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工作壓力大到晚上失眠,如今為找工作徹夜失眠
一、為什麼現在職場很難見到40歲以上的女性了呢?
(一)、外在原因
第一、職場也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價值決定需求
不是說女性沒有價值,但在職場中對40歲以上女性的需求相對減少,需求的減少導致職場中40歲以上女性越來越少。這是根本原因。
1、不同公司、職業、工作場所、工作性質不太適合女性。
同工同酬的勞動市場下,企業更青睞男性,因為作為40歲的女性要兼顧家庭,企業方會認為男性的經濟價值比女性更高。
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決定因素可能是工作的性質不太適合女性。所以你有可能在這樣的公司,這樣的話你就會發現女性越來越少。
2、招聘公司年齡限制
女性到了40歲以上的年齡,如果仍然在職場上的話,那一定是一個女強人。因為到了這個年齡段,如果在家庭和職場之間選擇一個的話,大多數人因為工作不夠好而選擇了家庭。仍然在職場上,說明自己的收入很高,肯定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了。
很多私企、國企甚至教師崗位都把年齡限制在35歲,還有些私企甚至將年齡限制在30歲以下。可想而知,35歲已經是很難的一道坎了,更別說40歲了......
市場對於40歲以上女性的就業也是有一定歧視的。很多招聘廣告上都要35歲以下,所以,對於40+的女性來說,職場求職也是一個很大的壁壘。通常公司用年輕的新手,減少人力成本,而且,在裁員當中,也會優先裁掉40+的員工。
案例:
1、今年我的一個女性朋友,37歲,多年銷售高管經驗。因為年初疫情影響企業裁員,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因為大部分面試她的企業都會擔心她會因為家庭無法集中精力在工作上。現在已經開始計劃創業之路了,不過因為沒有早幾年做準備,創業籌備之路異常艱難。
2、我有個女性朋友,40歲,211的本科,985的研究生,上海,原來在一家大型民企做HR,一做就是10年,本來打算穩定的退休,但是大老闆一換,和老闆意見不合,辭職了,沒想到碰到疫情,找了整1年都沒什麼合適工作
第二、自身能力和體能:
大部分職場女性都避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生育。從懷孕,到生孩兒,再到把孩子養得斷奶,這期間,幾乎所用的精力都集中在家庭中了。雖說產假結束後,可以恢復上班,但是這個時間段,自己的能力可能會退步很多,很多女性生育之後,越來越難以適應職場,能力匹配出現問題,所以可能慢慢的就退出職場了。
第三、崗位上的同事圈子
到了40歲,如果未能成為領導,一直是個職員,自己也不是很好意思待著。
因為周邊的同事,最小的能比自己小20歲,大部分比自己小了一輪左右(12歲)。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與自己會有很大的不同,就算自己性格很隨和,但因為年齡閱歷,你應該不會像他們那樣,下班後三三兩兩約著一起去逛街、一起玩遊戲、一起K歌到深夜。在同事之間,你是那麼獨一無二。雖然別人喊你姐,聽著是尊稱,但自己回味起來卻是苦澀。辭職會成為心中一直散不去的念頭。
第四、薪資因素
1)到了40歲,已經是職場老人,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人不會甘於接受像畢業生那樣的工資水平。有多少公司願意花大價錢招聘一個40歲的普通職員?3000元就能幹的活,為什麼要花6000元招進來。
2)況且,職場老人一般因為專業水平較高,心氣也比較高,不是那麼服從管理,更會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經驗之談。而管理者大部分年紀並沒上40歲以上,招進來管不住,還得去尊重一位年長者,誰願意多花這份精力?
3)另外就是基層崗位,企業主也會更青睞小年輕,因為他們勞動成本低,精力旺盛,經得起折騰。
(二)、家庭原因
在大多數面臨職業和家庭選擇的時候,都是女性犧牲自己事業的時候居多,所以你看職場上面40歲的女性就是會越來越少。
1、女性一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精力時間基本都奉獻給了家庭,在工作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肯定要大打折扣,再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下降,已經很難負荷高強度的工作。另外,涉及到長時間出差的工種,企業方基本不會考慮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了。
2、你在職場上看不到40歲以上的女性,其實有些人是主動離開職場回歸家庭了,但有些人也是被迫的。
最近和樓裡的鄰居在聊這件事情,馬上孩子要上小學了,小學離的半遠不遠半近不近的,沒有公交車只能走著去老人接送路上車太多,萬一磕著碰著了事兒更多了,所以就只能自己,那自己去的話送還好說,但接的話怎麼辦,一般小學下午3:30就放學了,自己根本就接不了,或者說直接交給託管班,但孩子小的時候很多都是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是這三四年自己賺錢重要呢還是孩子的習慣重要,這會辛苦一點,但是時間往後一看還是值得的,所以很多人都主動選擇了回歸家庭。
