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在廣州城市「南拓」戰略推動下,番禺大石迎來跨越式發展:從曾經承載廣州中心城區居住人口外溢地帶,成長為交通便利、經濟活躍、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主城區的一份子。
數據顯示,2019年,大石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3.65億元,同比增長11.4%,總量排名全區各鎮街第二,增速排名全區第一。大石街地區生產總值約佔全區12.2%,而面積僅為全區的3.6%,為番禺區經濟密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鎮街之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對番禺大石來說,站到了再出發的新起點上,如何從高速發展切換到高質量發展,是大石街需要思考的問題。
近日,番禺區大石街黨工委書記鍾文輝在接受廣州日報專訪時表示,隨著發展,大石街的先天優勢逐步弱化,後天劣勢逐步凸顯,在當前這個轉型發展的瓶頸期、關鍵期,大石街要融入廣州市、番禺區發展大局,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區位優勢,確定了「雙核布局」「雙輪驅動」「雙翼聯動」的發展思路,努力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的相統一,全面提升大石街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大石命題:如何既「跑得快」,更「跑得好」?
大石街地處廣州市番禺區西北部,2006年1月撤銷大石鎮,分成大石、洛浦兩個街道,大石街由此而生。大石全街面積19.34平方公裡,屬於廣明高速以北的廣州市主城區範圍,4條主幹道和2條地鐵線貫穿南北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經濟活躍,服務總人口接近40萬人。
曾經的大石有「三寶」:慈菇、馬蹄、燈心草。在當年經濟貧困年代,「大石三寶」撐起了當地經濟,燈芯草更是聞名海外,「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就有燈芯花。」
改革開放以來,大石發展迅速,一片片農地,轉眼間變身繁華商圈、大型住宅區、企業園區。如今的大石街,有全國聞名的世界級主題樂園——長隆旅遊度假區,每年接待遊客約1500萬人次;聚集起日立電梯、至信藥業、巨大音響等知名企業和巨大創意產業園等新興園區,為番禺區先進位造業的「重鎮」。
目前,大石街交通極為便利,南北走向的番禺大道、新光快線、105國道、東新高速以及地鐵2號線、3號線從大石街貫穿而過,正在緊張建設的廣東珠三角城際軌道廣佛東環線在大石街設站,東西走向的南大幹線項目已經完成了徵地拆遷工作,進入施工建設階段,道路直通緊鄰的高鐵廣州南站。
佔據交通之要,大石街成為廣州南拓發展的樞紐地帶,也佔據發展先機。2019年,大石街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253.65億元,是2006年建街之初40.9億元的6倍多。
對於大石街來說,怎樣做到既「跑得快」,更「跑得好」,是接下來努力的方向。鍾文輝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大石地區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劇增,這裡的先天優勢已在逐漸丟失,後天劣勢則開始日益凸顯,比如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交通擁擠、教育醫療緊缺、治理壓力大等等。而這些問題,也只能在發展中去解決。
鍾文輝表示,在當前這個轉型發展的瓶頸期、關鍵期,大石街要融入廣州市、番禺區發展大局,圍繞城市更新、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雙引擎」,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區位優勢,按照「雙核布局」「雙輪驅動」「雙翼聯動」的發展思路,堅持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謀劃「十四五」規劃,全力提升大石街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大石答卷:「雙核布局」「雙輪驅動」「雙翼聯動」
大石街東西長6公裡,南北寬3公裡,受歷史因素影響,以105國道為界,大型樓盤和長隆片區集中在大石東片,商業氛圍濃厚;重點工業企業則集中在大石西片,工業總產值佔到全街的85%。
鍾文輝表示,大石街鮮明的區位特點形成了東西兩個不同的產業區域。為鞏固和優化該產業基礎,大石街將以石北工業片區的升級為依託,優化西部工業布局;以長隆片區商圈、大石地鐵站片區商圈的開發為依託,優化東部商業布局,形成西部工業、東部商業的「雙核布局」,並通過連接東西的南大幹線,將「雙核」緊密快捷地聯繫起來,互為補充,聯動發力。
何為「雙輪驅動」呢?經過多年發展,大石街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工業和服務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不相上下。大石街轄區內日立電梯、長隆集團兩個「巨無霸」企業無疑分別是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強有力代表,以這兩家企業為中心,逐步形成了相關產業配套和鏈條。為保持產業優勢,大石街在「雙核布局」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強化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雙輪驅動」。
地鐵口將成為大石街產業布局的重點之一。大石街將打造會江地鐵站為中心的會江智造園區,引進與重點製造業配套的關聯企業,進駐到巨大、豐晟、飛達等新興產業園區。繼續推動大石地鐵口周邊的盛匯項目建設、天驕時代城四五期建設、禮村和大山村留用地開發等項目,建設一個高端、優質的大石地鐵片區商圈。
鍾文輝表示,隨著萬博商務區、廣州南站商務區等兩大平臺的建設加快,大石街恰好處於這兩大平臺中間地帶,「窪地」狀況日益明顯。目前,番禺區正在推動漢溪長隆萬博片區連片發展,將連通廣州南站商務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總部經濟帶。東西兩大平臺建設給大石街帶來了挑戰,更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為了不在發展中落伍,不成為發展的「窪地」,大石街明確了「雙翼聯動」發展方向,全力加快南大幹線建設,便捷連接東西兩大平臺,加快東端湧口村、河村村的舊村改造,加快西端官坑村、會江村的舊村改造,率先改變和提升該區域的城市面貌,主動融入兩大平臺片區建設,為大石新一輪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拓展新的空間。
大石新空間:狠抓城市更新,邁向高質量發展
當下,城市更新已成為廣州邁向高質量發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引擎。
大石街,如何做好城市更新這篇「大文章」呢?
鍾文輝表示,受歷史因素影響,大石街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有著先天性不足,為此,大石街主動對標中心城區,高標準、嚴要求推進現代化城區建設。狠抓城市更新工作,以舊村改造和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為抓手,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工作,促進土地利用效率、空間品質、民生福祉的「三提升」,加快形成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
具體來說,加快推進東聯村舊村改造項目,形成示範帶動效應;加快推進已申報的19個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項目,通過加強設計審核、施工監管、產業引進,形成高質量、高效益的工業園整治提升成果。繼續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鼓勵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促進老舊小區煥新顏。加快推進南大幹線建設、廣州大道快捷化改造、大象崗周邊環山路建設、海堤路休閒帶建設,提升大石街城市面貌。
大石街人口眾多且結構複雜,社會治理壓力巨大。在政府人力資源不足、執法手段受限的情況下,大石街將創新和優化治理機制,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下的「大山實踐」,通過基層黨建提升、社會治理提升、環境整治提升、設施改造提升、產業優化提升等五個方面的治理提升,總結推廣大山村治理模式,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繼續強化基層社會治理。優化「五社聯動」基層治理模式,推廣「紅色物業」、和諧社區建設,加強社工隊伍和志願服務隊伍建設,發揮「大石龍媽」等群防群治力量作用。
此外,大石街還將加大投入,補齊短板,推動民生事業改善提升。加快推進大石街中心幼兒園新址建設、天驕時代城公辦小學建設;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和壯大集體辦幼兒園,妥善解決好入園難問題。推進番禺區第二人民醫院與省人民醫院的高端合作,完善醫院周邊配套建設,支持社區醫院發展優勢學科、特色診療品牌,更好滿足群眾對優質醫療需求。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圖片由大石街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胡群智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