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訪談丨從化區城郊街黨工委書記鍾梅芳:鄉村振興示範先行...

2020-12-27 瀟湘晨報

大洋網訊 城郊,城區之郊,與流溪河相依相伴,自然資源豐富,有別於廣州中心城區,城郊街農村面積佔三分之二,屬典型的城鄉結合部。近年來,依託鄉村振興戰略和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建設,城郊街逐步成為從化區「一核兩翼三帶」核心區域,並融入廣州大都市「半小時經濟生活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日前,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從化區城郊街黨工委書記鍾梅芳表示,「我們要找準自身定位,緊緊圍繞城鄉融合發展,助力從化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

「十三五」以來,城郊街堅持產業先行,深挖花卉種植歷史,引導企業以市場為導向,發展高質量的現代農業;致力培育人才,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確保做到「既富口袋也富腦袋」。此外,城郊街還積極推進路網優化升級,深化人居環境整治,推動城市更新……為「十四五」的謀篇布局打下了堅實基礎。未來,城郊街將加快推進北星路現代商業軸、花卉大道現代農業軸的建設,不斷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築牢花卉本底,謀劃生態經濟

從西和萬花風情小鎮到新開花谷,從傳統花卉種植業到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從萬畝鮮切花生產基地到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近年,從化區城郊街因花出名,以花為媒,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頻頻亮相,不斷擦亮「花城廣州」的名片。

西和萬花風情小鎮

城郊街的花卉產業發展由來已久。1997年,城郊街西和村引進第一家花卉企業,自此鋪墊了城郊街花卉產業的發展之路,歷經20多年,從鮮切花到小盆栽,如今38家規上花卉企業沿著西和村花卉大道鋪開,逐步形成一個完善的花卉產業集群。2016年,從化推出首批特色小鎮,城郊街以花為主題,在轄區內打造萬花風情小鎮,正式開始譜寫花文章。

在發展花卉產業的過程中,城郊街採取流轉土地,與企業合作的模式,「我們遵循以市場為導向的規律,最後定位在發展以小盆栽為主的花卉產業。小盆栽品種多、成本較低、可塑性強。」鍾梅芳介紹道。如今,城郊街大力推行專業化、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形成以優質盆花、觀葉小盆栽為主的大生產格局,小盆栽產量佔全國的60%,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花卉品種58個,斬獲世博園獎項72個,科技成果轉化率達90%以上,產品遠銷海外。

城郊街廣州花卉研究中心的「小嬌」紅掌獲2020年度全國盆栽花卉「金花獎」。

2019年,城郊街花卉產業產值達8.6億元,且每年保持增長趨勢。為了助力城郊街花卉產業轉型升級,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今年1月,廣州現代花卉交易產業平臺——新開花谷投入建設;8月,花卉交易平臺及花園中心、花卉信息港同時啟動……由此,城郊街花卉產業全面升級迭代,形成全產業鏈發展。

同時,隨著城郊街精品民宿、休閒度假等鄉村旅遊業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也不斷優化。目前,城郊萬花園片區的農業產業結構為「7+2+1」——七成種植花卉,兩成種植水果,一成種植水稻。在西和村大力發展花卉產業的基礎上,光輝村、城康村引進火龍果、番石榴、葡萄等水果,光聯村引進富硒米,城郊街致力建設以花卉觀賞、水果採摘、精品民宿、休閒體驗和度假研學等現代服務業以及觀光農業為主的鄉村旅遊景區,在全街做大這篇花文章。

城郊街光聯村引進富硒米種植。

在文旅產業如火如荼發展的過程中,企業用地遇到了瓶頸。鍾梅芳透露,未來,城郊街將通過探索實踐點狀供地破解鄉村振興文旅產業的用地難題。

激活文化基因,鑄就文化之魂

「聽見花開,和美西和,笑迎未來,創造奇蹟……」2018年,一首村歌響遍西和村。「這些刻在鄉村骨子裡,注入鄉村靈魂深處的就是文化。」鍾梅芳說道,「文化是鄉村建設的靈魂。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文化是根子裡的,是最終能留下來的。」

