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月」,用藝術打開香港的100種方式|意外

2021-12-22 意外藝術


一年一度的香港藝術月又到啦,每年三月份的香港連空氣都是藝術的味道。

從譽滿全球的巴塞爾藝術展,到香港本土的藝術節、畫廊活動;從世界頂級的藝術表演精英到香港街頭的本土藝術家。

每一個熱愛藝術的人都能在三月的香港找到適合自己的打開方式。

所以,我們今天特意為你準備了這個「香港藝術月攻略」,快來加入這場藝術狂歡吧~


楊 青

藝術公共化推動者,亦是資深媒體人、獨立寫作者。目前工作、生活於北京和廣州。楊青是畫廊周北京、廣州設計周等多個城市藝術公共項目的組織者、推廣者和發起者,亦對香港藝術和文化生態有長期觀察。

 

提到香港,大家一定會對它豐富多元的氣質印象深刻:快速的現代節奏與原汁原味的本土傳統共存,西方文化與東方精神在這裡融洽相遇。它仿佛是一個迷人的多稜鏡,打開每一面都有無可取代的魅力。正是因為「自由包容」的城市個性,為文化與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厚土壤。

每年3月份,堪稱香港的藝術高光時刻,上百場國際級的文化藝術活動在此期間輪番登場。從先鋒藝術到漫畫塗鴉,從電影到舞蹈,從殿堂到街頭,各種藝術活動海報遍布城市各角落,你會突然有一種莫名的興奮。

如果你細心體會,將發現深藏在這個城市肌理中的藝術底蘊無處不在。 

 

藝術的城市客廳

隨時為你開啟

 

如果說城市空間是所有生活和到訪的人的客廳,那麼藝術就是迎接來客最好的交流語言。

殿堂裡的藝術也許讓人稍有距離,但分布於香港各街巷、社區、公園等城市空間的公共藝術,仿佛一個永不落幕的城市客廳,讓人在不經意間受到觸動。

香港的公共藝術尤為特別之處在於,小到市井生活,大到文化追溯,作品無不和「香港故事」緊密聯繫。

廣深港高鐵的開通和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大事件。時空距離的縮短,帶來的是心理與情感上更親近的聯繫。與這種心理和情感聯繫相呼應的是,西九龍高鐵站在建設中便將表達香港文化多元性的公共藝術納入計劃。

 

▲ 西九龍高鐵站 

 

港鐵特意選擇了邱志傑、王無邪、毛灼然、MAP Office、白雙全、嚴美愛這六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創作,六幅作品分布在西九龍高鐵站各出口的通道。

▲ 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的《香港文化地圖》: 你找到的不是精準地名、街道名稱,而是結合了絲襪奶茶、金庸、周星馳的電影、張國榮歌曲的文化地圖。一千個遊客的心裡,可能就有一千個屬於自己的「香港文化地圖」。 

 

▲香港著名觀念藝術家白雙全的《邊界上的海平線/邊界上的沉思》:作者用自己拍攝的海平線來丈量香港的海面邊界,去柯士甸地鐵站的行人無意間經歷了香港海平線上的晨昏和日落。

 

如果說西九龍高鐵站的作品讓你宏觀地感受到香港的文化個性,那麼散落在灣仔的「#ddHK設計#香港地」作品則讓遊客親身貼近、互動和行走於地道的本土文化。

「#ddHK設計#香港地」就是一封寫給香港的「情書」,這項將持續三年的創意社區營造計劃,將香港的過去與未來、遊客與居民、城市與社區緊密聯繫在一起,將灣仔打造成創意旅遊社區。

 

 ▲#ddHK設計#香港地

在灣仔地區分布的作品從1840年代舊灣仔海岸線出發,由南至北、由東至西,連接區內原汁原味的市井地標。「dd推介」特別邀請新媒體大師藤幡正樹創作「HKACT! Act 1 BeHere」,藝術家參考過去的歷史老照片,重新尋找演員拍攝,用現實增強技術(AR)再現老香港的市井生活。

「HKACT! Act 1 BeHere」的十個地點以皇后大道東為軸,分布在其南北兩側的社區公共空間,通過手機應用程式掃碼,歷史便在AR形式還原的場景中復活,遊客亦可選好角度穿越時空與街坊合影。

皇后大道東原本是舊灣仔海岸線,隨著逐步推進的填海工程,曾經的海岸線已經湮沒在城市發展的滄海桑田。不知不覺穿梭在灣仔的新舊之間,仿佛是一場城市記憶的傳遞。

 

▲ 透過智慧型手機的現實增強技術(AR)與「HKACT! Act 1 BeHere」作品互動合影

 

