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水墨|郎靜山

2021-02-23 拍加攝影

 提示:點擊上方"拍加攝影" 關注所有走心的視覺發現

郎靜山(1892年6月12日—1995年4月13日),浙江蘭溪人,生於江蘇淮安,中華民國極負盛名的攝影家,於1949年遷居臺灣後曾經幾度遷徙,曾住過臺北臨沂街以及新北市板橋區。是中國攝影史早期最富盛名的攝影大師。

《煙波搖艇》 1951年

作品欣賞

《臨流獨坐》 1933年

《迎客松》 1933年

郎靜山為軍人郎錦堂之子。他自幼喜愛中國書畫,12歲從上海南洋中學圖畫老師李靖蘭處習得攝影原理、衝洗與曬印技術。主張使用西方的攝影技術為工具,在表現上應該多研究國畫精神旨趣。曾言:「我主張在技巧上,應吸收西方科學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難事;但要談到藝術視界,無論取景或色調,我都認為應多研究國畫中蘊含的旨趣。」

《山亭自有悠貞趣》 1950年

《煙樹晴嵐》 1978年

《一片春帆著遠天》 1936年

1911年進入上海《申報》,擔任廣告業務工作,當時尚無攝影專業記者,故僅以拍照作為閒暇之餘的消遣。1926年到上海《時報》擔任攝影記者,算是中國新聞界最早的專業攝影記者之一。1931年在上海開設「靜山攝影室」,專門從事人像與廣告攝影。同年又與黃仲長、徐組蔭合組「三友影會」,其宗旨在於將中國攝影作品送到國際沙龍,以提升中國攝影界在國際藝壇的地位,同時希望透過攝影作品宣傳中國的美好河山,改善國際形象。1931年以作品《柳絲下的搖船女》(又稱《柳蔭輕舟》)入選日本國際攝影沙龍;1934年又以個人第一件「集錦攝影」作品《春樹奇峰》入選英國攝影沙龍,其後郎靜山逐漸在國際沙龍嶄露頭角。

《曉風殘月》 1945年

《湖濱秋色》 1939年

《春樹奇峰》 1934年

《寒林》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郎靜山舉家遷往大後方四川。其時往來於上海、昆明、重慶之間,一方面從事新聞採訪,一方面研究集錦攝影與創作。1949年夏天,郎靜山應美國新聞處邀請到臺灣參加影展,並定居臺灣。當時只帶了四百張底片來臺,大部分相機與底片皆遺留在中國大陸。1951年郎靜山發表《煙波搖艇》,以中國黃山、香港搖艇、臺灣蘆葦為材料,綜合三地風景構築心目中的中國山河,這也成為日後郎靜山的創作模式。

《松蔭高士》 1953年 (郎靜山喜歡張大千的鬍子,所以張大千常常是郎靜山戲作的模特兒。)

《斜風細雨不須歸》 1960年

《華亭入翠微》 1986年

《中國式大學》 1972年

《華溪鹽井》 1938年

《野渡無人舟自橫》 1988年

《曉汲清江》 1934年

《花好月圓》 1950年

《高山竹》 1935年

《香生九畹》 1930年代

《啼鳥》 1957年

《鹿苑長春》 1970年

《寒鴉》 1930年

《英雄獨立》 約1970年

《春天》 1957年

《積實種花》

《枝頭小鳥》 

《松鶴長春》

《枝間弄好音》 1953年

《願作鴛鴦不羨仙》

國民政府撤退來臺後,不少原居上海、南京、廣州、北京等地的攝影同好群聚臺北,重新出發。1950年在臺北成立「中國文藝協會」,由郎靜山擔任主任委員。1953年3月25日「中國攝影協會」在臺復會,由郎靜山擔任理事長,前後達42年之久。1959年中國文藝協會成立文藝獎,郎靜山自第一屆起持續數十年擔任評審委員。1966年郎氏發起成立「亞洲攝影藝術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Asian Photographic Art)。

《蟪蛄愛草綠》

《森林之路》 1956年

《雲深不知處》

齊白石 1946

《老先生們》

《少女》

《抱甕凝思》

對於一篇公眾號文章來說,寫到這裡應該沒多少人在看了,才好悄悄地評論一下大師。

其實不欣賞郎靜山先生,儘管他在海外各種沙龍比賽中拿了千餘個大獎。也必須說他對中國攝影史是有巨大貢獻的,他貢獻來自於是他把攝影,這種原本在中國人眼中的西洋技術技巧,上升到和繪畫書法同樣的藝術高度。同時也讓西方人認識到了中國文化的底蘊。自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之後,郎先生依舊「花好月圓」,「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境界委實不能認同,當然這屬於個人範疇,任何人沒有理由多嘴。

