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猴麵包:用影像記錄武漢人的力量 | 2020青年力量

2020-12-24 南方周末

透過網友蜘蛛猴麵包的鏡頭,千萬人看到武漢封城期間普通且勇敢的人們。他們有的是無助而堅強的患病家庭,有的是連夜不休的志願者和醫護人員。蜘蛛猴麵包一邊在武漢做志願司機,一邊用影像記錄這座城市:他想讓大家看到這座城市的力量,消除恐懼,共同度過2020年的春天

如果累計全網播放量,林文華的Vlog《武漢日記2020》有幾千萬次的播放,無論是抖音還是人民日報,都曾多次轉發。他的網名更為人所熟知:蜘蛛猴麵包。

用影像記錄生活的習慣已經四五年了,通常只有身邊的朋友關注,微博粉絲兩三千。發出第一則武漢封城Vlog兩天後,不斷有朋友告訴他,你的Vlog紅了,好多大V都轉了。在那個視頻中,林文華在封城當天去了商場、藥店和超市,拍下了雖門庭冷落卻安靜有序的畫面。

「那幾天一直在網上看消息說武漢怎麼怎麼樣了,我也不知道外面是什麼情況嘛,就出去看一下。我先去了一個商業區的商場,把車開到地下停車場之後,發現裡面空蕩蕩的。我就覺得哇塞這怎麼回事,外面已經這個樣子了。我去入口,一拉門是鎖的,我才知道商場已經關門了。在那之前我完全沒有意識,外面已經成這樣了。」

林文華不是個喜歡關注新聞的人。他喜歡玩樂隊、喜歡電影、喜歡旅遊、喜歡極限運動等等,日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詡是「後知後覺」。他喜歡創作,只取悅自己,不取悅別人。

這是林文華最接近新聞中心的時候,全世界最關注的新聞:武漢疫情。林文華很清楚,他的Vlog之所以爆紅,是因為他身處武漢。

第三天開始,林文華的微博粉絲每一秒都在急速增加。「不停地增加,沒有停過,我當時覺得不會到一百萬吧,結果一下就過了一百萬。」他逐漸收到各種各樣的私信,有的人說謝謝他的Vlog給予的力量,有的人請求幫助,有的人關心他的近況,有出版社列了提綱來找他寫書,還有紀錄片團隊請他參與拍攝。

作為一個影像創作者,林文華猶豫過那麼幾分鐘要不要盯著一個地方拍,積累素材做成長片。但這個念頭很快被打消:他想拍的是能夠立刻給所有人看到的武漢:即時的、真實的、多角度的。

他拍了很多志願者的故事,捐贈物資的、給醫護人員送食物的、接送醫護人員的、救助寵物的、提供免費住宿的,卡車司機、倉庫工等等。他希望自己的短篇基調是明朗的,他最初預期的觀眾是武漢人,他希望給留在家中的武漢人傳遞希望:這個城市有許多熱心且勇敢的普通人,也有來自祖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志願者等等,他們都在保護這座城市。「作為武漢人我支持這一次封城,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病毒擴散以及集中最好的資源來解決病毒問題。但是網上各種關於疫情的謠言與斷章取義讓人感到這座城市陷入了絕境一般……有全國各地的支持,我們相信肯定很快渡過難關。」1月23日,他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

「在最開始封城的時候,武漢馬上湧現了大批志願者。作為武漢人,看到這麼多人主動站出來,我覺得很驕傲。有些人做志願者,晚上就不回家,住在車裡,或者單獨找個地方住。」

林文華也是志願者。武漢封城第二天,他就出去接送醫護人員,後來是幫人送藥,有時候收到微博上的求助,他也會開車去幫忙,比如跨越大半個武漢去送貨。

多數時候他在送克力芝,一種在衛健委下發的第四版和第五版診療方案中提到的抗病毒藥物,對部分患者有效。他記錄下自己的送藥過程,也記錄了許多患者的無助和等待。2月13日上線的那集他猶豫了許久:「本來我不打算做這一集內容,裡面有一些比較沉重的部分。但這次疫情中遭遇不幸的人和家庭實在太多,他們是無辜的。最近事情開始出現轉機,病患開始陸陸續續轉入醫院或隔離點,省市領導作了新的調整,希望能儘快好起來吧。」