正在陸續推出的「#dd點子」發動本地設計師和創意力量,創作出涵蓋不同範疇的作品,出現在灣仔多個主要街道、消防局閘門、行人天橋、電車站。這些作品邀請遊客參與互動,在充滿趣味的遊戲和體驗裡對本地文化產生更深層的共鳴。 

 

▲ 「#dd點子」作品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同樣在社區中打造藝術體驗的「藝裡坊」,選擇了港島西區的皇后大道西與德輔道西之間的街巷作為露天畫廊。港島西區歷史上華洋雜處,昔日的痕跡比比皆是,傳統老字號依然在延續家族經營。

「藝裡坊」邀請九位藝術家以SOHO區的「藝術與音樂」為主題創作,壁畫巧妙地結合了建築物原有的結構與設施,充滿動感的現代氣息與傳統街區互相映襯,給原本乏味的都市森林插上了鮮活的羽翼,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令穿行其中的路人精神為之一振。 

 

▲ 藝術家Riitta Kuisma以「Transformation」為靈感,將城市蛻變過程勾劃出來,幻變成一幅美麗圖畫,與行人互相交流。

 

▲ 藝術家Elsa Jeandedieu創作的經典好萊塢傳奇人物瑪麗‧蓮夢露及莎莉‧譚寶,肖像以黑白為主配合豐富多彩的背景、衣服及鮮花,形成強烈對比,展現SOHO區的藝術和音樂所帶來的快樂和激情。

 

無獨有偶,社區藝術計劃「城市閘志」也從港島西區啟動,今年已發展至香港仔、鴨脷洲和九龍城。「城市閘志」透著溫暖的本土情懷,創作者們在傳統老店的鐵閘上繪製店鋪最具代表性的記憶,以藝術創作來記錄地區故事與口述歷史。這些胼手胝足打拼的傳統行業,在快速發展的現代都市潮流裡正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城市閘志」正是用這種方式來留住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 「城巿閘志」項目中本地年輕藝術家繪畫的鐵閘畫作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每年三月,我的旅行主題屬於香港,屬於藝術。各種藝術盛事、各式展覽、舞蹈、音樂、戲劇,以及創意市集和畫廊塗鴉等……香港作為世界級的藝術樞紐和亞洲藝術先鋒城市,三月綻放得如此繽紛。最記得去年探訪藝術基地黃竹坑,感受HK Walls街頭藝術的魅力景像:戶外大型壁畫現場創作、絲網印刷作品展覽,多元化的藝術因為回歸於日常街道,更讓人時刻感受到藝術背後的歷史淵源、人文情感和生活情調。

 

 ▲ 街頭藝術家在創作HK Walls作品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國際級文化地標的

沉浸式體驗


 

徜徉街頭的城市客廳,漫步於各種「香港故事」,也不要錯過正在勃然興起的國際級文化地標。香港通常被認為是航運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孰不知香港亦憑藉其中西交匯的文化背景和政策條件之便,日益成為舉足輕重的亞洲藝術先鋒和國際文化樞紐。

正在建設中的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它參考倫敦南岸和西區、西班牙畢爾巴鄂的模式,希望通過聚合國際級藝術資源,激活城市新活力,釋放新的旅遊增長點。

以藝術重塑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國際上屢有先例,而像西九如此密集和大體量的文化投入,在世界範圍內卻鮮見。這座佔地40公頃的世界文化地標坐落在九龍寸土寸金的維港邊,與對面的金融中心中環隔海相望。

如規劃方案中所設想,它是一座「城市中的公園」,設計時充分考慮了藝術展演、公共教育、市民休閒娛樂的多種功能需要。對內地遊客非常便利的是,西九文化區毗鄰西九龍高鐵站,它是送給抵港遊客的第一道藝術盛宴。

2019年1月剛剛落成的戲曲中心便連接西九龍高鐵站與西九文化區,是西九文化區首個地標式表演藝術場地。

 

▲ 戲曲中心

隨著戲曲中心的開放,粵劇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恰好十年,這是香港第一個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 粵劇表演

戲曲中心從建築設計上便著力捕捉粵劇的靈魂和精髓,從外而內都有一股行雲流水般的氣韻流淌——遠觀仿佛一個玲瓏剔透的中國彩燈,入口如同一張巨大的舞臺帷幕;劇場充分秉持了粵劇舞臺高而觀眾低的觀賞特性,一反西方劇院的觀看角度;茶館劇場還原了清代看戲的傳統方式,觀賞時亦可品嘗中式茶點。

