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作廢研究生重寫猝死家中:好學生幹不過賴導師

2020-12-23 案件老聞

12月18日鳳凰星報導,「我感覺我的導師好像不喜歡我」。2020年1月20日,寒假回家前,李源(化名)對自己的好友說。此後8個月,因為疫情、畢業延期,他一直待在湖北的家裡,拼命趕論文、改論文。直到2020年9月14日凌晨兩點半,猝死在湖北的家中。

在破解了高等級密碼保護的手機之後,姐姐發現了第三重「世界」:李源長期忍受老師的壓制教育;2019年9月,李源寫好的第一篇論文,因受導師學術不端事件影響而作廢;因導師功利化的學術思想,李源被迫在沒有項目數據的情況下,撰寫油氣勘探的「生產性」論文;2020年上半年,李源多次催促導師修改論文,均被冷落;2020年9月的多天裡,導師突擊式密集修改論文,迫使李源每天高強度工作,最終於凌晨猝死。

此前的2019年9月,他忙碌了一年半寫完的論文,被導師宣布作廢。按照導師要求,他花了三個月時間重寫了一篇,但還是不合要求,被告知準備延期畢業。此後8個月,李源都在老家苦苦熬論文。

寫了很多次論文一直被斃,原因就在於李源的導師學術不端,由於他自己的行為,導致所有的實驗數據被作廢,那麼李源的論文自然也涼了。選導師真的和選對象沒什麼區別,但可怕的是選對象還能有之前的培養感情階段,不合適還可以分手,但選了導師,研究生幾年的時光就全砸在這上面了。

26歲?過勞死! 看見這個新聞第一反應是惋惜,而看完全文後卻感到生氣。 導師與學生本應該是「站在一條繩上的螞蚱」,但是最近很多的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案件都讓本質浮出了表面,能讓導師與學生站在一起的只有利益一致。 雖然很多人說大學就是個「小社會」,但是那些新聞,那些看完讓人不忍唾棄的新聞,讓我們不得不質疑,這比社會「深」多了。 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改變的唯有我們自己。 打開心扉,放鬆心情,鍛鍊身體,不被任何人影響。

先看下這位導師的言辭:

所以(我把)這個事交給他,將來如果在青藏高原打出油來了,那李源是第一作者,那他是要寫到歷史裡去的。」「打出油來」「寫進歷史」,李源死後,導師季新輝還多次這樣說。 按照他的邏輯,那麼,這位導師的領導可以把一個「把土坷垃變成黃金」的課題交給這位導師。 完不成就不審批新課題也不發工資,因為,如果能「把土坷垃變成黃金」,這位導師也是要寫到歷史裡去的。 後來,這位導師殫精極慮,死而後已,他的領導不停地重複著:變成黃金、寫進歷史…… 祥林嫂用來自我排解的技能,如今成了殺人不見血的利器。

現在的形勢下,好學生幹不過賴導師,好導師也幹不過賴學生 當然前者問題更加普遍和緊要 在整個事情中學生沒有什麼自主權 被招進實驗室 被要求造假 被否定 被趕工…… 除了猝死的、自殺的 還有多少在默默忍受著的學生呢? 說到底,導師和研究生是一種特殊的同事關係, 不僅是師生關係, 更不是人身依附關係。 如果進一步倚重於導師對學生的決定權,很多事情只可能變得更糟糕,最後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就整個新聞報導來說,作為局外人,我們沒有權利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更不能在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情況下做出任何判斷。近年來,高校問題頻頻發生,每一次我們在為年輕生命惋惜的時候,也應該思考一下到底是為什麼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要解決一個問題,或者說要發現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我們需要全面地看待問題。題主這個問題絕對不是個例,相反我們能從許許多多的新聞報導中看到相同的悲劇。就我自己了解到的這類新聞,我有如下兩點拙見:

1.導師與學生之間的粘合度是不是太高了?換句話說,是不是導師權力過大,高校有沒有其他機制監督導師權力的正確使用。有監督才能有制衡,一方獨大的局面往往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試想一下,如果導師全權掌握著學生的生殺大權,那麼學生即使想過反抗也會因為害怕而退縮、忍讓。畢竟很多人都會想:三年忍一忍就過去了。如果真的能過去那也算相安無事,但是一旦出現問題,就會成為性命攸關的大問題。所以高校給予導師權力是否過大?是否需要監督制衡?這是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2.學生心理疏導到底應該由誰來負責?家庭?還是學校?或者是學生個人?很多問題的發生是由內而外的,他們表面積極樂觀,心裡可能已經肝腸寸斷了。心理問題,因為它看不到、摸不著,一般人都會忽視它的存在。但,這並不代表不存在問題,相反這樣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到後來,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雪山崩塌的最後一片雪花。

