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木安:用勤勞的雙手開闢脫貧致富道路

2020-12-22 孝南區融媒體中心

在孝南區陡崗鎮紅旗村有這樣一個六口之家,戶主汪木安64歲,患有高血壓,其妻鍾桂蘭患子宮肌瘤,兒子鍾長豔患強直性脊柱炎、雙膝關節積液、雙腎結石,媳婦在外打散工,兩個孫子一個讀小學、一個上高中。2015年汪木安家庭年人均收入1900餘元,加之高額的醫療費,家庭經濟簡直是入不敷出,生活的重擔壓得汪木安喘不過氣來,他曾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孝南區教育局精準扶貧工作隊進駐紅旗村以後,針對汪木安家庭的現狀,聯合村組幹部多次入戶走訪,開展心理疏導,分析致貧原因,並拿出幫扶計劃。首先,通過政策層面的幫扶,幫其家庭儘快擺脫困境。按照認定標準,一是將其全家納入扶貧幫扶對象,二是將其6名家庭成員納入低保,三是幫其辦理了慢性病卡、醫保卡,四是為其子申請了殘疾證並享受到殘疾人生活補貼,五是將其兩個孫子納入了教育資助對象。這樣一來,汪木安家庭當時面臨的實際困難得到極大緩解,也讓他重新樹起了對今後生活的信心。

為有效增加汪木安家庭收入,2016年春駐村工作隊聯繫到區農業局專家,實地了解情況,進行農業技能培訓,動員他通過種養殖業增收,實現穩定脫貧。在工作隊的鼓勵下,隨後汪木安主動承包起村裡的40餘畝閒散土地,種植起優質稻、棉花、黃豆、花生等農作物;村委會還為他免費提供了兩口魚塘,幫其通過養魚增收。利用房前屋後閒置的場地,汪木安還飼養了一頭牛,餵養了100多隻雞鴨,農閒時還到村裡的晟潔水產養殖合作社打散工。

辛勤忙碌的背後,換來的是沉甸甸的收穫。2019年,汪木安家庭的年收入達到5萬餘元;截至2020年11月底,其家庭年收入已經超過6萬元。看著正在晾曬、即將售出的滿場稻穀,汪木安的臉上少了一絲愁容,多了幾分笑意。短短的四年時間,他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讓一個極端貧困、陷入絕境的家庭快速脫貧,並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飲水思源,不忘黨恩。在紅旗村上月召開的屋場院子會上,汪木安說:「沒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駐村工作隊的鼓勵、幫助和支持,就沒有我這一家人今天的幸福生活。」他還經常與其他貧困戶到田間地頭探討種植技術,決心用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引領帶動大家一起發展種植業,共同脫貧致富。

實現穩定長效脫貧,除了政府的扶持外,還要靠貧困戶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努力。汪木安就是這樣一個人,面對困難,不等不靠、敢闖敢拼,通過自己的拼搏,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為紅旗村所有貧困戶樹立了榜樣。

