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環翠區:留住「鄉愁」,更有奔頭

2020-12-24 湘湘愛旅行

近日,《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推出「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市」榜單,威海市環翠區位列全國第三、省內第一。

近年來,環翠區把鄉村振興作為「攻堅突破」和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堅持「城市化帶動、精緻化引領、樣板化推進」思路,根據全區農業農村產業特點和資源稟賦,規劃建設了裡口山、輕戶外、玉皇頂、寶石山、正棋山、五渚河6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以樣板片區為抓手,不斷開創全域鄉村振興新局面。

1

近郊鄉村遊 業態更豐富

△趙順德 攝

群山環抱,景色宜人,走進裡口山清怡茶園項目,隨處可見精雕細琢的石凳、吊椅、木橋、木樁等林間小品,不遠處雲生樓、青靄閣古色古香,山坳間,一壟壟茶樹鋪滿山間,靜謐、古樸的鄉村氣息,讓人沉醉其中。

△李森貴 攝

△徐軍 攝

「茶園最大程度保留了原生林木、水杉等自然生態,並隨山就勢,新建了40多畝37.5高緯度茶園,為遊客提供一個採茶、炒茶、品茶和文化交流場所,為裡口山美麗鄉村項目增加新業態。」威海市山裡人家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文元說。

△董永利 攝

從今年8月茶園試營業開始,這裡便熱鬧起來。茶藝體驗、森林康養、團隊建設、研學旅行……來體驗的人絡繹不絕,一個以「茶文化」為元素的高端文旅體驗點已經成為市民近郊休閒的新選擇。

△尤進堂 攝

圍繞放大近郊休閒主題,環翠區在裡口山片區新建了清怡茶園等高層次文旅產業項目,片區特色更加鮮明,產業集聚效應顯著提升。盤活閒置民房134棟,建成柿園、夏至等精品民宿12個,發展精品農家樂22家、精品採摘園2600畝,年接待遊客達249萬人次,帶動11個村、1700餘戶農村居民增收致富。

△左圖 曲建波 攝;右圖 宋剛 攝

立足城郊優勢,環翠區大力發展以「吃住行遊購娛,商養學閒情奇」為特色的農文旅融合產業,2020年投入4.4億元,建設完成35個產業項目,重點打造了以近郊休閒為主題的裡口山近郊休閒樣板片區和以輕戶外運動為主題的環翠輕戶外運動小鎮樣板片區。

2

「體育+」助力鄉村振興

鬱鬱蔥蔥的山林、潺潺的鄉間河流、古樸渾厚的石屋……在中國環翠輕戶外運動小鎮,一場「速度與激情」在這裡上演。

10月31日,2020年中國山地自行車聯賽山東環翠站舉行,這場全國山地自行車賽已連續第4年落戶環翠。

蜿蜒輾轉的賽道穿行在青山中,選手們在騎行中享受的不僅是比拼,更多的是沿途的風景。雲南省山地自行車隊的丁卓表示:「騎行路上要經過山林、小河、村落、石窩劇場……在山間騎行時,可以看到紅瓦青磚的鄉村全景,環翠站不僅賽道有難度,風光也很美,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比賽是一種享受,讓人感受運動之美、自然之美。」

做精「輕戶外」,環翠區將健身體驗、戶外運動、品牌賽事等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做大做實「體育+鄉村」文章,建成石窩劇場、環湖步道、騎士驛站、星河樂園等精品項目,傾力打造威海市民輕戶外運動首選目的地,成功舉辦了星空帳篷節、兒童平衡車大賽等10餘場大型文體活動。

3

「點綠成金」 鄉村產業齊發展

走進羊亭鎮宋家疃村,大棚內西紅柿苗長勢喜人。今年5月,宋家疃村44戶村民以130畝地入股,村集體以40畝土地入股,合作社與入社成員籤訂土地入股協議書,實現了土地變資產、村民變股民。

