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振興」為抓手,臨沂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沂蒙樣本」

2021-01-11 山東頻道

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官網刊登對臨沂市長孟慶斌的專訪,解讀鄉村振興的「沂蒙樣本」,一時間,臨沂的鄉村振興之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之後,山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統籌推進山東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振興」,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作為農業大市,沂蒙革命老區,臨沂是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近年來,臨沂正不遺餘力,努力讓老區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產業振興:綜合體成亮點

村富民強,離不開產業支持。

沂南縣朱家林,一個曾經只有留守老人、婦女和孩子的國家級旅遊扶貧重點村、省定貧困村,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不僅探索出一套可推廣可複製的生產生活方式,更走出一條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三生三美」的鄉村發展新路子。

目前,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總投資20多億元,以構建美麗鄉村產業生態鏈、旅遊生態鏈等產業鏈條為主線,通過政府搭建平臺,投資經營主體開展項目經營,村民則以土地勞務等方式參與田園綜合體建設,最終讓村民實現受益。

此外,朱家林還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創客為主體,以創意農業、休閒農業、文創產業為核心,規劃布局了「二帶二園三區」,以此推動「三農」發展。

事實上,朱家林的轉型只是臨沂產業振興的一個典型案例。如今,臨沂以田園綜合體為突破口,重點抓了30個田園綜合體,已發展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07家,建成市級農業科技園區99家、各類家庭農場3592家;成立20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創新團隊,認定省級農業標準化基地49處,發布臨沂地方標準5項。

同時,臨沂還積極推進「大數據+農業」,支持發展農村電商,建設農博館和農產品展銷平臺,辦好永不落幕的農博會,爭取三年內實現「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覆蓋。

人才振興:做足五篇文章

鄉村振興,人是第一要素,人氣回歸是根本。為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回到農村投資興業,臨沂各區縣也是紛紛出招。

蘭陵縣莊塢鎮被譽為「中國牛蒡之鄉」,歷來有牛蒡種植、加工的傳統,但牛蒡產品以粗加工為主,技術門檻低,產品利潤低。為了提升牛蒡產業附加值和農民收入,莊塢鎮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為遼寧中醫藥大學竇德強教授和鎮源升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牽線搭橋。竇德強教授來到莊塢後,為源升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生產精細加工牛蒡提純產品的技術,提高了企業牛蒡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收入,而企業的發展盤活了牛蒡市場的活力,給當地以牛蒡種植為生的老百姓們帶來了實惠。

除了引進高端人才,臨沂還注重「土專家」「土秀才」的培養。近年來,費縣將鄉村人才培訓納入全縣人才重點項目,加大「土專家」「田秀才」「新農人」等鄉村人才培育力度,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協會、鄉村振興智庫顧問團、徐明舉網絡培訓工作站,通過開展專題培訓、科技下鄉、農村夜校、網絡課堂等形式,邀請農業專家、先進黨支部書記、致富能手現身說法,不斷加大鄉村人才培養力度。

總而言之,圍繞「育、派、引、留、聯」五篇文章,近年來,臨沂吸引了大批人才在鄉村舞臺上創新創業、各展其長。

文化振興: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鄉村振興,既要「口袋鼓」,也要「腦袋富」。

以沂南縣依汶鎮後峪子村為例,從1990年至今,每年正月初三,後峪子村雷打不動召開村民大會,公開評選好媳婦、好婆婆、好公公和五好家庭,評上的都要披紅戴花、上光榮榜,還敲鑼打鼓把喜報送到「好媳婦」娘家。30多年來,後峪子村沒發生一起刑事案件,沒發生一起群眾上訪,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目前,臨沂市大力弘揚沂蒙精神,凝聚起強大的脫貧思想動力,通過組織沂蒙精神勵志、鄉村文化興盛、非遺手工藝助力脫貧和鄉風文明提標等行動。據了解,截至目前,沂蒙黨性教育基地已承接各類農村黨員和群眾培訓班200多個,累計培訓農村黨員、群眾3萬餘人次;實施鄉村文化興盛行動,修訂完善《沂蒙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實施方案》,建設一批村史館、民俗館、鄉村博物館,培養一批鄉土文化能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發展一批如費縣荷包、郯城中國結等「沂蒙」特色文化產業;以綠色殯葬改革為突破口,紮實推進移風易俗,力爭2020年80%以上的村鎮達到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標準。