如果我們一直沒有切實的行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那麼下次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還是只能惋惜。

我讀研的時候,遇到過和李源極為相似的問題。 因為我的導師也是一個這樣的人。 他會將學術上的競爭者視為「敵人」,甚至將他自家師妹都當成賊人來防範。 最終就是「四面楚歌」,所有研究地區跟我導師重合的學者都是他「敵人」。

學術成果的壓力、項目申請的困難,加上一些生活方面的挫折…… 最後壓到我們這些研究生身上,就是沉重的搬磚工作。 我的導師就讓我去做一些遠超出我本應該做的事情。 特別是研二升研三時,導師讓我暑假期間不要回家,在實驗室裡幹活。 我直接買車票回家並跟他發微信攤牌,如果他再這麼要求,我隨時可以退學。 之後我們又發郵件交流,這次我的導師表示了極大讓步妥協。 等到開學後我回到學校,大家當無事發生過。

儘管師生間個人關係緊張,我的導師甚至將我微信屏蔽,但沒妨礙我畢業。 當時我一位師弟對我這種做法嗤之以鼻,覺得我是個垃圾爛人。 他還專門去跟導師表忠心,說自己將來打算讀博。 現在這位師弟也研三了,已經完全忘記他當年說過的話。 每次導師一找他幹活,他就說自己壓力太大、抑鬱症要發作了。 希望每個讀研的人都認真思量: 你是想要學歷文憑,還是當真想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

因為申請博士的時候小論文不夠,所以當季沒有申請上。但是夠碩士的畢業條件了,老師建議我先畢業,然後以助研的身份繼續做實驗,其實這點也挺好的。但是我總感覺學生生涯這麼中斷一下,失掉應屆生身份,對以後的學習和工作生涯有一些影響。於是跟老師據理力爭,希望主動延期半年,用這時間再搞出一篇SCI。老師覺得我有點影響課題組的按時畢業率,可能對生源有一定影響,

另外也是想為我考慮,以後說出去畢竟他人不知內情,覺得我延畢了不好聽什麼的。but因為我和我現在的博導已經聯繫好了,所以我當時晾了我碩士導師差不多一個來月,就是不交大論文,結果如願延期半年。然後後來一切如我所計劃的那樣,順利的申了博,繼續搬科研磚。後來結束這一切後跟我碩士導師復盤了前因後果,導師也表示理解。

之所以這樣說,就是研究生在做相關課題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去思考,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老師說啥就是啥,那樣,不就成了徹徹底底的無腦科研民工了嗎?另外,如果老師很nice的話,完全能夠理解你的想法,就可以予以支持,畢竟,大部分老師還是盼著學生好的。換句話說,如果你不想做,請說「不」,不要靠摧殘自己來滿足別人不合理的要求,否則無異於緣木求魚,就太傻了。

人死了,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不做評論,作為過來人,給還在搬磚的學生一點點建議。

1、生命安全第一重要,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安全開玩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別經常熬夜到半夜,涉及有害化學物質保護措施一定要做好,致病微生物防護措施不能少,化學反應注意安全,不要引起爆炸。什麼最重要,安全最重要!

2、遇到一個好的導師,那是自己的幸運,遇到一個SB導師,也要保護好自己,別硬剛。 以前我聽到一個老師講座,他說他在辦公室和學生談話從不關門,從不單獨和女學生在一個辦公室,我頓時覺得這老師太好了。但有些導師就是色眯眯的,不管男生女生都要保護好自己,能結伴就結伴進去,要是感到不對勁,進去之前把手機錄音打開。手機通話錄音功能打開,打開通話,裡面有設置錄音。

3、心理疏導,別想不開啊。 實驗做不出來,咱可以分析原因,不行就換,跳樓自殺真不值得,人生還有無限可能。研究生生活很重要的一項是和實驗室師兄師姐師弟師妹之間的關係,他們就是你的兄弟姐妹,研究生過得快不快樂,這個很重要,也能幫到你。

4、導師畫的餅,就當耳旁風。 很多導師喜歡畫餅,虛無縹緲的東西,能信嗎,起碼的判斷力還是要有的,但也別跟他起衝突,左耳進,右耳出就行。 你問暴露出什麼問題,這早就是存在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無解!