在城郊街,文化振興首先是優質人才進鄉村。「鎮街建設最缺的是人才」鍾梅芳指出。近年,城郊街通過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全面配齊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優化年齡結構,選派13名第一書記和126名優秀駐村幹部,由村(社區)「兩委」幹部及法律顧問組成輔助團隊,聯繫服務24079戶群眾。

此外,城郊街還升級了從化區的「頭雁培育工程」,創新了「頭雁」孵育五步法,構建「識、育、任、訓、勵」全鏈條幹部選育體系,將一批熱愛鄉土、年富力強的優秀幹部孵育成鄉村「領頭雁」。目前,城郊街24個行政村有120名儲備後備幹部。同時,城郊街用「劣者汰」的機制對全街各村進行「拉網式」分析研判,此前已撤換了8名村黨組織「四不」書記,目前全街村黨組織書記三分之一為「80後」。

在廣州粵菜師傅培訓室,西和村農家大廚周燕瓊由學徒變師傅。

西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是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成立後多次邀請新時代文明實踐「輕騎兵」、文化名家等開展宣講活動,向黨員群眾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農業技術、農村醫保等內容。2018年,全省首個粵菜師傅培訓室在西和村正式成立,組建了「中國烹飪大師」專家團隊,截至2020年11月,開展了120期培訓,參與培訓人數超1600人次。同年成立的西和學堂也是文化進鄉村的一個入口,學堂不定期舉辦書畫、舞蹈等公益培訓課堂,還利用鄉村傳統習俗和節慶日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豐富了村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一所多點,一站多點,豐富的精神文化活動改變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來自城市的文明在鄉村紮根,重塑了鄉村的精神與文化,喚起農民的文化自覺,為鄉村發展孕育出新的生機,一戶感染千家,一村輻射百村。「當村民思想還是停留在小農意識的時候,很難引領他們致富奔康。」鍾梅芳表示,如今村民在思想上有了轉變,整體的精神風貌也有了轉變,現在的鄉村不僅有自然生態,還有品質生活。

修調城市版圖,城鄉融合出新彩

路,是推動城市發展的大動脈,交通路網,是經濟發展的基礎。2014年從化撤市設區後,從化區委區政府從全局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提出了「三縱三橫」路網規劃(北星路、迎賓大道、環城北路為「三橫」,從化大道、環市路、八鄉大道為「三縱」)。今年9月,中共廣州市從化區委一屆十二次全會強調,要著力推動一批外聯內暢路網工程。

北星路

「一橋兩路」(從化大橋、從化大道、北星路)作為全區路網規劃的主要工程,主戰場就在城郊街。近年,「一橋兩路」工程捷報頻傳。2015年底,從化大橋正式動工建設;2017年9月,從化大道、北星路同步開工建設;2018年9月,從化大橋正式通車;2019年9月,從化大道、北星路首段通車;2020年「五一」期間,北星路通車……「城郊街是從『一橋兩路』的完工以及廣州地鐵14號線東風站的開通起打開的。」鍾梅芳告訴記者,從化的老城區原來只有26平方公裡,如今拓展到55平方公裡,其中增幅面積的三分之二都位於城郊街。

北星路和從化大道交匯處

「十三五」至今,不斷優化的路網疏通了城郊街發展的大動脈,為城鄉融合發展釋放了新空間。路網建設的同時,沿線的舊改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今年8月9日,城郊街東風村首日完成了4000多平方米房屋的清拆,意味著廣州單宗最大的舊村改造項目啟動。位於廣州地鐵14號線終點站、迎賓大道和從化大道交匯處的東風村將打造成「生態智城·濱河新區」,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十三五」以來,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系列重大項目的建設為城郊街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有將來,皆為可盼,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城郊街將倍加珍惜,感恩奮進,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接續奮鬥,加快推進北星路現代商業軸、花卉大道現代農業軸的建設,不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帶動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彩,為從化區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貢獻城郊力量。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鑽瑩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蘇韻樺,通訊員 鄺健華 黃宇鵬

