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網劇《沉默的真相》播出,評分口碑一路飆升。
除了劇本精良,電視劇的成功更離不開演員們炸裂般的演技。廖凡在劇中飾演的"嚴良",也收穫了許多稱讚。
誰能想到,這樣一位演技卓越的演員,卻在影視圈摸爬滾打了十多年,才有了出頭的機會呢?
在1974年情人節那天,國家一級表演藝術家廖丙炎喜獲麟兒,迎來了次子廖凡的誕生。
作為家裡的老么,調皮搗蛋的他從小就備受寵愛,每次出去玩總能給自己填幾個傷回來。
廖凡的童年,是在話劇團的服裝間度過的。看著父親和其他的叔叔阿姨們在舞臺上大汗淋淋的表演,他也對演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廖凡對表演的喜愛也支撐著他,走上了演員這條道路。
在19歲那年,他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專攻影視表演。
在讀書期間,廖凡就是學校的"風雲人物";這個"風雲人物"靠的可不是長相,而是他那為了演戲而痴狂的態度。
彼時,他參加了文化部舉辦的小品比賽,在參賽作品中飾演一位"磨刀老頭"。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每天都跟著一位磨刀的老爺爺走街串巷,仔細觀察揣摩老爺爺的動作和神態。
他的這一事跡也在同學們中廣為流傳,成為了學校裡"響噹噹"的人物。
在學校讀書期間,同學們就不遺餘力的到處試鏡,尋求出演的機會;而廖凡則一心撲在鑽研演技上。在校讀書4年,他之出演了一部影視作品---在1995年播出的《北京深秋的故事》中,飾演"老謝"一角。
畢業後,廖凡這種為了演戲"拼命"的精神得到了老師的賞識,何雁邀請他留校任教,走學術的道路。但他所嚮往的,則是更多表演機會的影視圈。他拒絕掉了何雁的邀請,開始了自己的追夢之旅。
1998年,畢業一年的廖凡,迎來了自己第一個機會:他在張一白執導的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 底》中,飾演"雨森"。
電視劇播出後,主演李亞鵬、徐靜蕾等人一炮而紅;
而作為配角的他,雖然演技精湛,卻沒有收穫太多的知名度,處於"戲紅人不紅"的尷尬階段。
在接下來幾年,他又陸續出演了《像霧像雨又像風》、《別了,溫哥華》、《生死線》等影視作品;奇怪的是,廖凡所出演的所有影視作品,都捧紅了無數主演;而身為配角的他,卻一直默默無聞。
出身於演藝世家的他,進入演藝圈多年,從沒有動用過家裡的一分力量和關係;儘管默默無聞,但廖凡始終沉下心來,努力提升自己的演技。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出人頭地"。
在演藝圈沉寂了7年後,廖凡主演了由劉奮鬥執導的電影《綠帽子》。他在電影中飾演的,是帶著狠勁兒的極端綁匪。憑藉這部電影,他成功打開自己的知名度,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男演員。
2008年,廖凡在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出演了一位壞到骨子裡的小混混"王耀"。
在拍攝期間,每一場戲他都親自上場,從不用替身;在拍攝"吵架"的鏡頭時,入戲太深的他,陷入情緒中一時無法走出,瘋狂踢門,直到拍完戲才發現,腳指甲都被他提掉了一半。
憑藉這部電影,他也獲得了"第四十五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的提名"。
兩年後,廖凡出演了姜文自編自導自演的"民國系列"電影《讓子彈飛》。
為了這部戲,他在開拍前專門鍛鍊了兩個月,練出了一身肌肉;他還專門學會了騎馬。
他所飾演的"麻匪老三",憑著自身陽剛的氣質,也徵服了許多觀眾。
在拍攝《建黨偉業》期間,廖凡不慎從馬上摔下;手術後左肩被植入了12根鋼釘。醫生告訴他,兩年期間不能做大動作。這個消息對"為戲痴迷"的他來說,就如一個晴天噩耗。眼看著同時期的演員都一個接一個的走紅,自己卻還是默默無聞;彼時的廖凡,心情瞬間跌入谷底。心灰意冷之下,甚至產生了退出演藝圈的想法。
《白日焰火》就在這時,點亮了他的世界。
只看了幾頁劇本,廖凡就被"張自力"這個角色吸引了。
為了更符合角色頹廢的感覺,他為此增重20斤,每天吞雲吐霧,將那個失意的老刑警演的入木三分。
在影片的最後,一切都真相大白,一切也都回到了遠點。在他的演繹下,他和"張自力"已經合為一體,這段舞蹈不僅是"張自力"對過去的告別,也是廖凡對未來的嚮往。
這一年,40歲的廖凡大器晚成,成功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影帝殊榮,成為了柏林電影節歷史上的第一位華人影帝。
廖凡這一路走來,可謂是跌跌撞撞;就算是在最困難的階段,他都沒有動用過家裡的一份幫助。對於他來說,享受的是演戲本身這個過程。名利錢財乃身外之物,唯有靈魂的追求才能永恆不滅。