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攝影大師郎靜山

2021-02-14 長青藝文
 郎靜山(1892-1995),開創中國攝影史的傑出攝影大師,浙江蘭溪人,生於江蘇淮陰(現淮安市)。1911年進入上海《申報》擔任廣告業務工作,當時尚無攝影專業記者,故僅以拍照作為閒暇之餘的消遣。1926年他到上海《時報》擔任攝影記者,成為中國新聞界最早的專業攝影記者。1931年他在上海開設「靜山攝影室」,專門從事人像與廣告攝影,同年又與黃仲長、徐祖蔭合組「三友影會」,透過攝影作品宣傳中國的美好河山,改善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同時也將中國攝影作品提升到國際藝壇的地位,郎靜山個人也因此逐漸在國際沙龍嶄露頭角。郎靜山作品大致可分為寫實攝影、紙底作品、集錦作品、人像攝影、女性裸體作品及現代攝影作品六大類。 1937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戰爭起,我家原住上海南市,為保安全,逃難到法租界,近外婆家,高恩路婁浦弄16號(今高安路69弄),借郎靜山寓餘屋暫住。郎家住一二樓,我家住三樓。那是婁浦弄到底的最後一間,再過去是國富門路(安亭路)。房子對面是農家,上海所謂的鄉下人的平房,除了周圍有一大片農田外,另外有一座座高高的墳山,看來對門這家農戶是為大戶人家看墳山的。

當時我正念小學,才七歲,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郎靜山是偉大的藝術家,只看到他家有很大的放大機。後來我長大了才知道郎靜山是攝影藝術家,很有名,父親和他來往甚密。郎家伯伯在上海時,如有事要找他,就到新雅飯店,中午吃飯時一定找得到他。

 1940年郎家伯伯去昆明開攝影展,家父正在昆明擔任中國國貨公司經理,一切事情都是家父代他辦理。

1949年到臺灣後,我們跟郎家來往更多了。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們在吃飯時,電話來了,家父聽完電話後,就說:「飯我不吃了,郎家鬧家庭糾紛了,我要到郎家去一下。」下午調解完回來,爸爸就說郎靜山不會管兒子,兒子去跟他要錢,一直吵到馬路上。第二天報上也報導了這段新聞,標題是「兒子打老子」。

 郎靜山的兩個小兒子,我記得他們剛從香港到臺灣來的時候,住在中正路勵志社,家父叫我跟沛弟去陪陪他們。有一天我 和弟弟早晨就到勵志社去看他們兩個,郎毓俊和我同齡,我們住婁浦弄他們家時一起玩,但時隔多年,看他們在吃西式的早餐,當時是高級享受了,覺得他是用錢比較闊綽一點,可能跟他玩不 到一起。

左起:王之一、郎毓俊(老二)、郎毓瑞(老大)、劉冰 1950年,郎家伯伯要去香港開會,到我家向父親辭別,順便問一下有沒有什麼要託帶的。我就跟母親說:請郎家伯伯代買一塊手錶吧!他回臺灣果然帶了一塊手錶給我,這是我一生中第一塊手錶。 在臺灣跟郎靜山一起進出的是一位胖胖的楊小姐,聽說是上海四五六飯店(四五六下面一個字是七,和吃同音)的女小開,是郎家的家庭老師。郎靜山把她帶到臺灣來,就是現在的郎太太(但是我一直稱她為楊小姐),後來和郎家伯伯還生了好幾個孩子,他們讀書成績都很好。我在上海認識的郎伯母,是藝術家雷佩芝女士,寫字畫畫都非常好,我經營漢華文化公司時,郎靜山說我太太雷佩芝畫了一張八十七神仙壁,可以交給我印刷出版,印成一個手卷。 關於八十七神仙壁,據云在北宋景德末年(1007),真宗帝營建道教玉清昭應宮,募畫工繪製壁畫,有吳道子畫風之畫家武宗元繪《朝元仙仗圖》璧畫稿本。以道教五方帝君、東華天帝群和南極天帝群及眾仙朝見天神元始天尊的神仙出行行列,前有神將開道,中有帝君,後有壓隊,其他男女諸神仙手持幡旗、華蓋等簇擁帝君前行。其中帝君三位,男神仙十位,神將七位,女神仙六十七位,共計八十七位,故亦稱八十七神仙壁。此畫為絹本 黑色線條工筆畫,美國紐約王季遷先生藏,王先生去世後,是否捐與紐約博物館,不得而知。 徐悲鴻紀念館收藏之《八十七神仙壁》,據說前面缺一神將,後面是否與朝元仙仗圖不同,而多了一位壓隊,我沒有見到,不敢說。也有一說:《朝元仙仗圖》和《八十七神仙壁》二 幅畫,都是臨摹吳道子的《五聖朝元圖》而來的。