值得一提的是,距離地面30米高的懸浮劇院並非為了標新立異,底部讓出的巨大公共廣場,便於各交通出入口的人群在此交匯聚集,它容納了更多的展覽、市集、教育、休憩、交流所需,一切都是為了讓傳統更好地和當下連接。

 

▲ 戲曲中心

西九文化區另一個正在運行的場館是M+展亭,在M+博物館大樓落成之前,M+展亭將是M+舉辦展覽和活動的主要場地,目前正在進行「對位變奏:野口勇之於傅丹」的展覽。

▲M+展亭正舉辦「對位變奏:野口勇之於傅丹」展覽

M+是全球最大的現代與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之一,它的定位旨在收藏及展示20及21世紀來自本港、內地、亞洲以至全世界的視覺藝術、設計與建築及流動影像。

 

▲ M+展亭

與西九文化區隔海相望的中環,歷來以金融業和摩天大樓聞名,但這並非中環的全部。政府自十年前開始的「保育中環」項目,便將關注的視角投向具有社會、歷史和建築價值的古蹟。

於2018年5月開幕的「大館」是「保育中環」的重頭戲,亦是香港目前最大型的古蹟保育項目。

▲ 最新文化熱點 大館


「大館」是中區警署建築群的統稱,其中包括了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共16座歷史建築,以及新建的美術館賽馬會藝方和綜合藝術館賽馬會立方,整個保育項目致力培養公眾對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和社區歷史的體驗和參與。

▲最新文化熱點 大館

 

遊客可以在訪客中心看到大館過往走過的斑駁歲月,口述影像由曾經在大館工作過的警務人員或附近街坊訴說與這裡的淵源。

域多利監獄展廳內,獄中生活以剪影的方式投影在牆壁上,還有互動裝置讓你親身參與囚犯管理,了解當時監獄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 域多利監獄的展廳內獄中生活剪影

中央裁判司署的原址內展示了模擬法庭,遊客可以加入其中進行角色扮演,體會當年司法制度下的唇槍舌劍。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匯集全球藝術資源與關注,通過這個活動也帶動了中國整體藝術生態的完善和發展,對藝術機構、藏家、觀眾都是很好的普及。也很期待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開放。香港憑藉它的地緣優勢和離岸便利,產生的藝術輻射效應和橋梁作用,將對發展和鞏固華人在國際當代藝術中心的地位和影響起到很大的推動力。


亞洲藝術先鋒上演

嘉年華狂歡

在「香港藝術月」一站式的藝術旅行,少不了把各大藝術節、藝術會展和藝術畫廊區納入行程計劃。今年第47屆香港藝術節是國際藝壇重要的文化盛事,不但在亞洲首屈一指,亦躋身全球十大藝術節。

每年2、3月期間,香港藝術節在一個月內集中奉獻超百場演出,當代與古典音樂、舞蹈、戲劇共冶一爐。參加演出的都是國際和本土最頂尖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一些熱門節目往往在幾個月前就一票難求。

 

▲ 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打造的整整一個月的舞臺狂歡剛過去,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以下簡稱香港巴塞爾)又馬上隆重登場,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的242家頂尖畫廊參展,同時還帶動了香港各個畫廊趁此時間推出重要展覽——頂級畫廊新地標H Queen's、香港最早的藝術集結地畢打行、散落於工業大廈的南港島藝術區、藝術家工作室聚集的火炭藝術區,都不遺餘力地加入這場全城聯動。

每到這個時候,各種藝術遊學、藏家聚會、網紅打卡便蜂擁而至。可以說,香港藝術節、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巴塞爾交替組成了「香港藝術月」的高潮。

 

▲ 巴塞爾藝術展

這個1970年創辦於瑞士巴塞爾的藝術展會,是目前國際最頂尖的現當代藝術展之一,被稱為藝術市場的晴雨表。

從2013 年起,巴塞爾藝術展落戶香港,由此可見香港在亞洲藝術市場的樞紐地位。雖然這僅僅是一個藝術品交易平臺,服務的首要對象是收藏界人士,但由於它的「頭部效應」,所以一站式集合呈現了全球最優秀的畫廊及作品。加上同期舉辦的各種論壇、對話和講座,它儼然成為了國際藝術界交流的年度Party,也是公眾飽覽頂級名作的大好機會。

 

▲ 巴塞爾藝術展

如果說香港巴塞爾讓你有高山仰止之感,那麼同期舉辦的Art Central則是一個更為年輕和新銳的平臺。

 

▲ Art Central

今年參展畫廊達107家,其中75%來自亞太區。Art Central選址在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周圍如公園般簇擁著維港美景,連續五天的活動帶來互動裝置、試驗性表演、引人入勝的對談活動,以及廣受歡迎的美食佳餚。對觀眾來說,它創造了一種在輕鬆愉悅的嘉年華氣氛中欣賞藝術的全新觀感。

