樣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到後來,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雪山崩塌的最後一片雪花。
如果我們一直沒有切實的行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那麼下次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還是只能惋惜。
我讀研的時候,遇到過和李源極為相似的問題。 因為我的導師也是一個這樣的人。 他會將學術上的競爭者視為「敵人」,甚至將他自家師妹都當成賊人來防範。 最終就是「四面楚歌」,所有研究地區跟我導師重合的學者都是他「敵人」。
學術成果的壓力、項目申請的困難,加上一些生活方面的挫折…… 最後壓到我們這些研究生身上,就是沉重的搬磚工作。 我的導師就讓我去做一些遠超出我本應該做的事情。 特別是研二升研三時,導師讓我暑假期間不要回家,在實驗室裡幹活。 我直接買車票回家並跟他發微信攤牌,如果他再這麼要求,我隨時可以退學。 之後我們又發郵件交流,這次我的導師表示了極大讓步妥協。 等到開學後我回到學校,大家當無事發生過。
儘管師生間個人關係緊張,我的導師甚至將我微信屏蔽,但沒妨礙我畢業。 當時我一位師弟對我這種做法嗤之以鼻,覺得我是個垃圾爛人。 他還專門去跟導師表忠心,說自己將來打算讀博。 現在這位師弟也研三了,已經完全忘記他當年說過的話。 每次導師一找他幹活,他就說自己壓力太大、抑鬱症要發作了。 希望每個讀研的人都認真思量: 你是想要學歷文憑,還是當真想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
因為申請博士的時候小論文不夠,所以當季沒有申請上。但是夠碩士的畢業條件了,老師建議我先畢業,然後以助研的身份繼續做實驗,其實這點也挺好的。但是我總感覺學生生涯這麼中斷一下,失掉應屆生身份,對以後的學習和工作生涯有一些影響。於是跟老師據理力爭,希望主動延期半年,用這時間再搞出一篇SCI。老師覺得我有點影響課題組的按時畢業率,可能對生源有一定影響,
另外也是想為我考慮,以後說出去畢竟他人不知內情,覺得我延畢了不好聽什麼的。but因為我和我現在的博導已經聯繫好了,所以我當時晾了我碩士導師差不多一個來月,就是不交大論文,結果如願延期半年。然後後來一切如我所計劃的那樣,順利的申了博,繼續搬科研磚。後來結束這一切後跟我碩士導師復盤了前因後果,導師也表示理解。
之所以這樣說,就是研究生在做相關課題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去思考,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老師說啥就是啥,那樣,不就成了徹徹底底的無腦科研民工了嗎?另外,如果老師很nice的話,完全能夠理解你的想法,就可以予以支持,畢竟,大部分老師還是盼著學生好的。換句話說,如果你不想做,請說「不」,不要靠摧殘自己來滿足別人不合理的要求,否則無異於緣木求魚,就太傻了。
人死了,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不做評論,作為過來人,給還在搬磚的學生一點點建議。
1、生命安全第一重要,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安全開玩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別經常熬夜到半夜,涉及有害化學物質保護措施一定要做好,致病微生物防護措施不能少,化學反應注意安全,不要引起爆炸。什麼最重要,安全最重要!
2、遇到一個好的導師,那是自己的幸運,遇到一個SB導師,也要保護好自己,別硬剛。 以前我聽到一個老師講座,他說他在辦公室和學生談話從不關門,從不單獨和女學生在一個辦公室,我頓時覺得這老師太好了。但有些導師就是色眯眯的,不管男生女生都要保護好自己,能結伴就結伴進去,要是感到不對勁,進去之前把手機錄音打開。手機通話錄音功能打開,打開通話,裡面有設置錄音。
3、心理疏導,別想不開啊。 實驗做不出來,咱可以分析原因,不行就換,跳樓自殺真不值得,人生還有無限可能。研究生生活很重要的一項是和實驗室師兄師姐師弟師妹之間的關係,他們就是你的兄弟姐妹,研究生過得快不快樂,這個很重要,也能幫到你。
4、導師畫的餅,就當耳旁風。 很多導師喜歡畫餅,虛無縹緲的東西,能信嗎,起碼的判斷力還是要有的,但也別跟他起衝突,左耳進,右耳出就行。 你問暴露出什麼問題,這早就是存在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