 雷佩芝的《八十七神仙壁》,有近代書畫名家溥心畬、陳含光、于右任、張大千題字,而吳湖帆題籤《郎雷佩芝臨武宗元朝元仙仗圖》,由此可明矣! 此卷線條之美,現在沒有人能畫出來。到了美國後,有一年,郎靜山來,見面時,我就拿出來給他看,「郎家伯伯,這是郎伯母的畫。」他說他手頭也沒有了,我就送給他了。 照相術和近代印刷術不可分離,照相術在1860年前已傳入中國,郎家伯伯的父親郎錦堂公結婚時,就請人照過結婚照,但當時的照片是一塊玻璃板,要用深色絨布襯在下面,才能顯出微弱的影子。後來照相術漸漸改進,上海土山灣天主堂將照相石印法傳入中國,然後再有銅鋅版用溼片方法製版印刷,這種製版方法在臺灣1970年代仍在使用。郎家伯伯的朋友黃伯惠在1930年,又從德國引進三色照相及網線膠版,製成彩色照片。我在聽郎家伯伯講這段印刷歷史之前,還不知道他對印刷術也很內行。郎家伯伯從小受他父親的藝術家朋友時常來家走動影響,小學時曾學繪畫,進中學後又經老師傳授攝影衝洗之法,使他對攝影的技術與藝術之興趣與日俱增。 集錦攝影可說是郎家伯伯創造的,是集合多數底片的景物,放映在一張感光紙上,因為照片不能每張都盡善盡美,或許有局部景物不盡人意,而致全部廢棄。所以可以用暗房的技術再補救,將不好的部分除去,將另外一張好的部分加進去,就像剪貼一樣,拼在適當的位置,優點是沒有剪貼的痕跡。更妙的是無論人物景物都可以隨意放大縮小,做出一張滿意的照片。 郎家伯伯因為有中國繪畫藝術的基礎,將攝好的很多照片,用國畫的構圖意境,從一堆照片中去找合適的材料,用山、水、花、樹、雲霧、人物構成一張滿意的圖畫,再用暗房的技術和藝術的靈感製成一張真實的實物照片,這同時也是一張實物的圖畫,是一般人學都學不好的集錦攝影法。    郎靜山先生在臺灣最早住在南昌街。有一段時間住仁愛路,住家後面是教會聚會所。某日午後我去他家,他午覺後在吃點心生煎饅頭,我們聊了一會兒,他講後面教會每天晚上禱告時都在哭,煩得他晚上睡不好,準備要搬家。好像後來他搬到板橋去住,我在那裡北門郵局租了一個郵政信箱,早上去開信箱時,經常會碰到郎家伯伯。因為中國攝影學會也在郵局有一個信箱,他每天從板橋出來先去開信箱,然後就到重慶南路、博愛路城區走走。我在重慶南路世界書局做事,以後在館前路經營維新書局,都在城區,郎家伯伯有時就到我公司歇歇腳。

