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唱婦隨」是人們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成語,在古代指妻子必須遵從丈夫,現在用來比喻夫妻和好相處。
「夫唱婦隨」是一個褒義詞,出自《關尹子·三極》,原句如下:
「天下之理,夫者倡,婦者隨。」
關尹子是先秦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是先秦諸子百家重要的道家流派,老子曾應關尹子撰寫千古名篇《道德經》,這在以後我們會專門介紹。
在《千字文》中對「夫唱婦隨」的引用使這個詞語家喻戶曉:
樂殊貴賤,理別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婦隨。
外受傅訓,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注釋........................
樂殊:音樂差異,上古時樂器有貴賤之分。
殊:差別。
夫唱婦隨:比喻夫妻互相配合行動一致,也指夫妻和睦。
唱:也作「倡」,倡導。
傅:老師,師傅。
儀:表率,行為規範。
諸:各位。
猶子:兄弟之子,侄兒。
比:如同。
孔懷:比喻兄弟和睦,非常關心。
同氣:共同承受父母之氣。
投分:志向、趣味相投。
切磨:切磋研討。
箴規:勸誡勉勵。
音樂的使用要根據貴賤而有所區別,禮儀的確定也要根據地位的尊卑而有所不同。
上下關係要和睦親近,夫妻之間要一唱一隨,協調和諧。
在外接受師傅的教誨,在家遵守母親的規矩。
對待自己的姑伯叔叔時,做侄子侄女的要像他們的親生子女一樣孝順。
兄弟之間要相互關愛,因為同受父母,氣息相通,血脈相連,猶如樹木一樣,同根連枝。
交朋友要志趣相投,在學問上能夠互相切磋,在品德上能夠互相勸勉。
古人講究上下尊卑,父母之尊,夫妻之和,都是為了維護社會和家庭的安定平穩。這其中雖帶有一定的封建倫理思想,但其中的幼尊長,小敬大仍然是今天的我們所應遵守的。
註:本文插畫來自博主「呼蔥覓蒜」,感謝素材,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