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臺紀錄片:再見2020,我們用影像記錄了你的疼痛與美好

2021-01-07 騰訊網

站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回望這一年,年初的人們,還以為澳大利亞大火將會是今年最大的新聞。沒想到時代的灰塵,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落在了每個人頭上。

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危機在世界四處蔓延。人類的力量再一次顯得如此渺小,但人性的溫情也毫不意外地在那些至暗時刻裡閃現。

身處這樣多變的時代,人們拿什麼來克服恐懼,憑什麼去相信未來可期?

真實也許是答案之一。真實帶來慰藉,真實自有力量。

而接近真實、追尋真實、記錄真實,正是四川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一直以來孜孜不倦的追求。

為了離抗疫的真實更近,川臺紀錄片中心導演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深入成都市公共衛生中心新冠病區、省疾控中心等救治防控核心部門以及機場、高速等高風險地點進行拍攝。

為了離歷史的真實更近,《蜀守冰》《蘇東坡》《李白》等歷史題材主創團隊耗費大量時間進行反覆調研、採訪,對歷史現存遺蹟進行蹲守拍攝,用盡各種手段只為真實再現珍貴往日。

為了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真實故事更近,川臺紀錄片導演們深入省內四大片區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艱苦創作,詳細記錄了脫貧攻堅進程中小人物與大時代命運交疊的種種印記。

真實是紀錄片與這個世界的交流方式。這個時代的疼痛、複雜、轉折、希望,都在影像的流淌中得到了呈現。

我們堅信,離真實越近,故事就越誠懇;我們堅信,盡己所能呈現真實,會讓腳下這片土地、身處這個世界真切地變得更美好。

2020年,我們秉持著對真實的信念和責任記錄歷史,全年自製內容時長890分鐘,承制內容時長180分鐘,再創歷史新高。

2021年,我們將繼續用真實影像呈現時代演進,用更多的紀錄片作品,傳遞希望之春、人性之美、時代之光!

2020年川臺精品紀錄片

《直與天地爭春回——2020四川戰疫紀實》

用創作者們的話來說,這是一部賭上性命的紀錄片。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1月29日晚,川臺紀錄片中心迅即組建團隊開展拍攝。創作團隊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成都公衛中心隔離病房、武漢來蓉人員隔離賓館等感染區域進行拍攝,記錄了大量四川人民齊心抗疫的珍貴畫面。

本片共三集,於全國「兩會」期間在四川衛視黃金時段播出。公眾由此完整了解到這一世界性公共衛生事件中四川的決策調度、醫療救治、科學防控、復工復產。大到前瞻布局、統籌決策,小到個人奉獻、點滴溫暖,匯聚成一股抗疫的正能量。在表達對疫區同胞的共情和關照、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的同時,更展現出四川在共克時艱、戰勝疫情後不斷向好前行的信心。

該片獲2020·見證偉大的抗疫精神--中國同心戰疫紀實影像主題活動優秀作品。

《蜀道風流》

10集大型文化紀錄片《蜀道風流》是新時代紀錄片的創新典範。本片以「從四川讀懂中國」為核心演繹,圍繞「有形」蜀道和「無形」蜀道兩條脈絡展開:「有形」蜀道立體串聯四川獨特的自然、歷史、建設風貌,還原蜀地瑰麗多姿;「無形」蜀道著力弘揚巴蜀精品傳統文化,追溯中華文明的前世今生,折射四川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性格之美,以全新視角將「最四川」的文化推上世界舞臺。

該片於2020年6月29日起,在四川衛視和鳳凰衛視中文臺、歐洲臺、美洲臺、香港臺以及優酷視頻、You tube陸續完成首播,有效激發了海內外觀眾對中華傳統文化和巴蜀精品文化的認同感,有力提升了四川在國際社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掀起「大美四川」「四川是如何一步步『出圈』的」等熱議。目前本片已獲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系列片好作品;獲2019年度美麗四川十佳優秀作品;獲2020年廣電總局第二季度國產紀錄片推優;獲2020年度第26屆中國紀錄片十佳十優作品。

《沉銀追蹤》

歷史與現實在這裡相遇,水下與地上在這裡轉化,一次當代中國最大規模的圍堰考古全面展開。

本片共三集,每集50分鐘,以2017年開始的彭山江口鎮張獻忠沉銀的考古為主線,結合這次重大考古發現將印證或者改寫的重大歷史命題,進行全面追蹤。採用了雙機拍攝、使用RED電影4K設備進行全程高清錄製,包含大量珍貴的精緻畫質考古工作內容素材。

