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我們統派在臺灣苦心孤詣守著時間,祖國沒有辜負我們

2020-12-24 騰訊網

更多臺海資訊,點擊上方【東南衛視】快速關注

戳視頻,了解更多

臺中二中畢業後,王曉波考入臺灣大學哲學系,成為著名邏輯學家、哲學家殷海光門下弟子。上世紀70年代日本在美國操縱下恣意侵佔釣魚島,引發全球各地華人抗議,當年10月,王曉波在《中華雜誌》寫下「保衛釣魚臺」文章,催生了臺灣的保釣運動。馬英九表示,臺灣保釣運動就是從王曉波開始,他是大家的精神領袖。

馬英九:他(王曉波)對臺灣有非常大的貢獻。臺灣的保釣運動,可以說就是他開始的。也因為這樣的關係,他成為大家一個精神的領袖。

馬英九

1971年,王曉波獲得碩士學位,留在臺大哲學系擔任講師。因在臺大校園宣傳自由主義、介紹保釣運動,王曉波捲入「臺大哲學系事件」,被國民黨當局以所謂「為匪宣傳」的罪名拘留問訊,不得不在1974年離開臺大。直到一九九七年,哲學系事件獲平反後,王曉波才復職重返臺大授課。

王曉波的政治立場鮮明,1976年後,先後參與創辦以反對所謂「臺灣獨立」、促進中國民族統一等為宗旨的《夏潮》雜誌、夏潮聯誼會,曾與已故作家陳映真創立「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副主席,強力主張「中國統一」。

王曉波生前受訪(2015):中國是臺灣人民的血脈淵源,中國是臺灣人民不可侮辱的尊嚴。兩岸統一在我們看來,其實是臺灣最大的政治利益。

身為著名的哲學及歷史學者,幾十年來,王曉波深入研究中國哲學與臺灣史,尤其是臺灣近代史,著有《臺灣史論集》、《臺灣抗日五十年》、《臺灣史與臺灣人》、《臺灣意識的歷史考察》等,不斷挖掘、弘揚臺灣人民的抗日事跡和愛國愛鄉土的光榮傳統,一生都在推動臺灣與中國文化的連結,強化中華文化在臺灣的傳承發展。1991年,王曉波創立《海峽評論》雜誌並擔任總編輯,長期旗幟鮮明反對「臺獨」,反對島內「去中國化」歷史教育,積極推動兩岸和平統一,被各界視為「臺灣統派的一面旗幟」。

王曉波生前受訪(2017):我們臺灣統派就是這樣,我們臺灣的愛國主義者,我們在這個時候,我們是一向希望兩岸能夠和平統一,中國能夠民族復興。我們在臺灣苦心孤詣守著時間,看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到今天我們也可以這麼說,祖國沒有辜負我們。