但他對於當今中國攝影的發展也是不能認同的。可以說參加沙龍攝影比賽的歪風多多少少和他有關,甚至因他而起。還有那個國家有我們這麼多的攝影比賽,甚至我們都把攝影比賽弄到了海外,動輒國際大獎,其實上都是些「克萊登」大獎,這種攝影追求就毒害了中國攝影的發展。攝影和其它藝術一樣,是由思想意識發展為基礎發展的,誠然,為了滿足西方獵奇的心裡,類似這種水墨意境今天還能獲獎。如果風花雪月依舊,矯揉造作的風氣照舊,思想意識的發展如何才能從中國攝影中得以體現。

- End -


每天21點,準時放出所有視覺發現

本篇以學習分享為目的而編輯

如圖文中涉及版權和肖像權問題請聯繫

拍+郵箱: paijiaphoto@126.com

拍+微信號:Paijia-Photo

相關焦點

  • 【拍+九州影像】東方水墨-郎靜山
    《寒林》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郎靜山舉家遷往大後方四川。其時往來於上海、昆明、重慶之間,一方面從事新聞採訪,一方面研究集錦攝影與創作。1949年夏天,郎靜山應美國新聞處邀請到臺灣參加影展,並定居臺灣。
  • 郎靜山攝影-------美如水墨,至今無兩
    1911年始入申報館工作,12歲時,郎靜山進上海南洋中學讀書,在圖畫老師李靖蘭處學會攝影原理、衝洗和曬印技藝,於是和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1925年成為中國攝影學會創辦人1926年入時報工作16,後來,郎靜山先後進入上海《申報》與《時報》,成為中國最早攝影記者。他雖以攝影記者為業,可是卻以仿畫攝影作品見長。
  • 中國攝影第一人:郎靜山
    郎靜山,這個名字在攝影界內鼎鼎大名,對大多數攝影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郎靜山共有755幅作品在265次國際攝影沙龍中入選,至1948年年底累計入選國際沙龍為300餘次,數量為千幅以上.......。1912年,郎靜山完成學業,先後進入上海的《申報》《時報》工作,成為了中國第一代攝影記者。
  • 靜山遠韻——重讀郎靜山
    事實上,在20世紀上半葉,就已經有中國人以渾然天成,淡泊恬靜的集錦攝影風格讓「觀念攝影」披上了「中國外套」,而這種攝影風格的開創與推動者正是攝影家郎靜山。去年,中國美術館推出的《靜山遠韻——郎靜山攝影藝術特展》給了我們一次機會,在這個像素的時代重新審讀郎靜山。
  • 名家郎靜山:以攝影挪移宋元山水裡人的覺知與生趣
    ——郎靜山1995年的今天,攝影大師郎靜山逝世,享年104歲。今天的人觀看郎靜山的作品,會不由自主地驚嘆:「這明明就是水墨山水畫!」他的鏡頭裡,有中國的壯麗山河、桃花源一般的詩情畫意,和流轉變遷的人間四季,這裡面有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屬性的認同、延伸和再創造。
  • 郎靜山的「集錦攝影」
    「中華攝影學社」(簡稱「華社」)這是我國旱期較有影響的攝影團體他雖以攝影記者為業,可是卻以仿畫攝影作品見長他借鑑傳統繪畫藝術「六法」,潛心研習、加以發揮攝製許多具有中國水墨畫韻味的風光照片自成一種超逸和俊秀的風格這些作品,受到人們的好評· 1927 ·冬,
  • 郎靜山 | 裸體拍攝第一人,把照片拍成中國畫
    他借鑑傳統繪畫藝術「六法」,潛心研習、加以發揮,攝製出許多具有中國水墨畫韻味的風光照片,自成一種超逸和俊秀的風格。這些作品,在當時受到人們的廣泛好評。《晨雞催不起》1975郎靜山還開創了一條「集錦攝影」的新路,以相機代替畫筆,重塑中國畫的山水意境。他借鑑中國傳統水墨繪畫藝術,運用暗房技術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拍攝的影像結合在一起。
  • 【雅昌專稿】平靜的攝影市場中,郎靜山緣何一枝獨秀?
    作為民國時期最負盛名的攝影師,他與知名畫家張大千、黃賓虹、朱屺瞻、葉淺予、劉海粟、齊白石等人都有交往,張大千本人更是經常以模特的身份出現在郎靜山的作品之中。與這些國畫名家的交往無疑對郎靜山的攝影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別人是用水墨宣紙,郎靜山用的是相機膠捲加暗房。但是從畫面來看,那些精心布置的山高雲淡、閒雲野鶴,營造出濃厚的文人雅趣氛圍。
  • 郎靜山 ▏ 一個用攝影畫畫的攝影師
    郎靜山創立的集錦攝影,更是在世界攝壇上獨樹一幟。所謂「集錦」,就是「集合各種物景,配合成章,舍畫面之所忌,而取畫面之所宜者。禪宗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隱喻著人與自然密不可分之關係。
  • 郎靜山中國裸體拍攝第一人,把照片拍成了畫!
    他借鑑傳統繪畫藝術「六法」,潛心研習、加以發揮,攝製出許多具有中國水墨畫韻味的風光照片,自成一種超逸和俊秀的風格。這些作品,在當時受到人們的廣泛好評。他借鑑中國傳統水墨繪畫藝術,運用暗房技術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拍攝的影像結合在一起。我們現在知道這種技術叫「PS」,可在當時這叫「集錦攝影」,是創舉!