▲ Art Central

 

每年三月必去香港,因為三月的藝術活動最集中。首先是香港藝術節,總有精彩的表演劇目,有來自全世界最棒的表演藝術大咖。還有重磅的巴塞爾和Art Central。同時巴塞爾期間還有很多外圍展,中環、荷里活道一帶畫廊都有很多有意思的展覽。這幾年西九文化區的設施也開始陸續投入使用,這裡作為一個世界級的文化地標,也非常讓人期待。

 

「香港藝術月」,用藝術打開香港的100種方式,讓我們一同去探尋和發現吧!

<END>

相關焦點

  • 香港藝術月,用藝術打開香港的100種方式
    提到香港,大家一定會對它豐富多元的氣質印象深刻:快速的現代節奏與原汁原味的本土傳統共存,西方文化與東方精神在這裡融洽相遇。它仿佛是一個迷人的多稜鏡,打開每一面都有無可取代的魅力。正是因為「自由包容」的城市個性,為文化與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厚土壤。每年3月份,堪稱香港的藝術高光時刻,上百場國際級的文化藝術活動在此期間輪番登場。
  • 藝遊社區,香港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一年一度的香港藝術月( 3月1日至31日)於全球的藝術愛好者而言,可謂是一場地道的「年度藝術美食盛宴」。
  • 福利 | 1862時尚藝術中心「香港藝術月」升級回歸,邀你來賞三大港劇!
    2019年,「香港戲劇月」將升級為「香港藝術月」,秉承「代表當代香港演出發展水準的優質作品」的甄選標準,由1862時尚藝術中心攜手香港兩大官方機構——康文署與藝發局,舉全港藝文界精英之力,在上海最時尚的濱江地標舞臺上集中呈現的一席多元並包、中西合璧的港味盛宴。
  • 連線 * 2016香港藝術月* Milkxhake工作室
    熾熱的香港藝術月為這城市帶來了與別不同的面貌,這股藝術熱浪聲勢浩大,當中包括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第44屆香港藝術節、第4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等展覽及活動。香港的文化藝術、電影、音樂及設計活動正合奏著一場異曲同韻的交響樂。
  • 香港藝術月沉浸指南 | ART MAP
    初春的香港 ,藝術活動在城裡各處蓬勃綻放。
  • 香港藝術月 Art Month in Hong Kong
    所有的藝術愛好者們,注意啦!如果你計劃在未來的幾個星期到訪香港,你一定會得到一場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3月正是這座充滿活力以及多元化城市的藝術月。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亞洲最棒藝術節、展覽以及活動的承辦地,今年也不例外。
  • 香港20藝術好去處,盡賞春「藝」盎然遊園會
    現實中藝術是一面鏡子,折射出自然人文的真善美,將生活裝點得更加美好和詩意。伴著春天的文藝氣息,備受矚目的香港藝術月悄然而至!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特別慶祝活動之一,香港發揮世界級藝術樞紐的優勢,精心推介了城中20個精彩好去處,雕塑、繪畫、裝置藝術及攝影作品等各類藝術展覽,滿足不同層次的藝術欣賞;歌舞、戲曲、音樂等文化表演,增添文藝氣氛;更有街頭巷尾藝術一隅,盡顯精巧美思。
  • 這個三月,你不可錯過的潮流藝術盛宴
    3月是一年一度的「香港藝術月」,今年除了巴塞爾、Art Central之外👇點擊查看香港藝術月指南「
  • 【潮流】20大私家推薦,帶你探尋香港藝術新風尚!
    提到香港與眾不同的藝術氣質,今年「香港藝術月」期間,多項國際頂尖藝術展覽和演出陸續上演,加上隱藏在都市叢林裡的藝文小區、藝術畫廊、創意園區、時尚地標和街頭藝術,全城各處可見迷人的藝術風景,歡迎文藝青年們跟著不同主題的20大私家推薦,探尋香港獨特的藝術新風尚。
  • 香港的正確打開方式:用一天時間探索香港名家畫廊、個性塗鴉、街頭藝術……
    今天,少女就帶你來一場HK藝術之旅~~·       為了在一天時間內多玩些地方,早早來到香港。到中環下車直奔IFC,想去參觀樓上的金融管理局,結果人家十點上班才開門……於是轉戰畢打街尋找畫廊。       為什麼要去香港看畫廊?本來自己喜歡畫畫,剛好有相關的攻略(具體可搜索:如何用6小時逛遍香港20個極具特色的畫廊)。
  • 討論 | 香港有哪些藝術展一定要看?
    Q:聽說三月份是香港的藝術月,會有很多世界各地的畫廊來參展,請問現在還有什麼展覽可以看嗎