2020年11月16日起,本片每晚22:00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22:30四川衛視播出,贏得了大量年輕觀眾喜愛,引爆討論話題。在四川觀察抖音平臺單條宣傳視頻《盜挖沉銀寶藏 涉案上億》最高播放量1571萬次。四川觀察微博話題閱讀量累計突破500萬次。其中,#價值200萬的西王賞功幣# 微博話題閱讀316.3萬,#江口沉銀紀錄片沉銀追蹤#話題閱讀97萬,#江口沉銀遺址給河床做個CT#話題閱讀134.8萬。

2020年川臺攝製中的原創紀錄片

《前進吧!少年》

系列紀錄片《前進吧!少年》是記錄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作。節目組在川西北高原地區、大小涼山、秦巴山區和烏蒙山區這四大片區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艱苦創作。本片精心選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青少年人物,記錄他們的堅實足跡、放大他們的閃光夢想,通過對真實故事的真情講述,展現了貧困地區青少年在社會各界力量的大力幫扶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奮鬥一步步改變生存境遇、迎接光明未來的成長故事。

《天府之翼》

2020年6月,全面講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的大型紀錄片《天府之翼》正式啟動。作為川臺第一部工程科技紀錄片,該片力求向外界講述四川史上投資最大的單體項目、未來中國西部航空門戶樞紐——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在建設和交付過程中工程高科技的應用為機場建設帶來的巨大提升和起到的卓越作用。

創作團隊三伏天下至天府機場地平面以下25米深的高鐵線路、APM捷運系統、行李系統拍攝,蒸出幾身汗;烈日下頂著酷暑在混凝土、瀝青複合層鋪就的跑道道面上拍攝,曬破幾層皮;晴日裡穿梭在航站區和飛行區之間拍攝,揚起幾身灰;下雨天進出四處裝修的航站區拍攝,沾滿幾腳泥……拍攝半年來,攝製團隊的身影遍布25平方公裡的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工地各處,從地下到地面、從地面到空中,從細微處著手、從宏觀中突破,只為拍攝到震撼人心的工程美建築美,捕捉到奮戰在天府國際機場建設一線施工人員的人性美。

《蜀守冰》

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沒有蘇東坡、李白、諸葛亮那麼家喻戶曉,關於他的歷史記載也非常有限,紀錄片《蜀守冰》面臨著歷史的嚴肅性和表現趣味性之間的選擇。2020年,攝製組克服了疫情等種種難題,多方走訪、收集資料、採訪專家,最終形成了一個學術上經得起考證,又具有較強故事性的拍攝方案。

歷史已逝,無法穿越回去拍攝,這是歷史題材紀錄片的一大難點。本片腦洞大開,進行了技術與視覺的雙重探索。對於明確的歷史史實,本片採用了實拍的「情景再現」;而歷史傳說等內容,則大膽地採用了手繪、沙畫甚至微縮模型等表現手法進行呈現。同時,攝製組用大半年的時間蹲守記錄了都江堰這個生態水利工程的季節變化,拍攝了許多珍貴畫面。歷史與現實交錯,科技與實拍交融,《蜀守冰》這一重磅歷史人文紀錄片值得期待。

2021年川臺紀錄片即將推出的優秀作品

除了上述正在拍攝的紀錄片計劃於2021年陸續推出之外,川臺紀錄片還有以下優秀作品計劃於2021年播出。

《蘇東坡》《李白》

這兩部都屬於「十大歷史名人」系列紀錄片,旨在對四川十大歷史名人的人物故事和文化價值進行別樣觀察與深度提煉,以影像方式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蜀道風流之古蜀瑰寶》

系列紀錄片《蜀道風流之古蜀瑰寶》將通過展示古蜀文化的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古代遺存、歷史文物等,聚焦20世紀人類偉大的考古發現——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寶墩遺址等,圍繞蜀道由來和蜀人起源展開,從眾多待解之謎中,追溯天府之國的來路,參透蜀人之道的內核,將厚重的古蜀文化進行創新性表達,對有效傳播四川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百年正青春》

本片是建黨100周年獻禮紀錄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時間節點,聚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青年黨員。本片為系列紀錄片,將深度挖掘其在實現中國夢砥礪奮進歷程中的鮮活故事,展現當代青年黨員的時代風貌、責任擔當、熱血青春。由此深刻詮釋中國共產黨人代代傳承的初心和使命、光榮和夢想,探尋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風雨而始終充滿生機活力之所在。

《第一書記》第三季

《第一書記》第一、二季已分別於2018年、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四川衛視播出。第三季的系列紀錄片聚焦紮根貧困村的「第一書記」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展示四川省委省政府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的堅強決心、創新舉措和顯著成效,將為本系列紀錄片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相關焦點

