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35歲,工作經驗長達10年,憑什麼被歧視?

2021-02-17 中原英才軟體

自視頻平臺b站推出短片《後浪》後,關於年齡的討論就沒有停止。「前浪」們對年齡增長的焦慮在職場中日益明顯,甚至變成了年齡歧視。


‍據智聯招聘《2019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顯示,今年有41.7%的白領就曾感受到,自己遭遇了職場歧視。其中在學歷和年齡方面較為集中,46.4%的白領表示在「學歷」上受到過偏見,44.1%的白領則是在「年齡」上

有一篇文章叫做《IT圈裡的35歲現象》,文中提到某公司招聘財務經理,年齡要求是35歲以下。當面對異議時,該公司的管理人表示,35歲還在經理這個層級的人,一定是「能力不足」的,喪失了競爭優勢。

年齡歧視是最讓職場人倍感辛酸和無力的一道坎。突破了學歷歧視,戰勝了性別對抗,卻發現一不小心超越了年齡上限,慘遭35歲危機。

無論是爆出華為開始清理34歲以上員工的消息,還是阿里要儘快實現P8全員35周歲以內的要求,都讓職場人不禁唏噓。姑且不論消息真假,但參加公務員考試要求35周歲以下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究其根本,還是在於一旦到了35歲,性價比就開始逐漸降低,事業可拓展的空間越來越窄,天花板也開始顯現。論體力,加班熬夜拼不過年輕人,論創新,年輕人靈感和思維獨特,接受新生事物快,能更加敏銳捕捉市場需求,論薪酬,年輕人要的真不多。

對於年輕人來說,身體健壯,能夠應付長年累月的高負荷工作,「996」都不是個事。但長此以往,必然給身體帶來不可逆的損傷,很多人到了35歲就已經難以應付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了。這也正是年輕員工比老員工更有優勢的地方

在一些行業,對於普通基層員工來說,「經驗」、「經歷」都不如「體力」重要,也就催生了這些企業的「35歲現象」,比如某為曾清退過一些35歲以上的員工,對外只說華為是讓貢獻低於成本的員工離開,跟年齡沒有關係。

但這樣的說辭,恐怕沒有人相信。並且35歲以上的職場人,他們都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重擔讓很多企業擔心他們無法全心全意為公司付出一切。

但隨著國家將職場人的工作時限在延長,年齡越來越成為職場的一大危機,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大齡職場人有一萬個理由說年齡不是問題,招聘單位會有十萬個理由回絕。畢竟人家是要支付成本的,不能光靠你一句「老當益壯」「寶刀未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聘用你。

職業經理人核心是「職業」,職業的另外一層意思是「專業」。
我們必須確保自己能跟上技術趨勢以及你所在行業的變化情況。如果你掉隊了怎麼辦?三個建議,首先是學習,其次還是學習,最後依然學習。但如果你足夠優秀,讓HR注意到了身上的閃光點,從而忽略了你的其他弱項,那麼這些門檻對你根本起不到作用。

用人單位設置35歲這個門檻,用意就是在逼迫我們對自己有個清晰的職業規劃,逼迫我們在35歲之前就得成熟。

崗位有很多,從最基礎的,到主管,再到總監,機會其實一直都在,你需要走在前面。明確未來發展方向、確定行業類別、精確目標崗位,甚至還可以是對該崗位的深入調查和適配度的自我評估,都有助於提高求職成功率。

對於企業來說,你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建議你掌握多門技能,不要僅限於自己的專業,至少應當讓收益大於產出。

總之,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不要再「以不變應萬變」,而要「應勢而為」,成為那個在變化中掌握主動,努力讓自己成為自己命運的掌舵人。


