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孫儷主演的《安家》正在熱播,這裡面因為她演的是一個房產銷售,被稱為比較接地氣的一個角色。
一頭幹練的短髮,一身藏藍色職業裝,常拿一把不能摺疊的大傘……
這部劇播出以來,對孫儷的風評不太一樣。
前段時間因為群眾們質疑孫儷鄧超兩口子在疫情中捐款少,兩人一度被罵的很難聽。
她的新劇一播,好多人風頭一跟去罵她在劇裡的表現,演技不好,年齡和角色差太多,另外加上加國產職場劇很容易犯的眾多小毛病,在這部劇後,她從甄嬛傳積累到現在的好口碑估計要下降一個維度。
明星熱衷於立人設,被稱為娘娘的孫儷和鄧超兩人,走的是恩愛模範家庭的路線。
也許有人要說,他們真的過的很幸福,兩人兒女雙全常有互動啊。
對也不對,明星的微博和我們的朋友圈不是一個概念,他們能發什麼,想發什麼,都是有團隊把關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而孫儷在這種氛圍營造下,形象非常積極向上,對內是顧家的好媽媽,好妻子,對外是事業有成的知名演員。
老公鄧超帥氣多金,兩人看著也很和諧……
但凡一個公眾人物太完美,總讓人懸著心。
這不是誰心理陰暗,而是這個世界本就不存在什麼完美,連斷臂維納斯都以殘缺的美著稱,有憾才是人生的常態。
其實明星本人可能不想立這種完美人設,從以往鄧超經營逗逼形象來看,他們家自己也怕沒有親和力和大眾產生距離感。
他們想讓我們看到多少,我們才能知道多少,而壞處是,等有天某件事做的和這種人設稍有反差,大眾會有一種不由自主的反感。
這種反感會來的很猛烈。
大眾樂意接受的是功成名就後的明星人設,而孫儷早年並不順利,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先天條件不出眾,還在情深深雨濛濛裡給趙薇當伴舞,出道早期頂著一個大腦門子,沒找準自己的形象定位。
她靠著」巖女郎「火起來,一直都是走小家碧玉路線,大氣的角色她本身就有局限。
這一切都在她出演《甄嬛傳》後被打破。
嬛嬛一路黑化打怪升級,也讓孫儷的的事業走上了巔峰,雖沒有電影加持,在電視劇這塊兒,她是妥妥的一姐。
大概是因為這個角色太深入人心,觀眾的寬容度也水漲船高,隨後她演什麼,都是一水兒的叫好聲。
其實,羋月傳裡她搖頭晃腦的演技就有點讓人出戲,「朕有喜了哈哈哈」更是讓人無語。
不過,她自己和她的團隊都想打造全能型女主,覺得什麼類型的角色都能消化。
所以這幾年孫儷大女主的戲接了一部又一部。
到了今天的&34;,算是走職場精英路線,但這部劇打著職場的旗號,專業度卻一般,婆媽情感狗血那套照舊,拖了孫儷想讓事業更上一層樓的後腿。
說實話,一個角色的成敗跟劇本息息相關,人物的塑造只能在限定的範圍內完成,但是,預估不到角色的讓人反感程度,那和演員本身脫不了干係。
普通人和明星的生活有壁,明星為了演好一個角色體驗生活好比下基層。
體驗過下基層的都知道,有些東西你單槍匹馬去看,和一群人帶著目的去看,也許會完會不一樣。
明星為了體驗生活到一個行業去蹲點一兩個星期都算是相當敬業了。
只是這種下沉式體驗只限於表面,基層人士也許就像愛立人設的明星一樣,只會給明星看他們願意讓看到的一面。
這導致了許多號稱體驗了生活的演員,乍一看似乎像那麼回事,仔細一琢磨,還是流於形式,他們演不出生活氣息很正常,因為已經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遠了。
住花園洋房,進出有專人護送,早年沒有出人頭地時接觸的那點真實早被光鮮亮麗的新生活給磨沒了觸感。
普通人尚且對他人的痛苦不能感同身受,何況是好比在象牙塔裡的明星。
有一部成功的作品不稀奇,回回都出精品不容易。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明星們磨練演技變得越來越困難,出好作品的機率越來越低。
他們自以為接地氣的演繹不過是自我想像的另一種烏託邦,真正的社畜們怎麼生活,他們一無所知。
不演戲的日子裡,他們也放不下身段,從高處俯瞰著人間,他們想必內心在納悶為什麼自己突然間就不受待見了,其實所有的答案早就有了蛛絲馬跡。
雖然明星們口口聲聲說著,我們只想當個普通人,也和大家一樣,其實你們和我們真的不一樣。
這些名人們靠經營自己的完美人設獲得了真金白銀的好處,而面對指摘時,告訴我們別道德綁架。
孫儷們成為明星後已經獲得很多,如果不是執著於塑造一個完美的人設,哪有那麼容易就人設崩塌。
不管是誰,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就該想清楚自己從哪裡來,紮根於大地,枝椏才能伸向天空。
紅一時做到的人很多,紅一世的靠的大概不是目無下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