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推出「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市」榜單,威海市環翠區位列全國第三、省內第一。
近年來,環翠區把鄉村振興作為「攻堅突破」和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堅持「城市化帶動、精緻化引領、樣板化推進」思路,根據全區農業農村產業特點和資源稟賦,規劃建設了裡口山、輕戶外、玉皇頂、寶石山、正棋山、五渚河6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以樣板片區為抓手,不斷開創全域鄉村振興新局面。
1
近郊鄉村遊 業態更豐富
△趙順德 攝
群山環抱,景色宜人,走進裡口山清怡茶園項目,隨處可見精雕細琢的石凳、吊椅、木橋、木樁等林間小品,不遠處雲生樓、青靄閣古色古香,山坳間,一壟壟茶樹鋪滿山間,靜謐、古樸的鄉村氣息,讓人沉醉其中。
△李森貴 攝
△徐軍 攝
「茶園最大程度保留了原生林木、水杉等自然生態,並隨山就勢,新建了40多畝37.5高緯度茶園,為遊客提供一個採茶、炒茶、品茶和文化交流場所,為裡口山美麗鄉村項目增加新業態。」威海市山裡人家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文元說。
△董永利 攝
從今年8月茶園試營業開始,這裡便熱鬧起來。茶藝體驗、森林康養、團隊建設、研學旅行……來體驗的人絡繹不絕,一個以「茶文化」為元素的高端文旅體驗點已經成為市民近郊休閒的新選擇。
△尤進堂 攝
圍繞放大近郊休閒主題,環翠區在裡口山片區新建了清怡茶園等高層次文旅產業項目,片區特色更加鮮明,產業集聚效應顯著提升。盤活閒置民房134棟,建成柿園、夏至等精品民宿12個,發展精品農家樂22家、精品採摘園2600畝,年接待遊客達249萬人次,帶動11個村、1700餘戶農村居民增收致富。
△左圖 曲建波 攝;右圖 宋剛 攝
立足城郊優勢,環翠區大力發展以「吃住行遊購娛,商養學閒情奇」為特色的農文旅融合產業,2020年投入4.4億元,建設完成35個產業項目,重點打造了以近郊休閒為主題的裡口山近郊休閒樣板片區和以輕戶外運動為主題的環翠輕戶外運動小鎮樣板片區。
2
「體育+」助力鄉村振興
鬱鬱蔥蔥的山林、潺潺的鄉間河流、古樸渾厚的石屋……在中國環翠輕戶外運動小鎮,一場「速度與激情」在這裡上演。
10月31日,2020年中國山地自行車聯賽山東環翠站舉行,這場全國山地自行車賽已連續第4年落戶環翠。
蜿蜒輾轉的賽道穿行在青山中,選手們在騎行中享受的不僅是比拼,更多的是沿途的風景。雲南省山地自行車隊的丁卓表示:「騎行路上要經過山林、小河、村落、石窩劇場……在山間騎行時,可以看到紅瓦青磚的鄉村全景,環翠站不僅賽道有難度,風光也很美,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比賽是一種享受,讓人感受運動之美、自然之美。」
做精「輕戶外」,環翠區將健身體驗、戶外運動、品牌賽事等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做大做實「體育+鄉村」文章,建成石窩劇場、環湖步道、騎士驛站、星河樂園等精品項目,傾力打造威海市民輕戶外運動首選目的地,成功舉辦了星空帳篷節、兒童平衡車大賽等10餘場大型文體活動。
3
「點綠成金」 鄉村產業齊發展
走進羊亭鎮宋家疃村,大棚內西紅柿苗長勢喜人。今年5月,宋家疃村44戶村民以130畝地入股,村集體以40畝土地入股,合作社與入社成員籤訂土地入股協議書,實現了土地變資產、村民變股民。
「辦合作社真是件大好事,村裡老人在家坐著就能領分紅,春節前第一批西紅柿就能上市,很快,入股村民就能拿到分紅了。」宋家疃村黨支部書記宋修利說。
在與宋家疃村相鄰的半壁山村,5座果蔬大棚依次排開,大棚內栽種的草莓苗長勢喜人,春節前第一批草莓就能上市。
「果蔬大棚單個面積960平方米,由專業農業公司承租,種植櫻桃、枇杷、草莓等特色果蔬,年租金7.8萬元,租金全部用於『插花村』貧困戶增收。」羊亭鎮財政經管服務中心主任王春元介紹。
圍繞壯大高效特色農業,環翠區新建宋家疃西紅柿產業園、南郊葡萄園、堡子頂櫻桃園等18個重點特色產業項目,12349農副產品物流園、博宇水產兩個千萬級農產品加工項目順利投產,全區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4家。同時,將扶貧產業項目建設與樣板片區建設統籌謀劃,新建產業扶貧項目2個,帶動全區235名貧困群眾年收入突破9000元。
「點綠成金」,一個個村莊發生蛻變,原本的「灰頭土臉」變成了田園風光與產業振興並存的旅遊之所,特色產業發展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帶動了農民增收,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來源:文明威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