3、選擇,在其他國家,很多女性最終都選擇了家庭,放棄了職場。比如日本和美國,家庭主婦的比例很高,40歲以上還在職場上打拼的女性少之又少。在我們周圍也是,你可以看看,超過40歲的女性,除非是公司的骨幹,也就是我們說的女強人,其他的一般都最終選擇了家庭。兩個人權衡,另外一個人搭不上手兒,那麼孩子又不能只生不養,所以只能被迫回歸家庭。
(三)內在原因:
1、傳統觀念的影響
傳統中女主內的觀念還是很普遍,40歲年紀時正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在傳統觀念影響下,不少女性放棄職場,生活重心放到了家庭。
2、追求穩定
芳姐是公司老員工,至今已經16個年頭了。為什麼芳姐可以待這麼久,原因是求穩定的心。每次聊天芳姐都會有意無意的提一下想要離開的打算,但是再工作幾年就可以退休了,而且這個年紀出去也不好找工作,離開的就只是念頭。
到了四十多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生活上的瑣碎事就已經把她們的精力給磨得七零八碎了,哪還有精力去追求事業。
3、體能跟不上
人到了三十五歲之後,體能就會逐步下降。人到中年,再有事業心,也有心無力,只求當下穩定。
4、退休規律的左右
因為女性50歲就可以退休了。
45歲的女性如果失業了,不僅可以領取失業金,還有大齡補助。
現在職場壓力太大了,女性到了40歲了,社保繳足15年了,看著離退休也沒幾年了,就不去工作了,照顧家庭了。
在我們一生中,可以領取24個月失業金,也就是2年,女性到了40多歲了,如果失業了,那就先領取2年失業金吧。等到45周歲,再去申請大齡補助,只要繼續交社保,可以領取一筆補助金。等於無須社保繳費,每年還有幾千元收入。
就這樣,熬一熬,也就到50歲退休了。
(四)、自己創業
女強人類型,工作到35-40歲,在經驗、資源、人脈上都有相當多的積累,為了後路打算會開始籌劃創業之路,不會再受制於公司。還有一部分可能是跟丈夫一起合夥創業。
(五)、自由職業
現在整個市場的趨勢,包括國家政策的導向,對」職場「的定義更加寬泛了。
以前所謂的」職場「是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工作場所,有正兒八經的勞動關係,勞資雙方處於非常穩定的一種勞務關係中。
現在特別是年初疫情的衝擊下,」職場「的定義有了很大的改變,很多新興職業的出現也給40歲以上的女性更多職場機會。比如直播帶貨、創業、零工經濟,女性不必為狹隘的職場所禁錮,他們有更多機會嘗試更多職業的選擇。
比如,我以前非常穩定在公司裡面做人力資源,我39歲的時候辭職開始做起兼職。一方面我可以兼顧我的家庭,另外,我也能夠保持經濟獨立。因為對40歲以上的女性來說,除了小孩,還有老人需要照顧,固定工作會限制了自由度。
(六)、是一種認知的偏差
如今在職場中仍然有很多40歲的女性存在,只是大部分的女性都在中底層。
1『、像一些輕工業、電子配件、衣服、鞋帽這類公司、廠家的話大部分都是女性,應該可以隨處都能看到40歲以上的女性。
2、如果是超市商場,你去看看,營業員基本上都是40歲以上的女員工,或者去工廠看看,流水線上的也很多40歲以上的女員工。
所以有時候我們的認知會有偏差,是因為自己沒有接觸,世界那麼大,每個人都需要生活,有自己的家庭事業,所以不管是職場,還是家庭。我們都應該要好好的活著。
這些職場,基本上是被年輕人排除在外的,甚至不被稱為職場。。。、、
二、現實很骨感,40歲的女性出路在哪裡?
在今年年初疫情衝擊下,網際網路自媒體熱潮襲來,更多新的職業機會開始火了,比如直播帶貨、個體創業、零工經濟,我認為我們現在迎來了一個最好的時代。未來社會,更多的人不會再願意作為全職工作者受困於公司,而是逐漸發展更多的生活方式,最後開闢出自己的自由職業之路。
而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將部分工作外包給自由職業者,會更加省時省力省錢,個體自由職業者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一)發展自由職業:樹立個人品牌,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
未來已來,與其擔憂40歲被企業淘汰,不如早作打算!從你的20歲、30歲開始就謀劃自由職業之路。把自己當公司經營,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
利用你原來工作中的經驗,為自己尋求兼職的機會。實現在家辦公,海闊天空
1、比如你擅長寫作,可以在自媒體分享寫作經驗。比如寫作:小說、投稿等;像頭條、公眾號、百家號、企鵝號等等都可以去嘗試。
2、比如你擅長配音、朗誦、演講等,可以在喜馬拉雅、荔枝、蜻蜓、喜配音等平臺配音或者出知識專欄。
3、比如你擅長講課,可以做線上老師,銷售網課。
4、又比如你擅長企業管理,可以做企業管理顧問諮詢師等等。
記住,一定要做好領域深耕,做細做精,持之以恆,才能有成果。祝願30歲、35歲、40歲的你,能夠在今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網絡上的工作真的很多,但是前提是我們必須得保持一份學無止境的態度。
(二)、 電商行業
現在的電商,不只是淘寶、阿里巴巴、還有跨境也可以去發展,如亞馬遜、WISH等,這些操作起來並不難。
(三)、手工類
這一類可能收入比較少,但總有收入。在家帶娃賺錢兩不誤。
(四)、開店
開店需要一定的資金。提前積累資金,離開職場後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不會過於迷茫。
感謝收看《陽陽第一講堂》歡迎轉載、評論、點讚和留言
免責聲明:文章中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