 記得有一次我在維新書局,他來找我,說有件事要麻煩我。我覺得郎伯伯有事來找我辦,是很光榮的,當然說:「好,沒有問題。你有什麼事我來給你辦。」那時候一般藝術家找我幾乎都是讓我幫他們印刷出版作品。這次他說,他在中華彩色印刷公司印了張大千的畫,還有中國攝影學會的刊物,中華彩色印刷公司侯彧華當總經理時,侯先生是文人,郎靜山印東西不收錢,只記筆帳而已。現在換了新的總經理,一看郎靜山先生欠帳十二萬,就要跟他清帳,向他催收。郎靜山一生並沒有錢,一年四季永遠一件長袍,一套白的中式裝,布鞋。他找侯彧華,說現在的總經理向我要印刷費,我沒有錢,怎麼辦?侯先生說你去找劉冰好了,他有辦法。郎靜山就說:劉冰是我從小看著他長大的,我可以找他。

郎靜山攝於臺北容石園 自左至右 劉雅農、張目寒孫女、張目寒、張目寒孫子、張目寒夫人、劉冰、侯彧華夫人、郎靜山夫人、朱光鬥夫人、朱光鬥女朱奉賓蠙 那時候我有很多印刷品給中華彩色印,教育部的美術教科書是我監印的,加上漢華文化的書畫等等,所以我是中華彩色的大客戶;新的總經理陳才英是臺灣印刷專家羅福林的朋友,陳才英接任前就曾找羅福林教授邀我好幾次,希望我到中華彩色去幫他忙,我因為維新書局剛開張,沒有去,不過交情還在。我和中華彩色的交情還不是一點點,董事長陳地球、侯副董事長及工作人員,大部分是我的老朋友或藝術專科學校的學生。所以我就跟郎靜山講:「你把印過的東西給我看。」過幾天東西拿來了,我一看,唯一的辦法就是挑毛病,要求他們在帳單上扣錢,雞蛋裡挑骨頭,一筆一筆的扣錢,記得我代他扣下了有將近九萬塊錢。我說:郎家伯伯,還有差不多三萬多,我沒法找缺點,扣不下來了。他說那我就請新聞局幫忙吧。這樣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大家皆大歡喜,中華彩色公司也買了我的面子,就算結清了事。 我為他解決了帳款的問題,他說:要我怎麼感謝你。我說這是舉手之勞,不必言謝了,也是我小輩應當做的。後來他提議給 我一些照片,出版一本攝影集,可以賣點錢。事實上當時臺灣的經濟不好,攝影書是賣不了錢的,他還是給了我一本菲律賓華僑攝影家許崇鴻著的攝影入門,《郎靜山攝影藝術》,但都是賠本生意。他後來又說:人體攝影,可以吧。我說可能政府要禁止。他說沒有關係,我的人體攝影是藝術的,書名《郎靜山人體攝影藝術集》,當然是絕對可以賺錢的,並且一定轟動。但是我就怕新聞局和警備總部有看法。我不願意惹麻煩,就沒有出這本書。 郎家伯伯創辦中國攝影學會,盡心盡力。他來美國好幾次, 1993年他來美,建議王之一和我在洛杉磯成立洛城攝影學會,不但題了招牌,乘興還寫了一副對聯:「滿門藝術家,一群窮光蛋」,橫批是「自得其樂」。洛城攝影協會,有了郎老的題字,王之一和我再邀了金問褆先生,三人共同發起組織,成立之日,這幅對聯掛在大會中間。可是這幅對聯,不知在收拾場地時,被哪位「窮光蛋」偷去了。總算有照片尚在,大家還可共賞。