  • 水墨丹青,不是一般的美!
    也許你曾經欣賞過大師郎靜山如同水墨的攝影作品,不過這次要分享的事另一位同樣風格的攝影師作品,那人便是單雄威。單雄威曾拜郎靜山為師。這種創作方法需要將多張底片合成。其創作目的並不追求場景的真實性,而更講究意境與美感。單雄威1929年生於中國廣東省增城,而一生中大半時間都生活在越南。
  • 他是國畫攝影第一人,以相機代替畫筆,呈現出極致中國現代水墨之美!
    郎大師一生酷愛攝影,精研攝影藝術創作無數,並將集錦照相藝術,發揮地淋漓盡致。1925年,郎靜山,成為中國攝影學會創辦人,後來,郎靜山先後進入,上海《申報》與《時報》工作,成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1930年,郎靜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學,開設了攝影課,開創了我國攝影教育之先河。
  • 看郎靜山的攝影,你能分出這是國畫還是攝影嗎?
    郎靜山,如果略懂一些攝影或書畫,你一定聽過這個名字,他是民國極負盛名的攝影家。沈石蒂拍攝的郎靜山像但若你看到他的攝影作品,一定會非常驚訝:這分明是一幅中國畫呀!郎靜山能拍出這樣的照片是因為他眼裡有畫郎靜山,1892年生於江蘇淮安,浙江蘭溪遊埠鎮裡郎村人。他的父親喜歡收藏書畫、唱戲和照相,使他從小就受到了藝術的薰陶。郎靜山對照相產生興趣,是從家中掛著的這張父母親的結婚照片開始的。
  • 郎靜山,中國攝影第一人
    郎靜山郎靜山(1892年6月12日—1995年4月13日),浙江蘭溪人,生於江蘇淮安,中華民國極負盛名的攝影家
  • 劉冰|攝影大師郎靜山
    1931年他在上海開設「靜山攝影室」,專門從事人像與廣告攝影,同年又與黃仲長、徐祖蔭合組「三友影會」,透過攝影作品宣傳中國的美好河山,改善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同時也將中國攝影作品提升到國際藝壇的地位,郎靜山個人也因此逐漸在國際沙龍嶄露頭角。郎靜山作品大致可分為寫實攝影、紙底作品、集錦作品、人像攝影、女性裸體作品及現代攝影作品六大類。
  • 中國攝影第一人郎靜山!
    沈石蒂拍攝的郎靜山像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郎靜山舉家遷往大後方四川。其時往來於上海、昆明、重慶之間,一方面從事新聞採訪,一方面研究集錦攝影與創作。1949年夏天,郎靜山應美國新聞處邀請到臺灣參加影展,並定居臺灣。當時只帶了四百張底片來臺,大部分相機與底片皆遺留在中國大陸。1951年郎靜山發表《煙波搖艇》,以中國黃山、香港搖艇、臺灣蘆葦為材料,綜合三地風景構築心目中的中國山河,這也成為日後郎靜山的創作模式。
  • 劉 冰:攝影大師郎靜山
    1931年他在上海開設「靜山攝影室」,專門從事人像與廣告攝影,同年又與黃仲長、徐祖蔭合組「三友影會」,透過攝影作品宣傳中國的美好河山,改善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同時也將中國攝影作品提升到國際藝壇的地位,郎靜山個人也因此逐漸在國際沙龍嶄露頭角。郎靜山作品大致可分為寫實攝影、紙底作品、集錦作品、人像攝影、女性裸體作品及現代攝影作品六大類。
  • 郎靜山,一個有風骨的人物,用相機重塑中國畫的山水意境
    在20世紀30年代,郎靜山開創了一條「集錦攝影」的新路,以相機代替畫筆,重塑中國畫的山水意境,將繪畫的高超境界融入攝影藝術之中,並因之馳譽於世界藝壇。郎氏畢生致力推廣攝影,融滙東方精神,發展嶄新技法,創造獨有的攝影語言,不僅參展無數,接受國際獎項、榮譽更多達數十項。
  • 最美不過中國風,東方水墨紋身鑑賞!
    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與墨,黑與白色,但進階的水墨畫,也有工筆花鳥畫,色彩繽紛,後者有時也稱為彩墨畫。 行楷的靜字,不落俗套,大膽的筆法顯得瀟灑飄逸。 中國水墨畫的特點是: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色彩單調,意境豐富。黑白調子的水墨畫早期都是以山水畫的形式來表現的,雖然僅有黑與白,但因為紙色的關係,其實是略為偏黃的。
  • 2018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2018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慈善攝影大賽獲得美國攝影學會(PSA)國際影藝聯盟(FIAP) 權威認證「絲路僑緣 錦繡風華」 2018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慈善攝影大賽 2018上海國際「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影像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