相關焦點

  • 26歲研究生苦熬論文凌晨猝死 ,此前導師學術不端被罰,他重寫論文...
    死前的幾天,他多次跟家人提到,「9月18日要交論文」,或「9月18日有個很急的事」。  父親說,兒子的身體一直很好,2020年在家的8個月也沒生過病。但他的工作強度太大了。在此之前,李源忙碌了一年半寫完的論文,被導師宣布作廢。
  • 26歲研究生凌晨猝死:導師學術不端被罰,他重寫論文、延期畢業
    此前的2019年9月,他忙碌了一年半寫完的論文,被導師宣布作廢。按照導師要求,他花了三個月時間重寫了一篇,但還是不合要求,被告知準備延期畢業。此後8個月,李源都在老家苦苦熬論文,直到2020年9月14日凌晨兩點半,猝死在湖北的家中。
  • 改論文猝死的研究生:跟導師發信息前先打草稿,見導師進門手機嚇掉地
    ,丟掉項目,李源花費一年半心血的論文也作廢;導師要求李源以古生物與地層學為支撐,研究西藏措勤盆地的油氣勘探,儘管缺乏材料,李源還是在2019年年底重寫了新論文;因老師的「拖延」,直到2020年8月,導師都沒給他修改完畢。
  • 26歲研究生凌晨猝死,家屬查手機發現問題:導師一直在壓榨他!
    "導師好像不喜歡我!"2020年1月,26歲的研究生李源這樣告訴自己的朋友,之後的8個月裡,他一直在湖北的家中苦熬論文,直到2020年9月14日凌晨2點半,他猝死在了家中。警方排除了自殺和他殺嫌疑,沒有立案,李家人一直以為這是一次偶然的意外,直到姐姐解鎖了李源的手機,才發現弟弟一直在被老師壓榨。
  • 不那麼「學術」的研究生:寫不好論文是因為志不在此嗎?
    不過,在微博等社交媒體的討論中,除了對強化學術規範的支持之外,亦有許多其他值得思考的評論,如「除了學生,導師學術作假也應該同等對待」「每年太多人畢業,學的東西都差不多,都要寫畢業論文,都要求創新太難」等。這些討論指向了師生關係、學位論文如何創新、研究生的課程質量等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的多個問題。
  • 這些類型的學生最「討」研究生導師喜歡,你在其中嗎?
    當考研進入複試階段,很多同學就已經開始打聽導師喜歡怎樣的學生,自己這樣適不適合,或者有意識的進行靠攏。綜合學長學姐們的經驗,以下幾類學生在複試中最討導師喜歡,看看有你嗎?
  • 論文寫作:研究生必不可少的一環!
    如果作者提交的論文屬於這種情況,表面上是增加了評審的工作壓力,實則是白白地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再加上如果研究的領域是跟進速度很快的,如深度學習,那很有可能經過這一兩輪審稿,本該有的貢獻就變得不值一提了。因此,在這個環節中,導師對論文的把關及其重要。否則,好成果也只能發路邊攤。
  • 教育部又發新通知,研究生迎來好消息,畢業證不再和論文捆在一起
    「論文」是壓在所有研究生身上的一座大山 眾所周知,想要順利畢業「論文」是關鍵,很多學生因為不能發表論文導致延畢,還有些學生向期刊出版商購買版面,只為自己的論文能夠刊登,代寫論文、拼湊論文,成了研究生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 教育部發來「好消息」,事關研究生畢業,學生直言幸福來的太突然
    「論文」是壓在所有研究生身上的一座大山眾所周知,想要順利畢業「論文」是關鍵,很多學生因為不能發表論文導致延畢,還有些學生向期刊出版商購買版面,只為自己的論文能夠刊登,代寫論文、拼湊論文,成了研究生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 研究生與導師的合作衝突及其治理思路
    研究生與導師的間接互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基於利己的間接互惠,即幫助他人是希望「善有善報」;一種是基於利他的間接互惠,即一方不求回報地幫助另一方,結果卻「善有善報」。導師認真指導研究生,有的是為形成好名聲,讓更多優秀生源報考自己,有的旨在促進學生發展,結果這種利他精神為其引來大批優秀生源。研究生努力幫導師做事,有意或無意地樹立起好名聲,將有機會得到更多的幫助。
  • 教育部針對研究生:確立這三大好消息,個別導師卻高興不起來
    考上研究生之後,同學們是打自內心的高興,認為自己的努力終於有所收穫。原本以為只要自己足夠努力,足夠優秀,研究生就能夠順利畢業。但等到自己真正讀研時才會發現,研究生想要畢業沒有那麼容易。有些同學很優秀,會跟著導師一起做科研項目。所以導師自然不會想失去如此優秀的勞動力,會刻意卡住畢業時間,不讓這些同學畢業或者是讓他們延期畢業。也有的導師會一直不給學生的學位論文籤字,不想讓自己的學生順利畢業。