在那集中,一個失去父親的取藥女孩在路邊哭得讓人心碎,「怎麼辦啊,沒有爸爸怎麼辦啊!」

就在幾天前,林文華陪這個女孩去找過床位。「她當時已經有些迷離了,已經哭不出來了,找不到方向。然後隔了一天,我朋友給我發消息說女孩爸爸住進醫院了,我們當時很開心你知道嗎?結果就是住進醫院兩天後,我送藥的時候聽到她爸爸去世了,發展得太快了,太震驚了。」

那次送藥拍攝的素材,林文華沒有立刻剪成短片,他覺得悲傷的消息對當時的武漢是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希望大家能更多看到正面的東西,積極溫暖,一方面也擔心這些素材會被放大。」直到武漢逐漸向好時,他斟酌再三,才上線了這集。

「最想拍的還是患者吧。他們是最直接的親歷者,也是受害者,最應該被關注的群體。我們很幸運,是倖存者,但很多人感染了,他們的生活受到了許多影響。」林文華為康復患者曾遭遇的歧視而憤怒,「我聽到有些患者的經歷時,就覺得這個世界是怎麼了,已經有科學診斷了,說明他是一個健康的人呢,為什麼你們還要有這樣的偏見呢,為什麼呢?」

圖/任勇

有段時間林文華無法出門拍攝。因為武漢市內實行交通封禁,上街車輛必須有通行證。「我聯繫了社區,但是要等好長時間。還是多虧了一個紀錄片團隊幫我弄了一個。當時在家困了一個多星期啊,有通行證那天是2月15號,武漢下大雪,我衝出去就送藥。最著急的就是送藥,藥已經在我手上好幾天了。那天從郊區跑到市中心又跑到郊區,跑了好遠。」林文華說。

開車的時候林文華會流淚。他喜歡看電影,但沒想到自己突然生活在了一部魔幻電影裡。道路空無一人,獨自疾馳。每天穿越空城,去送一盒不知道是否能起效的救命藥。「這個城市它怎麼回事,他怎麼變成這樣了,各種觸景生情。」

2月初,林文華聽說朋友陷入了「應激亢奮狀態」,突然覺得自己也是如此。他清楚感知到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已經有所分離,身體十分疲憊,精神卻依舊亢奮。很少進食,晚上睡不著,大腦活躍得停不下來。

