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濟寧這樣做

2020-12-24 濟寧廣播電視臺

濟寧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秦伯璞) 12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濟寧引領區」新聞發布會。市委組織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介紹濟寧市打造「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三年來,全市各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牢記總書記關於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堅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目標定位,堅持「全域、統籌、融合」,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創新思路、突出重點、強化舉措、集成政策,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泗水龍灣湖、鄒城大束、金鄉魚山3個片區入圍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片區,兗州區、金鄉縣榮獲全省2019年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一等縣。在省對市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2018、2019連續2年獲得全省第2名的好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鄉村產業振興碩果纍纍

糧食生產能力持續加強,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58萬畝,累計達到560萬畝,佔基本農田的75%。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490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50萬畝,分別佔全省9.4%、12.5%。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1100萬畝,全年糧食總產穩定在450萬噸以上,2020年預計480萬噸。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培植,任城苗木、兗州糧油、曲阜設施果蔬、泗水甘薯、鄒城食用菌、微山淡水漁業、魚臺稻蝦、金鄉大蒜、嘉祥種業、汶上蘆花雞、梁山魯西黃牛等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品牌強農質量興農成效顯著,5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39家品牌企業產品納入省知名品牌名錄。2019年「濟寧禮饗」榮登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地市級)第七名。有效「三品一標」認證數量785個。11個縣市區全部通過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農產品例行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濟寧市獲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資格。農村產業融合加快推進,共創建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強鎮19個,省級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2個。

鄉村人才振興化繭成蝶

在全省率先開展「鄉村振興合伙人」試點,8月25日,全省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推進暨「鄉村振興合伙人」現場會在濟寧召開。積極引進高端人才,建成大豆、大蒜、食用菌、淡水漁業等院士工作站25家,成立市級農業創新服務團隊23個,與中國農科院聯合成立了黃淮海現代農業研發推廣中心。支持農民參加技能培訓,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8萬人,年新培訓轉移就業農民4.1萬人,每年為返鄉農民工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3億元。

鄉村文化振興風生水起

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建成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個,鎮街分中心156個,村居實踐站4480個,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5.8萬餘場次,曲阜市、兗州區被確定為全國試點,汶上縣被確定為省級試點,濟寧新時代文明實踐「123」工作法得到中宣部領導肯定。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縣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現全覆蓋,文明達標村覆蓋率98.4%,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儒學講堂覆蓋率分別達到100%、50.7%。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啟動實施旅遊業新舊動能轉換「1311」工程:著力打造培育10文化旅遊特色小鎮、30個旅遊特色村、10個康養基地、100個研學旅遊示範點。深入開展農村移風易俗活動。大力整治婚喪事大操大辦,推行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基本實現婚喪事宜規範化、民間習俗文明化、移風易俗常態化。

鄉村生態振興成效凸顯

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出臺了《濟寧市農村無害化廁所管護意見》,全市共改造農村廁所133.5萬戶,佔全省改廁量的十分之一,經驗在全省住建系統推廣;在全省率先制定《濟寧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方案》,垃圾分類實現所有涉農鄉鎮街道全覆蓋;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特許經營+城鄉一體」模式,今年投資23億元,重點治理環南四湖、沿大運河、黃河等行政村,年底前完成2984個行政村、覆蓋率達50%;農村路網提檔升級工程達到1600公裡。

鄉村組織振興有力有效

今年重點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四雁」行動,從退役軍人、機關幹部和返鄉創業人員公選村書記206名。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濟寧市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實施意見》,投入2000萬元支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土地流轉、農機服務等集體經濟項目,全市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社2773個,全市行政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過5萬元,10萬元以上村3414個、佔比84.1%。

鄉村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在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市6648個村組全部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鄒城市改革經驗入選農業農村部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經驗。鄒城、嘉祥2個縣市獲批全省農村改革試驗區。汶上縣獲批國家宅基地改革試點縣。積極引導土地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全市流轉土地面積405萬畝,土地流轉率達到51%,全市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達到60%以上。加快培育增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目前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715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63家、市級646家。全市農民合作社18397家、家庭農場23994個、社會化服務組織7429個。

在具體工作中:

堅持規劃引領

制定了《濟寧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構建形成市委1號文件、鄉村振興1個整體規劃、5個工作方案、多個支持政策的「1+1+5+N」政策體系,搭建起推進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

開展示範創建

在抓好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的基礎上,重點實施鄉村振興「322」工程,圍繞運河文化帶、泗河綠色發展帶2條鄉村振興示範帶,黃河灘區、微山島片區、尼山片區3個示範片區,20個示範鄉鎮、200個示範村布局鄉村振興示範點。累計創建省市級示範區14個,其中金鄉魚山片區、泗水龍灣湖片區、鄒城大束片區3個片區被批准創建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泗水龍灣湖片區納入省政府聯繫點。

