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網上,我們總會看到很多關於職場的問題,其中不少是跟經驗和閱歷相關的。
近來,我空閒時間刷起了知乎,看到了其熱榜上的一個話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麼 35 歲以上的人都去幹什麼了?#
看到這個話題,突然想到之前某網際網路大廠的 HR 在大學招聘時宣傳公司:「我們公司是年輕的公司,平均年齡 25 歲!」
結果被學生反問:「那麼請問,您公司裡面 30 多歲的人去哪了?」
直接把原本自信滿滿的 HR 當場問懵……
無數網友紛紛吐槽:35歲招誰惹誰了要被這樣對待,誰不都得經歷這個年齡嗎?
不禁想起朋友分享給我的一張叫「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的圖:
看似是一種調侃,卻也讓一些職場人感到焦慮~
於是很多職場人都在思考,怎麼繞過被社會默認的」35歲「年齡生死線,以及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裡?
02
我在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中,看過這麼一句話,因為太過於真實,記憶尤其深刻:「一個男人最難熬的狀態是什麼?大概就是眼裡操心著不在年輕的父母,腦子裡裝著亂糟糟的事業,心裡藏著一個不可能的姑娘,胸膛裡還盛著遙遠的遠方。」
這句話並不是在針對 35 歲的人群,但卻不知道為什麼可以從這幾句話中,領會到這群人的生活狀態。
傳統來說,步入 30 歲以後,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車貸等,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太多,可在職場上卻在遭遇年齡帶來的危機。
國內多數企業對於 35 歲以上的公開招聘都是謹慎及高標準的;很多企事業社招時明文規定「35 歲以下」,就連考公務員也是。面對激烈的競爭,害怕失業、不敢裸辭,更沒勇氣隨意跳槽換工作。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因此對每個人來說,35 歲危機都應該被重視,未雨綢繆、想好如何破局。
該來的自然會來,逃避並不是擺脫困境的辦法,我們要像魯迅先生說的一樣: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03
面對 35歲 危機,想要不被替代,唯有修煉自己,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學會「技能遷移」。
有一個現象,就是牛人通常在很多領域都能做到頂尖水平。
張小龍,是編程高手,一個人做出Foxmail這樣的牛逼軟體;同時他也是網際網路產品的一代宗師,先後設計出QQMail、微信等等偉大的產品;此外他還是高爾夫球高手,去年獲得了世界非職業賽的冠軍。
日本著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以前是個核物理學博士,他把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到了企業管理,他的管理學理念和洞察讓業界耳目一新,成為了一代管理學大師。
星巴克的CIO,史提芬,他同時也是一名魔獸世界的70級祭司,遊戲公會領袖。他每周堅持打6小時遊戲,他認為自己從遊戲當中,領悟到了領導和管理的核心。
其實,這個現象反映的是一種能力,牛人們都具備的「技能遷移「的能力。
牛人在很多領域都是世界第一,就是因為他們能把自己其他領域的技能遷移到新領域,持續疊加形成的優勢。他們用同一種學習能力、歸納能力進入了很多不同的領域,「一招鮮吃遍天」就是這個道理。
當你想要「技能遷移」的時候不妨試試靈活用工,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我們還有些抗拒接受新事物。也不必急於逼迫自己成為斜槓青年,重要的是找到一份真正適合自己的副業,一主一副,相互促進,兩條線呈螺旋式上升。
採用靈活用工十分適合當下想拓寬技能的你,在不同職位間轉換時,你可以了解新的工作流程、技術和挑戰,這有助於加強你的市場競爭力。
在此期間,你將拓展軟技能,即使真的被裁或是想要離職,在申請新職位時也會具備優於其他申請者的競爭優勢。
從事靈活用工,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與一群優秀的職場人接觸和共事,甚至結下深厚的「革命友誼」,這對拓寬職場人脈是非常有效的。
多份靈活用工工作也將讓你對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有全方位了解,為你今後的全職工作或創業積累人脈資源。
並且即使退休了,依舊可以保持靈活用工的身份繼續發揮自己的餘熱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