來源:孝南區融媒體中心 孝南區教育局 夏志強 黃海華

相關焦點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陳義重:靠勤勞脫貧致富 讓貧困成為歷史
    「我現在有自已的汽修店,有穩定的收入,家庭條件也慢慢好了起來,感謝政府、感謝幫扶單位,讓我真正通過自已的雙手擺脫貧困,成為家裡的頂梁柱。」萬年縣陳營鎮郊區村貧困戶陳義重不「等、靠、要」,決心穩紮穩打,用心做人、做事,靠勤勞脫貧致富,讓貧困成為歷史。
  • 會同巖頭坪村:用勤勞的雙手 編織一條幸福路
    但是他從不怨天尤人,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他積極響應村裡種植優質黑米、稻田養魚的號召,今年種了20多畝稻穀,其中優質黑米有11畝,並在田裡養起了稻花魚,以此來增加收入。李茂傑,這位淳樸的山裡漢子對未來的幸福生活,有著自己的憧憬,他還興致勃勃地向記者展示了他試種在屋後的中藥材——七葉一枝花。
  • 從「行路難」到「路路通」 賀家村脫貧致富路越走越寬廣
    在水泥建材價格暴漲的情況下,有關部門積極協調,1600米瀝青路和600米水泥生產道路項目很快列入新市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計劃。2018年5月,總投資72萬元的生產路率先建成。同年10月,全村總投資近200萬元、1850米的主街和2300米的戶戶通項目,總計56條道路全部實現硬化,困擾村民生產和出行的老大難問題,終於得到了徹底解決。「沒想到我活了大半輩子,還能在自家門口看到硬化路」。
  • 新寧「魔芋姐」蘭春香:勤勞與堅持,讓脫貧的道路越走越寬
    勤勞與堅持,讓她脫貧的道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新寧瑤族姐姐蘭春香。柔軟魔芋撐起養家重擔蘭春香與魔芋結緣,來自於一次培訓。2017年,在廣東務工10年的她因異地搬遷政策回家建房。首先把稻草燒成灰,用開水過濾出鹼水。再挑選新鮮魔芋去皮切塊,把魔芋放在磨泥器中,用鹼水調試磨擦成泥漿,磨漿的時候注意不要與皮膚接觸,攪拌後再次沉澱,靜置成型。用刀切成小方塊,放入沸水的鍋中經過水煮3-4小時後,撈出入水,放入井水中浸泡。種植和加工魔芋好幾年之後,蘭春香對這個市場越來越看好。「市面上的魔芋豆腐大多為精粉調製,口感不好,價格混亂。
  • 朱廣宏:靠著勤勞摘掉「窮帽」
    「國家的好政策,讓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不僅有新蓋的房子,還有搭好的大棚,我心裡也有了規劃,那就是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致富。」為此,朱廣宏開始在大棚裡種西紅柿。 「那會兒還不太會種溫棚,西紅柿病蟲害多,受災面積大,後來村上開始推廣香菇種植,我也試著種,西紅柿、香菇、芹菜、葡萄、蘿蔔,五個大棚裡都種過。」朱廣宏說。
  • 育才生態區抱安村脫貧戶張國輝:用雙手「釀」出甜日子
    育才生態區抱安村脫貧戶張國輝:用雙手「釀」出甜日子張國輝為檳榔打藥。「政策幫扶,讓咱們老百姓有底氣,勤勞才能過上好日子。「說起這幾年的變化,育才生態區抱安村脫貧戶張國輝感慨萬分,過去幾年,在村幹部和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張國輝靠著堅定的脫貧意志和勤勞的雙手,通過種植檳榔、冬季瓜菜等拼出了一條脫貧致富之路,通過養殖蜜蜂,「釀」出了甜蜜新生活,並於今年獲得省級脫貧光榮戶的稱號,在大山裡樹起致富帶頭的「標杆」。
  • 《美好時代》重慶妹子尤良英紮根新疆,帶領種植戶脫貧致富
    同時他們也用勤勞的雙手改變著自己的生活,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道路。他們,一個是漢族大姐尤良英,一個維吾爾族小夥麥麥提。尤良英老家在重慶潼南,她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在1991年從重慶來到新疆,自此紮根邊疆。初來新疆,低矮潮溼的土坯房伴著冰冷刺骨的寒風,成了她最初的家。剛開始在新疆的日子十分艱苦,但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她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李長友 用勤勞雙手創造彩色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李長友 用勤勞雙手創造彩色幸福生活 2020-08-25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小饅頭店「蒸」出脫貧致富
    東北網11月24日訊(高詩宇 李福山 記者 那鵬翔 霍梟涵)齊齊哈爾市龍江縣黑崗鄉後興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鳳英,不等不靠,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蒸出一籠籠雪白的饅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李鳳英。幫扶責任人史殿喜和中石油齊齊哈爾分公司派駐後興山村駐村工作隊深入了解她家實際情況後,不但給予她物質上的幫助,在精神上也給予鼓勵,還經常講一些勵志故事,幫她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經過深思熟慮,李鳳英決定自己創業,想要開個饅頭店。可難題又擺在了眼前,沒有啟動資金,又要辦理審批手續,對於這個什麼事都由愛人張羅的女人來說是件難事。駐村工作隊看在眼裡,竭盡全力幫助她。
