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燈塔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27日下午4點,2020年全國院線電影總票房正式突破50億,院線復工率已經達到了88%,其中「七夕節」當天,票房在限流中達成了歷史新高。
「七夕」讓電影人看到市場復甦的強烈信號,也對即將來臨的國慶檔充滿期待。
日前,主題為「中國電影復甦與IP自信」的南都周刊傳媒第三期「智匯學堂」,在廣州市海珠區智匯科技園舉辦。來自業界學界的大咖,與現場和線上觀眾一起,探討疫情後中國電影業發展、國漫電影的狀況和前景、樹立電影和文化自信等話題。
復甦信號已釋放
作為影院放映一線的從業者,廣東省電影家協會理事、廣州金逸珠江電影院線總經理助理謝世明表示,疫情後觀眾回歸影院的心情十分迫切,復興的第一周票房每日持續走高。不少觀眾疫情後第一次走進影院,留下票根並拍照,認為很有紀念意義。
但第一輪新鮮感之後,上百部的小體量影片無法支撐起整個電影行業。在壓力下,大製作《八佰》提前點映。從21號開始,日均票房破1.5億。七夕票房在限流中達成了歷史新高。《八佰》帶來了復甦。「中國電影市場和觀眾還在」。接下來的問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好影片供給院線。
而在即將到來的國慶檔中,很多重量級大片《奪冠》、《姜子牙》湧入,尤其是即將上映的國漫《木蘭·橫空出世》,與迪士尼真人動畫電影《花木蘭》似有「狹路相逢」之感,能否會像它的片名一般橫空出世,令人期待。
國漫電影搶佔國慶檔
據介紹,定檔國慶的幾部國漫電影皆是中華文化IP的代表,包括《木蘭·橫空出世》。業界分析表示,這樣的現象代表著本土文化IP的運用與動漫影片將成為未來國產電影的一個熱門方向。
廣東省影視文化促進會會長、廣東省電影家協會理事張海洋表示,今年疫情重創電影業,但廣東電影人沒有放棄,面對現實,共克時艱,努力轉型,像《木蘭:橫空出世》這樣的國漫就是很好的代表。近年來,國漫電影的主題設置、故事敘述、角色塑造、特效製作等,都有重大飛躍,花木蘭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相信此片能掀起又一輪國漫熱潮。
謝世明則談到:「在新世紀以來,國產動畫走過低幼的改編之路,09年之後,國漫慢慢崛起,例如近幾年的《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國漫電影逐漸走到了前臺。
院線、網絡平臺齊頭並進
作為電影投資者,中國國際動作導演/演員協會秘書長、深圳大視界國際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吳嘯認為,最近《八佰》熱映,但這樣的院線復甦是個暫時現象。觀眾觀影習慣在近兩年中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轉向自媒體和短視頻。院線依然需要幾年時間來恢復曾經的狀態,可能今年乃至明年都很難實現。行業製作整體處於停滯狀態。由於終端市場發生了變化,所以從投資的方向也會向網絡大電影靠攏。未來可能是院線和網絡齊頭並進的時代,現在的市場也有在盲目追逐一個題材的現象。
相比吳嘯,《木蘭·橫空出世》的幕後創作人劉純更樂觀:大餐和快餐的區別即是電影和網絡視頻的區別。院線大電影的製作也和小成本電影製作有著根本的不同。電影不只限於講好故事,院線電影需要資本的注入和高科技的製作。
「電影要記住自己的優勢:最大的銀幕」。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周文萍提到轉戰線上的《囧媽》,電影播放轉向線上是無可置疑的大趨勢,但大銀幕的優勢也有不可替代性。電影自誕生之時,就是在消亡的聲浪中成長起來。
周文萍強調:「電影能夠提供奇觀性、壯觀的影像和最震撼的視聽享受。電影創作人的熱情也永遠存在。好萊塢的工業化已然成熟,而中國的電影工業化依然在路上。《流浪地球》和《八佰》雖然是工業化代表,但也是個案。中國電影未來必將經歷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周文萍強調:國漫IP的開發方興未艾,我們要學會怎樣講好故事,從根本上吸引觀眾進入影院。
花木蘭不只是花木蘭,她是傳統文化中國女性精神獨立的寫照。她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她是兼具忠義和勇敢的化身。帶著對《木蘭辭》中未盡之語的延展,相信國漫《木蘭.橫空出世》能接過「國漫崛起」的接力棒,講好與時俱進的花木蘭傳奇。
【記者】李劼
【作者】 李劼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