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召縣2020年2月份已正式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退出貧困縣序列,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請他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談一下南召縣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想法和做法,下面是訪談實錄。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劉書記,請您結合全會精神談一談,您對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和認識?
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核心要義是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生態振興一脈相承,提供了路徑和方法。我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不斷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農民實現現代化的進程,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聚焦聚力生態扶貧產業,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實現生態產業多重覆蓋,讓群眾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鼓起「錢袋子」。
記者:南召縣是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請問劉書記,南召縣是如何把「山地劣勢」轉化為「脫貧優勢」, 實現山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
劉永國:南召縣地處深山區,基礎條件較差,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但特殊的地理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景觀。自2017年以來,我們堅持綠色發展,因地制宜,立足山區資源優勢,經過深入調研論證,確立「出路在山、希望在林」的工作思路,傾力發展生態扶貧產業,探索林苗景一體化、林果藥一體化、林蠶菌一體化和林養遊一體化的四個一體化「林+N」生態扶貧模式。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金融+支部+貧困戶」的帶貧模式,共建成苗木花卉、食用菌、柞蠶、艾草等特色種植基地125個,打造農業產業化集群3個,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905家,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9萬畝,1.3萬餘戶貧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參與務工、輻射帶動、保底回收等多種模式實現脫貧致富,貧困群眾戶均年增收5000元,走出了一條生態扶貧和振興的新路子。
記者:南召縣遵循多元化發展方向,堅持走生態產業、生態休閒觀光的融合發展之路,是「林+N」特色產業扶貧的典範。在鄉村振興戰略整體布局中,你們是如何做到融合發展?
劉永國:南召縣以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為紐帶和平臺,統籌謀劃、整體推進,著眼國儲林長期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探索走「林+N」多元發展之路,努力實現以產業促進生態,以生態融合旅遊,以旅遊拉動三產。我們和上海園科院攜手合作建設全國最大的玉蘭森林公園,在國儲林項目基地新建了玉蘭園、海棠園、紫薇園、紫藤園、櫻花園、梅園,同時以景觀坑塘為主體,配套興建了婚紗攝影基地、薰衣草花谷、七彩景觀稻田、兒童樂園、水上樂園、小吃一條街,形成「水清岸綠、花海成片」各具特色的遊園,成為遊客休閒娛樂的「網紅打卡地」。國儲林項目區已成為全省脫貧攻堅的示範區、鄉村振興的試驗區、鄉村生態旅遊的先行區。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們以產業融合發展為基礎,重抓重推「1+3+N」特色產業,即1個傳統產業(柞蠶養殖),3個支柱產業(苗木花卉、中藥材、食用菌)和多個新興產業(艾草、小龍蝦、鄉村旅遊、農村電子商務等),構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重點打造雲陽鎮鄉村振興示範鎮區、環鴨河口庫區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城郊鄉國儲林生態區、柞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四個示範區,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記者:南召縣在高質量脫貧,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方面有什麼具體舉措?
劉永國:高質量脫貧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鄉村振興戰略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全局性和歷史性意義。我們要著眼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把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效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於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
今年以來,為有效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南召縣委、縣政府多次專門召開特色產業發展推進會議,研究成立20個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專班,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制定工作檯帳、督查考評機制,在打造品牌、政策扶持、基礎配套、融合發展、富民增收上下功夫,加快形成龍頭帶動、基地推動、品牌拉動的良好局面。
目前,南召縣食用菌種植擴大到5000萬袋,苗木花卉種植面積37萬畝、產值27億元,柞蠶產量1000萬斤,中藥材種植面積55萬畝、產值5億元,艾草種植面積4000畝、產值1.2億元,小龍蝦養殖面積1400畝以上。全縣培育特色產業基地125個,擁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638家,輻射帶動群眾9.5萬戶。
我們結合五中全會精神,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以推動工業經濟振興、鄉村全面振興、旅遊產業振興、基礎能力振興、社會事業振興五大振興為主要抓手,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支撐力,實現南召全面振興發展。(記者 李向東)
【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