  • 【我的脫貧故事】馬武朵:脫貧致富要靠自己的雙手
    【我的脫貧故事】馬武朵:脫貧致富要靠自己的雙手 2020-12-2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李興瓊:我用勤勞雙手擁抱幸福美好生活
    雖然生活一直清苦、貧窮,我們姐弟倆在勤勞、善良的父母的照顧下,也算過得幸福。在父母的嚴格教導下,我從小就學會了勤勞、善良、自強、自立。眼看到了上學的年紀,其他孩子都能夠如願進入學校,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而對於我來說是那樣的無奈。因為視力原因我無法照顧好自己,從村上到鄉上再到鎮上,沒有學校願意收我,都建議我去特殊學校。
  • 靈山太平「90後」小夥發展養殖業脫貧致富
    靈山縣太平鎮永安村「90後」小夥張萬豐,藉助扶貧政策的東風,積極發展養殖產業,通過自身的勤勞,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成為其他貧困戶學習的榜樣。近日,靈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走基層,見到張萬豐的時候,他正在與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陳春勝交流養殖場發展前景。
  • 【慶陽家風故事館】劉玉霞:用勤勞雙手撐起溫暖幸福之家
    【慶陽家風故事館】劉玉霞:用勤勞雙手撐起溫暖幸福之家 2020-05-13 0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靠雙手勤勞致富的平措多傑
    看著鄉親們不顧價格,用辛苦賺來錢也要買上幾件的行為,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了使鄉親們購買到實惠的馬飾,我便開始了縫製馬飾的工作」平措多傑說。   40歲的平措多傑靠著自己一技之長和勤勞的雙手,已經是鄉裡鄉親眼中的致富能手。他看準從那曲市批發進來的馬飾,在自己家鄉也很走俏的商機。
  • 「我的脫貧故事」用勤勞創造財富,定能讓自己走上小康路|貴定縣昌...
    2017年,為了早日脫貧致富,我通過電視以及幫扶幹部了解到脫貧致富的一些政策,都是通過創業走出貧困,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我的內心羨慕不已,便有了想創業的心思。後來,我就主動與幫扶幹部探討研究發展道路,駐村幹部了解到我的現狀後,便來向我講解了相關政策。在幫扶幹部的鼓勵和幫助下,同時得到了駐村工作隊及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我認真研究扶貧政策,思考如何發展扶貧產業。
  • 山海情,一首脫貧致富路上催人奮進的歌
    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被世界完全不看好的情況下,通過辛勤勞動,用自己辛勞善良的雙手獲得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電視劇《山海情》所展現的歷史,只是脫貧致富路上,眾多扶貧故事中的一個小小縮影。這一縮影,只是一個小小的局部縮影,反映和代表性地表達了扶貧事業道路上的一些感人故事。
  • 【脫貧攻堅面對面】秦秀霞:不等不靠奔向脫貧致富路
    【脫貧攻堅面對面】秦秀霞:不等不靠奔向脫貧致富路 2020-12-16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頻展播(三)|雙手支撐的幸福生活
    用短視頻展示不肯向命運屈服的人們的「硬核」人生!在他小的時候一場病使得他雙腿落下殘疾,只能用雙手支撐著行走,但是殘疾並沒有成為他生活的障礙,他勤勞能幹,在國家惠民政策的扶持下,2016年就摘掉了貧困的帽子。「9頭牛、11隻羊、50多隻雞,還有其他的好多呢!接下來,我要努力擴大養殖規模和紅花種植的規模,再加加油,讓全家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吐爾汗巴衣告訴記者。
  • 「我的脫貧故事」通過自己的雙手改變生活丨正安縣格林鎮興隆村...
    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我積極調整心態、重拾信心,想通過自己的雙手努力改變生活現狀。之後,我申請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貼息貸款,開始種植大棚蔬菜,有了前期失敗的經驗,這次我更加用心了,經常待在大棚裡觀察蔬菜的生長,有時都忘記回家吃飯了,遇到問題就立刻和鎮裡的技術人員聯繫。
  • 梁平鄭代江:泥瓦匠變身「包工頭」 雙手砌出幸福路
    他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上鄉裡鄉親一起幹,用勤勞的雙手砌出幸福路。「是黨的好政策幫助、鞭策了我!」回望前面十年的生活,鄭代江唏噓不已。2011年,因為妻子突患重病,在外務工的鄭代江辭掉工作,馬不停蹄地趕回家中。無法務工,斷了收入,看病卻要花錢,鄭代江一家不光用完了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