  • 開獎 | 和藝術月一樣吸睛的還有這份香港旅遊日曆!
    最近最火的出行目的地當然要數香港藝術月!眾多時尚達人、網紅博主不是在香港打卡藝術月,就是在準備去往香港的路上。
  • 香港超市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香港生活,少不了要買日用品、食品……那麼如何精打細算「過好日子」呢?首先,得知道超市的正確打開方式!另外,惠康定期推出的集印花換購活動也總能讓小夥伴們為之狂熱許久,不過那些過於「坑爹」的集印花方式,也著實讓人抓狂。說到惠康,不得不提它的對手——百佳,品牌承諾是:「食得鮮 買得抵」。惠康和百佳兩家超市佔據了香港7成的市場份額。
  • 梁寶山 | 我給藝術當勞工:隱藏於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的藝術勞動
    在香港,藝術節目的數量其實一直都不缺,而近年來乘藝術博覽會之衣香檳影,香港旅遊發展局也早把3月命名為「藝術月」。逢其時,銅鑼灣崇光百貨外牆超大屏幕上不斷重覆的宣傳廣告,使「藝術」成為這城市最亮麗的名片。
  • 香港天台的第N+1種打開方式!
    沒有哪座城市像香港一樣如此熱愛天台今天球球就帶大家來解鎖🔐 關於香港天台的N種打開方式 除了立體熊外,這裡還有很多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布滿了整個深水埗,藝術氛圍非常濃厚,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到處看看喔!17號   香港九龍獨樹一幟的天台花園,在這裡可以逃離喧囂的城市生活,享受一個寧靜舒適的空間。
  • 【全景巴塞爾】海圖帶你用三種方式全方位打開香港巴塞爾
    VIP預展入場時的盛況3月22日下午,第四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終於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門迎賓,239家畫廊的參展規模被譽為「香港巴塞爾史上陣容最強大的一屆」。西方藝術家方面更是如此,僅最近兩個月,包括翠西·艾敏、勞森伯格、賈柯梅蒂、安東尼·格姆雷等人在內的多個重量級個展都在香港和中國內地扎堆舉辦。顯然,如今的香港巴塞爾已經從當初立足香港、紮根亞洲的以區域性為特徵的藝術博覽會轉變成為更具「海外走進來,本土走出去」的全球化野心的大格局展會。
  • 漫步香港街頭,你絕對不能錯過的藝術風景!
    其實,香港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藝術之城!每年三月,「香港藝術月」上線,各大藝術展覽、藝術表演、文創小區輪番上陣!整座城市都會搖身一變成為藝術的專場,小編當然不能錯過這樣一場大型盛事!而今天要帶給大家的,是那些隱藏在香港街頭巷尾的塗鴉藝術!換個角度進入藝術的世界,保證讓你的旅途瞬間格調滿滿!說起香港的街頭藝術,中環的荷李活道一定少不了!小編索性就以荷李活道為「香港藝術之旅」的第一站!
  • 香港聖誕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今年香港的12月與以往有些不同,本是聖誕假期伴隨著新一年的期待一同到來,卻遇上了來勢洶洶的第四波疫情。幸而在這樣艱難的時刻,這座城市除了行色匆匆的人們,還有正悄悄裝扮起節日燈飾的每個角落。在全力抗疫的同時,這座城市也在努力為人們帶來慰藉與歡樂;今天老七家就同大家一起感受香港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的聖誕氣氛。
  • 31天不間斷的藝文活動,三月的香港一定要帶娃去一次.
    香港藝術月將匯聚全球最熱門的藝術打卡點總之這次的香港藝術月藝術盛會打卡攻略不要錯過了很多地方值得帶娃走一走藝術月序幕——香港藝術節藝術月期間設計#香港地以「地區設計畫廊」為概念在灣仔不同景點展示本地設計師和藝術家的作品每件作品盛載著對香港的愛意與感激帶娃走在港仔街頭,細味香港生活故事
  • 當藝術再次來到香港,「藝薈香港」期間的香港藝術現場
    上:《Nuevo Rumbo》(2015),何塞·帕拉,圖片由布朗畫廊提供;左:麥可·穆勒創作中,圖片由世界畫廊提供;右一:《Dark Genesis》(2020),Laurent Martin 「Lo」,圖片由10號贊善裡畫廊提供;右二:《無題》(1991),金守子,圖片由維伍德畫廊提供用藝術之大,呈現細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