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顯而易見,父母們厭倦了回答問題並不再鼓勵還自己提問。隨後孩子們步入校園後,發現一個班上老師有太多的孩子要照顧,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根本沒時間回答他們的問題。
扼殺他們好奇心的並不是只有父母和老師。當下各類電視節目為了取悅觀眾,根本無暇顧及讓觀眾探索複雜問題,這也培養了孩子們被動的旁觀者心態。
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過於沉浸在對自身的思考中,卻從未留心身邊發生的事情。他們怎麼會這樣?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接觸外部的世界。
以下這個小測試能幫助你了解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1)你的上司戴戒指了嗎?
(2)你母親的衣服是什麼顏色?
(3)你家鄉有多少加油站?
(4)你家門前的走廊有多少步?
(5)你家鄉有多少個教堂?它們是屬於什麼教派的?
(6)你最要好的朋友家的院子裡種樹了嗎?
你所觀察的類型可以無限延伸。但記住,別只觀察他人的生活,你同樣要觀察自己的生活:你的行為方式以及這些行為線索映射出來的態度和價值觀。
研究者發現思想家和有創造性的人對於不完美有一種敏銳的直覺,而這種直覺是他們取得成就的一大資源,意味著有進步的空間。他們把所有想法、系統、過程、觀念和工具都看成是發明,並由此開啟了前進之門。
生活每天都能帶來失望和沮喪,我們根本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利用這點。從今天開始,請記下你感受到的那些不滿:教授在你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進行突擊測驗時讓你滋生的憤恨,妹妹為了顯示自己的重要地位而讓你時刻待命時你內心的怨氣,以及在超市排隊時感到的不耐煩。
創新和成就歸功於那些不停琢磨事情的人。他們的尋思能拓展到事物的根源:他人是如何摸索出來這個方法以及他們是如何工作的。
舉個例子:很早以前,人們都知道炭疽滋生在土壤中,但是科學家對於它的形成過程還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路易·巴斯德在參觀一個農場時對此產生了好奇,他驚訝的發現一小塊土地土壤的顏色和它周圍土壤的顏色不一樣。
當他問農民的時候,被告知他們早年在這裡焚燒了一些生病的綿羊。他依舊覺得奇怪,是什麼原因導致土壤顏色不一樣呢?於是他檢測了這些土壤,並注意到蚯蚓糞,從而分析出蚯蚓深入到地下,並攜帶了炭疽孢子。之後,他的實驗室研究證實了他的猜測。
找尋根源的關鍵在於對任何新奇的場景保有一顆機警之心,即便你不能做出很滿意的解釋。一個鍛鍊你機警性最好的時間就是閱讀報紙或是看電視的時候,你可能會開始思考。
每一次發現、每一個發明、每一個新的觀點或是解釋所產生的影響總是超出你的想像。優秀的思想者對於事物暗含的深意很敏感,因此他們總能先於他人發現這種影響。
在辯論問題時,很多人除了一味暢談自己觀點的英明和咒罵發對意見之外無所作為。他們失去了辯論中真正的機遇,而這種基於會讓你變得更愛冒險,讓你在探索新奇觀點的同時豐富了自己的知識。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值得辯論的問題呢?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相關人士所反對的內容。這些人肯定有不同意的原因:原因有可能是這個事件有多種理解方式,抑或囊括了兩種或以上的衝突性價值觀,並且每種說法都具有說服力。
文章摘自:《思考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