  • 用影像記錄我們的時代——2020華語紀錄片年度觀察
    不過,今天情報君想要和大家聊一聊的,是這個市場上相對而言容易被冷落和忽視的一個小眾類型——紀錄片。眾所周知,紀錄片最重要的是「真實」。某種程度上,紀錄片更像是我們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當我們望向它時,它儘可能地給我們呈現出現實本來的樣子,記錄我們所處的時代,同時也對當下的生活產生著某種關照。尤其是在這個魔幻的2020年,世界正在以一種人類意想不到的方式發生著劇烈的變化。
  • 紀錄片導演常蒙恩:用影像記錄自己熱愛的土地,讓更多的人了解河南
    新鄭州人檔案姓名:常蒙恩鄭齡:8年經歷:陳砦見證愛情、家庭和事業起步戰績:用影像記錄河南故事,記錄所熱愛的土地語錄:「讓更多人了解最真實的河南故事」 紀錄片導演常蒙恩在片場溝通工作
  • 記錄時代,見證夢想——第四屆北京紀實影像周正式開幕啦!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剛強和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春妮共同主持,兩人還朗誦了詩歌《春雨徘徊》,並通過對剛剛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的《生命緣》欄目組代表李瀟和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葛慶崗醫生一段訪談,致敬所有抗疫英雄們以及為記錄這些影像向奔赴前線的紀錄片人。瞿弦和、徐濤、宋春麗、史可共同朗誦的《夢想•見證》,表現出紀錄片人與偉大祖國休戚與共,命運相連的深厚情懷。
  • 與《中國醫生》《在一起》,用影像記錄疫情「醫情」
    在醫生逆行馳援武漢的背景下,《中國醫生》團隊再次出發,深度跟蹤拍攝武漢4家醫院、8個醫療隊、30多名醫護、20餘名病人,記錄了從疫情爆發到醫療隊凱旋期間的醫護群體戰疫故事,即《中國醫生戰疫版》。12月19日,由健康報社、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中國建設銀行廈門市分行提供公益支持的「金舟杯」2020全國衛生健康影像大會暨健康中國文化周在廈門舉行。
  • 2020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開幕,7部紀錄片獲獎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 通訊員 鄧佳靜)12月4日晚,2020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開幕式暨推優分享會在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千燈湖公園舉行,會上重磅揭曉戶外影像評選結果。最終7部影片在102個國家和地區上千部作品中突出重圍,斬獲8項榮譽。
  • 影像記錄時代 第26屆上海電視節紀錄片論壇舉辦
    人民網上海8月5日電 (記者 曹玲娟)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廣播電視局、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電視節組委會承辦的「影像記錄時代——中國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研討」論壇8月4日在滬舉行。本次論壇分別以「記錄當代生活,展現時代強音」和「紀錄片的跨界創新」為主題切入,深入探討中國紀錄片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
  • 乾貨分享 | 華為應用市場2020能量季:影像,記錄生活美好印象
    11月14日下午,華為應用市場2020能量季「Cheer App分享會」登陸華為全球旗艦店·深圳萬象天地。特邀嘉賓VUE Vlog攝影達人、商務拓展總監葉潤帶來一場《影像,記錄生活美好印象》的主題分享,和現場觀眾一起暢談影像方面的乾貨和技巧。
  • 乾貨分享|華為應用市場2020能量季:影像,記錄生活美好印象
    11月14日下午,華為應用市場2020能量季「Cheer App分享會」登陸華為全球旗艦店·深圳萬象天地。特邀嘉賓VUE Vlog攝影達人、商務拓展總監葉潤帶來一場《影像,記錄生活美好印象》的主題分享,和現場觀眾一起暢談影像方面的乾貨和技巧。
  • 講好中國故事 記錄美好時代——「紀實影像的國際傳播」論壇側記
    &nbsp&nbsp&nbsp&nbsp——「紀實影像的國際傳播」論壇側記&nbsp&nbsp&nbsp&nbsp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nbsp&nbsp&nbsp&nbsp紀錄片作為國際傳播的
  • 41歲的濰坊老男孩,用影像記錄我們過去的容顏...
