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親近的人脾氣暴躁,對不親近的人和氣,委屈求全,這樣的人其實不少。這類人一般缺少自信,缺乏安全感,心理較為脆弱。心理學上將這種人格傾向稱為「雙重人格」。
這類人對親近的人脾氣暴躁原因有二:一是他們清楚對親近的人發脾氣是安全的,親近的人不會把他們怎麼樣。二是因為這些人和不親近的人相處時的委曲求全壓抑了很多不快。能量從來都是守恆的,心情也是如此。委屈求全時壓抑的不滿需要傾瀉,於是就傾瀉到他們認為最安全的人身上——對他們親近的人。
這些人為什麼會和不親近的人相處時委曲求全呢?因為他們內心極為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總是擔心自己的言行會得罪別人,擔心別人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傷害到自己。於是為了和他人保持一致,不得不委屈自己;為了迎合他人,不得不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一個不自信的人,一般都會缺乏安全感,心理較為脆弱,擔心被他們所在的圈子所拋棄,於是他們不得不委曲求全,和不親近的人一團和氣。
我大嬸就是這樣的人,孩子她媽有有這種傾向。
我堂哥曾問他母親:「你為什麼對村子裡的人那麼和氣,對爸就那麼兇!」大嬸一貫溺愛堂哥,只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若是大伯或者其它親人這樣說,十有八九大嬸又要發脾氣了,大吼是免不了的,甚至家裡的一些小家具也會被扔掉或砸掉。在家鄉的歲月裡,這樣的情景我看到太多次了。
孩子她媽也有大嬸的這種傾向。她對外人總是客客氣氣,很少會跟外人爭吵,但是一到家裡,在外溫柔的她立刻變臉,跟我一點小事也得爭個面紅耳赤。有一次,我心平氣和地跟她分析探討。她大致同意了我的看法:跟外人爭吵可能會付出代價,於是就壓抑著種種不滿。她內心壓抑的不滿或多或少傾瀉到我這裡了。我跟她說要培養自信,有自信了,就自然有安全感了,就不會在外人面前委屈自己了。但是,常年養成的人格不是我幾次談話就能改變的。不過,孩子她媽好歹算是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對外人委曲求全,對家人脾氣暴躁的情況還是有一點點改善的。
心理學上將對外人和氣、委曲求全,對家人親人脾氣暴躁的人格傾向稱為雙重人格。這種人格傾向在青少年時代就會有所顯現。因此,我建議為人父母者和中小學老師要重視雙重人格的教育。一旦發現有雙重人格的傾向,及時教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的內心堅強,如此不安全感、心理脆弱就會慢慢地遠離孩子。孩子長大成人後,一般就不會雙重人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