想要了解更多實時資訊,觀看直播,請搜索微信公眾號:LIVE東南

相關焦點

  • 毛鑄倫先生、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臺盟致唁電
    毛鑄倫先生、王曉波先生俱為臺灣統派的旗幟性人物,均參與中國統一聯盟創建工作,曾擔任中國統一聯盟重要職務,一生心懷民族大義,矢志不渝推動祖國統一,堅決反對「臺獨」。  王曉波先生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海峽評論》雜誌總編輯,2001年起連續12年擔任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致力於反對「文化臺獨」,仍在馬英九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期間擔任島內課綱微調召集人。王曉波曾言:「我們統派苦心孤詣在臺灣守著時間,祖國沒有辜負我們。」王曉波先生2020年7月30日病逝,享年77歲。
  • 臺灣知名統派人士王曉波去世,出生於鉛山,其母為潛伏臺灣的中共地下黨烈士
    ◆ ◆ ◆ 海峽導報訊(記者 薛洋)導報記者從多個信息源獲悉,臺灣知名統派人士
  • 知名統派人士毛鑄倫、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追思會現場毛鑄倫先生、王曉波先生心懷民族大義,矢志不渝推動祖國統一,堅決反對「臺獨」,是臺灣統派的旗幟性人物。毛鑄倫先生2020年7月28日病逝,享年73歲。王曉波先生2020年7月30日病逝,享年77歲。
  • 昨日國臺辦悼念的他,是「臺灣統派旗幟」
    來源:環球網臺灣統派代表人物、長期反對李登輝時期以來教科書「皇民化」與「去中國化」的前臺大哲學系教授王曉波30日凌晨在家中去世,終年77歲。此前「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於28日去世。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30日應詢表示,毛鑄倫先生和王曉波先生心懷民族大義,矢志不渝推動祖國統一,堅決反對「臺獨」,令人敬佩。我們對他們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王曉波海峽評論雜誌社總經理方守仁透露,王曉波2018年12月中風住院時感染肺炎,返家養病情況穩定;7月14日突然惡化開始肺積水,30日凌晨2時在家中去世。
  • 臺灣知名統派人士王曉波病逝 其母為中共地下黨烈士
    海峽導報訊(記者 薛洋)導報記者從多個信息源獲悉,臺灣知名統派人士、知名學者王曉波今早不幸病逝,享年77歲。大陸友人紛紛致哀,稱其仙逝「讓祖國統一大業蒙受重大損失!」王曉波王曉波1943年生於江西省鉛山縣,1949年隨父親王建文來到臺灣,居住在臺中。其母章麗曼留在上海,進入新華社工作,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臺灣工作委員會成員。
  • 王曉波才重要!
    王曉波與李登輝,這兩個人代表了臺灣政治光譜上統、「獨」兩個極端,他們過世後,媒體的報導卻完全不成比例,但對於臺灣前途命運與兩岸關係的未來,他們在我們心理上所產生的張力,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今天我們也要告訴您,「李登輝算什麼?王曉波才重要!」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島內各界人士追思王曉波
    直到高二,他幡然悔悟,兩年刻苦努力,考上了臺灣大學哲學系,並一路念到碩士研究生。  磨難如同粹煉,沒有讓王曉波膽怯或消沉,相反,他一生都勇往直前,甚至抱著「求仁得仁」的信念,「不因環境顛沛易其心,不因世事困窘易其幟」,堅守理想、不懼挑戰。王曉波受訪時曾表示,這是來自對中國近代悲劇命運及自己生活經驗的體驗,尤其是中國人民的痛苦。「我們家庭的悲劇,其實只是近代中國民族大悲劇中的一部分」。
  • 我的好朋友王曉波也走了
    王曉波(1943年1月16日-2020年7月30日),生於江西省鉛山縣,1949年隨父親到臺灣,臺灣知名統派人士、學者。始終如一地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與統一,同時還是臺灣地區最早的一批"老保釣",早在1970年10月就在《中華雜誌》寫了"保衛釣魚臺"文章,他的文章在當時催生了各種保釣團體的應運而生,他在保釣運動中展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及理論素養值得一代代中國愛國之士仰視。
  • 王曉波:「做一個太平盛世的中國人」
    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曾說過:「多少人因為政治受難的經歷而榮華富貴,曉波老師要得到這些太容易了,但他沒把這些看在眼裡。」 王曉波看在眼裡的是什麼?他1980年從美國給在大陸的舅舅寫家信說:「我們家庭的悲劇,也是中國悲劇的一部分,我們不怨天也不尤人,我們只恨中國不強大,自己不爭氣,我們只應抹乾眼淚為中國的明天而奮鬥,希望我們的悲劇不要在我們的子孫身上重演。」
  • 唐湘龍:比起李登輝,這些統派人士的凋零更值得思索
    作者:小一前段時間,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病亡的消息被報導出來,迅速引起兩岸的廣泛關注。唐湘龍認為,比起李登輝病亡的消息,統派人士的凋零更值得引起人們的深入思考。李登輝是中華民族的罪人李登輝在平常就十分尊崇「日本皇民」的身份、竭盡全力美化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治,稱「日本的殖民統治有助於臺灣完成了近代化」,讓臺灣走向進步。他認為憑藉這點「臺灣人應該對日本統治表示感謝」。不僅如此,他還說,在二戰期間臺灣人加入日軍的行為,「是以貨真價實的以『日本人』的身份為祖國奮戰」。