【來源:大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把手訪談丨安樂鎮:鄉村振興 裡坊復興 助力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
    一把手訪談丨安樂鎮:鄉村振興 裡坊復興 助力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 2020-05-31 0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街鎮一把手訪談 | 從化區街口街黨工委書記溫曉敏:打造現代化國際...
    街口,通濟街之街口,從數百年前的「街口圩」發展到現在的從化區主城區——街口街。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時代下,鄉村振興號角早已響遍全國,作為廣州市農村地域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從化區是廣州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而作為從化主城區,街口街迎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 擁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城區如何煥發新活力?
  • 街鎮一把手訪談|越秀區建設街黨工委書記李嘉斌:「建設」廣州中央...
    建設新村歷史記憶牆 建設大馬路,建設新村……一連串以建設為符號的地名貫穿在廣州市越秀區建設街轄區,這個見證著新中國發展的地方,人文、創業氣氛濃厚。廣州市越秀區建設街黨工委書記李嘉斌說,黨建引領,塑造「建設」新品牌,讓建設街成為廣州中央商務區孵化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街口街檢查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做得怎麼樣?花都區四級人大代表來檢查了
    當天,檢查組一行先後前往街口街艾米稻香小鎮、風雲嶺森林公園、石潭村、鼓樓濟渡廣場和鎮安社區,明檢組重點檢查街口街鄉村振興、城市更新據了解,近年來,街口街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區關於人居環境整治的決策部署,按照從化區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的要求,聚焦鄉村振興、垃圾分類、老舊小區微改造、舊樓加裝電梯、增加停車設施、「廁所革命」等人居環境重點整治任務,著力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綜合治理,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廣東三水試點鄉村振興綜合改革 重塑嶺南鄉村韻味
    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 供圖中新網佛山12月21日電 題:廣東三水試點鄉村振興綜合改革 重塑嶺南鄉村韻味作者 程景偉 黃猛高 朱靜儀作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近年來佛山三水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首創「美麗指數」發布機制,發力美麗經濟,推動基層善治,重塑嶺南鄉村韻味。
  • 江海區「外海經驗」探路全市鄉村振興發展
    在新時代徵程中,外海街道努力實現從傳統工業重鎮向產城人融合發展區域、向宜業宜居鄉村的蝶變,並在近日發布的《2019年度江門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情況報告》中位列全市14個被抽查鎮(街)的第一名,引來各兄弟鎮(街)考察參觀。
  • 威海打造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209個!
    提高站位、統籌謀劃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走實走深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突出示範帶動,狠抓任務落實,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任務要求全面落到實處。堅持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四級書記」一起抓,壓實「一把手」責任,市級成立5個工作專班,每個專班由2名市級領導同志任組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運轉有序、協同高效。統籌謀劃布局。
  • 市人大代表沈忠:鄉村振興,規劃先行
    在市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崇明代表團分組討論上,關於鄉村振興戰略如何落地,市人大代表、陳家鎮黨委書記沈忠做為一名基層鄉村幹部,給出他的建議。沈忠認為,鄉村振興,最重要的首先是規劃先行,只有能落地、能操作的規劃才有可能變為現實。
  • 三水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2021年元旦假期,三水區鄉村振興中部片區聯合黨委將以「產城高地·共譜新章」為主題舉辦元旦嘉年華活動,全面展現中部片區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成果。聯合舉辦秋色狂歡月、元旦嘉年華;立足定位活化古村落,盤活優勢資源;共同制定出臺中部片區鄉村振興扶持辦法,優化資源配置……近年來,樂平鎮、雲東海街道、蘆苞鎮成立中部片區聯合黨委,以黨建為引領強化聯動、深化協同,加強交通互聯、產業互融、文化共享,形成「1+1+1>3」的工作推力,奏響三水區鄉村振興中部示範片區協奏曲。
  • 安徽巢湖:「5+N」模式破題鄉村文化振興