  • 導師指導行為準則出爐,研究生終於有了「保護傘」
    這個規定來得及時而必要,因為近年來由於導師權力過大,導致研究生由於各種問題而自殺的事例越來越多,讓人觸目驚心。總結一下,研究生自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論文過不了關,不能順利畢業10月13日,一名網名為紅燒土豆葉網友發表了長達幾千字的遺書,隨後自殺身亡。
  • 起底逼死研究生的南郵導師張宏梅:讀研時如何選擇一個好導師?
    從她的經歷看,她確實是一個能力出眾,科研水平非常強的研究生導師。但是從如今研究生被逼死的情況來說,在教書方面確實非常欠妥,特別是師德師風飽受爭議。她的學生不堪她的壓榨,自焚於實驗室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網上很多她的學生對她的評價也並不好,特別是事發當天她對學生辱罵、逼迫等行為也促使這件悲劇的發生。
  • 中傳26歲研究生「跳樓」死亡,和導師有關係嗎?
    研究生和導師的關係非常微妙,得罪了導師基本上處處受制,甚至連畢業都很難實現,這就造成了導師的一言堂模式對學生不公平,這種不公平造成的後果是很多研究生只會在老師的框架內做課題,根本無法跳出導師的框架。事情的關鍵在於薛燕平是否用手中的導師權力對學生進行了打壓,研究生在畢業的關鍵時期,導師如果認為論文不合格,拒絕籤字送審,很大程度上否決了學生3年的成果,黃靜怡的選題一開始薛燕平就不同意,但是黃靜怡還是繼續做了。
  • 教育部:研究生導師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
    富宇 攝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規範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我部研究制定了《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以下簡稱準則)。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一、準則是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的基本規範。
  • 學生畢業論文的致謝部分,導師能修改嗎?
    今天看到一篇博文《導師有權修改學生的畢業論文致謝部分嗎?》,如下:「審閱畢業論文,最後總要看到致謝部分。這可能是最能反映學生的個性的篇章,每次我老人家都不會輕易放過。他覺得畢業論文的致謝部分是很私人的東西,只要不出現政治上不正確的文字,應該容許學生自由發揮,不必幹預。」筆者非常贊同這個導師的做法。
  • 導師剽竊學生論文,學術界的流氓還有多少?
    導師剽竊學生論文,學術界的流氓還有多少?剽竊對搞學術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可恥之事。近期中國一些導師剽竊事件屢見報端,這些人大多數是平時搞經濟,關鍵時刻學術搞不起來,但又不想自己出醜,那怎麼辦呢?去偷,去剽竊,而把學生的東西據為已有,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因為學生知道,可能會礙於面子不揭露,如果不知道呢?可以露一回臉了,這些可是很多剽竊者的共同想法。
  • 教育部:不適合讀研的學生要及時「分流退出」,研究生:該長心了
    這份意見中還明確表示,不適合讀研究生的及時分流退出,要完善和落實好研究生的分流退出機制,對於不適合讀研究生的學生應該及早的向其他方向培養,這樣的意見無疑是在給廣大研究生敲響警鐘
  • 美國研究生論文怎麼寫?
    研究生論文的特點Master Level的寫作意味著需要更詳細地解釋更複雜的想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刻意使用更複雜的句子來使你的文章看起來「更學術」。為了要確保文章內容能清晰地表達你的想法,成功地說服讀者,你就必須從基礎做起:完善的計劃、清晰的結構和謹慎使用引用格式。
  • 北郵一學期5名學生自殺,研究生被延期畢業壓力山大到底誰之過?
    12月23日,便有網友在知乎上設問:如何看待北京郵電大學半年內出現五起學生自殺事件?據稱,這幾起自殺事件均為研究生,都和畢業有關。「前幾天全校所有本科生/研究生召開班會,輔導員給學生通報了三起研究生的情況,算是官方口徑:第一起:無抑鬱症,因家庭原因,國慶回家後返校,隨即發生墜樓事件;第二起:抑鬱症,服藥治療期間墜樓;第三起: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