  • 島內各界人士追思王曉波「做一個太平盛世的中國人」
    9月3日,在「王曉波教授紀念會」會場,曾陪同老兵返鄉的楊祖珺演唱的《美麗島》和女生合唱《我的祖國》、《黃河協奏曲》旋律依次迴響,展出王曉波先生在海峽兩岸為「做一個太平盛世的中國人」而奮鬥的精彩一生。在歷史研究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臺灣沒有一部抗日史,那段記載只有日本殖民統治者的行刑口供,以致後人將抗日誌士林少貓誤為「土匪」。因此,1984年王曉波撰文呼籲:「如果我們不能即時搶救臺胞抗日史的文獻,等這代抗日臺胞過去後,臺胞抗日英烈只能以日本人的記述來寫他們的歷史,豈不是永世的抱憾?」王曉波妻子宋元說,為了研究那段歷史,王曉波每天「啃」日據時代的《臺灣民報》。
  • 黃智賢:國民黨將統派當蟑螂 須付出代價
    臺灣中國統一聯盟故主席毛鑄倫、故副主席王曉波等兩位臺灣統派代表人物,日前相繼病逝,統盟21日舉行追思會。
  • 出生於鉛山的臺灣反獨大將王曉波的傳奇人生
    根據其生前遺願,骨灰將撒向臺灣海峽。王曉波,1943年1月生於江西鉛山縣,1949年隨家人去臺灣。其母章麗曼是中共地下黨員,1950年遭國民黨「憲兵」逮捕槍決。王曉波早年就讀於臺灣大學哲學系,師從著名學者殷海光,碩士畢業後留校任講師。1973年,國民黨當局以「為匪宣傳」的罪名拘留王曉波,最終他不得不離開臺大。
  • 國民黨把統派當蟑螂 江啟臣又被放鴿子了
    國民黨把統派當蟑螂 統派可考慮放棄投票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毛鑄倫、副主席王曉波等兩位統派代表人物日前相繼病逝
  • 黃智賢含淚追念臺灣統派學者王曉波:他有中國人「士」的精神
    王曉波先生辭世,我們都感到非常痛惜。黃智賢特別發文表示哀悼,文字之間讓人看了也有很多感觸。王曉波一家就是一部中國近代的苦難史,這樣的經歷,對於王曉波先生有多大的影響呢?
  • 王曉波:國民黨無知於臺灣歷史和自己的黨史,所以才被李登輝騙了
    7月30日凌晨,臺灣知名統派學者王曉波教授在臺北去世,享年77歲。 王曉波1943年生於江西,1949年隨家人赴臺,其母犧牲於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作為「臺灣統派的一面旗幟」,他長期旗幟鮮明反對李登輝等人的「臺獨」理論,反對島內「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並長期與之鬥爭。90年代末,當李登輝拋出「兩國論」時,王曉波指出,「兩國論」是主權分割的宣告,後果是臺灣主權獨立,亦即中國主權分裂。李登輝對此要負完全責任! 令人唏噓的是,就在同一天晚些時候,李登輝去世,兩個人的恩怨糾纏就此畫上句號,然而兩岸統一之路,依舊任重道遠。
  • 臺灣統派談「周子瑜事件」_中國現代史頻道_鳳凰網
    臺灣歌手黃安1月8日在微博舉報臺灣女藝人周子瑜,1月15日晚周子瑜道歉,引發多方爭議。在爭議聲中,人數不算多的臺灣統派對此事怎麼看?鳳凰歷史連線四位臺灣統派,請他們談談對此事件的看法。王炳忠是新黨青年委員會委員,他通過「抗獨史陣線」、新中華兒女學會發展了一批統派青年軍。周子瑜道歉後,因為媒體強烈報導,統派青年軍內部也產生了困惑。有人說,如果拿青天白日旗就是「臺獨」,豈不人人都成了「臺獨」? 王炳忠分析,周子瑜內心可能傾向於「獨臺」。因為她過去沒有非常明確地說「我是臺獨」,或者「我不是中國人」。
  • 思享大咖說丨臺灣誤判大陸?臺灣會是「炮灰」?他們這樣說…
    張麟徵在臺灣大學讀取法律系學士學位後,赴法國取得巴黎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返臺後長期任教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現已退休,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現年81歲。張麟徵是臺灣學術界當中的統派代表人物之一,長期與「臺獨」分裂勢力作鬥爭,追求兩岸和平統一。除了學問精深之外,張麟徵也常常上電視政論節目針砭時弊,立場鮮明,思路敏捷,直言不諱。她長期關注兩岸形勢,對民進黨的批評毫不留情,對國民黨也是鞭策有加。
  • 紀欣:唯有祖國統一,才是臺灣真光復
    75年前的10月25日,日本受降儀式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內舉行,會場外及全臺各地一片歡騰,敲鑼打鼓,熱烈慶祝臺灣光復。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訂10月25日為「臺灣光復節」,以之紀念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紀欣發表臺灣光復75周年感言
  • 誰在讓「臺灣最美的風景」褪色!?
    這段時間內,班長收到各方面很多的反饋,有聲援鼓勵,也有批評建議。其中引發兩岸網友討論最熱烈的,是針對班長曾經說過,現在也依然堅持的「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爭議和反思。臺灣究竟還有沒有「最美的風景」,誰又最能代表臺灣「最美的風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