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也過了,情人節情人也見了,財神爺迎了,終於該我登場了,不過看標題就知道這次的主角不是我,當然您非要我錄一個也沒問題,只要您愛聽車爾尼849。。。話不多說,先看視頻,建議您從兜裡掏出您那高級的耳機,謝謝!
Youtube原連結(需要複製網址)或者拉到文章底部點擊 「閱讀原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G-6J7T9uA
這首翻彈的是Two Steps From Hell的Victory,沒聽過的可以聽下面的原版
網上沒有找到原版的offical video, Youtube有各種網友製作的MV,我用的這個視頻是網友用遊戲《刺客信條》作為動畫的,《刺客信條》在過去的十年裡的確是炙手可熱劇情也相當精彩的遊戲,為什麼要放這個版本的視頻在這裡?你要問Montreal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招牌? 一個是太陽馬戲團,還有一個是Ubisoft(育碧),沒錯,《刺客信條》就是育碧的作品。
曲子並不難,只是中間有幾段琶音比較快,但是練過299和740的基本沒問題,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車爾尼,這個男人的名字在所有中國琴童的童年裡反覆出現,不,是反反覆覆,因為比較有意思的是車爾尼的四大本直接涵蓋了我國業餘鋼琴考級的1-10級,歐美是比較反對車爾尼的,認為他的練習曲沒有音樂性,不利於兒童在音樂上的整體發展,很多音樂歷史只有在說到貝多芬和李斯特的時候才會提到車爾尼。其實車爾尼的練習曲是非常不錯的,但是車爾尼是練手的,只練車爾尼當然沒有音樂性和想像力,這和我們國家一直以來的鋼琴教育有關係,很大一部分人學琴是為了考級,你要的是那張10級證書,老師教你的目的也是為了讓你能拿那張證書,那還扯啥樂理,別瞎幾把廢話了,照著車爾尼克拉默克列曼蒂往死裡幹就行了,樂理只要能過最低級別的6級就行了,從小彈鋼琴的基本都談過《音階與琶音》這本書,如果老師講解一下的話那這本書從小練到大,所有固定調的大小調加和聲旋律小調三和弦加屬七琶音全都牢記於心了。。。但是國內教學只是用來練手的,彈了十幾年就知道C大調,看著左邊升降號不知道啥調的大有人在,最後反過頭來怪車爾尼,車爾尼的教材是以手指基本功循序漸進的訓練為主要目的,只彈四大本當然沒有音樂性(但是能考級啊),而且國內教學說是還用其他教材配合車爾尼教材一起使用,其實就是車爾尼的很多教材之間的跨度比較大,中間必須拿一些教材來作為過渡,比如599與849之間有距離,就用《萊蒙》填補上去。
幾年前我開始練鋼琴的時候用的是Simply Piano,覺得挺有意思的,從頭到尾都練完了,有一天媳婦聽我彈琴,轉身拿出一本發著金光的車爾尼777,說從今兒起就天天幹這個,幹完這個再幹849。。。練《車爾尼》最明顯的感覺是不容易彈熟,正是在這個從不熟到彈熟的過程中,手指會變得越來越靈活,基本功不斷得以提高,像在爬樓梯,練一首是一首,練一首就有一首的收穫。而在練習的過程中,必須練夠一定遍數,才能練熟,練熟之後停了一段時間不彈,再彈又感覺不熟了,還有一點就是他的718必須要練,忽視左手的話簡單的復調都覺得很吃力。
我們國家特別喜歡練車爾尼是因為改革開放以後第一批出國交流學習的老鋼琴教育家去的是蘇聯,而蘇聯有一個派系是非常喜歡練車爾尼的,看過一篇劉卓的專訪(中國好聲音總編曲兼現場鍵盤手,浪姐2裡面那個聲樂導師),他當時就是被父母逼著去俄羅斯進修鋼琴,去了以後發現那幫人彈得太猛了,他的原話是哪怕讓他多活二十年他也彈不過那幫人,於是逃回國轉而學編曲,可見作為鋼琴演奏家的難度,郎朗就不用說了,年輕一代的看看王羽佳就知道啥叫猛人了。。。我們國家鋼琴業餘十級多如腿毛,而且到了10級就都功成身退了,止步於演奏級,一是很鋼琴老師就是為了鋼琴10級而生的,你問他們為啥按這順序練,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法解釋,只能告訴你他們就是這麼練的,你過了10級可能你的老師都未必能告訴你該練什麼,你必須找一個考演奏級的老師,二是如果從小學鋼琴,考出10級一般是初中末期和高中初期,如果不走專業路線那就不得不為高考讓路,去擁抱三角函數和同位素,當然了,沒幾個是真正擁抱的,絕大多數都是小周后遇到趙匡義——被強行寵幸的,而你那臺在角落積灰的鋼琴就像極了李煜。。。過了高考進了大學,談戀愛找工作結婚生子,直到當你孩子開始擁抱車爾尼的時候,你一眼望去,眼裡滿滿都是自己青春期的樣子,想起當年也是有夢想的人。。。在這裡,向那些被生活摁在地上卻反手給生活結紮的人致敬!
