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劍河縣關工委一直致力於通過「黨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購銷+技術」模式,發展特色花香豬養殖產業,努力打造省州縣關工委科技服務示範基地,助農走上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在劍河縣磻溪鎮磻溪社區的花香豬養殖基地內,負責人張秋鳳每天都會按時來到基地內查看飼養的花香豬情況,進行日常的投料、清理、消毒等一系列工作。
「花豬養豬確實是個致富的好項目,除了能讓村裡有了產業支撐,也給我們村裡的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張秋鳳一邊忙碌著一邊說道。 談到為什麼會發展起這麼一個產業。張秋鳳不由得發出感慨。 早年,張秋鳳早年為了增加家裡的收入,便自己投入資金做起了生豬養殖的產業。但是規模並不大,僅能夠滿足自家的生活開銷。
但是因缺乏技術,沒有得到過系統性的學習,張秋鳳自己的生豬養殖不久便遇到了發展瓶頸。恰逢劍河縣關工委的幹部針對發展科技服務示範基地下村調研,便了解到張秋鳳自己發展的養殖項目。
張秋鳳(中)
被張秋鳳對於生豬養殖的堅持與執著所打動,劍河縣關工委的幹部便將情況進行上報,由此便與張秋鳳進行對接合作。 在省州縣關工委的努力和扶持下,2017年,便在磻溪社區成立了劍河縣本地花香豬養殖科技服務示範基地,註冊資金100萬元,其中,張秋鳳投入70餘萬元。 歷經三年的發展,如今,該基地年銷售育肥豬高達400餘頭、仔豬600餘頭,純利70萬元。 花香豬養殖豐富養殖技術和銷售渠道,時下,花香豬養殖事業發展得蒸蒸日上,不斷有農戶參與到花香豬養殖中來,基地規模也越來越大,更是帶動了51戶230人貧困戶參與其中,戶均增收7000元,為當地農村民提供了100餘個就業崗位,有效解決了無業可就的後顧之憂。
「當初,剛準備發展這個養殖產業時,部分村民不理解,也不支持,紛紛抱著拭目以待的姿態,工作進展很慢,為了得到支持,我就和關工委的同志一起上門去動員、去交心,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還是把養殖基地建起來了」談及當時動員村民時的情景,張秋鳳一臉感慨的說到。 「真的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縣關工委的幫扶和指導,通過養豬,讓我燃燒了發展產業的信心和致富的希望」蟠溪鎮磻溪社區貧困戶王玉凡一臉感激的說到。 王玉凡就是花豬產業養殖帶動的其中一戶。據她介紹,家裡有6口人,其中2人為殘疾,還需要人照顧,小孩讀書也要人看管,被「老小」拖住不能外出務工,在家又無一技之長,當時都把我愁壞了,提起當時的情形王玉凡一臉無奈和自卑。 提起現在,她一臉的自豪和自信,家裡不僅養了10頭母豬和1頭公豬,豬仔的銷量更是供不應求,而且家庭收入由原來的負債到現在年純收入5萬多元。如今的自己還成了本地的花豬養殖專家和產業發展的致富帶頭人。 日前,劍河縣本地花香豬養殖科技服務示範基地,產品遠銷北京、成都、重慶等地,通過打造新型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帶領全體社員大力發展本地花香豬標準化養殖,實現產、購、銷一條龍服務,瞄準省外市場這塊寶地,把花豬產品遠銷各地,真真正正讓群眾吃下定心丸,從而帶動更多的群眾穩定增收、加快鄉村振興發展步伐。
通訊員 潘庭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編輯 張楠楠
編審 彭文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