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特色花豬養殖走上脫貧致富「快車道」

2020-12-23 天眼新聞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劍河縣關工委一直致力於通過「黨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購銷+技術」模式,發展特色花香豬養殖產業,努力打造省州縣關工委科技服務示範基地,助農走上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在劍河縣磻溪鎮磻溪社區的花香豬養殖基地內,負責人張秋鳳每天都會按時來到基地內查看飼養的花香豬情況,進行日常的投料、清理、消毒等一系列工作。

「花豬養豬確實是個致富的好項目,除了能讓村裡有了產業支撐,也給我們村裡的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張秋鳳一邊忙碌著一邊說道。    談到為什麼會發展起這麼一個產業。張秋鳳不由得發出感慨。    早年,張秋鳳早年為了增加家裡的收入,便自己投入資金做起了生豬養殖的產業。但是規模並不大,僅能夠滿足自家的生活開銷。

但是因缺乏技術,沒有得到過系統性的學習,張秋鳳自己的生豬養殖不久便遇到了發展瓶頸。恰逢劍河縣關工委的幹部針對發展科技服務示範基地下村調研,便了解到張秋鳳自己發展的養殖項目。

張秋鳳(中)

被張秋鳳對於生豬養殖的堅持與執著所打動,劍河縣關工委的幹部便將情況進行上報,由此便與張秋鳳進行對接合作。    在省州縣關工委的努力和扶持下,2017年,便在磻溪社區成立了劍河縣本地花香豬養殖科技服務示範基地,註冊資金100萬元,其中,張秋鳳投入70餘萬元。    歷經三年的發展,如今,該基地年銷售育肥豬高達400餘頭、仔豬600餘頭,純利70萬元。    花香豬養殖豐富養殖技術和銷售渠道,時下,花香豬養殖事業發展得蒸蒸日上,不斷有農戶參與到花香豬養殖中來,基地規模也越來越大,更是帶動了51戶230人貧困戶參與其中,戶均增收7000元,為當地農村民提供了100餘個就業崗位,有效解決了無業可就的後顧之憂。

「當初,剛準備發展這個養殖產業時,部分村民不理解,也不支持,紛紛抱著拭目以待的姿態,工作進展很慢,為了得到支持,我就和關工委的同志一起上門去動員、去交心,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還是把養殖基地建起來了」談及當時動員村民時的情景,張秋鳳一臉感慨的說到。    「真的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縣關工委的幫扶和指導,通過養豬,讓我燃燒了發展產業的信心和致富的希望」蟠溪鎮磻溪社區貧困戶王玉凡一臉感激的說到。    王玉凡就是花豬產業養殖帶動的其中一戶。據她介紹,家裡有6口人,其中2人為殘疾,還需要人照顧,小孩讀書也要人看管,被「老小」拖住不能外出務工,在家又無一技之長,當時都把我愁壞了,提起當時的情形王玉凡一臉無奈和自卑。    提起現在,她一臉的自豪和自信,家裡不僅養了10頭母豬和1頭公豬,豬仔的銷量更是供不應求,而且家庭收入由原來的負債到現在年純收入5萬多元。如今的自己還成了本地的花豬養殖專家和產業發展的致富帶頭人。     日前,劍河縣本地花香豬養殖科技服務示範基地,產品遠銷北京、成都、重慶等地,通過打造新型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帶領全體社員大力發展本地花香豬標準化養殖,實現產、購、銷一條龍服務,瞄準省外市場這塊寶地,把花豬產品遠銷各地,真真正正讓群眾吃下定心丸,從而帶動更多的群眾穩定增收、加快鄉村振興發展步伐。

