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竟坦言找工作不要35歲以上的?35歲一道坎,但你的敵人並非年齡

2020-12-23 莙子說

01找工作只要35歲以下的,那35歲以上的人呢?

近日,「35歲是一道求職門檻」的話題又被網友們熱議,主要是有許多網友曬出了一些公司的應聘條件,還有一些公司的HR坦言:

「我們這個工作崗位就只要35歲以下的。」

就業緊張、崗位稀缺等一直都是社會的大問題,特別是由於今年疫情,許多公司裁員更是嚴重。

員工有員工的私心,企業也有企業自己的利益要照顧。為了節約成本,企業自然更樂意選擇實力強,工資要求不高,熱情迸發的新鮮血液。

35歲的職場人群中,女性更是舉步維艱,不僅要面臨生活問題,還要面臨生育、照顧孩子、家庭等考驗,有些女性生完孩子出來找工作就變得異常艱難。

再說前陣子一位專家提出要延長女性退休的新聞就又將「35歲一道坎」的話題推上了高峰。

的確,社會並不缺乏勞動人口,但是35歲以上的人真的都邁不過那道坎嗎?

絕不是。

0235歲以上的打工人都去哪了?以下3種情況最真實

35歲以上的人距離退休年齡還有一陣子,剩下得20多年總歸是要養家餬口的,那麼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呢?

第一種人,在長久的工作經歷中已經累積了大量的人脈和經驗,這樣的人一般不在先前HR所說的「35歲以下」那一類職位中應聘工作、

曾問過一位資深HR這個問題:「為什麼你們不招35歲以上的?」

她給出的回答也很現實:

並沒有說不招35歲以上的人,而是35歲到45歲屬於一個比較高端的人才庫,起碼有10多年以上的工作經歷,而且這一類人也不容易會出來找工作,多的是獵頭去獵的。

那麼對於這個方向,其實問題不在於年齡,而是35歲以上的人一般不會去選只招35歲以下的崗位。換句話來說,一個總經理、總監的位置,大部分公司也不會讓一個沒有太多工作經驗的新鮮血液去做。

那麼如果一個人在35歲都沒有一點特長和讓企業眼前一亮的本事的話,考慮到公司的利益,在你身上看不到未來的價值,何不選擇一個年紀小又熱情一些的年輕人呢?而且如果讓一個35歲以上的人去做一個小助理什麼的職位,先不說其他員工膈應,你自己恐怕也覺得呆不下去吧。

這就是第二種人了,要麼就是從事的行業本身就很看重新鮮血液,比如說程式設計師、營銷等工作,有些注重體力活的工作更不用說了。

要麼就是工作多年也沒有想過後路逐步提升自己,結果就碰上公司裁員了。

第三種人則是早早地進入到了體制內,已經謀得了一份保障、

這部分人就是提前為自己想好後路的人了,體制優勢不用多說,工作穩定。能力出彩的成為關鍵人員的人也多,未來晉升之路更是不可限量。

0335歲是一道坎,但是你的敵人並非年齡,以下3點讓你跑贏35歲

對於一部分人來說35歲是一道坎,但是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35歲則是新生。

職場並不分年齡,而是能者居之,但所有你想擁有一切的前提就是你要有這個能力。

每一個行業到特定的某一個時間段都要進行轉型升級,人也是同樣的。

年齡並不是你真正的敵人,你最大的敵人是你有沒有改變和提升自己的決心!既然已經發現有過不去的坎,就要看你從中領悟到什麼,做出什麼樣的改變。以下3點建議值得一看:

一、利用「六度區隔理論」,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人脈能力、

六度區隔理論是1967年提出的指一個人和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突破5個,也就是按照大數據,最多通過5個人,你興許就可以認識另一個陌生人。

人際交往是每一個職場人的軟實力,社交能力強的人,得到資源往往也不會太差。站在HR的角度來看,你的人脈就是一種資源,特別是面對一些銷售、公關等崗位。所以如果想要有所突破,就要有目標地去認識人。

有人引薦的求職,往往成功率會翻倍。

二、落實「瓦拉赫效應」,年齡不是你不接受新事物的理由、

「瓦拉赫效應」在心理學中的意思大概指的是一些大智若愚人的特殊才能被發現後,他們所發生的我重大改變現象。

回到職場上來,許多人以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殊不知可能是道路選擇出現錯誤,或者是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只有深度挖掘自己,對外不與時代脫軌,才更有機會激發內在更深的潛力。

許多職員到了35歲都害怕嘗試新事物,少掉了年輕人那一份探索未來的人情,多了一份處事圓滑、不善於發現新事物的特性。

其實只有發現新事物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學多幾樣本領,將他們融合到一起,跟上了發展潮流,自身有這個價值才不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三、保持身心愉悅,樂觀看待人生,多多鍛鍊身體、

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這句話說到今天都是一個能說服人的道理,沒有一個好的身體還談什麼理想呢?