注重製度創新

在基本完成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改革的基礎上,抓住國家和省農村改革試驗重要機遇,圍繞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拓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成功爭取汶上縣納入國家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鄒城和嘉祥納入首批省農村改革試驗區。

強化統籌整合

設立市級重大專項,把涉農資金納入鄉村振興「資金池」,2019、2020年財政列支專項資金19億元、統籌整合涉農資金105億元用於鄉村振興。同時積極引導金融、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振興。

夯實基層基礎

積極開展省「千名幹部下基層」「萬名幹部下基層」,組建66個鄉村振興服務隊、843名隊員和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結合,形成推進鄉村振興多方合力。

堅持典型引導

圍繞鄉村五大振興,認真總結典型經驗做法,積極宣傳推廣,形成了一批可學習、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典型。鄒城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梁山縣鄉村振興「菱花模式」得到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肯定,嘉祥城鄉供水一體化入選首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汶上縣苑莊鎮探索農村閒散土地盤活利用新路徑、兗州區管家口村黨支部領辦企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經驗做法得到省委、市政府領導的多次批示和充分肯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1年是「十四五」發展的開局之年,下步,要繼續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緊緊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美麗宜居鄉村和打造齊魯樣板引領區目標定位,堅持「全域、統籌、融合」,聚焦重點、精心謀劃、高位推動、創新方法,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開展,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做出濟寧貢獻。工作中重點抓好6項工作:

深化拓展鄉村振興示範創建

按照省市縣「三級聯創、梯次推進」的思路,從「點線片面」四個層面發力,推進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打造工作。

紮實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圍繞鄉村振興紮實實施鄉村產業提升、全域美麗創建、文明新風引領、鄉村善治助推、農民增收促進「五大」行動。

著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著力做好「穩、特、融」三篇文章。穩定加強糧食產能建設,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450萬噸以上。加快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打響「濟寧禮饗」品牌,打造一批產值超100億元、10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文化康養等新興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加快創新鄉村社會治理

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推進基層管理服務創新,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化鄉村治理「十鎮百村」示範創建,紮實開展移風易俗。

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加快推進村級經濟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提升縣級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管理水平,加快土地流轉和產權交易。紮實推進鄒城、嘉祥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啟動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推動汶上縣國家級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穩慎開展。