錄音
錄鋼琴我用的是兩個小振膜,AB制式的擺位,琴蓋一定要打開,不然錄出來的音色會很悶,話筒正面距離鋼琴音錘大概30釐米,兩個話筒之間的距離不能低於90釐米,不然多多少少都會產生相位抵消,AB制式的話筒擺位就是必須兩個話筒的距離要大於或等於話筒和音源距離的三倍,當然錄鋼琴的話筒還有很多擺位方式,除了AB制式以外,XY式和ORTF這兩種擺位也是可以的,而且兩種擺位比較相似,只是ORTF兩個話筒之間的夾角更大,錄出來的聲場也更寬,我不用這兩種擺位是因為這兩種擺位錄出來的鋼琴鍵位會很模糊,按常理說,在聽鋼琴曲的時候,低音鍵在左邊,高音鍵在右邊,用XY或者ORTF的話就會很不明顯,很多時候右邊會聽到低音鍵左邊有高音鍵,這一點AB制式就要好很多,立式鋼琴最好是用四個話筒,前面兩個AB式,琴的背面,琴鍵高度以下再放兩個大振膜拾取低頻,這樣就能很好的還原鋼琴本身的音色了(但是後期混縮的時候要做一下相位翻轉,因為拾取的是音源的背面,而且聲像也不能搞錯,鋼琴的琴弦是呈X型的,琴鍵上方左邊是低音弦右邊是高音弦,琴鍵下方右邊是低音弦左邊是高音弦,是相反的)而我用的RME UCX雖然有四個輸入口,但另外兩個是線性輸入,不帶48V幻像電源,所以只能用兩個話筒。
混縮
比起混縮歌曲,鋼琴的混縮就要簡單省事的多,先加壓縮和均衡,壓縮量不要太大,要讓聲音自然,壓縮痕跡小一點就行。
均衡的話首先是低切,不要切太多,兩個話筒的拾音低頻比較少,要是120HZ就做低切的話低頻基本就不剩多少了,60-80HZ左右,四個話筒的話可以在100HZ做低切,這和把鋼琴放到一首歌裡做混縮不一樣,不需要考慮低頻會不會和Bass還有Kick混在一起,然後200HZ和500HZ做2-3db的衰減,這兩個頻段都是一些比較難聽的嗡嗡聲,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文字和語言的乏力,之前就有朋友問過我,說掃頻不管往哪掃,聽起來都特麼是嗡嗡嗡的,你說的200HZ和500HZ到底是咋個嗡嗡法?我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了如何形容了,一種是你頭戴肯德基全家桶嘴裡啊啊啊,聽著耳朵發嘛的那種感覺,就是低頻那一塊的嗡嗡聲,另一種是你在淋浴房裡洗澡快速的捂著耳朵再放開,不斷重複,這差不多就是中頻那一塊要做衰減的嗡嗡聲,別問我咋知道的,我從小就這麼無聊。。。鋼琴,吉他,人聲在這兩個頻段一般都會做衰減(Q值別太大),只是不同的樂器聲音特點不一樣,具體頻段多少會有些差異,就好比男聲和女生衰減的雖然是同一種雜音,但這個雜音所處的頻段不一樣,要親自帶著肯德基全家桶坐在淋浴房裡試。。。然後5000HZ以上做了+2db的提升,能讓高音更清脆一點,鋼琴這個頻段的聲音有點類似於鈴鐺的那種感覺,對於音色,真的很難用語言形容,以前看人形容吉他或者吉他音箱,一說clean音色10個人有7個會說很通透,咋個通透法嘛。。。stratocaster通透,楓木指板通透,lonestar也通透,到了mark v還是通透,這通透到底是剝了皮的荔枝那樣晶瑩剔透還是不穿內褲的那種颯爽通透?真不好形容嘛。。。王朔在《動物兇猛》裡都說了,回憶和文字是帶有欺騙性的,偏執的。。。
鋼琴EQ
壓縮均衡完了就是發送一個混響,純潤色,我的發送量一般都在-20左右,僅供參考,沒有對錯,純粹看你想要混縮成什麼樣。
最後就是母帶處理,加了壓縮,失真,最後就是一個音量最大化,壓縮沒啥好說的,失真的話可以說是母帶處理裡面經常用到的,無論是樂器獨奏還是歌曲,無論風格,都可以加,加失真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的作品整體更暖一點,我母帶的失真用的是Virtual Tape,輸入值在-12db左右,千萬不能加太多,我加到-10db的時候自己聽了都渾身發熱,你要加到-5就差不多成電鋼琴了, 試想一下,你前面用倆KM184,後面倆AKG414, 四個話筒購買幾臺電鋼琴了,失真一多,全毀了。。。
Virtual Tape 失真
就這樣,新年快樂!
(是不是結束的很倉促?沒辦法,我不會唱難忘今宵啊。。。)
往期回顧:
小洋同學 - 都選C:我要的並不在這裡,你給的答案沒意義
小洋同學 - Summer Presto Dual Guitar cover(維瓦爾第-四季之夏 雙吉他)
小洋同學 - 我想你要走了
小洋同學 - 董小姐
小洋同學 - Desolation(Lamb Of God)
小洋同學 - 剛好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