「所以我在那段時期就是有點像卯足勁一樣,整個人的精力全部放在那個事件裡去。」

封城時期的武漢並不是哲學家齊澤克所想像的末日荒涼之景:道路上車輛和人群雖少,但每一次行進,都是一次保衛城市的接力。

《武漢日記2020》的拍攝在2月下旬日漸放緩。「到了後面,武漢越來越平穩,你也看到了這件事會結束的,我覺得就沒有太多必要去做了。」

寒冬散去,暖春漸來,「天氣好了,心情也好了,但那段時間不堪回首,絕不能忘記,要感謝每一位幫助過武漢的人們。」林文華說。

相關焦點

  • 「武漢日記」拍攝者蜘蛛猴麵包:用鏡頭記錄疫情中「不服周」的武漢人
    ,出於「記錄時光」的習慣,林文華(新浪微博@蜘蛛猴麵包)開始用視頻「寫」武漢日記。林文華(新浪微博@蜘蛛猴麵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轉行做起影視拍攝製作的林文華,在武漢因疫封城的第一天,出於「記錄時光」的習慣,開始用視頻
  • 《武漢日記2020》走紅:疫情不是江城的「末日」
    網絡平臺上,很多人選擇用不同形式,記錄著那些不平凡的日日夜夜。微博vlog博主「蜘蛛猴麵包」,就是其中一位。據新京報報導,「蜘蛛猴麵包」原本是個自由影視工作者,也是武漢本地人。關閉離漢通道的第一天早上,他就開始記錄這個城市。短短十幾天內,他拍攝的紀實視頻《武漢日記2020》更新到了第九集,他的微博粉絲從1萬多漲到了230多萬。
  • 每一個動人瞬間都是前行的力量,長江日報記者影像記錄武漢2020
    每一個動人瞬間都是前行的力量長江日報-長江網評論員秦孟婷時間流逝,而影像定格。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影像記錄了我們親身經歷過的非同尋常的瞬間,記錄了那些瞬間裡飽含的情感和力量。記者李永剛 攝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冬春之際,很多普通武漢市民在紙板上、床單上、陽臺上、窗戶上寫下樸素話語:「因為有你,武漢不怕」「感恩有你,武漢必勝」……居家隔離不能外出時,居民用這些話語與外界對話,短短一句「謝謝你們」,打動人心。這些話,是武漢人在說,也是武漢這座城市在說。
  • 「武漢戰疫」團員青年突擊隊:用90後的鎧甲貢獻戰疫力量
    「武漢戰疫」團員青年突擊隊:用90後的鎧甲貢獻戰疫力量金羊網  作者:張豪  2020-05-05 這是一支敢打敢拼的團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 川臺紀錄片:再見2020,我們用影像記錄了你的疼痛與美好
    站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回望這一年,年初的人們,還以為澳大利亞大火將會是今年最大的新聞。沒想到時代的灰塵,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落在了每個人頭上。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危機在世界四處蔓延。人類的力量再一次顯得如此渺小,但人性的溫情也毫不意外地在那些至暗時刻裡閃現。身處這樣多變的時代,人們拿什麼來克服恐懼,憑什麼去相信未來可期?
  • 潘魯生:影像的力量
    2020絲路國家青少年國際攝影競賽獲獎作品 《體育課》尤一博  過往七屆攝影雙年展以影像為媒介表達情感與思想,更以影像為線索回溯時代歷程,展現國際視野中的絲路文明與美好願景,詮釋歷史發展、合作進步的深刻主題
  • 如果拍一部名為《武漢》的電影,你想拍什麼?|千尋|武漢|在希爾維亞...
    放下裝了九張100塊、五張20塊的信封后敬了少先隊禮的男孩、把小豬存錢罐放下就倒著蹦跳走開的女孩、招手攔下警車送上一袋口罩的青年,啃煎餅休息的開長途車去武漢送新鮮蔬菜的司機……在每個人都在經歷歷史的當下,相信總有一些面孔暫留過你心上。尤其是智慧型手機普及、網絡連接發達,很多隨手一拍的畫面,到達了難以想像的地方。
  • 力量:被喚醒的中國青年|戰疫綻放青春(五)
    團中央宣傳部、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共同策劃,《中國青年》雜誌戰疫青年報導組以文學的筆觸真實捕捉、記錄了2020年1月-5月以來的青春戰疫歷程,謹以此報告文學致敬奮勇戰疫的中國青年。廣大讀者閱讀報導後可將體會和感悟告訴我們,郵箱:chinayouth2020@126.com,歡迎大家踴躍來信。
  • 武漢·2020:每一個動人瞬間都是前行的力量
    時間流逝,而影像定格。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影像記錄了我們親身經歷過的非同尋常的瞬間,記錄了那些瞬間裡飽含的情感和力量。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冬春之際,很多普通武漢市民在紙板上、床單上、陽臺上、窗戶上寫下樸素話語:「因為有你,武漢不怕」「感恩有你,武漢必勝」……居家隔離不能外出時,居民用這些話語與外界對話,短短一句「謝謝你們」,打動人心。  這些話,是武漢人在說,也是武漢這座城市在說。
  • 紀錄片人在武漢
    《在武漢》攝製組的所有外地人已全部離開武漢,張悅是最後一個。攝影師王子楨昨天結束了14天的居家隔離期,他稱之為「刑滿釋放」。林晨同學很久沒發疫情相關的內容了,昨天更了一段感謝視頻,給網友匯報他和MCN打官司進展。他最近正忙於維權,對象就是之前總拒絕我採訪他的那家公司。蜘蛛猴麵包發出了《武漢日記2020》系列的最後一支視頻,編號是20。