強化鄉村振興支撐保障

創新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加大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扶持力度,對全市重點示範區進行重點扶持。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督導調度力度,認真做好省對市、市對縣鄉村振興考核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濟寧這些做法成效顯著
    原標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濟寧這些做法成效顯著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3日訊 12月23日下午,濟寧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濟寧引領區」新聞發布會。濟寧市委組織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介紹濟寧市打造「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濟寧交出「亮眼」答卷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鄭州 濟寧報導  12月23日,濟寧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濟寧引領區新聞發布會。據悉,濟寧市各級堅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目標定位,堅持「全域、統籌、融合」,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創新思路、突出重點、強化舉措、集成政策,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
  • 輝煌「十三五」|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山東「十三五」「三農」工作巡禮——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鄉村振興「諸城模式」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俯瞰圖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
  • 即墨蓮花山牽手華僑城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12月28日,「未來鄉村創想家」華僑城青島即墨蓮花山戰略發布會舉行,項目將對蓮花山片區的鄉村資源進行深度整合開發,構築青島即墨蓮花山鄉村振興示範區,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全新模式。據了解,即墨蓮花山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將賡續創新思維,發揮基層黨組織優勢,整合本地集體經濟組織,圍繞華僑城全價值鏈鄉村振興新模式,以「城鎮化+農業產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打造農、旅、文、養、創多元產業發展平臺。
  • 答記者問丨將「鄉村振興齊魯論壇」打造成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國家...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辦「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媒體吹風會,介紹「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總體情況和青島農業「國際客廳」建設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剛才說了,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迫切需要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迫切需要藉助高端「外腦」智庫把脈問診、建言獻策,舉辦鄉村振興齊魯論壇,正是我們「打造開放式決策服務平臺」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我們開展決策諮詢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
  • 濟寧高新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近年來,濟寧高新區在農村社區治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引領作用,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推進社區精準建設,精緻管理、精細服務,實現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觀瀾|鄉村振興: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nbsp&nbsp&nbsp&nbsp12月12日,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以優先發展實現「四化同步」,以融合發展實現城鄉均衡,打造「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繪就富有山東特色的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提出希望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能為全國各地鄉村振興發展探索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形成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 在這裡看到中國鄉村振興的未來:評「齊魯樣板」「煙臺路徑」的啟示...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客戶端濟南11月10日電(龔偉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山東省委、省政府著力推進的重要戰略布局。&nbsp&nbsp&nbsp&nbsp針對這一「齊魯樣板」和「煙臺路徑」的啟示意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研究員江宇在近來廣為流傳的長篇調研報告《我在煙臺,看到中國農村的未來》中寫到:「煙臺的道路就是中國鄉村振興的未來!」讀來令人心潮澎湃。
  • 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以產業振興為支點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8月18日,由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會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舉行,活動主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 盤點2019展望2020·鄉村振興篇|打造樣板,山東鄉村振興全面起勢
    打造樣板,鄉村振興全面起勢2020-01-09 來源:大眾日報 01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開局良好。鄉村產業融合步伐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全面起勢。站在2020年的新起點上,山東將加快補齊農村集體經濟、城鄉基礎設施、農村人居環境等短板,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打造體現新時代標準、彰顯山東特色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平原: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
    「十三五」期間,平原縣大力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暢通體制機制,推動改革創新,五大振興全面起勢、互促共進,為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貢獻了平原力量。在2019年山東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平原縣獲「一等」縣(市區)。成功入選全省第二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創建縣,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
  • 威海打造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209個!
    堅持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四級書記」一起抓,壓實「一把手」責任,市級成立5個工作專班,每個專班由2名市級領導同志任組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運轉有序、協同高效。統籌謀劃布局。制定出臺《威海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威海市鄉村振興戰略空間規劃》《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配套制定鄉村振興5個專項工作方案,確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搭建起推進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強化示範引領。堅持「點、線、面」相結合,串點成線、以線連片、聚片成面,帶動實現鄉村全域振興、全面振興。
  • 龍口:區域融合一體發展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煙臺時刻10月10日訊(融媒體記者 王晶 李程)總投資4.2億元的格潤富德田園綜合體項目,以合作社形式統一流轉了周邊四個村的土地資源,建設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高端養殖項目和育種產業化種牛站,奶製品加工廠等延伸配套項目,讓這裡原本貧瘠的土地變成鄉村產業振興的基地
  • 鄉村振興|環翠區:留住「鄉愁」,更有奔頭
    近日,《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推出「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市」榜單,威海市環翠區位列全國第三、省內第一。近年來,環翠區把鄉村振興作為「攻堅突破」和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堅持「城市化帶動、精緻化引領、樣板化推進」思路,根據全區農業農村產業特點和資源稟賦,規劃建設了裡口山、輕戶外、玉皇頂、寶石山、正棋山、五渚河6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以樣板片區為抓手,不斷開創全域鄉村振興新局面。
  • 鄉村振興齊魯論壇|黃季焜:中國農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鄉村振興齊魯論壇|黃季焜:中國農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2020-12-10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白縣:黨建引領奏響鄉村振興「白雲之歌」
    高位謀劃繪就鄉村振興圖「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實現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機銜接,需要在全縣打造一批示範村,形成點上開花、面上出彩的良好效應!」自太白縣2019年脫貧攻堅整縣摘帽後,縣委書記田來鎖就開始了對高標準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工作的思考謀劃。
  • 長安唐村:以鄉村振興的西安樣板,打造「中國鄉愁」新IP
    2020年10月30日,以「發現城鄉IP之旅」為主題的天朗IP創意節,打開了「鄉村振興、城鄉新生」的機遇,以「三產融合、三元共建」的模式,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長安探索」之路,以「在地文化、資源為底蘊,賦能農業文明,復原原鄉精神」的理念,讓長安唐村成為一個現代人能回得去的「新故鄉IP」。
  • 播州區: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為培育鄉村本土人才、吸引外地優秀人才,留住現有優質人才,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播州區委組織部立足鄉村發展實際,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創造人才培養環境、完善農民就業創業政策等,不斷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 打造美麗鄉村的「三水樣板」
    三水區委農辦、區扶貧辦常務副主任何永坤介紹,「美麗指數」實現了「整治創建—長效管理—指數評價—結果應用—新的整治」的工作推進閉環。三水美麗鄉村吸引眾多遊客,為發展美麗經濟帶來了新活力。三宣供圖美麗經濟推進城鎮與鄉村同頻共振2015年,三水GDP首破千億大關。2020年,三水位列中國工業百強區第21位。打造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世界一流城市群建設相匹配的美麗鄉村,三水推進城鎮化與全域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 把大學辦到田間地頭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在沂源縣龍子峪村揭牌
    據悉,為助力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服務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推動學校新文科建設而設立的全國首家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產業生態、工商資本多方支持共建的鄉村振興學院,由山東財經大學和深圳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洪泰基金聯合創辦,努力打造校企合作的創新型學院、現代產業學院、鄉村振興樣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