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殼最厚的地方在中國,最薄的在日本,科學家:等於一顆核彈

2021-02-15 渣渣會

 各位讀者大家好,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點開小編的文章,每次你們的閱讀和評論都是對於小編的認可。喜歡的話就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渣渣會」再點擊「關注」,就當做是對小編的鼓勵吧。下面我將帶領大家走進一個個的故事之間,感受一下社會的人情冷暖。

中國文化中有非常多的,成語,其中有一個成語叫做天高地厚,融城苑天高地厚來,比喻那些非常狂妄自大的人,做過20分鐘,天是非常的高的,大地也是沒有辦法計量深度的。因為古代的人們沒有現在這麼厲害的科學技術讓他們,能夠翱翔九天之上,也沒有,努力讓他們潛入大海深處,去探尋大海底下是什麼?所以天空和大地對他們來說,就是無法觸及到真正面目的事物。現在人們都知道,其實天空並不像以前的人們想的高不可及,朋友其實目的的厚度也並不是不能到達底層的,目前人類已知的地球平均半徑大概是6371公裡左右,這是整個地球的半徑,而地球還分成了很多層,比如說地殼,地幔和地核,那麼地球的地殼到底有多厚呢?


大家都知道地球被分成了三部分,地殼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層巖石圈,而且地殼也是地球表面最薄的一部分。地殼上面就是人們平時看見的山河湖海,沙漠海洋。這些地方距離地球的地幔的距離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地方非常的薄,大致只有幾公裡就能到地幔,但是有些地方非常的厚,厚的地方則有六七十公裡。整個地球地殼的平均厚度是17公裡。不過大陸和海洋的平均厚度也是有非常大的差別的。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要遠比之前說的17公裡厚的多,達到了33公裡的平均厚度。而且在地球的高原地區,這一數值會更加的高,一般的厚度都會在20-70公裡。海洋確恰恰相反,海洋因為距離地幔更近,所以平均厚度只有6公裡而已。那麼地球上最薄和最厚的地方是在哪裡?


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地方是在馬裡亞納海溝。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最薄的地方就在日本邊上,無疑等於一顆核彈。」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深度超過了10000米,所以這裡是距離地幔最近的地方,僅僅只有2公裡的厚度,自然也是地球地殼最薄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是目前人類還沒有足夠能力進行探測的的方,所以人類對於馬裡亞納海溝的認識非常有限。


而地球上最後的地方就在中國的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有著世界屋脊之稱,青藏高原上的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達到了6000米到7000米,而且喜馬拉雅山脈上的珠穆朗瑪峰海拔更是高達8000多米,所以這麼算的話,青藏高原距離地幔是最遠的。


其實在很久以前,青藏高原地區本來是一片汪洋大海,被稱作古地中海。但是在2.4億年前,因為板塊運動以及地球的造山運動,原本距離亞歐板塊比較遠的印度板塊以很快的速度撞向了亞歐板塊,可可西裡地區從海洋成為了陸地。在8000萬年前,印度板塊再次向北移動,這一次北漂引起了非常強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岡底斯山脈,唐古拉山區迅速上升,漸漸地古地中海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平原,而且在隨後的歲月裡,印度板塊依然在向北運動,最後形成了現在的青藏高原,這在地理學上也被稱為喜馬拉雅運動。


人類為了能夠認識到地球的內部構造以及構成物質,前蘇聯時期曾經嘗試打穿地殼到達地球內部,這也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鑽井,科拉鑽井。雖然現在這個鑽井已經被俄羅斯關閉,大數據哦根據資料來看,這個鑽井當時已經鑽到了12262多米的深度,但是最後也沒有鑽透地殼。這樣看起來好像地球的地殼是很厚,就算是用地球地殼最厚的青藏高原來進行對比,人們其實可以發現,地球的地殼厚度其實還沒有雞蛋殼的厚度厚。


青藏高原的地殼厚度高達70公裡,但是地球半徑是6371公裡,所以兩隻之間的厚度比是1比90,而按照地球的平均厚度17公裡來算,兩者之間的比值達到了1比374,所以這麼看來,其實地球的厚度在整體看來並不算什麼,如果把地球看成雞蛋,那麼地殼的厚度甚至沒有雞蛋殼厚。