  • 電影人為武漢重振注入光影力量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成龍 嚴芳婷10月27日,第十五屆華語青年電影周閉幕式暨華語青年新銳影人榮譽推介盛典在武漢會議中心長江廳落下帷幕。閉幕式上,除了獲獎作品外,武漢復甦展現出的精氣神,也成為全國藝術家和電影人熱議的話題。兩大電影產業項目籤約,為武漢電影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 用影像記錄我們的時代——2020華語紀錄片年度觀察
    全民抗疫,記錄時代2020年,疫情成為了一個貫穿全年的關鍵詞。1月23日,武漢封城,人與人面對面接觸的方式被切斷,只能透過網際網路去了解情況,這種信息傳播的方式雖然極度便捷和迅速,但同時也真偽難辨。在無盡的焦慮和恐慌籠罩下,人們迫切地渴望知道,在武漢、湖北,乃至全國各地,究竟發生了什麼。
  • 如果拍一部名為《武漢》的電影,你想拍什麼?
    有人在豆瓣提問:如果拍一部名為《武漢》的電影,你想怎麼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素材。放下裝了九張100塊、五張20塊的信封后敬了少先隊禮的男孩、把小豬存錢罐放下就倒著蹦跳走開的女孩、招手攔下警車送上一袋口罩的青年,啃煎餅休息的開長途車去武漢送新鮮蔬菜的司機……在每個人都在經歷歷史的當下,相信總有一些面孔暫留過你心上。
  • 文化 | 青年電影創作力量下周江城論劍 42部電影佳作免費看
    青年影像論壇創辦於2006年,2015年首次移師武漢,對鼓勵華語原創作品、匯聚全球新銳青年電影創作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屆論壇旨在推介電影新人、匯聚全球新銳,努力構築優秀青年影像創作者之間、青年影像創作者與電影投資人、影評人及市場之間的互動交流平臺,讓年輕人的創意真正成為帶動電影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 NU SKIN如新用公益影像詮釋「善的力量」
    在當今中國,用影像傳達公益的價值和意義,正成為一種新的公益表達形態。「影像會讓公益離所有人更近一些。」對於影像助力公益的這種獨特優勢,越來越多的公益機構和愛心企業已經從中找到共識。2月29日,由NU SKIN如新集團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合出品的「善的力量·愛的微笑」系列公益微電影在北京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 《武漢日夜》導演曹金玲:千餘小時真實素材比電影技巧更有力量
    「《武漢日夜》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人物、畫面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打動我的,相信也能讓觀眾真切體會到這種真實的力量。」1月6日,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發布預告片,並開啟全面預售。《武漢日夜》導演曹金玲說,她相信真實的力量。
  • 「堅韌的力量」瞰世界——第六屆(2020)中國無人機影像大賽正式啟動
    2020年年初的這段時光不會被遺忘,在這場延續至今的疫情中,影像的力量是一份真實與信念,給無助者力量,給悲觀者希望,這份堅韌值得被記錄。
  • 傳遞真實的力量,時代報告劇《在一起》致敬戰疫英雄
    二月策劃,四月開拍,十月播出,這部刷新了電視劇制播記錄的時代報告劇,集結國內一線製作力量,共二十集,每兩集一個單元,通過再現疫情中平凡人的故事,以真實的力量引發共鳴,直抵人心。疫情期間回城堅守崗位的快遞小哥,馳援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默默守護的基層社區工作者……這些挺身而出的平凡人身上發生的真實故事,成為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創作的現實根基。為了做到細節真實、人物真實、本質真實,《在一起》的十個故事均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劇本的創作基於大量的新聞和採訪,於平實之中見力量。
  • 一位自由攝影師眼中的武漢:疫情下,人性在
    全文4812字,閱讀約需9.5分鐘 蜘蛛猴麵包,一個最近總是出現在網絡熱搜上的名字。這個名字來源於之前樂隊朋友對他的稱呼,或許是受《小王子》的影響,加上旅行中曾遇到的猴麵包樹,後來有一次改網名的時候,他腦子裡突然就蹦出來蜘蛛猴麵包這幾個字。蜘蛛原本是個自由影視工作者,因為拍攝肺炎時期的武漢日記,短短十幾天內,他的微博粉絲從1萬多漲到了230多萬。
  • 刷屏全網的「封城日記」拍攝者口述:我記錄了疫情中真實的武漢
    @蜘蛛猴麵包拍攝的「封城日記」vlog火到了國外。1月23日「封城」當天,他作為親歷者和拍攝者,用鏡頭忠實地記錄了這座城市的點點滴滴。上下班的護士、忙碌的志願者群體、等待藥品的患者家屬、穿越街道的外賣小哥……大疫之下,鏡頭下這座城市的普通人溫暖堅強。「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在武漢的作家方方看過視頻感慨,「以後有機會見到這小夥子,一定送他幾本我的書,以表達我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