做人絕不能「短視」,一定要把目光放的長遠一些。有些人總覺得這個階段做某件事沒什麼用,殊不知未來可能就能派上大用場。這一點在35歲就能展現出來,同事每天抽時間強身健體,學習多一項本領,你還嘲笑別人那麼忙還要擠時間學習、鍛鍊。

結果就是到關鍵時刻,同事新學的本領剛好派上用場,身體素質也跟的上,你卻越來越不行了。

看不起別人接受新事物,「浪費」時間去鍛鍊身體,嘲笑別人的努力,那麼你想要的人生也只能別人去過了,你要跨過的坎別人就先邁過去了。

35歲不是一個坎,而是一個新的分岔路口,重點看你如何選擇和提升自我。

每個年齡段的開始,都將是一個新的序章。

相關焦點

  • 35歲投簡歷100份,回應2份,HR回復「35以上公司不要」
    01 中年找工作危機失業,找工作,找到崩潰,相信不少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今天我想說的是,有這麼一群人,大概在30多歲,找工作,比年輕人找工作更難得多,投了上百份簡歷,回應寥寥無幾的事。羅先生:35歲,辭職,重新找一個工作怎麼這麼難,一問,直接來一句,不好意思,我們公司不招35歲以上的,工資開得低的可憐,企業想什麼呢?
  • 裁員優先35歲以上?35歲為啥是大危機?變更,才能容得下更多需求
    是的,35歲對於職場人來說是個過不去的坎,信息化時代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都在25歲的時候為35歲做規劃,哪怕加班996也要努力去大廠,大平臺,有發展前景的地方,在這條路上,總有人倒下,不過也總有人踏上這個兇險的徵途,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果到35歲還一事無成,這輩子都可能不會有什麼大作為。
  • 面試官為何頻頻詢問年齡?35歲是個坎,為什麼年齡一過難找工作?
    公司老闆拉著我的手說:咱們企業招聘員工有一個必然需求,這個需求是35歲以上且沒有真才實幹的,或者40歲以上有一點點本事的,你要仔細斟酌一下。看看他們給公司帶來的利益多,還是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大。當時聽到這句話之後感覺非常好奇,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在職場當中經歷年齡歧視。
  • 職場 | 35歲,工作經驗長達10年,憑什麼被歧視?
    有一篇文章叫做《IT圈裡的35歲現象》,文中提到某公司招聘財務經理,年齡要求是35歲以下。當面對異議時,該公司的管理人表示,35歲還在經理這個層級的人,一定是「能力不足」的,喪失了競爭優勢。年齡歧視是最讓職場人倍感辛酸和無力的一道坎。突破了學歷歧視,戰勝了性別對抗,卻發現一不小心超越了年齡上限,慘遭35歲危機。
  • 找工作公司普遍要求35歲以下,35歲以上的人都去幹啥了?
    世界永遠年輕,而你終將老去縱然生而為人,命途太短你也不應隨意放棄文末有彩蛋!知乎上有個問題特別火:找工作單位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幹啥去了?答案說什麼的都有,但是總結一點就是,35歲以上的人根本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狼狽。
  • 大公司招人都是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去幹嘛了?
    那麼,大公司招人都是35歲以下,那35歲的人呢?當年齡超過35歲之後,如果還靠死工資的話,思維正確嗎?35歲之後,年輕人又該如何發展,才能日子越來越好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職場那些事兒。
  • 我35歲了,就活該被「拋棄」嗎?
    但對程式設計師這個群體來說,35歲的危機感似乎格外重一些。「因為程式設計師的工資普遍高於其他行業,一旦這個行業不要你了,(薪資)可能會面臨斷崖式下跌,所以才會有危機」,資深程式設計師趙可(化名)說。35歲是一道界限分明的職場分水嶺,最尷尬莫過於「高不成、低不就」。
  • 35歲後,不可能有更好的工作了
    有十年時間沒找過工作的他,此後才意識到,面臨35歲的關卡,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需要滿足各種苛刻的條件。一年間,熊斌面試了幾十家企業,卻因為年齡、跨行業等原因碰壁。如今,他一人住在廣州郊區的城中村,每月固定開支控制在2500元,沒有多餘的社交活動。到達35歲的年齡關口,就業障礙、年齡歧視應約而至。
  • 「我,35歲,辭職在家帶娃6年後,找不到一份工作」
    引發討論的並不是這份工作的年薪,而是這份工作的歧視規定。這個職位要求年齡超過35歲的不考慮,東北、河北、北京籍貫的人不考慮。雖然不知道為什麼這份工作會有這樣的苛刻條件,但是35歲這個年齡的門檻一直是很多人扎心的痛。其實這對於男人們還好說,對於女人來說,一旦超過35歲就很難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 三十而已,35歲想「轉行」該怎麼做?