(本文採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火星地殼是一個「夾心蛋糕」,竟然有三層「夾心」,地殼非常薄
    火星地殼竟然比地球薄不少洞察號是如何了解火星內部結構的呢?這就需要從洞察號登陸火星後,通過隨身攜帶的地震儀來監聽火星開始說起了,如果火星內部活動劇烈,比方說火星上出現地震,那麼,火星的土壤中就會滲出來自於火星內部的熱量。
  • 馬裡亞納海溝是海洋的最深處,再往下是什麼地方?穿透地殼了嗎?
    如果要問離地球內部最近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海洋,沒錯,海洋可以說是離地球內部最近的地方。而海深中最深的地方就是馬裡亞納海溝,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地方,它位於菲律賓東北、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黃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其北部有阿留申、千島、小笠原等海溝,南有新不列顛和新赫布裡底等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
  • 挖穿地殼直達地幔,比登月還難,我們有生之年能看到嗎?
    打科拉鑽井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穿地殼,但是最後263米進展極為艱難,而且從洞裡面傳來了地獄般嘯叫聲音。2012年,日本深海鑽探船「千秋號」鑽入太平洋海底,計劃是穿過地殼。地殼在陸地上有30到60公裡厚,但在海底最薄的地方只有5~7公裡厚。如果「千秋號」的鑽機突破莫霍面的過渡邊界,將到達地幔。這是地殼和地球高溫熔融核心之間的2900公裡厚的神秘層。
  • 科學家對地球的內部的結構到底有多少了解
    地球是我們最為熟知的一個天體,但是我們對它任然知之甚少。地球的內部結構為一同心狀圈層構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殼(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主要依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急劇變化推測確定。
  • 美俄科學家到底發現了什麼?不約而同要摧毀月球,地球才能安全?
    一份公開的資料顯示,冷戰時期美俄科學家都曾經打算用核彈來轟炸月球,並且為此還動用了一個科學團段來模擬演練!這月球好好的呆在天上,為什麼兩個超級大國都不約而同的要將其除之而後快?冷戰時期美俄要轟炸月球是為哪般?
  • 地球之外真的沒有「新地球」嗎?科學家們在月食中尋找出新生命!
    我是海憶,今天我們來聊的話題是:地球之外還有新的「地球」嗎?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太陽系以外的4000多顆行星,其中少數是小型的,有的地方是有巖石的,可能像地球一樣。如果它們的大氣層與我們的相似,那麼通過下一代太空望遠鏡,科學家將能夠真正地研究這些大氣層,並發現「新地球」。
  • 核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現存所有核彈一起爆炸可以毀滅地球嗎?
    核彈,作為現在最具備威懾力的一種武器,其威力的恐怖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不少大國手裡都擁有巨量的核彈,萬一那天發生核戰爭,世界上所有的核彈一起爆炸,我們地球會不會就此毀滅呢?而俄羅斯製造的「炸彈之父」=44噸TNT當量,是戰斧飛彈的34倍,摩天大樓也就是一顆的事(這也是目前威力最大的常規飛彈,不愧是戰鬥民族!)這麼說你可能不太有直觀的感覺,那我們來說一場史上最嚴重的「交通事故」-哈利法克斯大爆炸。
  • 地震是因為地殼運動,那為什麼地殼會運動?地震又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常常說地震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也知道位於板塊交界地帶容易發生地震,但是我們不知道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也不知道地殼為什麼要運動。關於這點,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所以然,今天就好好了解一下,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地殼是怎麼運動的?地殼之所以會運動,和地球的構造有關。
  • 科學家探測發現,地表下660公裡處有隱藏巨型山脈,它是什麼?
    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除了有大氣層,地表和海洋外,更多的還是地表下的結構。古時候的人們自然不知道,人類是生活在地表。直到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有了先進的探測設備,尤其是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對地球的認知才有了直觀的認識,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原來地球是一個球體,而人類只不過生活在地表這個非常小的平面上。