生態振興:打造美麗鄉村

「夏日田野像綠色的毛毯,村莊掩映色綠色的林海間。近拍細節,村村街巷整潔,彩葉、鮮紅花映襯,一塘碧水伴廣場,村落人家與林田和諧相融。」這是拍客徐愛國對平邑的讚嘆。近年來,平邑縣以生態振興為抓手,把其獨具的資源稟賦和有利條件充分挖掘出來,讓生態振興成為鄉村振興的主打色。

從17年開始,中央美院、同濟大學、上市公司東方園林和天域生態、張藝謀團隊等一批批設計團隊扎堆來到平邑,一場場設計論證會,一個個奇思妙想以平邑景色景觀為原型展開「華山論劍」,深度挖掘平邑的史、山、水、林、村的旅遊價值。

藉助平邑擁有的中國第五種巖石地貌景觀「崮」形地貌集聚區,中央美院創意「舉頭望月、滿目星辰」的觀音山崮頂藝術中心;由深創投集團牽線,與張藝謀團隊接洽設計燈光布展,真正把天宇自然博物館變成旅遊項目、科普項目、參與式項目、商業上市項目;東方園林主筆五龍湖、興水河、浚河水系連通工程,讓遊客市民享受親水之樂、園林之美;同濟大學設計圍繞千年古剎海螺寺規劃康養小鎮,讓生活在這慢下來,心沉靜下來……

國內外頂尖設計團隊著墨,一批精品旅遊景區規劃新鮮出爐,隨著彭泉流域道路提升、觀音山景區開工建設、環昌裡湖路成功閉環,九間棚村、南武城村等一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的鄉村旅遊示範點成功打造,平邑山水正由美景圖變實景圖,「山景」變成「錢景」,生態振興的步伐越走越快,平邑旅遊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越來越高,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色調。

大力發展生態振興的不僅僅是平邑縣,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臨沂正通過「四個環節」努力打造「全域美麗鄉村」。

組織振興: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匯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鄉村組織振興是重要基礎。

19年前,臨沂市蘭陵縣代村村集體曾負債380多萬元,如今村集體產業總產值26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5萬元。

浴火重生的根源就在於有堅強有力的村黨組織。以社區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傳喜為代表的代村「兩委」班子「管事」以來,狠抓黨組織建設,除了三會一課等規定動作外,創新的自選動作注重實效,一天兩會制度,早上研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晚上反饋推進解決結果。制定黨員幫帶聯繫戶制度,先富帶動後富,實現共同致富。經歷過6次換屆選舉,沒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選,村幹部經手的錢物達上億元,沒有一人因經濟問題栽跟頭。正是這樣一個能幹事、會幹事、敢幹事、乾淨做事的基層黨組織得到了村民的擁護,也讓村民得到了實惠。

今年以來,臨沂堅持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鄉村綜合治理三位一體、協同推進,著力促進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而上述代村黨組織建設就是就是其成功案例。

