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南召

2020-12-25 瀟湘晨報

河南省南召縣2020年2月份已正式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退出貧困縣序列,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請他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談一下南召縣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想法和做法,下面是訪談實錄。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劉書記,請您結合全會精神談一談,您對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和認識?

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核心要義是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生態振興一脈相承,提供了路徑和方法。我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不斷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農民實現現代化的進程,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聚焦聚力生態扶貧產業,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實現生態產業多重覆蓋,讓群眾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鼓起「錢袋子」。

記者:南召縣是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請問劉書記,南召縣是如何把「山地劣勢」轉化為「脫貧優勢」, 實現山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

劉永國:南召縣地處深山區,基礎條件較差,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但特殊的地理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景觀。自2017年以來,我們堅持綠色發展,因地制宜,立足山區資源優勢,經過深入調研論證,確立「出路在山、希望在林」的工作思路,傾力發展生態扶貧產業,探索林苗景一體化、林果藥一體化、林蠶菌一體化和林養遊一體化的四個一體化「林+N」生態扶貧模式。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金融+支部+貧困戶」的帶貧模式,共建成苗木花卉、食用菌、柞蠶、艾草等特色種植基地125個,打造農業產業化集群3個,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905家,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9萬畝,1.3萬餘戶貧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參與務工、輻射帶動、保底回收等多種模式實現脫貧致富,貧困群眾戶均年增收5000元,走出了一條生態扶貧和振興的新路子。

記者:南召縣遵循多元化發展方向,堅持走生態產業、生態休閒觀光的融合發展之路,是「林+N」特色產業扶貧的典範。在鄉村振興戰略整體布局中,你們是如何做到融合發展?

劉永國:南召縣以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為紐帶和平臺,統籌謀劃、整體推進,著眼國儲林長期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探索走「林+N」多元發展之路,努力實現以產業促進生態,以生態融合旅遊,以旅遊拉動三產。我們和上海園科院攜手合作建設全國最大的玉蘭森林公園,在國儲林項目基地新建了玉蘭園、海棠園、紫薇園、紫藤園、櫻花園、梅園,同時以景觀坑塘為主體,配套興建了婚紗攝影基地、薰衣草花谷、七彩景觀稻田、兒童樂園、水上樂園、小吃一條街,形成「水清岸綠、花海成片」各具特色的遊園,成為遊客休閒娛樂的「網紅打卡地」。國儲林項目區已成為全省脫貧攻堅的示範區、鄉村振興的試驗區、鄉村生態旅遊的先行區。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們以產業融合發展為基礎,重抓重推「1+3+N」特色產業,即1個傳統產業(柞蠶養殖),3個支柱產業(苗木花卉、中藥材、食用菌)和多個新興產業(艾草、小龍蝦、鄉村旅遊、農村電子商務等),構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重點打造雲陽鎮鄉村振興示範鎮區、環鴨河口庫區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城郊鄉國儲林生態區、柞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四個示範區,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記者:南召縣在高質量脫貧,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方面有什麼具體舉措?

劉永國:高質量脫貧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鄉村振興戰略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全局性和歷史性意義。我們要著眼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把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效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於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

今年以來,為有效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南召縣委、縣政府多次專門召開特色產業發展推進會議,研究成立20個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專班,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制定工作檯帳、督查考評機制,在打造品牌、政策扶持、基礎配套、融合發展、富民增收上下功夫,加快形成龍頭帶動、基地推動、品牌拉動的良好局面。

目前,南召縣食用菌種植擴大到5000萬袋,苗木花卉種植面積37萬畝、產值27億元,柞蠶產量1000萬斤,中藥材種植面積55萬畝、產值5億元,艾草種植面積4000畝、產值1.2億元,小龍蝦養殖面積1400畝以上。全縣培育特色產業基地125個,擁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638家,輻射帶動群眾9.5萬戶。

我們結合五中全會精神,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以推動工業經濟振興、鄉村全面振興、旅遊產業振興、基礎能力振興、社會事業振興五大振興為主要抓手,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支撐力,實現南召全面振興發展。(記者 李向東)