「辦合作社真是件大好事,村裡老人在家坐著就能領分紅,春節前第一批西紅柿就能上市,很快,入股村民就能拿到分紅了。」宋家疃村黨支部書記宋修利說。

在與宋家疃村相鄰的半壁山村,5座果蔬大棚依次排開,大棚內栽種的草莓苗長勢喜人,春節前第一批草莓就能上市。

「果蔬大棚單個面積960平方米,由專業農業公司承租,種植櫻桃、枇杷、草莓等特色果蔬,年租金7.8萬元,租金全部用於『插花村』貧困戶增收。」羊亭鎮財政經管服務中心主任王春元介紹。

圍繞壯大高效特色農業,環翠區新建宋家疃西紅柿產業園、南郊葡萄園、堡子頂櫻桃園等18個重點特色產業項目,12349農副產品物流園、博宇水產兩個千萬級農產品加工項目順利投產,全區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4家。同時,將扶貧產業項目建設與樣板片區建設統籌謀劃,新建產業扶貧項目2個,帶動全區235名貧困群眾年收入突破9000元。

「點綠成金」,一個個村莊發生蛻變,原本的「灰頭土臉」變成了田園風光與產業振興並存的旅遊之所,特色產業發展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帶動了農民增收,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來源:文明威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青島西海岸新區:「鄉村會客廳」留住鄉愁 點「靚」藏馬
    「鄉村會客廳」由普通的民居小院打造而成,牆院上繪畫著引發人們鄉愁的美麗畫面。遊客走進這些民俗文化小院,會被裝飾房屋的算盤、發黃的老書等老物件所吸引,算盤、鐘錶、風箱、暖瓶等老物件,鄉愁記憶油然而生……如今,這些「鄉村會客廳」成了周圍村莊鄉賢們返鄉的聚會議事廳和休憩處,使得「鄉村會客廳」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 長安唐村:以鄉村振興的西安樣板,打造「中國鄉愁」新IP
    2020年10月30日,以「發現城鄉IP之旅」為主題的天朗IP創意節,打開了「鄉村振興、城鄉新生」的機遇,以「三產融合、三元共建」的模式,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長安探索」之路,以「在地文化、資源為底蘊,賦能農業文明,復原原鄉精神」的理念,讓長安唐村成為一個現代人能回得去的「新故鄉IP」。
  • 泉州高新區(臺商區):「黨建+」激活鄉愁記憶 「番仔樓」賦能鄉村振興
    在中國著名僑鄉福建泉州,「番客樓」作為承載當地華僑的特別存在,幾乎遍布泉州每一個縣(市、區)乃至鄉鎮、街道。  素有「十戶八九僑」之稱的龍蒼村,位於泉州高新區(臺商區)東園鎮,面積不大的村子裡坐落著30多幢「番客樓」,靜靜地展示龍蒼村華僑們的美麗鄉愁。
  • 古田錢厝: 「網紅」村留住鄉愁
    這裡有尋找回來的鄉愁鄉愁是什麼?是一間老屋,一棵榕樹;是炊煙嫋嫋,雞犬相聞;是溪水中嬉戲的童年記憶,是離家多年無改的鄉音……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獨特的風韻、靈魂和根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鄉愁記憶。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如今,不少鄉村的青壯年大量流出,祖宅荒廢,讓異鄉遊子的「鄉愁」,成為難以釋懷的「鄉痛」。
  • 聚焦漯河兩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今年漯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紮實推進鄉村振興,並安排了一系列具體舉措。鄉村旅遊在鄉村振興中扮演什麼角色?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如何更好地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 濟寧一地入選「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市」
    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市」榜單顯示,山東省共有19個縣市上榜,成為最大贏家。其中,曲阜市排名51。鄉村興則國家興。近日,《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面向中國縣域基層行政單位,開創「百縣榜單工程」,展現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的輝煌成就,創建中國縣域發展的綜合測評體系,推出「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市」榜單,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位列前十
  • 巧用資源 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圖④:重慶渝北興隆鎮「重慶鄉愁博物館」內景。 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版式設計:趙偲汝脫貧攻堅中的設計創新,作為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上的亮點,凸顯設計獨特的社會價值,感召著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走進鄉村,致力於用設計讓鄉村生活更加便捷、舒適、美好。
  • 「五個振興」為抓手,臨沂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沂蒙樣本」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之後,山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統籌推進山東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振興」,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古村重生,古生村啟示我們只要路子找到,你的村子也能鄉村振興!