  • 幾張圖看懂地球內部結構,地殼,地幔,地核層層驚豔
    這些物質又因為自身引力互相吸引,最終在某一時刻,形成了一個球,地球。    地球從最開始的小球逐漸變大,在今天已經成長為了直徑一萬三千公裡的大球。    現代地理學對地球內部的劃分,大致可分為三圈層,最外面的一層稱為地殼,中間一層稱為地幔,最中心部分稱為地核。
  • 如果在馬裡亞納海溝,引爆一枚核彈,人類將面臨哪些懲戒?
    如果在馬裡亞納海溝引爆一枚核彈會發生什麼?1961年10月30日,全世界民眾共同見證了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一次核彈爆炸事件,它就是冷戰時期前蘇聯所研製的沙皇炸彈。那如果我們把它投放到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又會發生什麼呢?
  • 1994年彗星撞擊木星,威力高達上億顆核彈,地球真是個幸運兒
    4萬公裡的地方,這個距離小於木星的洛希極限,很快,整個彗星被撕成了21塊了,其中最大的一塊碎片有4公裡寬。然而,這並不是結束,僅僅是一個開始,到了1994年7月16日的時候,這麼多碎片開始以每小時21萬公裡的速度撞向了木星大氣層,換算成秒,就是每秒60公裡,在木星的南半球相撞,相撞產生了巨大的爆炸,相撞的地方產生了上億度的高溫,撞擊所產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其中最大的一塊碎片產生了能量相當於地球上6萬億噸tnt炸藥,也相當於上億顆人類威力最大的核彈,人類到目前止,還造不出這麼多東西
  • 科學家警告,2036年小行星會撞擊地球?
    科學家對2036年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警告,這個小明星叫阿波菲斯也叫「毀神星」,那為什麼科學家會警告呢?那是因為這個小行星可能會撞向地球,美國航空航天局曾在2004年首次發現這個小行星,並把這個小行星的名字稱為阿波非斯。
  • 最新研究:火星地殼如三層蛋糕結構
    火星探測車洞察號(Insight)最新發回的分析顯示,原來火星地殼的結構就像三層蛋糕一樣。美國宇航局(NASA)選擇在近期宣布了這個應景假日氣氛的消息。根據數據科學家繪製了火星地殼結構圖,這是科學家繪製的第一張地球以外另一個星球的地質解剖圖。火星的地殼由三層不同的巖石組成。
  • 46億歲的地球,有一顆年輕的「心」
    那麼,為什麼地球內核有著跟地球不一樣的年齡,甚至比地球年輕了那麼多呢?地球內核年齡不等於地球年齡?對於地球的年齡,有著不同的分類,比如天文年齡,描述的是地球從開始形成到現在的年齡,這個年齡跟地球的形成相關,記錄著地球作為一顆原始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生命歷程。
  • 科學家發出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裂縫已有56公裡
    ▲太空中的地球所以,就算現在有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有可能形成第五大洋,其實也並不是什麼特別稀奇的事。根據科學家現在的研究來看,在500~1000萬年之後,地球上會有第5個大洋形成。這個時間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但是對於地球而言,這只是短短一瞬。而且這個時間相較於目前地球上其他大洋的形成時間來說,已經短得多了。
  •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哪?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哪? 以全球來說,最冷的地方並不在北半球,而是在南半球的南極洲。南極洲終年被厚厚的冰雪所覆蓋,平均厚度為1700米,最厚的地方達4200米。冰雪覆蓋的大地,平坦潔白,猶如一片銀色世界。
  • 現實版流浪地球?科學家發現一顆最小「流浪行星」
    這些行星在銀河系中無人陪伴地孤獨飛行,天文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小的流浪行星候選星,這顆行星可能比地球還小,質量介於我們居住的星球和火星之間。  如果這顆「流浪行星」的身份能夠得到證實,這將標誌著此類天體研究的一個裡程碑,據信「流浪行星」在整個銀河系內外都很常見,但探測起來卻很有挑戰性。
  • 地球「隱秘的角落」:第八大洲揭開神秘的面紗,西蘭大陸地圖公布
    我們從小接觸的地理常識,無論是百科全書還是教材課本,所了解的地球都是由七大洲四大洋構成的。如今,這個認知要更新了,因為科學家發現,在地球上,還有一個「隱秘的角落」,已經被認定是第八大陸地板塊。這個地方就是「西蘭大陸」(Zealandia)。
  • 關於地球內部是否存在一個未知的空間,卻是一個爭論已久的問題
    地球的半徑約6371公裡,地殼最薄處有6公裡,最厚處大約可達50公裡。人類歷史上最深的鑽探深度由前蘇聯1970在柯拉半島上進行的一次科學鑽探。但是陸地僅地殼厚度最薄處也有30公裡左右,所以我們對地球內部所知道的簡直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