 他每次來美國都會找我,大家見見面。1993年我陪他去西來寺玩,他寫了一個「禪」字給我。西來寺的老師父都向他請教長壽之道,他說只要隨遇而安,不要要求太高。吃東西,什麼葷的素的都吃,二條腿的人不吃,四條腿的桌子不吃;吃飯到最後,就把剩下的菜和菜汁淘在飯裡,拌拌統統吃光。衣著方面,他終年都是一襲長袍,裡面白竹布中式長褲,穿著布鞋,走遍世界。唯一要求的就是出門一定自帶枕頭,他說別人的枕頭睡不著。他每天走路很多,早晨公路車下來,在臺北辦事,幾乎都在走路,這種是最好的運動。心理影響健康,他一直保持健康年輕的心態。1991年他來美國,此地一位女記者王艾倫,帶他去看脫衣舞,幾個脫衣女郎知道他有一百零一歲,一擁而上抱住他,耍他 也陪同上臺表演。王艾倫又帶他去加州海灘的人體營,他人老心不老,樂此不疲。或許這是長壽之道,我們要多學習。 最後一次,1995年我回臺灣,打電話給郎靜山,電話是他太太接的。她說:郎先生剛從香港回來很累了,身體很弱,在臺大醫院加護病房,你最好再過兩天去看他。我在臺灣只待兩天,第三天匆忙趕到香港。我在飛機上看報紙,知道郎家伯伯過世了。 沈映冬前輩幫助泉州吳君建立華光攝影藝術學院,他知道郎老和我熟,希望我捐些郎老生前的實物,充實學院裡的郎靜山紀念館。我當然義不容辭,把我收藏的郎老的生活照片及出版的書刊,親自帶去福建,送給了華光學院。 我認識中國現代藝術家最久的一位就是郎靜山先生,深知他的為人和修養。他一輩子非常清廉,一身飄逸,兩袖清風。張大千知道郎靜山沒有錢,故有時送他一些畫,讓他拿去換點錢花用。過去知識分子之間這種惺惺相惜、相互照應的例子很多,如近代文學大家胡適也曾這樣接濟過無數認識與不認識的知識分子以及青年學生。儘管如此,郎家伯伯從不為金錢所累,活到103歲高壽,是我認識的真正的藝術家。劉冰,號寒雲,1932年生。1949年隨父赴臺,服務於世界書局,直至1965年。其後,自營印刷業,經營教科書,成立漢華文化事業公司編印出版藝術圖書。1972年移民美國。1978年創建長青書局並任長青文化公司董事長,出版經營中文圖書,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著有《中國裝訂簡史》《老滬臺藝壇人物舊憶》《閒話藝壇》《我的印刷出版半世紀》《藝緣》《藏品》《上海三牌樓劉家》等。2018年在上海發起創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長青文化專項基金,任名譽理事長。上文選自劉冰先生所著並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老滬臺藝壇人物舊憶》。