【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標誌著鄉村振興將成為繼脫貧攻堅之後農村發展的新主題。鄉村振興更是脫貧攻堅的下半篇文章,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農業農村向著更高目標發展的必然要求。合陽縣在脫貧攻堅伊始,就將目光對準了達成全面小康的後續發展上。致力於打造農村發展更加強勁的新引擎,將產業升級晉檔做為主要抓手長抓不懈。
  • 高縣聚焦產業振興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全面實施「媽媽最愛喝的茶—高縣黃金芽」品牌戰略計劃,打造縣級公共區域品牌,形成高縣獨特的茶業優勢;推出蠶絲被特色農產品,爭創「川絲品牌」,聚力打造川南請春酒、高縣土火鍋等區域公共品牌。截至目前,高縣羊田粉條、沙河豆腐、趲灘桂圓已創成地標產品。2020年龍溪茶業、新絲路繭絲綢、騰耀食品創建為省級龍頭企業。二是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
  • 黨建新標杆打造鄉村高顏值
    瓊海市積極探索實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沙美模式黨建新標杆打造鄉村高顏值在沙美村村頭開了間餐廳的村民王小艾記得,前幾年的沙美村村黨支部領導力不強,鄉村治理能力不足,沙美村村民挖塘養蝦,破壞了溼地生態,內海垃圾汙染嚴重。沙美村的蝶變,來自瓊海市積極探索實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沙美模式,全力推進自貿港黨建新標杆打造工作,為這一片美麗淨土找到了一條鄉村振興發展新途徑。
  • 浦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浦城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浦城實際,突出重點任務,全面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穩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發展。
  • 以「兩山」理念引領鄉村生態振興
    生態永續需要人類的呵護,人類發展離不開生態的支撐。生態振興是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實現生態振興,必須堅持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引領,必須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行動指南。「兩山」理念引領鄉村生態振興首先應堅持「生態優先」。
  • 盤點2019展望2020·鄉村振興篇|打造樣板,山東鄉村振興全面起勢
    打造樣板,鄉村振興全面起勢2020-01-09 來源:大眾日報 01版「五個振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開局良好。鄉村產業融合步伐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全面起勢。站在2020年的新起點上,山東將加快補齊農村集體經濟、城鄉基礎設施、農村人居環境等短板,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打造體現新時代標準、彰顯山東特色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 【脫貧攻堅】五營鎮:打造「產業+旅遊+生態」新格局 實現鄉村振興...
    一系列舉措讓五營鎮打造出了「產業+旅遊+生態」的鄉村振興新格局,真正實現了讓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生態增值的高質量發展。        五營鎮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三山一河」流域綜合治理的總體安排,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結合脫貧攻堅和龍頭山流域實際、以及群眾發展果椒產業需求,提出了「流域治理引鳳築巢,小花椒做成大產業」的工作思路,集中力量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
  • 貴州江口:聚力「五美」村寨 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快場村立足良好的資源稟賦,堅持底線思維,圍繞「環境優美、秩序優良、發展優質」的「三優快場」發展目標,立足鄉村旅遊和休閒經濟,基本實現生態美、環境美、產業美、人文美、生活美有機統一的的美麗鄉村,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觀,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脫貧振興之路。
  • 「五個振興」為抓手,臨沂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沂蒙樣本」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之後,山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統籌推進山東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振興」,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茅箭區全域治理全域轉型擦亮鄉村振興美麗底色
    「十三五」期間,茅箭區以建設全市鄉村振興先行區為目標,堅定不移推進全域景區建設,持續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做強做優以鄉村旅遊為龍頭的美麗經濟,打造出一大批「生態美、村莊美、生活美」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村莊,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下了堅實支撐。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為了更好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西專門成立自治區鄉村振興(「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領導小組,並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指揮部,下設鄉村風貌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發展2個指揮部,高位推進全區鄉村振興工作。廣西日報記者 周軍 攝組織振興激發新活力一是強化鄉村振興組織保障頂層設計。出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全面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的若干措施》。二是持續實施基層黨建「提質聚力」行動。
  • 長安唐村:以鄉村振興的西安樣板,打造「中國鄉愁」新IP
    2020年10月30日,以「發現城鄉IP之旅」為主題的天朗IP創意節,打開了「鄉村振興、城鄉新生」的機遇,以「三產融合、三元共建」的模式,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長安探索」之路,以「在地文化、資源為底蘊,賦能農業文明,復原原鄉精神」的理念,讓長安唐村成為一個現代人能回得去的「新故鄉IP」。
  • 成都新都區探索特大城市近郊區域鄉村振興新路徑
    原標題:新都區探索特大城市近郊區域鄉村振興新路徑   「上個月,5號和6號院子真是突飛猛進,僅僅一個月就有17萬元營收。」站在實時動態公示屏前,新都區新繁街道汪家村村民鄭慶秀有些欣喜。雖然只是普通村民,對於村裡農房、土地流轉交由專業公司運營的「拾裡庭院」,鄭慶秀比項目經理還要上心。
  • 文旅融合發展,鼎龍·十裡桃江打造鄉村振興新高地
    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各地探索針對鄉村產業的省市縣聯動「點供」用地,支持鄉村休閒旅遊和產業融合發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興的鄉村遊和休閒遊不僅要有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也需要藉助重點文旅項目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 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以產業振興為支點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8月18日,由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會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舉行,活動主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 【媒體報導】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 縣幼兒園「明星教師」張茜
    【媒體報導】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 縣幼兒園「明星教師」張茜 2020-12-18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水保科技為鄉村生態振興保駕護航
    羅小雲副省長參加省水利廳2020年第七期「水之韻」沙龍中指出,將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實踐與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有效對接意義重大。多年來,省水保院以鄉村生態環境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在基層農村得到廣泛應用,用水保科技為鄉村生態振興保駕護航。
  • 【鄉村振興】阜城全力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
    近年來,阜城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三農」工作實際,深入落實中央、省市委關於推進鄉村振興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全面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新發展。大力推進特色農業實踐,打造產業興旺的樣板。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濟寧這樣做
    濟寧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秦伯璞) 12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濟寧引領區」新聞發布會。市委組織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介紹濟寧市打造「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乘風破浪的肥西之山南鎮:鄉村振興進入「快車道」
    近年來山南鎮依託獨特的人文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緊緊抓住紅色、生態兩條主線著力鄉村振興,重點打造「三莊聯動」示範點項目和在肥西縣山南鎮長莊村,一條生態休閒觀光旅遊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正在徐徐鋪開,村民的錢袋子也正一點點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