    4 文化振興,留住鄉愁文化鄉愁是古生村的金字招牌,歷史文化資源是古生村的靈魂。為此,古生村大力進行古村風貌整治與保護。對村內傳統古物進行分類保護採取修舊如舊的方式,重點保護福海寺等文物古蹟和大青樹。掛牌保護7戶白族民居古院落。重視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傳承古生村編制了村內重要節點景觀營造和文化內涵提升方案,加強民族特色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
  • 奔向2020,創造新奇蹟——來自華亭鎮的新年寄語:在鄉村振興徵程中...
    奔向2020,創造新奇蹟——來自華亭鎮的新年寄語:在鄉村振興徵程中開拓前進 2020-01-19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島藏馬鎮「鄉村會客廳」:半是鄉愁半是風景
    本文轉自【中國網】;尋著激活村莊發展的內生動力,盤活閒置房屋資源,通過打造民宿,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來到大馬家疃村旅遊時下榻的思路,駐藏馬鎮鄉村振興工作隊在藏馬鎮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根據藏馬鎮實際和自然人文歷史,於2020年6月,從「留住鄉愁記憶
  • 留住鄉愁!韶關仁化環丹鄉村美景醉遊人
    載著父母到董塘鎮江頭村參加農民豐收節,帶著放假的小孩到董塘鎮安崗「紅色村」探訪革命遺址遺蹟,約上同學到董塘鎮新龍村的農家小院品茶聊天、吃農家菜…… 國慶中秋假期1-7日,韶關市仁化縣環丹美麗鄉村遊遊客量同比上升近5個點,厚厚的鄉情,濃濃的野趣,讓各地遊客流連忘返。
  • 文潤鄉村 芳香自來——全國政協「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還有些地方農房亂建,有新房沒新村,有新村沒新貌,村莊「形雖在、神已散」。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如果鄉村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一直單向流向城市,長期處於失血貧血狀態,振興就是一句空話。調研組提出,一方面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特別是要讓一部分年輕人熱愛農村農業,培養造就一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改善農村人口結構。
  • 威海市環翠區:幫辦代辦上門辦 群眾辦事更方便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9日訊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入,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企業、群眾對政務服務質效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威海市環翠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對標「最好」、力爭「更好」,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全力打造「審批時間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的政務服務品牌。
  • 播州區: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為培育鄉村本土人才、吸引外地優秀人才,留住現有優質人才,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播州區委組織部立足鄉村發展實際,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創造人才培養環境、完善農民就業創業政策等,不斷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認真落實中央出臺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深入實施我區《關於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改革成果轉化運用,讓農業農村發展更有活力,讓農民群眾享受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政策紅利。
  • 甌江時評 | 人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改革開發40年來,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取得了重要進展,正是充分發揮了人才資源的優勢,集聚了強大的合力。
  • 河南省唐河縣蒼臺鎮:召開鄉村振興工作座談會
    央廣網南陽12月16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丁國法)近日,河南省唐河縣蒼臺鎮召開了鄉村振興工作座談會。縣領導王留雲、李中群、高傑和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參加座談。  會議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奮力打造蒼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和增長極的重要內容。
  • 《餘江宅改》新書發布,解密鄉村振興的「餘江之路」
    新書《餘江宅改》解密鄉村振興的「餘江之路」。該書講述的是,餘江迎難而上、積極申報,成為江西省唯一的試點縣,主動承擔了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任務的故事。江西的改革試點工作也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話題。
  • 鄉村「舊」貌換「新」顏!村民生活有奔頭……
    鄉村「舊」貌換「新」顏!村民生活有奔頭…… 2020-12-14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