相關焦點

  • 劉 冰:攝影大師郎靜山
    郎家伯伯,我是這樣稱呼郎靜山先生的。郎靜山(1892-1995),開創中國攝影史的傑出攝影大師,浙江蘭溪人,生於江蘇淮陰(現淮安市)。
  • 郎靜山的「集錦攝影」
    郎靜山的藝術之路和際遇與張大千有相似之處他們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只是郎靜山缺少張氏和西方頂尖藝術大師會晤這一節但卻比張幸運得多的拿到許多國際獎牌張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樣將中國的筆墨與世界接軌中國老莊哲學及孔儒之學的時尚也有人認為郎靜山一味模仿、拼湊古人的意象沒有藝術創造的意義郎大師一生酷愛攝影,精研攝影藝術創作無數並將集錦照相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 中國攝影第一人:郎靜山
    郎靜山,這個名字在攝影界內鼎鼎大名,對大多數攝影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郎靜山共有755幅作品在265次國際攝影沙龍中入選,至1948年年底累計入選國際沙龍為300餘次,數量為千幅以上.......。2019年12月「紀念攝影術誕生180周年」活動中,郎靜山被評選為「攝影術誕生180年180人」之一。其攝影成就以及對中國攝影的貢獻,絕對是中國攝影第一人。
  • 【雅昌專稿】平靜的攝影市場中,郎靜山緣何一枝獨秀?
    2017年香港春拍中,蘇富比推出的「光之繪畫」郎靜山攝影專場,再次將這位曾被加冕為「中國第一攝影大師」、「亞洲攝影之父」的攝影家推到臺前。攝影專場的成交額歷來並不抓人眼球,但專場平穩、積極的市場表現還是給了我們一次機會,來重新梳理和關照郎靜山以及他同輩攝影人在當下市場中的境遇。
  • 郎靜山 ▏ 一個用攝影畫畫的攝影師
    本文攝影大師郎靜山插圖來源於網絡文字根據其一生酷愛攝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龍攝影界展出,曾獲得美國紐約攝影學會頒贈的1980年世界十大攝影家稱號。郎靜山創立的集錦攝影,更是在世界攝壇上獨樹一幟。所謂「集錦」,就是「集合各種物景,配合成章,舍畫面之所忌,而取畫面之所宜者。
  • 郎靜山,中國攝影第一人
    《迎客松》 1933年,郎靜山為軍人郎錦堂之子。他自幼喜愛中國書畫,12歲從上海南洋中學圖畫老師李靖蘭處習得攝影原理、衝洗與曬印技術。主張使用西方的攝影技術為工具,在表現上應該多研究國畫精神旨趣。1931年在上海開設「靜山攝影室」,專門從事人像與廣告攝影。同年又與黃仲長、徐組蔭合組「三友影會」,其宗旨在於將中國攝影作品送到國際沙龍,以提升中國攝影界在國際藝壇的地位,同時希望透過攝影作品宣傳中國的美好河山,改善國際形象。
  • 中國攝影第一人郎靜山!
    郎靜山為軍人郎錦堂之子。他自幼喜愛中國書畫,12歲從上海南洋中學圖畫老師李靖蘭處習得攝影原理、衝洗與曬印技術。主張使用西方的攝影技術為工具,在表現上應該多研究國畫精神旨趣。曾言:「我主張在技巧上,應吸收西方科學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難事;但要談到藝術視界,無論取景或色調,我都認為應多研究國畫中蘊含的旨趣。」
  • 郎靜山攝影-------美如水墨,至今無兩
    郎靜山(1892年—1995年),浙江蘭溪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郎靜山創立的集錦攝影,在世界攝壇上獨樹一幟。
  • 2019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慈善攝影大賽正式啟動!
    A. 2019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慈善攝影大賽獎項設置:1. 設立100個「郎靜山攝影藝術獎」金像獎和100個「郎靜山攝影藝術獎」金牌獎。2.在100個「郎靜山攝影藝術獎」金像獎及歷屆獲得「郎靜山攝影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的作者中再評選出1個美國攝影學會PSA金獎、10個美國攝影學會PSA銀獎、10個美國攝影學會PSA銅獎、38個美國攝影學會PSA優秀獎以及25個國際影藝聯盟FIAP金牌獎、60個國際影藝聯盟FIAP優異獎。B. 2019上海國際「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影像大賽獎項設置:1.
  • 東方水墨|郎靜山
    郎靜山(1892年6月12日—1995年4月13日),浙江蘭溪人,生於江蘇淮安,中華民國極負盛名的攝影家,於1949年遷居臺灣後曾經幾度遷徙,曾住過臺北臨沂街以及新北市板橋區。是中國攝影史早期最富盛名的攝影大師。
  • 2017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慈善攝影大賽(截止2017年11月5日)
    2017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慈善攝影大賽,以「世界文明 美好家園」為主題,徵集反映「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特色的攝影作品,旨在讓人類文明建設和攝影藝術與慈善事業相結合,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大賽的100幅金像獎作品,將以義賣的方式進行銷售,並將獲得的全部收入用來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