    很多人將35歲當做職業生涯的一道坎,因為各種原因開始對現有工作產生倦怠,想突破、想轉行,但此時轉行是不是意味著過去所有的經驗都將被放棄?這時候轉行真的還來得及嗎?到底是該做出改變,還是應該認清現狀?接下來就是360°了解你要去的行業、公司和職位了,可以和你認識的所有目標公司和目標職位的朋友們喝下午茶,再讀個MBA積累硬核知識和技能。理加道Be humble and ready to learn;Be friendly and ready to help35歲不是個坎,重點是要現實分析判斷重新開始的原因,是行業進入下行?
  • 知乎熱榜:找工作時普遍要求35歲以下,網友吐槽:35歲招誰惹誰了
    近來,我空閒時間刷起了知乎,看到了其熱榜上的一個話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麼 35 歲以上的人都去幹什麼了?#看到這個話題,突然想到之前某網際網路大廠的 HR 在大學招聘時宣傳公司:「我們公司是年輕的公司,平均年齡 25 歲!」
  • 企業單位明確表示:35歲以上應聘者不考慮!
    企業單位明確表示:35歲以上應聘者不考慮!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據教育部公示,2021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會有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人。如此龐大的畢業生群體令人驚呼:工作問題如何解決?
  • 35歲就要被拒之門外,中年人的奮鬥方向在哪裡?
    35歲,是一個什麼樣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是中國人目前的狀態,但是為什麼偏偏要拿35歲來說事呢? 因為,35歲是個分界線,超過了,公務員不能報考了,事業單位,也沒有多少機會了,任何單位的招聘新人,都限定在了35歲以下,除非進廠打工,是不會有限制的,不然,35歲,真的是很多人生的一個坎。
  • 中國IT工作者35歲後的發展出路調查報告
    都說男人40一枝花,35歲恐怕還是花骨朵,正值事業發展的高峰時期,可是職場上很多的「35歲以上免談」的條款似乎為花骨朵們澆了一盆涼水,特別是對於IT工作者是個坎兒,一個難以邁過的坎,不像其他傳統職業一樣,可以終生為其不斷發展奮鬥,IT工作者過了這個年紀基本上技術生涯即告終結,這是中國IT界多數人認可的。IT真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行業嗎?IT真有年齡檻嗎?
  • 演員請就位:最讓人氣的非何昶希晉級,是對35歲以上演員的歧視
    但是如果不糾著演技和流量、晉級的關係的話,他的晉級所引起的氣憤其實遠不及對35歲以上演員的早早淘汰。是的,咱們的社會不止娛樂圈這麼變態,各行各業都一樣,對35歲尤其是45歲以上的人都用有色眼鏡看待。其中,最無法讓人接受的就是這幾天被熱議的升級改造的湖北武漢吉慶街勝利菜場工地門前張貼的《入駐須知》,這須知是赤裸裸的年齡歧視,超過45歲的女攤販和超過50歲的男攤販居然不能進這菜市場賣菜。
  • 為什麼說45-55歲是一道「長壽坎」?男人該如何跨過去?
    中年危機,是男性很熟悉的詞彙,又被稱為「男人四十症候群」,其涵蓋的方面包含了男性的工作、事業、婚姻以及健康等多個方面。所對應的年齡,是在39到50歲之間,也有男性是在40到65歲的年齡段高發。可以看到整個疾病爆發期,是包含在中年危機內的,這並非是沒有原因的。
  •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在職場上工作多年以後,無論是個人主動選擇跳槽,還是被動選擇辭職,年齡成為了你在就業市場上再就業的一把「致命的武器」。曾經和朋友也探討過這樣一個問題,「35歲以後的普通職員,再就業成功的機率有多大?」所以,年齡也是職場人的一個優勢,因為處理的成熟穩重都是時間回贈給我們的禮物。無論我們在企業的眼中是「寶」,還是「渣」,年齡的的確確就是職場人面試的一道坎。那麼,對於35歲+的人而言,在這個尷尬的臨界點,到底要不要選擇跳槽呢?
  • 35歲,我們在慌什麼?
    現在人們關注的多是「35歲危機」, 但若將 「35歲現象」簡單地理解為「35歲危機」,則無疑是片面的,甚至是曲解的,難以科學地展示「35歲現象」的全貌以及詮釋其實質。環顧招聘信息,尤其是企業對於新進基層員工的招聘,大多以35歲為上限。面對如此要求,35歲以上的求職者只能望洋興嘆。
  • 招聘市場都要求招35歲以下的,那麼35歲以後的中年人又該去哪?
    文 | 羅sir前幾天和幾個朋友聚在一起,大家都在討論一個極其嚴肅的問題:人在職場,35歲以後,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要擱在以前,我是極其不屑於回答關注這類問題的。35歲,不過是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年齡而已,換句話說,也不過就是數字。
  • 「馬上35歲了,我該怎麼辦?」
    你是否有過疑問?「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幹什麼去了?」「馬上就要35歲了,可公司非管理層基本沒有35歲以上的人,我會不會被公司找藉口裁掉呢?」「20多歲的時候,不想過那種一眼能看到頭的日子;但如今眼瞅著到了35歲,卻無比期待穩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