    何西看到了這個分界標特殊性:一邊是沉澱了百年滄桑的層層頁頁,一邊是即將邁向的希望與未來。 拍攝卸煤工時,為了一個好鏡頭他整個人鋪在煤堆上,拍完後連藏在鞋和襪子裡的腳都是黑的。八十八歲的徐大爺自出生就在坊子生活,從父輩至孫輩四代都在鐵路工作。聽他講坊子的歷史,你會真真切切地感到這裡的興衰榮辱不是寥寥數語也不是短短幾行字,它背後有多少人的喜怒哀樂、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
  • 王永利:紀錄片用國際化語言真實記錄中國戰疫情實況有力引導輿論
    自從2020年1月疫情爆發以來,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在與時間賽跑。一、與時間同步記錄重大歷史事件,在信念與希望中,見證擔當。「紀錄片是一種國際語言」,用紀錄片這種國際語言,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是當代中國傳媒人的一項重要使命。重大疫情發生了,讓世界了解中國真相,非常重要。我們先看看身處疫情中心的湖北廣電人是如何記錄這一歷史事件的。
  • ...市場2020能量季:影像,記錄生活美好印象_產業綜合_行業_中金在線
    11月14日下午,華為應用市場2020能量季「Cheer App分享會」登陸華為全球旗艦店·深圳萬象天地。特邀嘉賓VUE Vlog攝影達人、商務拓展總監葉潤帶來一場《影像,記錄生活美好印象》的主題分享,和現場觀眾一起暢談影像方面的乾貨和技巧。
  • 疫情之後,紀錄片人首聚第五屆新鮮提案真實影像大會
    9月8日,2020新鮮提案·黎裡真實影像大會開幕式在蘇州黎裡古鎮舉行,為期三天的大會正式拉開帷幕。
  • 2020新影像大賽招募開啟,讓影像定格世界的光彩瞬間
    沒有人能夠為影像下一個完整的定義,而現在影像到底是什麼,由你說了算。秉承著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拍攝體驗和成像質量,並不斷探索移動影像的未來可能性的理念,自2017年開始,華為舉辦的新影像大賽以其專業性和用戶參與積極性成為了全球範圍內優質的手機影像比賽之一。如今,2020新影像大賽在這個春天如約而至,快拿起你的華為手機,用影像記錄你所見的世界,講述你的故事。
  • 蜘蛛猴麵包:用影像記錄武漢人的力量 | 2020青年力量
    蜘蛛猴麵包一邊在武漢做志願司機,一邊用影像記錄這座城市:他想讓大家看到這座城市的力量,消除恐懼,共同度過2020年的春天如果累計全網播放量,林文華的Vlog《武漢日記2020》有幾千萬次的播放,無論是抖音還是人民日報,都曾多次轉發。他的網名更為人所熟知:蜘蛛猴麵包。
  • 聚焦自然影像,B站攜紀錄片「出海」
    52分鐘的紀錄片《極度深海》以4位潛水專家和海洋生物專家的海底探險為主線,記錄他們在海下100米暮光區生活的28天。從2016年開始調研和拍攝,作為「中國猿影像保護計劃」中的一部作品,《天行情歌》歷時三年多拍攝而成,記錄下雲南省天行長臂猿的生活和人們保護這種瀕危動物的故事,這也是首部採用4K超高清影像記錄該題材的中國自然類紀錄片。
  • 北京紀實影像周50部紀錄片展現家國情懷
    以「記錄·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四屆北京紀實影像周,於9月15日至22日在京舉辦,本屆紀實影像周將展映50部優秀紀錄片。北京紀實影像周展覽板塊,通過官網在線推出了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舉辦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度優秀國產紀錄片推優作品展》,以及北京市廣播電視總局舉辦的《記錄·美好家園——同心築夢新時代紀實影像主題展覽》。兩大展覽分別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國紀實影像深厚細膩的家國情懷。
  • 融媒體紀錄片中的變與不變,且看央視紀錄頻道的新思考
    9月8日,2020新鮮提案·黎裡真實影像大會攜手中央廣播電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CCTV-9)共同舉辦了新鮮對話——「CCTV-9融媒體創作新徵程」活動,與會嘉賓圍繞央視紀錄頻道的融媒體短紀錄片、重大主題紀錄片創作等話題展開討論。
  • 導演周浩談紀錄片:披著真實的外衣用影像說故事
    「我寫文字稿不是太強,攝影也不算強,而用影像講述故事是我的長項,我想講述我所經歷的故事,用真實的人說他們的故事。」所以,周浩決定轉行,一頭扎進紀錄片領域,至今耕耘14載。這些年來,他抱著極大的熱情,用影像觀察世界,記錄和凝視中國社會。  2002年,周浩的紀錄片處女作《厚街》問世。
  • 這部紀錄片登陸央視,部分抗美援朝歷史影像首次披露
    紅船編輯部了解到,該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攝製,片中首次解密了部分珍貴檔案和電報,拍攝了百餘件抗美援朝珍貴文物,部分歷史影像畫面在片中首次公開。此外,該片還對抗美援朝的親歷者進行了搶救式採訪,高度還原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