  • 名家郎靜山:以攝影挪移宋元山水裡人的覺知與生趣
    我的健康之道就是攝影。由於對攝影的興趣,我已忘了去注意自己的年齡了。我主張在技巧上,應吸收西方科學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難事;但要談到藝術視界,無論取景或色調,我都認為應多研究國畫中所蘊涵的旨趣。——郎靜山1995年的今天,攝影大師郎靜山逝世,享年104歲。
  • 看郎靜山的攝影,你能分出這是國畫還是攝影嗎?
    郎靜山,如果略懂一些攝影或書畫,你一定聽過這個名字,他是民國極負盛名的攝影家。沈石蒂拍攝的郎靜山像但若你看到他的攝影作品,一定會非常驚訝:這分明是一幅中國畫呀!郎靜山的集錦攝影,仿國畫、重意境、師古法,在形式上模仿傳統國畫,題材和主題意趣,多取自古畫、古詩詞,是中國繪畫風格和攝影技法的統一,既具有個人的藝術風格,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
  • 2018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2018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慈善攝影大賽獲得美國攝影學會(PSA)國際影藝聯盟(FIAP) 權威認證「絲路僑緣 錦繡風華」 2018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慈善攝影大賽 2018上海國際「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影像大賽
  • 獲獎公布丨2020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慈善攝影大賽
    2020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慈善攝影大賽暨2020上海國際「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影像大賽將傳承郎靜山攝影藝術教育理念,傳播、踐行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藝術創新,以「愛」為主題,用影像搭建互助、互愛、互幫、互學的橋梁,用影像展示人間大愛,希望作品能反映各國、各地風土人情、人文景觀、民族節慶中蘊含的真情實感,繼承郎靜山大師對攝影藝術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偉大精神,倡導以「
  • 【拍+九州影像】東方水墨-郎靜山
    郎靜山(1892年6月12日—1995年4月13日),浙江蘭溪人,生於江蘇淮安,中華民國極負盛名的攝影家,於1949年遷居臺灣後曾經幾度遷徙,曾住過臺北臨沂街以及新北市板橋區。是中國攝影史早期最富盛名的攝影大師。
  • 靜山遠韻——重讀郎靜山
    事實上,在20世紀上半葉,就已經有中國人以渾然天成,淡泊恬靜的集錦攝影風格讓「觀念攝影」披上了「中國外套」,而這種攝影風格的開創與推動者正是攝影家郎靜山。去年,中國美術館推出的《靜山遠韻——郎靜山攝影藝術特展》給了我們一次機會,在這個像素的時代重新審讀郎靜山。
  • 郎靜山 | 裸體拍攝第一人,把照片拍成中國畫
    1911年始入申報館工作,12歲時,郎靜山進上海南洋中學讀書,在圖畫老師李靖蘭處學會攝影原理、衝洗和曬印技藝,和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不過當時肯定沒人想到,這位「小少爺」會引領中國攝影藝術的潮流。1912年,完成學業的郎靜山先後進入上海《申報》、《時報》,成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之一。他雖以攝影記者為業,但卻以仿畫攝影作品見長。
  • 郎靜山中國裸體拍攝第一人,把照片拍成了畫!
    1911年始入申報館工作,12歲時,郎靜山進上海南洋中學讀書,在圖畫老師李靖蘭處學會攝影原理、衝洗和曬印技藝,和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不過當時肯定沒人想到,這位「小少爺」會引領中國攝影藝術的潮流。1912年,完成學業的郎靜山先後進入上海《申報》、《時報》,成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之一。他雖以攝影記者為業,但卻以仿畫攝影作品見長。
  • 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頒獎典禮成功舉辦
    「攝影讓我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我以前是個『宅男』,現在喜歡拿著相機到處探索!」「我和其他獲獎同學加了微信,期待下次一起去掃街!」由黃浦區臺聯會、上海市華僑攝影協會和桃園市攝影研究會共同舉辦的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頒獎典禮在上海大世界和桃園市古華酒店兩地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