相關焦點

  • 冬遊沂蒙 樂享臨沂—南京市民開啟臨沂首發之旅
    11月28日,「冬遊沂蒙 樂享臨沂—南京市民遊臨沂」活動啟動儀式在蘭陵縣舉行。江蘇電視臺《跟著大腳走》欄目組織的300多名南京市民相聚臨沂,開啟了南京市民遊臨沂的首發之旅——這是冬遊齊魯·好客山東惠民季啟動以來,臨沂市結合「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的發展戰略,著力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迎來的首批大團隊客人。
  • 【鄉村振興】阜城全力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
    近年來,阜城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三農」工作實際,深入落實中央、省市委關於推進鄉村振興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全面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新發展。大力推進特色農業實踐,打造產業興旺的樣板。
  •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把四個全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標誌著鄉村振興將成為繼脫貧攻堅之後農村發展的新主題。鄉村振興更是脫貧攻堅的下半篇文章,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農業農村向著更高目標發展的必然要求。
  • 觀瀾|鄉村振興: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會議指出: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以優先發展實現「四化同步」,以融合發展實現城鄉均衡,打造「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繪就富有山東特色的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提出希望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能為全國各地鄉村振興發展探索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形成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 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以產業振興為支點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8月18日,由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會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舉行,活動主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 聚力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南召
    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金融+支部+貧困戶」的帶貧模式,共建成苗木花卉、食用菌、柞蠶、艾草等特色種植基地125個,打造農業產業化集群3個,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905家,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9萬畝,1.3萬餘戶貧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參與務工、輻射帶動、保底回收等多種模式實現脫貧致富,貧困群眾戶均年增收5000元,走出了一條生態扶貧和振興的新路子。
  • 劉思通:弘揚沂蒙精神 打造臨沂文藝紅色品牌
    弘揚沂蒙精神打造臨沂文藝紅色品牌臨沂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  劉思通沂蒙精神是新時代臨沂文藝工作繁榮發展的特色優勢和動力源泉。深入挖掘沂蒙精神所蘊含的文化理想、文化價值,是進一步煥發文藝創新創造活力、加快構築臨沂文藝高峰的時代命題。
  • 浦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2020年,我縣靈芝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仙芝樓」靈芝入選首批「武夷山水」公共品牌;薏米種植面積落實3.1萬畝,建立茶葉綠色生產示範基地1.4萬畝,中藥材1.2萬畝,縣級驗收智能溫控大棚100畝……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全力打造數字農業浦城樣板。一期項目投資6000萬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啟動,將著力打造數字中國建設縣級示範區。
  • 鄉村振興政策解讀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立了「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開啟了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徵程。中央、省委、市委召開高規格農村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 當好「先飛鳥」 爭做「排頭兵」,玉林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當前,玉林全市上下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萬眾一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奮力爭當全區鄉村振興示範市和排頭兵。當前,在脫貧攻堅收官和深入推動鄉村振興的窗口期和機遇期,玉林全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十力」蘭陵③:金融為工業經濟助力 反哺鄉村振興
    蘭陵縣勇於探索、大膽創新,引導帶動更多資金投向鄉村振興,打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蘭陵樣本」,給出了可複製、可借鑑的答案。2019年該縣被評為「山東省財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制度創新試點縣」。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精心策劃「十力蘭陵」專題報導,通過十篇重頭稿件,從十個「力」的角度為您生動詮釋實力蘭陵。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五)加快促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相互促進。農民的精神風貌,影響著鄉風民風,也影響著農民生活幸福,是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鄉風文明建設工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持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措施和成效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半月談|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半月談記者 葉俊東 王俊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徵程上的重要任務。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為鄉村振興建言把脈!東莞召開鄉村振興專家諮詢會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 葉斐)今天(12月17日)下午,東莞市召開鄉村振興專家諮詢會,專家們聚焦東莞鄉村「五大振興」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圍繞6個課題研究成果進行了展示匯報,為我市的鄉村振興工作建言獻策,助力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 讓軍人本色在鄉村振興中閃光
    蒙陰縣從退伍軍人中選配村黨組織書記,組建了一支信念堅定、作風優良的「兵支書」隊伍,創新鄉村治理方式,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帶動村莊發展蝶變,為全省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樹立起榜樣,是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具體實踐,是新時代傳承弘揚「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沂蒙精神的生動縮影。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在部隊,保家衛國;到地方,為民造福。」
  • 河南省唐河縣蒼臺鎮:召開鄉村振興工作座談會
    央廣網南陽12月16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丁國法)近日,河南省唐河縣蒼臺鎮召開了鄉村振興工作座談會。縣領導王留雲、李中群、高傑和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參加座談。  會議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奮力打造蒼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和增長極的重要內容。
  • 蓮花鎮「點線面」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以發揚文化特色、挖掘資源稟賦為抓手。整體提升「高速出口-軍營白交祠」沿線各村,美埔村商業街區、蓮花村文創部落、後埔村農業公園、上陵村田園稻鄉等初具規模。二是線上提升有深度。縣道416上陵段入選全市唯一省級「四好農村路」,15公裡長、覆蓋1萬多平的草花種植帶成為靚麗風景線,順利迎接市級鄉村振興拉練檢查,吸引其他區兄弟鎮參觀學習。
  • 沂蒙精神綻放時代光芒
    立足「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在魯南經濟圈發展中勇當排頭兵」,全面放大優勢、聚力補齊短板,臨沂「由大到強」「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戰略性轉變的宏偉藍圖,正一步步清晰展現出來。2019年,臨沂實現生產總值在全省排名由第7上升至第5,這個成績詮釋著臨沂牢記總書記囑託、繼續走在前列的奮進擔當和作為。
  • 晉中市百裡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建設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述
    晉中市委、市政府在2019年晉中市委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工作會上,就提出建設「一片一帶一圈」鄉村振興示範廊帶的思路。「一片」即在榆次、太谷、壽陽3個縣(區)打造城郊百公裡鄉村振興示範片。「一帶」即以108國道、汾河為軸線,在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6個縣(區、市)打造平川百公裡鄉村振興示範帶。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