    為建設文明城市,振興鄉村文化,安徽省巢湖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以紅色文化為底色,堅持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按照「5+N」模式(「5」即打造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點、鄉村記憶館、傳承家風家訓示範村、群眾性評比活動、文化旅遊線路,「N」即特色文化產業項目或文化品牌節慶活動)精心謀劃,不斷破題,重點突出鄉村治理、紅色文化、文旅融合等主題分片打造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為了更好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西專門成立自治區鄉村振興(「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領導小組,並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指揮部,下設鄉村風貌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發展2個指揮部,高位推進全區鄉村振興工作。以後廣西的鄉村要變成什麼樣?繼續深入實施廣西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努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 聚力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南召
    河南省南召縣2020年2月份已正式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退出貧困縣序列,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請他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談一下南召縣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想法和做法,下面是訪談實錄。《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黃花崗街黨工委到高崗新聯村 開展扶貧調研慰問活動
    南方日報訊 (記者/程浩 通訊員/劉穗兵)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持續改善和提升貧困戶生活品質,6月28日,在廣州市越秀區黃花崗街黨工委書記餘昭輝的帶領下,街機關第一支部、機關第二支部,以及廣東錢江同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東艾博電力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春濤國際建築有限公司、廣州市紫晶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佛山市順德區政協調研組考察萬江文旅和鄉村振興工作
    >舉報   11月11日下午,佛山市順德區政協副主席徐國元率隊到萬江街道調研,實地考察了龍灣溼地樂跑公園、滘聯社區的文化旅遊、鄉村振興工作情況
  • 廈門確定建設八條鄉村振興動線 平均分布於島外四區
    依偎著許溪的溪林生態示範動線總長規劃4800米,途經東輝村、頂許村、溪西村三個省級試點村以及李林村等行政村。從地圖上看,它一頭串聯田李溪、東李溪,另一頭連接後溪溪直至杏林灣,如同鋪就一幅家門口的山海畫卷。 串點成線、以線促面,輻射面更廣、帶動力更強。鄉村振興示範動線的建設,是今年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
  • 麻湧研究部署大華南片區鄉村振興工作
    繼第一場鷗槎片區分片現場會召開後,7月16日,麻湧召開大華南片區鄉村振興分片現場會,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麻湧鎮委書記黃橋法,麻湧鎮委副書記、鎮長譚敘棉,麻湧鎮領導鍾克仔、胡漢平、羅繼展,麻湧鎮相關部門負責人,大盛、華陽、南洲村黨工委書記參加了活動。
  • 深汕合作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深汕特色的「都市鄉村」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23日訊(深圳新聞網記者 王玲)作為深圳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2020年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類實施,全域以「八村示範、全區整治」為基礎,以特色精品村為遠期目標,全力打造具有深圳標準、體現深汕特色的「都市鄉村」「田園城市」。
  • 曹王鎮隆重舉行鄉村振興葡萄示範基地揭牌暨開園儀式
    9月15日上午,博興縣曹王鎮在葡萄規範化栽培及複合種養技術示範基地隆重舉行鄉村振興葡萄示範基地揭牌暨開園儀式。開園儀式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孫同河主持儀式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沈銀書致詞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呂友慶致詞山東葡萄研究院黨委書記任鳳山致揭牌開園賀詞各位專家和領導進行揭牌進行陽光玫瑰產銷對接籤約儀式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呂友慶宣布博興縣鄉村振興葡萄示範基地正式開園出席開園儀式的領導
  • 浦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浦城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浦城實際,突出重點任務,全面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穩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