相關焦點

  • 女人難找工作?35歲找工作難?職場上的那些歧視原來隨處可見?
    12月18日,國家人社部發布了《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相關政策自2021年3月1日起實施。雖然此規定是針對網絡招聘服務的,但引起求職者熱議的卻是該規定是要求企業在招聘的過程中不得存在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方面有歧視行為。職場實際上,這些歧視行為早在就我國勞動法中明確規定,但實施這麼多年來,成效並不大。
  • 36歲的博士程式設計師找不到工作?大廠的「年齡歧視」從來都不是秘密
    【新智元導讀】一名36歲的機器學習專業博士,能夠在矽谷找到工作嗎?Reddit上的一個提問又引發了大家對程式設計師「年齡危機」的討論。無論是矽谷還是國內BAT等科技網際網路企業,「年齡歧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對於那些大齡程式設計師而言,35歲真的就意味著他們要被市場淘汰了嗎?36歲的博士程式設計師,還能在矽谷找到工作嗎?
  • 35歲後,不可能有更好的工作了
    有十年時間沒找過工作的他,此後才意識到,面臨35歲的關卡,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需要滿足各種苛刻的條件。一年間,熊斌面試了幾十家企業,卻因為年齡、跨行業等原因碰壁。如今,他一人住在廣州郊區的城中村,每月固定開支控制在2500元,沒有多餘的社交活動。到達35歲的年齡關口,就業障礙、年齡歧視應約而至。
  • 職場殘酷,如是你已「35歲了」,職場危機你怎麼看?
    回想職場,你會發現確實存在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當你的年齡已經35歲了,你的職位和成就怎麼樣呢?這,也就道破了你職業路上最大的一道坎——職場「35歲現象」。第一部分 你都35歲了!在找工作的時候,可能就死在第一道坎——簡歷篩選!
  • 「我,35歲,辭職在家帶娃6年後,找不到一份工作」
    引發討論的並不是這份工作的年薪,而是這份工作的歧視規定。這個職位要求年齡超過35歲的不考慮,東北、河北、北京籍貫的人不考慮。雖然不知道為什麼這份工作會有這樣的苛刻條件,但是35歲這個年齡的門檻一直是很多人扎心的痛。其實這對於男人們還好說,對於女人來說,一旦超過35歲就很難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 HR竟坦言找工作不要35歲以上的?35歲一道坎,但你的敵人並非年齡
    01找工作只要35歲以下的,那35歲以上的人呢?35歲的職場人群中,女性更是舉步維艱,不僅要面臨生活問題,還要面臨生育、照顧孩子、家庭等考驗,有些女性生完孩子出來找工作就變得異常艱難。再說前陣子一位專家提出要延長女性退休的新聞就又將「35歲一道坎」的話題推上了高峰。
  • 木蘭慧 | 李佳琦上節目袒露受盡歧視,職場性別歧視如何破解?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常見的問題,也許正在讀文章的你或是你身邊的女性朋友,只要在工作中稍有成績,就會被旁人問起。3.婚育情況是企業招聘隱性條款女人到了30歲以後,在找工作時,工作單位會特別考慮生育問題。30歲的男人,正處在職場上升期,可是30歲的女人卻面臨生孩子的尷尬。不僅如此,有了孩子後,女人在家庭中的付出也自然而然多過於男人,事業必然受到影響。
  • 平凡的榮耀: 職場上學歷低就該受歧視嗎
    由趙又廷、白敬亭、喬欣領銜主演的職場生活電視劇《平凡的榮耀》講述了萬年副總的投資公司經理吳恪之和初入職場的懵懂菜鳥孫弈秋在職場上從互掐到共同打拼的故事。該劇以真實聚焦職場生活而頗受大家關注,而以孫弈秋為典型代表的無學歷、無能力、無經驗的「三無」職場菜鳥的遭遇更是大家討論的焦點。
  • 如何邁過職場「35歲門檻」:回家考編成許多人的選擇
    職場焦慮,如何邁過「35歲門檻」閱讀提示在一些公司,員工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事實上,與其說是35歲門檻,不如說是試錯和適應的窗口縮短了。如果經歷10多年還沒有做出什麼成績,或者沒什麼提高,自然就可能面臨出局的情形。如何化解職場焦慮,順利邁過這道坎兒?自從過完34歲生日,在北京一家文化創意公司工作的許瑤就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在一年內失去現有的職位,「公司基本沒有35歲以上的人。」
  • 女研究生35歲生完孩子被勸退,找工作時被面試官拒絕,直言原因很無奈
    如今在找工作的時候,其實很多公司都在通過一些條件和標準制定了非常嚴苛的入職門檻,尤其是一些職場女性朋友在懷孕或者生完孩子以後,那麼職場便對這些女性求職的要求更加的嚴格。
