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唐村:以鄉村振興的西安樣板,打造「中國鄉愁」新IP

2021-02-08 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道辦事處

依依鄉愁何處尋?當「故鄉」從確切的地理名詞,變成喚起內心柔軟記憶的情愫時,一群人為夢想而來——復原和創造一個溫暖而獨特的山水田園生活空間,將土地和鄉村的價值與美再度挖掘與呈現,重建人與人、與自然、與建築、與生活的親密關係,安放身體和靈魂,迎來身心的回歸。終南山下的長安唐村,是一個「溫暖的故鄉」,一處新的文旅體驗地,一方每個人於心底的詩意夢想和生命的存放地。

2020年10月30日,以「發現城鄉IP之旅」為主題的天朗IP創意節,打開了「鄉村振興、城鄉新生」的機遇,以「三產融合、三元共建」的模式,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長安探索」之路,以「在地文化、資源為底蘊,賦能農業文明,復原原鄉精神」的理念,讓長安唐村成為一個現代人能回得去的「新故鄉IP」。


踐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布局美麗鄉村,打開城鄉文旅新機遇。長安唐村是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由農業農村部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長安區委、區政府和天朗控股集團聯手打造的鄉村連片區綜合治理與產業發展區,是西北首家中國農業公園共建單位、陝西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和西安首批田園綜合體之一,也是長安區重點發展的三大板塊之一。以區域豐厚的人文歷史和山水田園資源為依託,以「三產融合」為引領,以農文旅融合為帶動,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提升、產業植入等多種途徑,打造世界級的鄉村文化旅遊勝地和世界級的新唐風文旅生活方式體驗地,使其成為中華文化尋根、傳承和體驗地,成為夢裡田園的美好生活方式體驗地。

2020年

長安唐村區域內的南堡寨村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

列入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也是西安市唯一上榜的鄉村

讓空間再生產,讓文化再認同,在長安唐村的手筆下,「文化復興構築產業」是初心也是願景。它基於現代人的鄉愁渴望,在城市之外、終南山下打造這方38平方公裡的現代田園地,是以文化復興為核心,來溯源鄉愁故土裡的「精神文化IP」,通過空間規劃和資源重整,尊重、復原、傳承和創新在地的優秀人文基因,使其與新時代的生活方式相結合,以此重新發現和創造鄉村價值。

這裡是東方涵養地,故鄉生活場。


《全唐詩》中1000餘首詩歌的創作和相關地在這裡;中國傳統農耕文明最具典型的代表區域在這裡;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京畿城南之地在這裡:山水田園風光秀美,寺廟道觀林立,詩人名流在此詩酒唱和、流連忘返,儒釋道文化在此交融……長安唐村,以濃厚的田園文化、人文歷史底蘊,打造每個人心中詩酒田園、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場景。

這裡是生態涵養地,自然能量場。


美麗中國要靠美麗鄉村打底色,恢復和提升農村生態,讓農村的生態優勢變成農村發展的寶貴資本,這是時代賦予它的使命——長安唐村正是要成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初心和美好田園生活的體驗地。

△梅林密布,生態怡人,城市綠肺

鄉村振興的活力,來源於產業的興旺發達,要讓鄉村呈現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三產深度融合的新景象。


長安唐村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依託區域資源現狀、產業基礎及文化底蘊,以藝術、文學、文博、農業、健康為核心驅動,構建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並因地制宜的結合區域產業資源和基礎現狀,整合創新,構建產業融合發展平臺。

「五大核心產業助推,農文旅產業創新模式」。


目前,長安唐村圍繞「文博、文學、藝術、農業、健康」五大產業,已形成「一河、兩園、四板塊」的產業落位,並深度融合,創新發展。

創新「唐村模式」,探索「長安範本」,走出鄉村振興的「革新之路」。


走出多元化之路。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以「三元共建」的模式構建長安唐村的產業運營模式,聚合社會資本、地方政府、村集體三方合作,積極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村莊產業發展及美麗鄉村建設,共同開展區域化連片治理,推進區域文化產業發展,以「鄉村+」、「文化+」和「科技+」的理念,走出了一條中國鄉村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項目區域內實施水稻種植

立體循環農業和產業訂單合作

並以「兩新田園」為標準打造稻花農園鱉稻蝦工程

走出特色化之路。充分發揮資本引導和產業聚集能力,長安唐村在項目區域構建「大田種植+特色果蔬+特色花卉+特色養殖」四大農業產業體系——發展「一村一品」鄉土特色產業:相繼推出長安桂花球米、花欲燃黃酒、鱉稻蝦、百年老油坊、千年皂角樹文創衍生品等特色農產品,以及訂單農業的合作機制。

走出平臺化之路。長安唐村構建綜合性農業產業發展平臺,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充分發掘項目區域內的農業農村生態、柳青精神文化等各類資源,打造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餐飲民宿、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綜合業態。相繼落地濛溪書局,堡寨小館、唐小豆鄉村圖書館、開元風雅等特色業態,提升農文旅產業聚合力,展現美麗鄉村的獨特風貌。