通訊員 潘庭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編輯 張楠楠

編審 彭文貴

相關焦點

  • 「女強人」田麗敏:帶領百姓苦幹實幹 走上脫貧致富路
    2002年,她開始從事養殖、種植特色產業,短短幾年的時間裡還先後成立了「建昌縣天豐雜糧種植合作社」和「牛犇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全鄉幾百戶的村民摘掉了「窮帽子」,成為了當地脫貧致富帶頭人。「因為有了鄉親們的支持和幫助,我的產業才能搞起來,我有責任帶領鄉親們共同脫貧致富。」田麗敏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喀什市農村大叔巧抓「雞」遇 林下養殖奏響「脫貧致富曲」
    喀什市農村大叔巧抓「雞」遇 林下養殖奏響「脫貧致富曲」 2020-08-05 22:4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視頻新聞】靈臺:胡靈祥夫婦自力更生 走上脫貧致富路
    每天天不亮胡靈祥夫婦就起床開始了他一天的勞作,餵豬、餵牛、種植莊稼,雖然幸苦,但一年下來養殖收入可達到五六萬元。同時妻子潘雲霞為了補貼家用,還抽空做一些布衣老虎,一年下來也能掙到五六千元。記者:仇瑞紅 曹亞鵬出品:靈臺縣融媒體中心原標題:《【視頻新聞】靈臺:胡靈祥夫婦自力更生 走上脫貧致富路》閱讀原文
  • 【我的扶貧故事】汪文勳:帶領鄉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2015年10月,一紙文件,汪文勳就成了把士村的支部書記,面對這份從來沒經歷過的工作,汪文勳顯得有些措手不及,但這種情感轉瞬變成了昂揚的鬥志,從此走上帶領鄉村脫貧致富之路。    剛剛到村裡的汪文勳,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村裡繁瑣的工作,還有2000多名村民的質疑,有村民還說,他汪文勳又不是我們村的人,肯定不會真心實意為村裡做打算。
  • 【脫貧故事】陝西三原縣老徐「羊」眉吐氣走上致富路
    他家的幫扶責任人、等橋村黨支部書記夏豔榮對這戶人格外上心,多次入戶走訪,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經過多次和鎮政府相關部門溝通,為老徐和妻子爭取到了公益性崗位,每月有了穩定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真正的轉變還得從2017年說起,夏豔榮主動找到老徐,動員他用入股分紅的錢發展養殖業,利用空閒時間養羊。老徐也覺得這是一條致富的好路子。夏豔榮帶著老徐到鎮政府申請了產業扶持金。
  • 忠仁鎮:小產業帶領村民踏上了致富的快車道
    在夏季,穿行在忠仁鎮的各個村莊,駐足在道路兩旁的鮮花叢中,乾淨寬闊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戶,精美別致功能齊全的健身休閒廣場把村莊裝點得格外美麗,藍天白雲下村民在小廣場休閒放鬆,一派和諧美麗景象……忠仁鎮各村村民在忠仁鎮鎮黨委政府帶領下踏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 靈山太平「90後」小夥發展養殖業脫貧致富
    靈山縣太平鎮永安村「90後」小夥張萬豐,藉助扶貧政策的東風,積極發展養殖產業,通過自身的勤勞,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成為其他貧困戶學習的榜樣。近日,靈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走基層,見到張萬豐的時候,他正在與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陳春勝交流養殖場發展前景。
  • 美陸軍:被俄刺激後,高超音速武器走上快車道,美空軍:我們退出
    瑟古德說:「我們很幸運,在2019年12月27日就警醒了,這一天,俄羅斯宣布部署了高超聲速武器,這讓我們走上了快車道。」被俄羅斯刺激後,美軍高超音速武器就走上了快車道,這是真的嗎?美國陸軍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 亓家灘:綠水青山就是脫貧致富的靠山
    這片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前是亓家灘人眼裡的窮根,如今,山還是那座山,田還是那塊田,亓家灘村卻把綠水青山當靠山,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亓家灘村林果豐富,每年從4月—11月陸續有小櫻桃、大櫻桃、杏、蜜桃、蘋果、獼猴桃、核桃、板慄、山楂等可供採摘,採摘期長達8個月。
  • 蘇鵬蛋業孵出脫貧致富「金蛋蛋」