  • 35歲是個坎,為什麼年齡一過難找工作?
    公司老闆拉著我的手說:咱們企業招聘員工有一個必然需求,這個需求是35歲以上且沒有真才實幹的,或者40歲以上有一點點本事的,你要仔細斟酌一下。看看他們給公司帶來的利益多,還是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大。當時聽到這句話之後感覺非常好奇,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在職場當中經歷年齡歧視。
  • 40歲+,月薪4W+,我的經驗分享給你
    這次直播裡我分享了一個叫小帥的職場人的經驗,他是我曾經的候選人,我跟蹤他5年了,他發展穩定,35歲職場危機沒有,在今年疫情就業不容易的情況下,他不但跳槽了,薪資還大漲了,這讓我很吃驚,為此我和他詳談過,然後我把他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網友。馬爾西:你今年貴庚多少?在職場多少年了?
  • 懷孕一個月,我被公司老闆歧視死亡:懷孕不配工作?網友卻說:老闆幹...
    2 職場上孕婦的困境與歧視 有一種壓力是懷孕女性不願看到、但又不得不承受的,那就是職場上的「孕婦歧視」。都10點23分了,有什麼工作,不能等到明天嗎? 很多人這個時候已經睡覺了,更何況她是孕婦,更是早早起床了。 10點23分,早就已經下班,員工已經從工作狀態調整為生活狀態,時間不屬於公司,而屬於個人。
  • 我35歲了,就活該被「拋棄」嗎?
    而35+程式設計師也要證明自己寫的代碼對公司有利,年輕人還替代不了。另一方面,技術做久了,升到管理層,也是正常的職場晉升流程。柳疏桐(化名)從2016年開始逐漸轉向管理,到18年年底才完全從一線工作中解放出來。
  • 感覺職場40歲以上女性越來越少,為什麼?
    因為到了這個年齡段,如果在家庭和職場之間選擇一個的話,大多數人因為工作不夠好而選擇了家庭。仍然在職場上,說明自己的收入很高,肯定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了。 很多私企、國企甚至教師崗位都把年齡限制在35歲,還有些私企甚至將年齡限制在30歲以下。可想而知,35歲已經是很難的一道坎了,更別說40歲了......
  • BOSS直聘:中國35歲以下職場白領跳槽越來越頻繁
    2020年即將結束,打算跳槽的職場人蠢蠢欲動。「拿完年終獎就離職」,已經成為大多數人選擇年底離職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BOSS直聘觀察圍繞職場人跳槽頻率、跳槽的原因及跳槽後產生的影響展開,發布了《2020職場人跳槽觀察》(以下簡稱《觀察》)。
  • 職場女性面對「性別歧視」——《向前一步》
    朋友快30未婚,最近在找工作。得知一家國企也在招聘,讓獵頭去溝通,對方卻告知此崗位只招男性或者已婚已育的女性;朋友抱怨,女性本身要遭受生育之苦,為何還要遭受未生育的歧視之痛?她認為如果自己結婚了,就不會受到這個婚姻歧視了。其實,女性在職場上受到的歧視跟結不結婚沒有關係,不管你結不結婚,都會受到歧視的。小莉28歲結婚,30歲從國企跳槽到了民營企業,職位升了一級。和老闆面談時,老闆提出了一個條件:入職後三年之內不得生小孩。
  • 遊戲行業中的年齡歧視 只有1%是50歲或以上的
    今年早些時候,育碧開展了一個長達一周的活動來慶祝《魔法門之英雄無敵3》的15周年紀念日;迪士尼在歡呼聲中發布了唐老鴨俱樂部的「重製」版本;在Extra Credits裡有人說起無聲狂嘯,《電腦遊戲世界》評選的有史以來最優秀的150款遊戲之一,至今依然有售。總而言之,在慶祝我進入遊戲行業35周年的同時,對於我的事業進展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 職場「35歲門檻」如何邁過
    原標題:職場焦慮,如何邁過「35歲門檻」自從過完34歲生日,在北京一家文化創意公司工作的許瑤就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在一年內失去現有的職位,「公司基本沒有35歲以上的人。」許瑤的擔心,也是不少企業職工的擔心,因為公司對外的招聘公告往往是「35歲以下」,公司內又鮮見35歲以上非管理層員工。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
  • 知乎熱榜:找工作時普遍要求35歲以下,網友吐槽:35歲招誰惹誰了
    01在網上,我們總會看到很多關於職場的問題,其中不少是跟經驗和閱歷相關的。近來,我空閒時間刷起了知乎,看到了其熱榜上的一個話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麼 35 歲以上的人都去幹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