長安唐村

用「新」點亮故鄉

讓「新」歸於故裡

以一顆初心

繼續成為美好鄉村的守望者和築夢者


相關焦點

  • 長安唐村:激發鄉村活力 打造心中的詩與遠方
    原標題:長安唐村:激發鄉村活力 打造心中的詩與遠方   長安唐村,坐落於終南山與西安城之間的長安區王曲街道辦事處,總規劃面積約38平方公裡,被西安市列為城鄉融合、文旅融合發展「雙重點」項目。這裡「望得見秦嶺,看得見鄉村,記得住鄉愁,體驗得了田園生活」,是西安市在打造城鄉融合方面的一次大膽探索。
  • 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以產業振興為支點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8月18日,由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會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舉行,活動主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濟寧這樣做
    濟寧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秦伯璞) 12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濟寧引領區」新聞發布會。市委組織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介紹濟寧市打造「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濟寧這些做法成效顯著
    原標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濟寧這些做法成效顯著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3日訊 12月23日下午,濟寧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濟寧引領區」新聞發布會。濟寧市委組織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介紹濟寧市打造「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即墨蓮花山牽手華僑城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12月28日,「未來鄉村創想家」華僑城青島即墨蓮花山戰略發布會舉行,項目將對蓮花山片區的鄉村資源進行深度整合開發,構築青島即墨蓮花山鄉村振興示範區,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全新模式。據了解,即墨蓮花山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將賡續創新思維,發揮基層黨組織優勢,整合本地集體經濟組織,圍繞華僑城全價值鏈鄉村振興新模式,以「城鎮化+農業產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打造農、旅、文、養、創多元產業發展平臺。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濟寧交出「亮眼」答卷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鄭州 濟寧報導  12月23日,濟寧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濟寧引領區新聞發布會。據悉,濟寧市各級堅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目標定位,堅持「全域、統籌、融合」,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創新思路、突出重點、強化舉措、集成政策,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
  • 輝煌「十三五」|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山東「十三五」「三農」工作巡禮——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鄉村振興「諸城模式」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俯瞰圖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
  • 盤點2019展望2020·鄉村振興篇|打造樣板,山東鄉村振興全面起勢
    打造樣板,鄉村振興全面起勢2020-01-09 來源:大眾日報 01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開局良好。鄉村產業融合步伐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全面起勢。站在2020年的新起點上,山東將加快補齊農村集體經濟、城鄉基礎設施、農村人居環境等短板,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打造體現新時代標準、彰顯山東特色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 「守秦嶺·憶鄉愁·興田園」 西安鄉村休閒旅遊十條精品線路發布
    4月24日 「守秦嶺·憶鄉愁·興田園」 2020西安市預約遊文明遊鄉村遊 線上啟動儀式在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舉行
  • 威海打造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209個!
    堅持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四級書記」一起抓,壓實「一把手」責任,市級成立5個工作專班,每個專班由2名市級領導同志任組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運轉有序、協同高效。統籌謀劃布局。「點」上累計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209個,年內將達到303個。「線」上分類探索濱海型、山區型、城郊型鄉村振興實現路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2019年全市有5個鎮、54個村通過首批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工程認定。「面」上重點打造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田園綜合體),覆蓋涉農鎮街28.9%的行政村,形成生態農業區、就業聚集區、農村新型社區、鄉村旅遊區「四區共建」大格局。
  • 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
    8月18日,由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會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舉行,活動主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 鄉村振興|環翠區:留住「鄉愁」,更有奔頭
    近日,《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推出「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市」榜單,威海市環翠區位列全國第三、省內第一。近年來,環翠區把鄉村振興作為「攻堅突破」和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堅持「城市化帶動、精緻化引領、樣板化推進」思路,根據全區農業農村產業特點和資源稟賦,規劃建設了裡口山、輕戶外、玉皇頂、寶石山、正棋山、五渚河6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以樣板片區為抓手,不斷開創全域鄉村振興新局面。
  • 在這裡看到中國鄉村振興的未來:評「齊魯樣板」「煙臺路徑」的啟示...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客戶端濟南11月10日電(龔偉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山東省委、省政府著力推進的重要戰略布局。&nbsp&nbsp&nbsp&nbsp針對這一「齊魯樣板」和「煙臺路徑」的啟示意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研究員江宇在近來廣為流傳的長篇調研報告《我在煙臺,看到中國農村的未來》中寫到:「煙臺的道路就是中國鄉村振興的未來!」讀來令人心潮澎湃。
  • 「五個振興」為抓手,臨沂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沂蒙樣本」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之後,山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統籌推進山東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振興」,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2020中國·常山鄉村振興大會隆重舉行
    11月28日,2020中國·常山鄉村振興大會隆重舉行,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歡聚一堂,為鄉村振興增色添彩,為常山發展增勁添力。省政協原副主席陳豔華講話。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扶貧辦原副主任鄭文凱出席。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副司長刁新育,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嬪珺,副市長徐利水,縣委書記潘曉輝分别致辭。
  • 【鄉村振興】阜城全力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
    近年來,阜城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三農」工作實際,深入落實中央、省市委關於推進鄉村振興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全面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新發展。大力推進特色農業實踐,打造產業興旺的樣板。
  • 觀瀾|鄉村振興: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nbsp&nbsp&nbsp&nbsp12月12日,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以優先發展實現「四化同步」,以融合發展實現城鄉均衡,打造「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繪就富有山東特色的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提出希望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能為全國各地鄉村振興發展探索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形成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 答記者問丨將「鄉村振興齊魯論壇」打造成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國家...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辦「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媒體吹風會,介紹「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總體情況和青島農業「國際客廳」建設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剛才說了,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迫切需要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迫切需要藉助高端「外腦」智庫把脈問診、建言獻策,舉辦鄉村振興齊魯論壇,正是我們「打造開放式決策服務平臺」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我們開展決策諮詢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
  • 播州區: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為培育鄉村本土人才、吸引外地優秀人才,留住現有優質人才,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播州區委組織部立足鄉村發展實際,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創造人才培養環境、完善農民就業創業政策等,不斷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 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河北正定舉行
    峰會現場中新網8月19日電 8月18日,由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會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舉行。本次活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為主題,來自全國人大、中央多個部委領導,及全國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方面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300餘人參會,會議就「發展健康產業,提供健康產品,引領健康生活方式,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創建新時代鄉村振興新模式」實地調研考察,研討分享了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