    蛋孵苗雞、蛋雞養殖、雞蛋加工……連日來,位於姜堰區白米鎮的泰州蘇鵬蛋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蘇鵬蛋業)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現場幫著搬運雞蛋的白米村養殖大戶邰豔情不自禁地說。58歲的邰豔原先在外從事建築行業,五六年前,受蘇鵬蛋業推行的「公司+農戶」和二次分紅的「蘇鵬模式」吸引,他返鄉流轉了20畝孬地,新建標準化養殖場。養殖場得到了蘇鵬蛋業技術人員的全程跟蹤服務,年養雞12萬隻。邰豔年收入在三五十萬元,是原來在外時的幾倍,同時還可以照顧到家庭。
  • 劍河:林下經濟不香嗎?與淳安結緣的金家兄弟給出了答案
    那一天,淳安縣林業局、淳安縣臨岐鎮聯合捐贈的20多萬株,總價15萬元的中藥材種子種苗,通過千裡運輸送達劍河,並在儀式現場分發給了20多位林下中藥材種植戶,其中金光華領到了4000株黃精種苗。科技特派員鄭平漢現場指導金星國對淳安來的同志非常熱情,他說他去過淳安,去淳安參觀學習過林下蜜蜂養殖技術,非常感謝淳安對他的幫助。
  • 王景標:勤勞苦幹誓脫貧 肉牛養殖脫困境
    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扶持下,在黨和政府的帶領及幹部的幫扶下,越來越多的群眾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太平店鎮金堂村村民王景標就是其中的一位。 被評定為貧困戶的王景標並沒有放棄拼搏,而是在鄉鎮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的鼓勵下,經過自己的考察,在政府的幫助下,根據縣上當時的引種補助政策,即五頭牛達標,補助四頭,其中每一頭牛補助5000塊錢,共兩萬塊錢,他自己本人貸款貸了四萬塊錢,自籌兩萬塊錢,一共八萬塊錢購了五頭安格斯黑牛,開始走上養殖致富之路
  • 打好產業扶貧「組合拳」 凝聚脫貧致富「眾合力」
    2019年,珠海邊檢總站湛江邊檢站堅持黨建引領帶動脫貧,以「三江黨旗紅」警地黨支部共建聯創活動為載體,依託地保村豐富優質的生態稟賦,帶動村黨組織和黨員群眾抱團發展種植、養殖產業,讓黨員群眾擰成一股繩,實現了多項產業聯動發展,讓地保村在脫貧致富之路上越走越順暢,越走越寬敞。
  • 自強夫妻的脫貧致富經
    2020-12-23 第09版:特別報導 大 | 中 | 小
  • 「80後」創立梅花鹿養殖合作社—— 生財有「鹿」
    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吐列毛杜鎮和日木嘎查,有一位「80後」小夥兒,通過養殖梅花鹿、種植地道藥材,生財有「鹿」,帶領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走進興安盟王金鋼梅花鹿養殖合作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鹿舍和跳脫可愛的梅花鹿。春季正值梅花鹿長茸季節,舍內的公鹿正用力在圍杆上磨著「鹿角帽」,以便脫落長茸。
  • 海口秀英區脫貧戶黃基雄:科學養殖摘「窮帽」 獲評省級脫貧光榮戶
    到魚塘給鴨子餵食,再到雞場查看雞苗長勢,還要到村民家傳授養殖技術……9日上午,海口秀英區東山鎮城西村委會哩噉村脫貧戶黃基雄和往日一樣,一起床便忙個不停。他在政府的精準幫扶下,通過勤勞苦幹、科學養殖摘掉「窮帽」,並充分利用立體養殖技術,不斷發展壯大養殖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 溫州平陽縣稅務局:助農惠農「加速度」,跑出脫貧致富小康路
    為滿足農民的涉稅需求,溫州市平陽縣稅務局組建「稅收助農」服務團隊,精準聚焦農戶農企,通過不斷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優化涉農服務等措施,加快農產品銷售,為脫貧致富增添稅務能量。  深藍海孕黃金魚 稅收減免助農興  南麂水域是東南沿海少有的清水海區,水色以透明至淺藍為主,水色清洌,水質優良,如此得天獨厚的養殖環境孕育出了頗具特色的南麂島大黃魚。
  • 汪木安:用勤勞的雙手開闢脫貧致富道路
    利用房前屋後閒置的場地,汪木安還飼養了一頭牛,餵養了100多隻雞鴨,農閒時還到村裡的晟潔水產養殖合作社打散工。辛勤忙碌的背後,換來的是沉甸甸的收穫。2019年,汪木安家庭的年收入達到5萬餘元;截至2020年11月底,其家庭年收入已經超過6萬元。看著正在晾曬、即將售出的滿場稻穀,汪木安的臉上少了一絲愁容,多了幾分笑意。
  • 「清心蓮子」成了引領脫貧致富的「金蓮子」
    作為紅色村的荷花鎮潘龍村近年來一直堅持「以黨建帶扶貧、以產業促脫貧」的工作方針,以「一村一品」產業為契機,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打造美麗鄉村,向現代化休閒觀光農業闊步邁進。潘龍村現有10個村民小組,636戶283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0戶180人,2016年被列為廣東省省定貧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